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世界武器评论》报导,德国准备于1994年将其1988年研制成功的“猎豹”自行高炮防空系统进行重大改进。双35毫米自行高炮系统是由西德、荷兰、瑞士等国的有关公司共同研制的一种三位一体自行高炮系统,用以探测和鉴别超低空和中空飞行的飞机并且实施自动跟踪。搜索雷达、碾踪雷达、火控计算机以及双35毫米高炮均安装在“豹”式坦克底盘上。  相似文献   

2.
弹炮结合的防空武器系统,是将低空近程防空导弹和小口径高炮通过共用搜索、指挥、控制、通信系统或火控系统而构成的防空武器系统,用于打击低空和超低空来袭目标。它是随空防斗争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综合防空武器系统,目前,已经成为现代防空的主要拦截武器之一。该系统有弹炮混编式、共用一个火控系统弹炮分置式和弹炮一体化式3种结合模式。其中后两种模式做到了技术和功能真正意义上的结合。弹炮结合系统综合了防空导弹射击精度高、射程较远和高炮反应快、火力密集、近距离毁伤概率大的优点,能对付低空近程内几乎所有的目标,是一种高性能防空…  相似文献   

3.
德国联邦国防军陆军的精简整编已经基本完成。精简后的防空兵力只编有一个防空旅。虽然从人员编制的数量上大大地减少了,但是为完成其作战任务,联邦国防军陆军防空兵在发展武器装备上,下了极大的功夫,装备的自行防空火炮的作战能力十分强大,无论是火力、机动能力和指挥控制能力,还是防护能力,都居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其防空兵装备的主战自行高炮——“猎豹”,作战能力更是强大。  相似文献   

4.
瑞士康特拉夫斯公司研制的“防空卫士”高炮火控系统是目前国外最先进的全天候火控系统。它从七十年代中期定型到今天,大约有十二个国家共购买了300多套。阿根廷于1979年底向瑞士康特拉夫斯公司购买了“防空卫士”高炮火控系统,并且在1982年的马岛战争中作了使用。这是“防空卫士”高炮火控统系统问世以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各种便携式和近程防空导弹系统飞速发展,其技战术性能显著优于高射炮(简称高炮)。但高炮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得以生存和发展,有它的道理:第一,虽然世界军事强国的防空武器以防空导弹为主,高炮被“边缘化”。但广大发展中国家受科技水平和经济能力的限制,仍然把高炮作为防空武器的主力,这就为研制、改进高炮提供了市场需求;第二,虽然高炮的技战术性能从总体上逊色于防空导弹,但是它不易受电子干扰的优点却是防空导弹无法相比的,对于电子对抗能  相似文献   

6.
首先根据自行高炮武器系统的特点和功能,建立了自行高炮机动生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然后根据自行机动能力的特点,建立了自行高炮武器系统的机动能力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自行高炮的机动能力指数,并对武器系统抗毁伤、抗侦察、抗电磁干扰和防空拦截能力进行了量化,采用指数法建立自行高炮生存能力的综合指数评估模型.最后对某型自行高炮武器系统的生存能力进行了评估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南非阿姆斯科公司为南非国防军发展成了ZA—35型双管35mm 自行高炮系统和ZA—HVM 机动的防空导弹系统。ZA—35型自行高炮甩来对付4 km 以内的低空目标;ZA—HVM 机动的防空导弹用来对付10km 以内的空中目标。两者混合编制,可以组成有效的中低空防空火力网。  相似文献   

8.
ADGS自行高炮系统是美国通用动力公司波莫纳分部(General Dynamics Pomona Division)和其它几个公司一起在它的DIVAD师属自行高炮系统样机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该系统机动性好、火力强、反应时间短、毁歼概率特别高,能对付现有的和预测中的空中飞机,也能有效地对付地面目标。  相似文献   

9.
越南和中东战争以后,国外普遍认为自行小高炮是现代战场上一种不可缺少的防空武器,能跟随装甲和机械化部队,有效地对付低空或超低空攻击的飞机和武装直升飞机。特别是在野战低空防御中,它比防空导弹具有更快的反应速度、更近的射击距离和更强的对付多目标能力。因此,国外近期野战防空武器发展的重点是自行小高炮及其火控系统。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专家发现,瑞士双35毫米高炮的传动链误差竟然为零,绝对的不可思议。瑞士双35毫米高炮系统是一个标准的西方式的武器系统,它复杂而高效;它用复杂的辅助结构和自动检测来保证复杂系统的正常工作。应该说瑞士双35毫米高炮系统是复杂而脆弱的,一点损伤就是以使整个系统失去战斗。但它的作战效率是苏式高炮根本无法比拟的。 未来战场上空可能充斥着无人机、空地导弹(包括JDN)、巡航导弹等目标,它们具有很大威胁,同时它们成本低廉,往往不值得用贵重的防空导弹击落它们,因目标小,防空导弹往往也难以击中这类目标。这时,能够拦截无人机、空地导弹(包括JDM)、巡航导弹等目标的高精  相似文献   

11.
一、概况为了改进美制M42型双管40毫米自行高炮系统,提高它的射击效率,瑞典博福斯航空电子设备公司应国外的要求,正在研制一种新的L型高炮光电火控系统(见图1)该光电火控系统有三个值得注意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系统通用性高。L型高炮光电火控系统除了可配用于M42型双管40毫米自行高炮之外,还可采取以下四种配用方式: 1.直接安装在炮盘上,控制单门牵引  相似文献   

12.
一、选定40毫米系统美陆军开展的师级高炮系统的研制工作,1978年初开始进入工程研制阶段,经过约二年的时间福特公司在F—16机载火控系统的基础上,研制成两部40毫米自行高炮系统样车,与此同时,它的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13.
首先概要分析了高炮组网战术信息分发系统(AAANTIDS)的定义、功能和作战运用设想,据此,针对高炮在未来防空反导作战中的运用方式,具体从未配备指挥自动化系统情形下高炮群组网作战、配备指挥自动化系统情形下高炮团(旅)组网作战、防空导弹与高炮混编组网作战3个方面分析了AAANTIDS的作战结构,为AAANTIDS进一步的概念建模、研制发展提供了总体思路与框架.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炮拦阻射击,提出了一种新射击体制,详细叙述了该体制的实现机理,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某型现役高炮的武器性能参数,探讨了初速序列的确定等关键问题,并进行了数值计算。该体制射击过程中不需要改变方向角和射角,对随动系统的要求大幅降低,可缓解自行高炮系统的随动制约,还可使大量随动性能较差的牵引高炮重新焕发生机。该体制的提出与最终实现对提升高射综合体防空反导作战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GJB 1829-93《自行小高炮故障判别准则》由国防科工委于1993年12月正式颁布,并于1994年8月1日开始实施。为了更好地执行此项标准,现将有关情况加以介绍和说明。一、该标准的意义及内容 1.意义本标准是在大量调研、搜集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经过我国在研的自行小高炮的补充验证,并征求我国自行小高炮研制、生产、使用和教学单位的意见后制定而成。它的制定与颁布实施,必将对我国自行小高  相似文献   

16.
迎击B-29 1941年底,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战争初期日本在南方战线上节节胜利,因此也就放松了对国内防空的关注。然而好景不长,1942年4月,美国陆军航空队杜立特率领B-25轰炸机从“大黄蜂”号航母上起飞首次空袭东京,这才让日本军方重新开始重视国土防空的问题。 当时日本使用“零式”舰载战斗机充作要地防空战斗机,主要的防空高炮是九九式高炮,而口径较大的三式高炮则是专门对付美军B-29等大型轰炸机而设置的。 由于在一万米高空飞行时能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17.
前言自行高炮火控系统的备用计算机用于快速解算火炮的射击诸元。在敌机直线临近飞行时对保卫目标和自行高炮均处于最大威胁的情况下,利用光学跟踪座标仪和火控备用计算机,可以缩短计算射击诸元的时间,因而能比较快地开火。其特点是:不求取目标飞行速度、不考虑修正因素、计算射击诸元的时间较短、计算的是射击诸元提前角△β和△ε。“猎豹”自行高炮的火控系统配有这种备用计算机,其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在坦克和自行高炮系统中,火炮的稳定系统是至关重要的。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坦克或自行高炮都采用液压或电液式火炮及炮塔驱动系统。但是这类系统有其不容忽视的致命弱点,例如: 1.当坦克或自行高炮在战场上被敌方击中时,会迅速造成液压系统的油料燃烧从而导致整个系统起火,直接威胁乘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现代战争中,采用机动灵活的三位一体自行高炮防御敌方低空和超低空攻击成为主要手段,显示出自行高炮在野战防空中的重要地位,本文介绍三位一体自行高炮火控系统“独立瞄准线”原理,并就“独立瞄准线”的构成提出了几种方案,以供商酌。将观测系统安置在旋转炮盘上的三位一体,在方位传动上因结构编排不同分为“扰动型”“非独立瞄准线”系统和“非扰动型”“独立瞄准线系统”。“扰动型”火控系统的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炮手用单柄操纵杆装置操纵炮盘转动,  相似文献   

20.
PGZ95式25毫米自行高炮光电火控系统是昼夜型好天候全自动防空火控系统。主要用于车体停止间、短停间或行进间,对低空和超低空来犯的歼击机、强击机、武装直升机进行探测、跟踪、测距、射击诸元解算及实施射击。也可用于对地面或水上目标进行射击。光电火控系统集战斗、模拟训练与故障诊断三大功能于一体,大大提高了25毫米自行高炮的使用效率。其主要组成部分有:三光合一跟踪镜、激光测距机、红外热像跟踪仪、电视跟踪器、稳定跟踪伺服系统、火控计算机、火炮随动系统、方位垂直基准仪、操纵杆、火控控制面板、键盘显示器等。整个系统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