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刘敏 《兵团建设》2012,(6):42-43
3月7日,新学期伊始,农八师一三六团何淑珍老人把300元钱送到团妇联,委托工作人员把钱送给团场的优秀贫困生。"帮助别人,我的心情好。"笔者在何淑珍家采访时,老人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今年75岁的何淑珍家住一三六团团部,家中摆放的还是几十年前的老家  相似文献   

2.
这些年,贾海涛陆续收留十位困难老人,这一善举传遍了农三师伽师总场。2月20日,笔者走进伽师总场四连职工贾海涛的家,感觉到他的家像春天般的温暖。在贾海涛家的院子里,有的老人在散步,有的在晒太阳……10位与贾海涛非亲非故的老人,组成了一个大家庭,他们在这里和谐生活,安度晚年。王葵今年65岁,2004年3月和老伴一起来到伽师总场,靠打工和帮人拾棉花维持生计。笔者看到王葵老人时,她正在喂羊。贾海涛养了120只羊,王葵每天都会帮他照看这些羊。王葵告诉笔者:"要不是海涛这孩子收留我和老伴,这日子还真不知怎么过呢。我们不能在  相似文献   

3.
马仔有与"父亲"有着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姓氏,却用自己的行动演绎人间大爱在农五师八十一团有一对异姓"父子"的故事广为流传。"父亲"叫杨勇,一个孤独的汉族老人,"儿子"叫马仔有一个善良的回族青年。在杨勇感到最绝望的时候,马仔有给了他一个家。月3日,笔者来到了这对"父子"家中,听他们讲述这段异姓"父子"的感人往事。2007年12月的一天,杨勇拉着木板车艰难地走在回家的小路上。他抬起头只觉一阵晕眩,  相似文献   

4.
秋高气爽,笔者来到山东省成武县老城街一条居民胡同,已80岁高龄的抗日女战士张馨老人欣然接受我们的采访。  相似文献   

5.
"活了大半辈子,没想到能住上宽敞明亮的楼房,用上洁净的天然气,出门就是沥青路面,这辈子值了"。不久前,70多岁的王炳怀老人搬进了八师石河子总场北泉镇新建的龙泉小区保障性楼房里,高兴地对笔者说,"以前住平房,阴暗潮湿。现在住楼房通风好、光线好。我们团场人也享受到城里人的生活,日子真是好啊!"  相似文献   

6.
卢友东 《兵团建设》2012,(13):18-19
7月1日,笔者分别走访了柯羽华、吴世杰两位老军垦,与他们聊起了近十年来农十师发展变化的点点滴滴。说到出行的变化,老人们都一个劲地赞叹。去年4月,这两位80岁高龄的老人从地处中国和哈萨克斯坦边境一线的农十师一八五团、一八六团搭乘班车到达师部北屯后,直接乘坐K9792次列车前往乌鲁木齐,后又转乘飞"机抵达北京参加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老战士走进北京"活动。通过亲历,再回想近十年来从连队到团部,到师部,再到首府和内地的交通变迁,两位老军垦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7.
日前,笔者乘车沿着崎岖的山路来到锦西县下五家子村,怀着沉痛的心情了解当年村民惨遭日寇屠杀的情况。汽车进入村口驶过一片杨树林,便已望见足有8米高的“深仇墓”碑,这是当年日寇的“杀人场”。在村里,笔者有幸采访了当时幸存者之一的刘国廷老人。刘国廷老人今年72岁,满脸留下烧伤的疤痕,身体依然强壮。谈起当年情景,老人泣不成声,稍停片刻,便老泪  相似文献   

8.
正驻守在黄浦江外滩地区的武警上海总队三支队官兵,常年结对照顾驻地附近的12户"空巢"老人,28年间先后从黄浦江中救起58名落水群众,被驻地群众誉为"浦江爱民第一哨,群众身边活雷锋"。图为3月2日,武警战士为86岁的王一芝老人剪指甲。  相似文献   

9.
正2月26日,六师一○五团退休职工党克明正在邻居家帮着修理客厅的木质暖气罩,见到笔者他的第一句话便是:"我没干啥大事,只是做了一个老兵团人该做的。"党克明老人今年虽已77岁,但精神矍铄、红光满面。老人很健谈,说起自己做的一件件好事既谦虚又开心……2003年,一○五团正值小城镇建设起步期,当时的团部周边路面不是很平整,有很多坑洼。一天,党克明散步,发现团部主干道的小坑带给来往的车辆和行人很大不便。他就萌生了用路边  相似文献   

10.
河北某预备役团驻地有个被群众誉为新时代的"时传祥"老人——张富海,谁也不承想,这个淘了十八年公厕的七十九岁老人,曾经是一个参加过辽沈、平津战役和抗美援朝作战,身负四次伤的二级甲等伤残军人。  相似文献   

11.
这两天,89岁的阿不力孜老人经常到农五师八十六团安居富民工程建设工地上看看。"党的政策好得很,湖北人民好得很,老汉我也能住上楼房了。"看着正在建设中的楼房,阿不力孜老人笑呵呵地说。该工程是为八十六团四连和五连的近1000户少数民族职工盖的新楼房。  相似文献   

12.
提起中国的原子弹,大家都能想到钱学森、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钱三强等"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其实,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还有许许多多默默奉献,与原子弹有过亲密接触的热血青年.杭州老人吴银强就是其中的一位,自从他走出学堂之后就一直在协助钱三强、邓稼先等人研究"两弹一星",并亲自参加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工作.近日,笔者采访了吴银强老人,他向笔者讲述了那段神秘的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13.
走进樊兆德老人的小院,仿佛走进了"世外桃源"。一排红顶白瓷砖贴面的房屋十分气派。院内整洁有序,挂满果实的葡萄架,为干净的水泥地面撑起一片阴凉。老人介绍说:"房子是2004年盖的,砖混结构,110平方米,5间正房,还带一间厨房兼锅炉房,室内铺了地板砖,冬天烧暖气,干净又暖和。2012年,团里出大部分资金,居民出小头,为住房安装了彩钢屋顶,既好看又环保。""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根本没法儿比。"老人高兴地说。樊兆德老人今年75岁,是六十六团的一名退休干部,一生经历了五次搬迁。  相似文献   

14.
正3月28日,傍晚时分,一师三团社区的胡杨文化公园里,跳广场舞的男女老少们个个喜笑颜开,精神抖擞。退休职工肖建玲今年63岁了,她边跳边对笔者说:"团场的日子越来越好啦,社区成了退休职工的‘新家’,在社区里,大家都喜欢跳广场舞,我现在精神状态和以前不一样啦,精神焕发……"农家书屋搭建健康平台3月29日上午,笔者在三团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二楼的农家书屋里看见,三三两两地老人们正在翻阅着新到的健康类的书籍。走到退休职工王雪萍的身边,看见  相似文献   

15.
"谁说现如今世人的道德出现了滑坡,冷漠的路人毕竟是少数!""这样的好青年,就应当送到部队去。"连日来,在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的街头巷尾,19岁应征青年李军见义勇为救助晕倒老人的义举,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11月16日,李军在前往区征兵体检站集中途中,突然发现一位老人躺在路边,身旁还蹲着一位惊慌失措的老太太。躺在地上的老人头部受伤  相似文献   

16.
正基层故事JICENGGUSHI早春,阳光虽然明媚,可是寒气依然袭人。2月10日,农十三师红星二场80岁的退休职工谭兴成和老伴陈子红来到二场医院住院部,结算住院费用。在问清了费用明细之后,老人高兴地对工作人员说:"自从医院医保进一步改革后,看病费用比以前低了不少。虽然我和老伴都是老病号,但如今看病的负担却减轻了不少,心里甭提多高兴了。"谭兴成老人今年72岁,老两口的退休养老金加在一起有4000元,这在团场来说已经不算低了。可是,由于年纪大,病痛总是隔三差五"找上门"来,  相似文献   

17.
正夕阳西下,居住在九师一六六团金汇小区的77岁退休职工朱镜洋悠闲地坐在小区凉亭里,为老伴演奏二胡,"如今的生活真是太好了,不光住上了楼房,小区里还有活动场所,环境也好,我真是打心眼里高兴。"老人感慨地对笔者说。近年来,一六六团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丰富城镇内涵,着力打造宜居宜业、产城结合、绿色低碳、生态和谐的新型城镇。  相似文献   

18.
"同志,给俺孙子报个名,他叫樊涛,在上海打工,明天就能赶来……"一位80多岁的老人走进了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征兵办公室。"您不是樊庄的樊维云老  相似文献   

19.
三八妇女节前夕,中央电视台以"沂蒙女儿情"为题,在黄金时段播放了一段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抚养八路军后代,后来两家联姻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就是今年87岁的尹德美老人,她住在山东省莒南县筵宾镇前辛庄村,曾被省妇联命名为"山东红嫂"和"三八红旗手"。  相似文献   

20.
寒冬腊月,笔者走进三师四十八团张怀芳老人开的花鸟虫鱼馆,竟是一番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景象。随着团场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职工收入不断提高,团场职工们享受健康生活、追求美好品质的需求也更为迫切。2013年,四十八团57岁的退休职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