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民兵,民兵,亦民亦兵。顾名思义,作为我国国防后备军力量的民兵显然具有“平时为民”和“战时为兵”的双重属性。准确把握民兵“亦民亦兵”的二重性,把握好民兵“民”与“兵”的“度”,对搞好民兵工作很有好处。  相似文献   

2.
国防教育     
加强理论灌输启迪“兵”的政治觉悟山西省平定县人武部针对一些民兵预备役人员认为自己亦兵亦民,不能算是真正的兵,履行新使命、强化战斗精神是正规军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的问题。紧紧抓住“把兵的内涵看窄了、把兵的身份看淡了、把兵的使命看小了”的思想根源,围绕“使命是什么,责任靠谁担,身份怎么看”的问题,以深化民兵预备役人员对维护国家利益的思想认识为着力点,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灌输,牢固树立忠诚信念。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3.
兵贵神速     
在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蓬街镇有一支亦兵亦民的“特种兵”。他们就是蓬街镇民兵摩托应急分队,这支队伍有80名队员,人人都有摩托车,个个配有BP机。兵贵神速,瞧,他们执行任务多迅速,让人佩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蓬街镇党委、政府领导十分重视民兵摩托应急分队建设,拿出10多万资金支  相似文献   

4.
1986年初,江西省清江县(今樟树市)人武部针对民兵政治教育“人员难集中、时间难保证、效果难落实”的问题,作出了“民兵政治教育以《中国民兵》杂志为主要内容的刊授教育”的决定,较好地解决了民兵政治教育的“三难”问题,其做法得到了总部首长与机关的高度评价。1986年9月,总部有关部门和解放军报社、中国民兵杂志社联合在该县召开了全国民兵刊授教育现场会,并向全国推广了他们的做法。从此,《中国民兵》杂志成为全国民兵、预备役人员进行刊授教育的基本教材,被称为“刊授教育的好教材”。近20年的实践经验证明,以《中国民兵》杂志为基本教材的刊授教育不失为落实民兵、预备役人员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一定要不断总结和完善刊授教育经验,按照总部有关规定,在订刊用刊上下功夫,与时俱进地推进民兵、预备役人员刊授教育的落实,为“打得赢”、“不变质”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新世纪的共同奋斗目标。民兵预备役是党和国家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亦兵亦民的性质决定在小康社会建设中,理应成为生力军和突击力量,为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搞好科学理论武装,发挥先  相似文献   

6.
[背景资料]1959年4月,全国民兵炮兵现场会在山东烟台崆峒岛召开,崆峒岛民兵连射击成绩优秀.受到现场会嘉奖。1963年崆峒岛民兵连与岛上驻军联合进行第一次军事演习,苏联军事专家称赞崆峒岛民兵炮手打得好11964年,崆峒岛民兵连涌现出“三代民兵”、“夫妻炮手”、“姊妹炮手”、“少年民兵班”等优秀典型,“三代民兵”吕其喜、吕志玉、吕永顺,“夫妻炮手”吕志金、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莆田军分区从1986年开始在民兵中开展争当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民兵”活动。截止今年5月,全市已有5200多名民兵和民兵干部获得“四有民兵”荣誉证书。他们的经验在福建省海防民兵政治工作会议上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军民融合是我国国防建设的重要战略指导方针,亦民亦兵是民兵队伍的性质特征.新形势下,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人武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从科学技术军民通用程度越来越高的实际出发,把企业员工培训与民兵工作结合起来,邀请专家为辖区500余名企业生产经营骨干进行科技知识培训,然后作为骨干编入民兵组织,实现了企业员工科技素质和民兵骨干科技素质双向提升,为民兵工作增添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9.
民兵队伍具有亦兵亦民、分布面广、组织严密、训练有素、政治素质较高等特点,这些特点和自身条件决定了他们在反恐斗争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必须立足现有装备和条件.充分发挥民兵队伍在反恐维稳行动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有效防范和打击恐怖丰义.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金秋十月,《中国民兵》迎来了自己20岁生日。1984年10月,在军委、总部的亲切关怀支持下,由邓小平同志题写刊名的《中国民兵》杂志,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诞生了!亿万民兵、预备役人员从此有了属于自己的“国字号”期刊。20年来,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的指引下,《中国民兵》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与时俱进弘扬人民战争思想,以大力宣传民兵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宣传坚持民兵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人武战线先进人物、宣传民兵工作的调整改革、宣传服务经济建设依法办民兵、宣传国防科技知识等为主旋律,把权威性、指导性、知识性和可读性融为一体,使《中国民兵》逐步被省军区系统各级领导和人武、专武、民兵干部的认同与喜爱,获得了良好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军事效益,被誉为指导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好老师”、民兵政治工作的“好帮手”和民兵刊授教育的“好教材”。时值《中国民兵》创刊20周年之际,许多人武系统的领导和广大读者在热烈祝贺中道出了他们的心声。这里采编一组,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韩国刚  李柱维  马智勇 《国防》2003,(12):31-31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抢险救灾是民兵的一项基本职能。民兵亦兵亦民,作为“民”参加抢险救灾拥有就地就近、情况熟悉的优势,作为“兵”参加抢险救灾能够发挥行动快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等军事组织特有的功能,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灾情造成的损失,因而各级党政军领导应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我们之所以说“民兵的责任重”,是因为民兵既是民,又是兵;既履行公民的光荣义务,又负有战士的神圣使命;既有在车间、地头能劳的本领,又有拿起枪上战场能武的责任。这种集民和兵于一身,汇劳和武于一体的亦兵亦民、劳武结合的群体,能说不是责任重吗?特别是最近中央综治委和总参动员部联合下发了关于组织民兵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通知,这就使我们民兵的双重任务更明确也更具体了,肩头的担子和责任更重了。所以,我就想起电影《红色娘子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安丘市人武部以质量和效果为牵引,认真抓好民兵政治教育。其主要做法是: 围绕提高质量,改进教育方式。针对民兵亦民亦兵、拿出较多专门时间搞教育有较大难度的实际,他们抓住重大节日、  相似文献   

14.
民兵亦军亦民的特性,决定了必须借助地方科技资源优势提高民兵建设的质量。借助地方科技资源,必须有较强的针对性,不能盲目借助。只有瞄准信息化战争对民兵使用的要求去借助,才能真正使这些资源“借的管用”,在提高建设的科技含量的同时真正提高民兵建设的效益。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阳泉市郊区人武部建立“帮战友”小组390个,辖区军属全部脱贫。 (黎方胜)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人武部把订刊用刊工作提高到讲政治、保证民兵政治合格的高度抓落实。确保了《中国民兵》订阅数大幅度提高。估计全区《中国民兵》订量将达1300份以上。 (张敏其) 四川省自贡市东新电碳厂召开1998年度民兵工作会议决定:把《中国民兵》杂志订到各个民兵连。 (邹铸修 邢超英) 江西省奉新县涌现出200多个民兵“订报联合体”,订阅了《中国民兵》等报刊。 (葛友良 甘云)  相似文献   

16.
金鸡报春,春风春雨春光明媚。2006年,《西南民兵》将迎来创刊20周年的日子,站在春秋岁月走过的门槛,回眸放映《西南民兵》走过的足迹——当南疆战火的硝烟还在弥漫的时候,在大裁军的大背景下,“两区”(成都军区、原昆明军区)合并,《西南民兵》“亮相”大西南,成为成都军区机关指导西南地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刊物,一本本散发着油墨之香的《西南民兵》,邮寄到军地党政机关领导的办公室,进入城镇、乡村民兵的视野。他们惊喜:“我们民兵有了自己的刊物啦!”淡淡发黄的《西南民兵》一本又一  相似文献   

17.
农闲季节,山东省青州市,许多民兵手拿特殊“请柬”参加各村“青年民兵之家”活动。市人武部政委孙希光介绍说:过去那种民兵有“家”难回和不愿回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 青州共有农村民兵连1109个,单独建“家”的有987个。过去因为青年民兵有“家”难回,“家”成摆设而受到《中国民兵》等媒体婉转批评。为了改变现状,市人武部创造性地实施了“让兵回家”工程。首先,他们对三分之二的“青年民兵之家”进行了改  相似文献   

18.
何南楠  孙绪闻 《国防》2012,(5):46-47
一、在提高打赢能力、增强战略威慑中发挥助手作用 民兵作为一支武装力量,在抵御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的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遏制和打赢战争方面,与我军有着共同的职责,这是我国民兵根本性、终极性的任务.同时,民兵是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具有亦兵亦民的性质,在遏制和打赢战争中又与人民军队负有不同的职能.  相似文献   

19.
《西南民兵》越办越活了,越办越好了,这是我们和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的普遍反映。报刊征订期间民兵们说:“可别少订了我们喜爱的《西南民兵》。” 《西南民兵》不仅版面设计新颖、大方,给人以美感,通过“开卷有益”、“典型经验”、“风流人物”、“武装干部之星”、“民兵生活”、“探讨与思考”、“基层生活”、“双拥工  相似文献   

20.
新年新气象     
作为一名忠实读者,我发现今年的《西南民兵》又是一张新面孔。一是紧扣时代脉搏,以“创新性”引导全区民兵预备役建设。《西南民兵》紧紧把握时代发展脉搏,不断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我军后备力量建设的新特点、新思想、新规律,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广大读者,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占领阵地。二是紧贴民兵预备役部队实际,以“实用性”指导工作实践。《西南民兵》面向基层,服务基层,抓住了鲜活的生命力,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得益于经常刊载工作在第一线的广大民兵和预备役部队的文章,他们的文章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