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幼军 《华北民兵》2005,(10):14-14
近年来,我省下大力抓好“双应一体化”建设,在五个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抓组织指挥机构建设,建立了由党政军主要领导参加,军地有关职能部门组成的指挥机构,明确了指挥职能和任务,推动了体制机制的顺畅运行;抓信息化建设,建成了连接省市两级指挥中心、各专业办公室的“两纵两横”网络和国防动员综合应用系统,国防动员资源储、管、建、用初步形成体系;抓力量整合,把民兵、预备役部队与其它专业应急力量相统筹,  相似文献   

2.
军地联合应急行动参战力量多元,指挥协调难度大,建立明晰顺畅的应急指挥机制,对于圆满完成应急任务意义重大. 一要整合指挥机构.着眼有利于指挥权的集中、便于协调一致地组织应急行动,有利于简化指挥程序和环节、便于提高应急行动指挥效能,以地方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为基础,组建党政军警和有关职能部门合成、分工协作、权威高效的联合指挥部.要明确指挥部各单元的职责和权限,明确指挥位置及联系方式和渠道,确保指挥机构内部各单位在指挥长的领导下,按照职能分工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提高指挥效能.  相似文献   

3.
周文春 《国防》2013,(3):29-30
探索国防动员体系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之间的衔接途径,对于科学配置、高效使用动员资源,提高国防动员系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健全国防动员机制、提高危机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构建联合指挥体系。一是预编指挥机构。采取实编与预编指挥机构相结合的方式,灵活进行指挥编组。实编人员由党政军的主要领导组成,国防动员委员会综合办公室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公室作为其办事机构,  相似文献   

4.
平时应急、战时应战,组织指挥国防后备力量圆满完成平时和战时这两大任务,确保应急能过硬、迎战能打赢,是省军区系统各级领导肩负的最根本的使命。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双应”指挥能力的高下是衡量省军区各级领导干部是否称职的基本标准。如何才能使我们的“双应”指挥能力得以提高、并使“双应”指挥得以顺利实施呢?这里谈一点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李仲文 《国防》2003,(2):61-62
组织可靠的地方运力保障,是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的必要环节。为此,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灵敏高效的组织指挥机制。要组织可靠的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地方运力保障,首先必须建立健全从军队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事业单位的组织指挥机构,以确保指挥衔接、畅通、灵敏、高效。其次要确立职责权分明的指挥关系,在战区联合运输指挥部领导下,做到统一制订运力保障方案,统一指挥军地运力保障力量,统一协调运输保障活动。再次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指挥方式,以便  相似文献   

6.
应对特大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对社会稳定发展的制约和影响越来越大。不断提高应急抢险能力.更加积极有效地完成抢险救灾任务.是民兵预备役部队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一项重大课题。一、必须健全组织机构,确保快捷高效指挥抢险救灾往往参加力量多元,组织指挥复杂,指挥关系交叉,指挥协调难度大,要使军警民各职能单位一体化联动,就必须建立抢险救灾联合指挥机构,才能确保救灾行动协调一致。一是要建立联合指挥部。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成立抢险救灾指挥部,驻地党委政府和各军警单位主要领导参加,负责对各种抢险救灾行动和突发情况的应急指挥,使各项工作做到统  相似文献   

7.
刘云海 《国防》2012,(5):18-20
一、适应形势任务,加强军地应急指挥体系建设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家发展面临强敌牵制之忧、领土主权之争 “独”分裂之患、周边动荡之祸、非传统安全威胁之害的严峻考验,对加快国防和军队建设,支撑国家安全发展、确保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 建强联合指挥机构.要针对担负的使命任务,按照“军地对接、平战一体、运转顺畅、反应快捷”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以国动委领导体制为基础、以“部十中心”为架构、与政府应急管理机制相衔接、党政军领导高度合成的联合指挥机构,对国防动员应急能力建设实施集中统一领导.要加快建立需求对接、信息共享、情报会商、联合行动等机制,细化军地相关部门职责,规范组织协同,切实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的联合指挥能力.  相似文献   

8.
杨永海 《国防》2006,(1):28-30
未来应急作战,是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民战争。由于应急作战目的特定、行动突然、力量联合、攻防一体,对应急国防动员组织指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动员对象多元,组织指挥更加复杂;动员突然快速,组织指挥要求更加高效;动员支前与防卫作战一体,指挥机构生存更加困难。因此,未来应急作战中,要把雄厚的战争潜力快速转化为作战能力和支援保障能力,权威、高效、顺畅的指挥体制是关键。下面根据我们的初步研究,就建立应急国防动员指挥体制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一、应急国防动员指挥机构的可能编成应急作战国防动员指挥,必须贯彻“集中统一,权威高效,反应…  相似文献   

9.
科学确定国防动员指挥机构职责分工.按照行政建制建立省、地级市、县(市、区)三级动员指挥机构,各级动员行动组织指挥分决策层、指挥层和执行层三层组织实施.以省级国防动员行动组织指挥为例:决策层即省国动委,成员由第一主任、主任、副主任和秘书长组成,主要是对全省应急动员保障行动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决策和部署.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推进应急应战一体化建设,提高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日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动委在乌鲁木齐市组织了国防动员机制与地方应急管理机制衔接试点,按照"指挥机构联合构建、应急力量统筹合建、方案计划  相似文献   

11.
胡田疆  杨静 《国防》2012,(11):52-54
国防动员与应急管理,是目前我国并存运行的两大危机管理机制,前者基于应对战争及军事危机,后者基于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及自然灾害.积极推进两大机制有效衔接,对于贯彻落实党中央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思想、充分发挥政府在国防动员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加快动员能力生成模式转变、实现国家危机管理体系应战应急一体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权威高效、军地衔接的指挥体系 近年来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实践证明,军地合成、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军地联合指挥已经成为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的关键.为此,应把建立高效快捷顺畅的应战应急联合指挥体系,作为两个机制衔接的重点狠抓落实.  相似文献   

12.
孙桂歆 《国防》2012,(8):19-20
一、加强民兵应急力量军民融合式发展,必须完善联合指挥机制,建立军地互通融合高效的指挥体系 军民融合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边疆民族地区,军地双方必须站在维护边疆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高度,牢固树立"大安全"、"大国防"意识和"一盘棋"、"一家人"思想,统筹抓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一是成立军地联合指挥机构.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管武装制度,注重发挥国防动员委员会的协调作用,成立在地方党委、政府和军分区统一领导下的军地联合指挥部,由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军队主官任常务副指挥长,地方政府、军分区(人武部)分管领导任副指挥长,政府相关部门、国动委(边防委)成员单位和军队系统参加,统一领导和处置辖区内的突发事件及涉外事件.二是构建联合指挥自动化平台.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对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军队实现结构调整和体系重塑以来,省军区系统担负“应急应战指挥部”重要职能。当前,我国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易发多发,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探索省军区系统与地方应急管理体系有效衔接,建立指挥顺畅、协同高效、力量统筹、保障有力的联动机制,有效提升军地各级应急综合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14.
彭石山 《国防》2005,(10):9-10
未来我可能面临的应急作战,参战兵种多,作战形式多样,战场空间多维,组织指挥复杂,人员伤亡和物资消耗量巨大,支前保障任务将十分繁重。因此,必须通盘筹划应急作战中的支前保障问题,充分发挥省军区系统的作用,确立“信息主导、军地结合、整体联动、快速高效”的支前保障指导,确保一旦需要,能够按计划及时、快速、准确地实施支前保障。围绕应急作战需要,建立顺畅的支前保障指挥体系。未来应急作战是在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下进行的,支前保障工作必须在统一的联合指挥机构领导下,建立顺畅的支前保障指挥体制,这是确保完成未来应急作战支前保障任务…  相似文献   

15.
李国彬 《华北民兵》2011,(12):57-57
当前,在应对各种自然和非自然灾害及事故中,军队和民兵应急队伍已经成为应急救援的重要力量。加强武装部职能建设,充分发挥其组织指挥和协调配合功能,对于军队和民兵预备役队伍实施非战争军事行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强化领导职能,建立指挥机构。国防动员体系必须明确地方党委、政府在应对严重自然、非自然灾害和事故中的主体地位和牵头作用,人武部积极参与配合,共同组成联合指挥机构,确保指挥统一、整体筹划、分工负责、  相似文献   

16.
保障旅应急支援保障与兵站线保障的衔接主要是组织指挥和保障力量部署衔接。前者要求建立统分结合的指挥体制和超前联络的机制,同时搞好临战和战中协调;后者则是根据战役纵深和作战规模,将各种保障力量的有机衔接作为重点,以形成后勤保障的整体合力。  相似文献   

17.
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应突出执行力,以建设一支领导有力、组织合理、处置科学的指挥机构为中心,以通信指挥平台及应急队伍建设为两个基本点。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的灭火抢险救援指挥体系;配置足够的硬件设施;增加灭火救援力量;转变观念,以建立强大的应急救援队伍。  相似文献   

18.
钟伟  解清 《国防》2012,(11):57
新时期新阶段,安全威胁的多样性、军事任务的多元化,大大拓展了国防动员的职能使命.我们要积极适应国防动员职能使命拓展的新需求,大力推进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国防动员遂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 完善与政府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动员指挥体系.着眼应急应战双重需要,对军地职能部门指挥机构进行系统整合,构建军地一体、平战结合、集中统一、权威高效、运转顺畅、反应灵敏的联合指挥体系.一方面,要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发挥军地情报信息系统作用,依托现有信息网络,按照应急应战一体化建设要求,将过去军地情报信息单线传递改为动员情报信息的双向交换,搭建本级作战指挥系统、政府应急系统、相关职能部门系统相连接的指挥网络,建立贯通地方政府网和部队国防动员信息网的军地一体、军民共用、快捷方便的立体信息指挥控制平台.  相似文献   

19.
葛永宏 《国防》2012,(12):23-24
(一)不断完善民兵预备役人员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体制机制.坚持党管武装,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事业长远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指导,高度重视民兵预备役人员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将民兵预备役组织纳入社会管理格局和力量构成之中.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管武装体制机制,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军地联合、高效运转的要求,加强民兵预备役人员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统一领导.积极推进国防动员机构与政府应急管理和社会管理机构的有机衔接,建立健全联络沟通、应急联动、协同处置等机制.平时加强联系、互通信息,处置有关问题时成立联合指挥机构,整合职能和力量,统一协调指挥军地力量参与行动,确保形成社会管理的整体合力.  相似文献   

20.
1 建立集中统一的军交运输指挥体系军交运输保障机构由战区联合指挥机构、战役方向联合指挥机构和战术兵团指挥机构组成。战区联合指挥机构,应在战区国防动员委员会交通战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