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军转民》2012,(7):8-8
2012年6月4日,第四届莫斯科同际核工展大会在莫斯科红场东侧的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来自全球10多个国家的131家单位参会。中核集团作为中国唯一企业参加了此次核工展大会。在此次大会上,中核集团集中展示了完整的核工业体系、科研实力和国际合作成果,特别推出了自主研发的ACP1000三代核电技术。  相似文献   

2.
北京核仪器厂是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直属的一个大型国有企业,目前是国内最大的核辐射探测器和核仪器的科研生产基地。在47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发展时期,一是为我国核工业和核技术服务,为“两弹一艇”的研制成功做出重要贡献的第一次创业时期;二是自70年代末期以来,紧跟核工业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转换机制、走向市场,进行第二次创业时期。  相似文献   

3.
文章围绕落实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第四研究所为例,研究分析了强化核工业科研院所党建与科研生产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的现实意义,总结提炼了党建与科研融合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践,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强化核工业科研院所党建与科研生产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核工业创建至今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张建华在历数我国核能产业发展成绩时如此表示。可以说,我国从开始发展核事业到成功研制"两弹一艇",从我国大陆核电零的突破到形成了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和江苏田湾等多个核电基地,无论是科技创新成果还是国际合作,无论是核工业体系建设还是产业发展,都有令世界瞩目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高等院校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走教学科研一体化路子,注意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解决好四个问题:即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科研走在教学的前面;在发展规划制定上,要把教学与科研纳入一个有机的统一规划之中;在科研力量投入上,要缩短战线,突出重点;在科研选题上,要与所设专业发展方向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6.
2006年5月30日上午,我国核工业首家专业性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院——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所属的核工业工程技术研究设计院正式揭牌成立。国防科工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河北省国防科工办的领导,中广核集团工程公司、中核二三建设公司、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的有关负责人和嘉宾出席了揭牌仪式。核工业工程技术研究设计院是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为加强科技研发中心建设,强化基础科研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不断提升在国防军工工程、核工程、核电站工程建造及核服务领域已经形成的核心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中核建设集团公司的自主研发能力,…  相似文献   

7.
建干1 950年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是我国唯一的综合性核科研基地,是核工业的发祥地和"老母鸡",其"一堆(重水反应堆)一器(回旋加速器)"的建成成为我国进入原子能时代的标志,也因其组织参与"两弹一艇"的研制在我国核军工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五十年后的今天,在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刻,作为"四○一人",我们为原子能院曾经在原子弹攻关中做出的巨大成就倍感光荣。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的足迹,有轻有重。长期从事核地质的科研工作者——王保群的足迹,是那样清晰、沉重,那样闪光,因为他在地质找矿路上艰难跋涉,为祖国作出了突出贡献。2003年12月10日,他荣获了第八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喜讯传来,核工业地质局二一六大队的职工们欢呼雀跃,感到无尚荣光。当人们向他表示祝贺时,他只是淡淡一笑:“我只是尽心尽力干好本职工作而已。我个人的能力再强,印使有三头六臂,如果没有全体技术人员的奋力拼搏,是很难有成绩的。这个荣誉应是集体的荣誉。”  相似文献   

9.
在纪念中国核工业创建50周年的大会上,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康日新骄傲地宣布,经历第二次军工调整创业历程,2004年底,核工业一举扭转了连续十多年全行业亏损的困难局面,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成绩的取得,是核工业人在集团公司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一手抓创新发展,一手抓调整改革,以此作为集团公司的两个主战场,并确定为一定时期内的两大攻坚战,坚定不移抓企业调整改革的结果。回顾核工业第一次创业历程,我国核事业一方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设发展成为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尤其是“两弹一艇”,壮了军威,扬了国威;但另一方面,在核军…  相似文献   

10.
<正>美俄等国不断调整核威慑战略,但其核武器能力与水平不断提高,核军工能力建设不断加强。近年来,传统威慑观念及威慑战略日益受到多方面的冲击,核大国特别是超级大国威慑战略的结构与功能也随之发生了新变化,这从各国核工业,特别是军事核工业的发展战略、思路、政策及规划的调整与变革中均可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1.
《国防科技工业》2004,(2):25-29
核科技——完成国家下达的军品任务的前提下,在科研、生产、建设、管理及体制创新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成就。核电、核燃料、核应用技术三大支柱产业协调发展。核电建设进展顺利,生产运行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核电生产成为当前核工业的主要经济增长点:核能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核电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运行机组装机容量达到870万千瓦,约占发电总装机容量的1.59%。核电厂累计发电量为451亿度.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2.3%;总体来看.核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例偏低.2004年.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视察核科研基地.并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前不久召开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核电”。这是对我们核工业工作者的极大鼓舞;另外.我国2020年前能源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核电装机容量将增加到3600万千瓦——4000万千瓦的宏伟目标.也就是说使核电在全国电力装机总量从1.59%提升到4%。  相似文献   

13.
对国防科技工业进行军品科研生产能力结构调整,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兵器工业的军品生产能力结构调整作为整个国防科技工业的试点,目前已经基本结束。核、航天、航空、船舶科研生产能力结构调整和兵器科研能力结构调整已开始实施。 为此,《国防科技工业》杂志从第10期起,开设《军品能力调整》专栏,进行系列报道。我们将采访有关领导、专家和企业,全面介绍军品科研生产能力调整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实施原则,具体思路和做法,兵器工业能力调整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核、航天、航空、船舶4个行业能力调整的特点、计划、试点等。同时,对能力调整中涉及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4.
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0周年、纪念中国核工业创建60周年……一个个关于核工业的纪念活动让颇有些神秘的中国核工业再次走近了大众的视野。过去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通过各类媒体披露出来,让我们了解了很多过去不曾知晓的核领域先辈们的往事。因为这些往事,在一个"核二代"的心目中,看似平凡的父辈们的形象陡然变得高大起来。  相似文献   

15.
<正>加快核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将核军工科研生产根植于产业经济发展的体系当中,正确把握产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增强军民转换能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完善体制机制,加大核科技工业体系开放,加强军民良性互动。围绕关键  相似文献   

16.
企业动态     
11月24日,国防科工委在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中核防水材料有限公司主持召开了中核2000高效防水材料系列产品鉴定会。该公司以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为股东单位,主要生产刚性无机防水堵漏材料和柔性水泥基防水复合材料,专业技术实力雄厚,技术设备先进,是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的高新技术防水材  相似文献   

17.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西南物理研究院是我国最大的从事受控核聚变和等离子体物理研究及等离子体应用研究的基地。随着国防三线的调迁,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科研主体于上世纪末相继搬迁成都,在乐山基地留下了大量科研设置和闲置资产。没有科研项目、没有拳头支柱产品.乐山基地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1999年,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举国欢庆祖国70华诞之际,八二一走过了50载光荣岁月。半个世纪以来,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兴核强国、逐梦前行……"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为增强我国核威慑力、提升大国地位作出了历史贡献。新时代,八二一人肩负使命守护国家核安全、转型发展核环保,用实际行动践行"两弹一星"精神和"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擎起国家核环保事业大旗,为建设核工业强国贡献智慧与力量。  相似文献   

19.
<正>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包括核科技、铀矿冶、核燃料循环、核能开发与利用、核工程、核技术应用、核环保等领域。在我国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唯一拥有完整的核工业全产业链的产业集团。党的十八大以来,核工业迎来了又一次重要发展时期,站在了从核工业大国向核工业强国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对核工业发展的要求是"坚持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坚持和平利用核能,全面提升核工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代表了党和国家对我国核工业产业的厚望,也是我们核工业人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20.
记者(以下简称“记”):蒋部长,我们是《中国军转民》和《中国核工业》杂志社的记者。能有机会采访核工业老部长,非常高兴。今年8月22 日,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敬爱的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我们从一些资料了解到,小平同志和我国核工业有着很密切的关系。而您从1982年4月就担任核工业部副部长,1983年6月担任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