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功经验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融合了丰富的内涵特征,既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独特性。它是现代化中国和中国化现代化的统一体,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推进以及全球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因此,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需要牢牢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将人民置于核心地位的发展理念贯穿始终,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动力,实现统筹兼顾的发展布局,才能真正把握住这条道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为中国和全球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本课对象: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本课目的:通过本课学习,深刻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已成为各族  相似文献   

3.
理论创新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由之路.只有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立场、观点、方法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只有适应时代特征、适应我国国情、形势、任务发展变化,与时俱进地推进理论创新,只有坚持在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不断探索与开拓中进行理论创新,只有建立在坚定地信任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只有坚持实践、再实践,在反复实践、不断检验和理性升华中进行理论创新,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
纵观我党90年的辉煌历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价值取向、以人民群众为根本依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的三条根本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紧紧抓住这三个根本点,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才能不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相似文献   

5.
进一步界定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 ,是坚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需要 ,是“新的实际”的需要。只有坚持并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一元论 ,准确扩展生产劳动概念 ,科学界定、正确认识服务劳动、管理劳动、科技劳动等在价值创造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 ,才能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主办,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江西省社科院协办的"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11月1日顺利闭幕了.  相似文献   

7.
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完整地、准确地、深刻地揭示和概括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理论成果的内涵和实质;体现和强调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致性;昭示和凸显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题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振兴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相似文献   

8.
立场态度问题 ,是一个根本问题 ,只有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 ,才能深刻认识“三个代表”的重要历史地位 ,牢固确立“三个代表”的指导地位 ;只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三个代表”,才能真正把握精神实质 ,从根本上做到真信真懂真用。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我们必须要把学习贯彻指导思想的“指导思想”搞端正。(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总结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而作出的深刻思考 ,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坚…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全党同志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这就告诉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科学的态度,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来看待马克思主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提高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脉络及经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伴随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始终的动态历史过程,这一过程给我们诸多启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解决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时代课题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吸收融合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结合;坚持弘扬科学真理与修正错误、破除谬误相结合;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与指导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实践相结合;坚持领袖主体、知识分子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主体的理论和实践创造活动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王芳芳 《中国军转民》2023,(21):134-136
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观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决裂说”到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观世界视野和基本原则的确立;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到促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西方到东方,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观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中逐渐得到确立和充实的。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考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观对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建立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开辟和逐步确立起来的.党的十八大进一步阐明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把握这一主线,必须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什么道路、这条道路的来历以及这条道路正确性、鲜明特色搞清楚.只有这样,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才能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现代文化意蕴以及其过程中形成的思想成果。通过历史的镜头,我们审视了马克思主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及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国化过程。同时,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现代文化中的重要意蕴,包括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自觉,以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相似文献   

14.
实 事求是 ,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而形成的思想结晶 ,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不但使党领导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而且是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始终保持蓬勃的生命力、旺盛的战斗力和昂扬斗志的源泉。一、80年艰苦奋斗的历程证明 ,党成长壮大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实事求是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坚持实事求是 ,就是要求党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 ,从时间、地点、对象、条件等客观实际出发 ,使党…  相似文献   

15.
国防教育要突出历史和国情教育。这是因为,两者都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不断强化人民的国家意识和国防意识,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为目的的教育。我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中,蕴藏着丰富而宝贵的经验教训。只有了解历史,把握国情,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由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和国情所决定的,坚定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信念;才能更深刻地理解  相似文献   

16.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两次会议,即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共同具有伟大历史性转折意义:两次会议召开的动因都是为了结束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危机、挫折;两次会议的灵魂都是纠正“左”倾错误,端正党的思想路线;两次会议的历史贡献都是初步形成了党中央领导集体。两次会议比较研究昭示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情相结合,才能不断夺取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7.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发扬民主,实行官兵平等,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是我党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成果。当前借鉴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建设的历史经验,既有利于弘扬井冈山精神,培育时代的民族精神,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民军队和谐发展,密切官兵关系、军民关系,抵御各种错误思想,使人民军队始终保持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优良传统。从而确保人民军队在党领导下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形成团结、友爱、和谐、纯洁的官兵关系和军民关系,增强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鲜明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指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价值观相统一的旗帜;其精神实质,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中国特色的有机统一;其实践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理论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需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这条道路和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从党的历史发展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党的理论和历史的发展相结合的视角,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真正地了解中国实际,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继承优秀历史文化,创造民族形式,形成中国特色、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坚持世界眼光,吸收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群众,使之成为改造中国的强大物质力量;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反对错误倾向,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推进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20.
历史教育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任何人也无法改变历史。但人们必须正确对待历史,只有真正以史为鉴,才能找到连接昨天、今天和未来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