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台军的军语中,“反制”泛指一切战略、战役和战术上的自卫式进攻行动,包括具体战术动作中的攻击行动。而台军近年来鼓噪的“反制作战”,则是指台军为达成战略、战役目的而对大陆实施的“攻势作战”,是台军防卫作战中的一种特定作战样式。近年来,随着台军军事战略的变化,反制作战的作用地位大大提高,且内涵及兵力运用方面亦有重大变化,构成了台军现阶段攻势防御战略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韩继伟 《军事史林》2023,(10):71-78
<正>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以凌厉攻势,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迅速攻占英、法、荷等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入侵英国属地缅甸则是日本南下战略的最后一战,因为“缅甸作为南方重要地区的北翼据点,不仅具有必须确保的战略地位,而且还具有对中国方面来说切断援华公路,对印度来说促进其脱离英国的重大战略意义”[2]。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日本以走向军事大国为目标。加快了军事战略调整的步伐。逐步由“专守防卫”向“攻势防卫”甚至“海外扩张”转变。除了不断在制度和政策上寻求新的突破外。日本武器装备发展最能够反映出日本的真正战略企图。  相似文献   

4.
<正>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高潮,并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与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对日军丽面夹击的战略态势,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图谋。1938年10月攻占广州、武汉后,日本调整侵华政策,对中国国民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将战略重心转向敌后战场。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进行了几次较大规模的战役,抗击了日军的局部攻势,并组建中国远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太平洋战争后期,日本已处于战略守势,为迫使日军尽快投降,美国决定采取攻势布雷行动封锁日本海上交通线,瘫痪其经济和工业,并给其国民造成  相似文献   

6.
随着苏联解体,世界战略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由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转化过程中,各国都积极调整自己军事战略和防务政策以适应新的安全形势,而这必然使军费预算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日本也不例外。冷战后日本防卫费支出的突出特点防卫费持续低速增长冷战后,日本防卫费连年增长,从1991年的43 861亿日元增长到1995财年的47 235亿日元,但增长速度在不断下降,1992~1995年,年增长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7.
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为实现成为世界政治大国的国家战略,对军事战略做了重大调整,其加强军备的种种动向为未来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投下阴影,正越来越引起亚洲各国的广泛关注与忧虑。背景冷战后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和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日本加速推进其争当世界政治大国的国家战略。军事实力被认为是实现国家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明确提出,为  相似文献   

8.
一、战略的演变与发展珍珠港袭击后,日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短短的五个月内,攻占了马来亚、新加坡菲律宾、缅甸、荷属东印度群岛以及南太平洋的新几内亚岛、俾斯麦群岛和所罗门群岛的大部分。随后又于1942年6月上旬夺取了北太平洋阿留申群岛的主要岛屿,初步巩固了防线。美国经珍珠港打击后,立刻对日宣战,这个蛰伏的巨人迅速摆脱了孤立主义的束缚,动员起它强大的经济、军事潜力。1942年6月的中途岛之战,美国获得意想不到的巨大胜利,日本的攻势基本被遏制。太平洋形势开始转变,为美国的反攻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军队发动的规模宏大的冬季攻势 ,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 ,对保障滇缅国际交通线的安全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日本侵略军慑于国民党军队的强大攻势 ,被迫增兵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敌后战场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
在历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决战阶段,毛泽东同志把军事攻势和政治攻势紧密结合起来,取得了瓦解敌军的巨大胜利。据不完全统计,在济南、辽沈、淮海、平津诸战役中,瓦解敌军四十三万五千余人,占战略决战中歼敌总数的26%以上。这不仅减少了我军在战争中的损失,而且加速了战局的发展。这方面的经验非常丰富,大致可以归纳为十点。 (一)把握时机。1948年夏,解放战争接近战略决战阶段,全国阶级力量对比已经发生根  相似文献   

11.
1905年,日俄海战,日本东乡平八郎海军上将指挥,全歼沙皇俄国舰队,使日本在远东获得海上霸权。 1916年,凡尔登战役,法国贝当元帅指挥,盟军阻挡了德军的总攻势,决定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攻势战略调整为守势战略的同时,台湾开始加强以大陆为对象的军事防御体系建设,其中以空中防御体系为主,先后建立了“天网”和“强网”防空系统。  相似文献   

13.
自冷战结束以来,日本安全战略先后进行了几次重大调整,到世纪之交,其面向21世纪的安全战略已基本确立。日本安全战略的实质是在确保本国安全的情况下,加速实现其军事强国、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为实现此目标,日本的安全战略表现出相辅相成的几大动向。  相似文献   

14.
国民党战场在1939年发动的冬季攻势,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主动的大规模攻势。这次攻势,取得了一定的战果,尤其是其中的昆仑关大捷和粤北大捷,给侵华日军以出乎意料的打击。冬季攻势也是国民党战场在整个抗战期间唯一的一次战略性的反攻作战。  相似文献   

15.
易冰 《军事历史》2001,(2):35-41
军事战略是筹划和指导军事斗争全局的方略。它由战略目的、战略方针、战略力量、战略措施等基本要素构成。深入研究台湾的军事战略思想,对于深刻认识台湾当局在处理两岸关系上的立场、有针对性地做好推动祖国统一大业进程的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台湾军事战略的历史演变   国民党军队兵败大陆、退逃台湾后,海峡两岸的军事对峙已逾半个世纪。随着国际局势、两岸力量对比和台湾岛内情势的变化,台湾当局不断调整其军事战略,其发展变化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   从 50年代初到 60年代末为“反攻大陆”的攻势战略。“反攻大陆”是蒋介…  相似文献   

16.
卢敬国 《国防》2005,(4):78-78
预备役海防部队兵力部署,事关平时海疆安全稳定和战时保障主力兵团攻势行动能否顺利实施。在新军事变革形势下,预备役海防部队的防卫作战模式发生重大变化,但目前仍然沿袭过去的部署模式,应当根据新的情况予以改革,力求做到两个“有利于”。  相似文献   

17.
周义 《当代海军》2001,(7):46-46
1942年,美国及其盟国对日本发动了一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水雷战。当时日本占领的地域形成了一个以东京为圆心的、半径为4800千米长扇面,这样也就极大地增加了其海上防御负担。美国海军为瓦解日本的海上运输供应系统,决定对其进行攻势布雷作战。这次布雷作战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广泛而持久地对日本海外占领地的港口和航道进行布雷;第二部分是集中对日本本土沿海进行大规模的空中布雷。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吞并了西太平洋德属马绍尔、马里亚纳、加罗林群岛,使日本在太平洋的势力范围扩大为约4800公里。日本海军实力仅次于美英居世界第3位,一跃成为世界新兴海上强权,使远东战略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日美之间的矛盾逐渐尖锐。1922年在华盛顿签署的世界海军限制军备条约使日美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1923年,日本继1918年之后,对《帝国国防方针》和《帝国用兵纲领》作了第二次修改,正式将美国定为第一假想敌国。此后,日本海军据此制订了对美作战的详细计划,并疯狂扩军备战。为了应付日本海军在太平洋上咄咄逼人的挑战,美国海军…  相似文献   

19.
文久 《宁夏科技》2001,(3):48-50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台湾将攻势战略调整为守势战略,同时,加强以大陆为对象的军事防御体系建设,且均以空中防御体系为主,先后建立了“天网防空系统”、“强网防空系统”、“导弹防御网”等空中防御工程,目前又在构建台湾自己的TMD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台湾将其军事战略从“攻守一体”转变为“守势防卫”;在作战指导思想上强调贯彻“战略守势、战术攻势”的原则。为此,台湾军队在“十年兵力整建计划”的基础上,重新制定了“军事组织及兵力规划案”,将对军队进行“消肿强身”,力图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