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然法则告诉我们,推陈才能出新,创新才能发展。然而,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仅靠量的积聚,更要靠质的裂变。河北某预备役团的创新实践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是我军发展史上又一次伟大的革命,这是江泽民同志对历史和现实进行深入思考后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实现打得赢、不变质的根本途径。正确理解和处理好其中的"变"与"不变",对于我们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具有重大现实而积极的意义。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从根本上讲就是做好"变"与"不变"两篇文章。即将"不变"的进一步巩固、继承好,将"变"的创新深化、发展好。所谓"变",就是在作战训练手段模式、战争理论、编制体制改革、装备发展、后勤保障上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求"变"创新,积极摸索总结更适合我军建设水平提高的道路。所谓"不变",就是指在大  相似文献   

3.
为了丰富"师旅团政治工作"栏目内容。使其更贴近部队、贴近师旅团政治工作创新发展需求,从本期开始。我们推出"我当师旅团政委"专题征文,以帮助曾任和现任师旅团政委总结提升在师旅团政治主官岗位上的实践经验。展示师旅团政治工作的特色与风采。我们热切期待曾任和现任师旅团政委同我们一起建设这个平台,积极促进个人的实践成果转化为全军的共有资源。  相似文献   

4.
"老的好传统"是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的创新,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新的好创造"是在当代环境条件下的创新.本文从继承和创新的角度,试图探求"老的好传统"与"新的好创造"相结合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菲利浦·克劳比士提出的"零缺陷"管理思想,对我们目前比较保守的市场经济下的民主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不妨"拿来"好好学习一下。"零缺陷"管理思想强调的是:任何工作都是一个过程,要以客户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通过过程的再造实现优化,更快、更佳、更经济地第一次就符合要求,从而创造生命系统强壮的、预防为主的、可靠的组织,也就是通过教育与咨询,帮助企业创造价值。"零缺陷"要求我们把每一次工作做对作为工作质量的执行标准,而不是口号。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把工作重心放在预防上,而且在每一个工作场所和每一基本原则工作任务中都必须进行预防。所以,"零缺陷"的另一个说法就是"说到做到"。  相似文献   

6.
<古田会议决议>已经成为我党我军思想政治工作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新时期学习研究其深邃内涵仍旧能带给我们许多重要启示.在新时期思想政治建设中,要始终坚定"军魂"这个政治方向,始终维护"宗旨"这个根本原则,始终贯彻"从严"这个基本要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理念,始终强化"创新"这个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7.
1 研究生教育本质上是创新教育一般来说,创新是淘汰旧的东西,创造新的东西,是事物内部新的进步因素通过矛盾斗争战胜旧的落后因素,最终发展成为新事物的过程,它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江泽民主席指出: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应该是认识未来世界  相似文献   

8.
兵团、师党委专门下发了创建"五好"连队党支部的活动通知,提出了指导思想,确立了工作目标,制定了创建标准。笔者在本单位的创建实践活动中,总结了一些新鲜经验,在此与大家交流:一、创建"五好"党支部,贵在"创建"在创建活动中,我们不能因循守旧,生搬硬套,固守一成不变的模式,而是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大胆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基层连队方方面面工作融入"五好"创建活动中。一是要把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衡量和检验"好班子"的首要标  相似文献   

9.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游击战术原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和成功运用的一条游击战术基本原则.这条原则的形成,既与井冈山的地形地貌特征密切相关,又受当地绿林武装"打圈子"经验的影响,更是毛泽东等人进行理论创新的产物."十六字诀"是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体系形成和发展的第一块基石,后来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发展为"诱敌深入"战略方针,成为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核心内容,是一笔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党对自身在新世纪所处历史方位的科学定位,也是历史的选择、全党的选择、亿万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历史清楚地告诉我们,在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我们党之所以能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克服重重困难,战胜强敌,我们之所以能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顶住各种风浪,经受各种考验,不断取得胜利,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80年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全党智慧的结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13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世纪的新征途中,兵团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兵团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的工作目标,全面加强和改进团的自身建设,继续深化青年人才工程、青年文明工程和服务青年科技致富奔小康行动、保护母亲河行动、青年科技创新行动、青年创业行动,不断开辟新领域,团结带领广大青少年坚定信念,发愤图强,锐意创新,自觉奉献,在开创新世纪屯垦戍边事业新局面的伟大实践中,谱写建功育人的新篇章。按照这个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我们要切实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团结带领团员青年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12.
沂蒙山区是老革命根据地,是"红嫂"的故乡。八百里沂蒙到处洋溢着拥军的热情。"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谊长。"这悠扬的歌声回荡在蒙山沂水间,眼前仿佛又浮现出沂蒙"红嫂"拥军支前的身影,我们仿佛又被带入那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年代。如今,历史发展了,时代前进了,但沂蒙人民对党对军队的感情始终没有变。"老红嫂"孙谦、"兵妈妈"周锡芬和"好军嫂"周锡芳,母女仨经历了不同的人生,却见证了同样深厚的爱军拥军情结。  相似文献   

13.
落实"三个紧贴"要求,改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深刻认识"三个紧贴"揭示的特点规律中,提升改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起点和标准;在牢牢扭住"三个紧贴"突出的核心重点中,突破改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瓶颈和阻碍;在积极构建"三个紧贴"需要的人才支撑中,提升改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在不断强化"三个紧贴"倡导的作风导向中,增强改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使受教育者的各种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社会活动,目的是使受教育者认识事物的能力得到提高,能应用所学知识为社会做出创造性贡献.学校教育不仅使学生掌握服务社会所必备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使学生掌握创新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受教育者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推动社会的进步.以"弧度制"一节的教学为例,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黑脸膛、黑鼻梁、黑皮肤,乍一看,他挺像"黑脸包公"。他就是云南省蒙自县人武部部长万国庆。他人不仅长得黑如包公,其秉性更如包公,为人正直无私,执行部队规定敢唱"黑脸"。不信?有例为证。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曾用"善于弹钢琴"的比喻,教导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会统筹协调事物相关联的各个方面;邓小平同志也提出"两手抓"、"两手硬"的思想,希望我们注重工作的协调性。现在,我们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要求在做工作时注意协调性,搞好统筹。  相似文献   

17.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从中国当代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和新观点,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体系,这里择其要点谈谈四个方面的创新: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思想。这种创新主要体现在: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观点。按照传统的观点,对于生产力的理解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或能力,并且强调的是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强调"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他认为:"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还没有讲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邓小平同志关于解放和发展生产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入",必须引导学员全面把握"三个代表"蕴涵的哲学智慧和科学实践观,深刻领会"三个代表"对唯物史观的运用和发展,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通过"第二课堂"自觉实践"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新时代的机关干部,更应该经常对照自身的使命,反躬自问.要经常问自己的职责尽到没有.对"职责是什么"、"标准怎么样"、"哪些没做好,问题在哪里,今后怎么办"等之类的问题,经常在头脑中反思反思.  相似文献   

20.
上海电控研究所坚持用创新思维"做大蛋糕",用改革办法"分好蛋糕",形成了"做大蛋糕""分好蛋糕"和职工获得感幸福感有效增强相互促进、激荡前行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