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日本天皇的产生为切入点 ,在揭示天皇历史的同时 ,剖析天皇在二战中的作用 ,并在此基础上 ,着重论述天皇对战后日本的影响。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 ,再次向世人警示 :天皇本身和日本人对天皇的认识 ,对日本的未来发展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切不可忽视天皇在二战中的作用及其对战后日本的影响 ,否则日本军国主义将会死灰复燃 ,重演历史悲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日本部分史学家公开发表文章否认在二战期间日本曾制定入侵苏联的计划.他们诡称,日本制定进攻苏联的计划是一种防备苏联进攻的防御性措施,日本在苏德战争中一直保持中立立场.但从解密的日本天皇御前会议、日本政府及其它军事机构的秘密文件都驳斥了这一观点.下面让我们看一下日本在苏德战争中是如何保持中立立场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近十年来中国大陆学者关于东京审判的四个热点问题,即东京审判没有追究日本天皇战争责任的原因、东京审判对战后日本的影响、东京审判与南京大屠杀、东京审判在国际法领域的影响,进行了阶段性总结与评论。  相似文献   

4.
蒋介石,作为中国政府的首脑主持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具有民族主义意识的蒋介石,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不断扩大,提出了一系列的国防思想,并在抗战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实施。对于日本侵华时期蒋介石的国防思想,迄今为止,军史学界未有专文论述,这无疑是中国近现代国防思想史研究中的一个不足。鉴于此,本文拟以对蒋介石国防观演变过程、国防思想的主要内容作初步探讨,并作必要的历史评说,偏颇之处,祈请专家匡正。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止的14年间,是日本侵华时期。14年间,蒋介石的国防观经历了一个…  相似文献   

5.
1945年8月6日,一架美国飞机将一颗绰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投掷于日本广岛,炸死、炸伤各7万余人,全市房屋被毁近2/3;9日,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使该市68%的工厂毁坏,11平方公里地区内房屋全被摧毁,炸死3万余人,炸伤4万余人.8月10日,日本天皇决定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美国对日本的核突击,对早日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到了作用,同时在世界军事史上揭开了核武器时代的序幕.而原子弹的产生,正是对一种巨大的能源--核能所开发和利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1945年8月6日,一架美国飞机将一颗绰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投掷于日本广岛,炸死、炸伤各7万余人,全市房屋被毁近2/3;9日,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使该市68%的工厂毁坏,11平方公里地区内房屋全被摧毁,炸死3万余人,炸伤4万余人。8月10日,日本天皇决定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美国对日本的核突击,对早日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到了作用,同时在世界军事史上揭开了核武器时代的序幕。而原子弹的产生,正是对一种巨大的能源——核能所开发和利用的结果。能源,是指可供人类获取能量的来源或源泉。它包括已开采出来的可供使用的能量资源和将其加…  相似文献   

7.
1945年9月3日,是中华民族举国欢庆的日子,也是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同声欢庆的日子。 就在这前一天,即9月2日上午10点30分(日本东京时间),在日本本州岛南部东京湾水面上停泊的一艘名叫密苏里号的战舰上,日本天皇和政府的代表,以及日本帝国大本营的代表,在投降书上签了字。从此结束了给中国和  相似文献   

8.
如果历史能够重新书写,相信美国人无论如何也不会忽视中国人为其提供的那份宝贵情报,美军也不会在珍珠港落得个损兵折将的惨痛结果,太平洋战争开战的历史也许会完全不同。一份美国人不相信的密件在日本航空母舰编队偷袭美国珍珠港的前5天,即1942年12月3日,中国国民党总裁蒋介石向美国当时的驻华大使递交了一份密件。在这份密件中,中国国民党当局详细地向美国政府通报了中国破译的一份日本密电码的内容,即日本海军将于1942年12月8日星期天,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所在  相似文献   

9.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了终战诏书,命令各地的日军放下武器,停止抵抗。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但是,在中国东北与苏联交界的东宁地区,日本关东军虎头要塞内的日军拒不投降,战斗仍在激烈地进行着。直到8月29日,几乎所有的日本兵都被打死后,战斗方告结束。虎头要塞是日本关东军用无数中国劳工的生命构筑起来的号称“东方马其诺”的防线。在这座要塞中,安装着日本陆军口径最大的410毫米榴弹炮和射程最远的240毫米列车炮。如今,这两种巨大的火炮已经难觅其踪,只剩下残破的工事,任人唾骂。那么这两种日本威力最大的火炮到底是什么样子?它们是什么时候开始研制的?又是何时安装到这里的呢?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自残     
对于任何国家的公众人物来说,颂扬纳粹取得的“功绩”都不是一项明智之举。当一位日本高层政客对希特勒修改宪法以壮大自身实力的举措予以称赞,整个世界都会发出愤怒的咆哮,这一点不让人感到吃惊。当日本与邻国关系尚未出现改善迹象之时,日本领导人竞做出如此众多荒谬可笑的评论。随着g_-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结束68周年纪念日的临近,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东亚各国是否抱有消除彼此间隔阂的政治意愿以及这种意愿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