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一师四团,有一个家庭很有名气,家中悬挂的一张"全家福"特别引人注目,因为这张照片上12个孩子围坐在父母的身边,这些孩子中既有汉族,又有维吾尔族,且其中的10名皆是孤儿。"这是我的大女儿阿青,这是我的二儿子高春节,他们俩只相差半岁……"看着相框里的照片,这个家庭的女主人、四团职工卡小花·卡德尔的思绪飞回到23年前。1991年,26岁的卡小花·卡德尔还是四团粮油厂的一名普通职工,从小在兵团  相似文献   

2.
母爱无疆     
一位维吾尔族妇女,先后收养了4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儿。如今,67岁的她佝偻着身躯依然在农田里辛勤劳作,供养着一对汉族姐弟。她说,她要供孩子们念书,让他们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她,就是农三师50团5连退休职工阿依吐逊汗·沙木沙克。  相似文献   

3.
正他是一名维吾尔族教师,却始终工作生活在汉族教职员工之中;他操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16年如一日工作在三尺讲台上;他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诚心帮助周围的教职员工,爱护自己的各族学生,成为校园里绽放的一朵绚丽"团结之花"。他就是七师一三○团完全中学物理教师徐泽新。徐泽新1975年出生于八师一三三团,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维吾尔族职工,徐泽新的维吾尔族名字叫做库尔班。  相似文献   

4.
正人间的爱多种多样,只要是真爱都会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幸福,给社会带来温馨与和谐。阿扎提·古丽,一位勤劳善良的维吾尔族妇女,用她无私、博大的母爱,把一个奄奄一息的汉族女婴养育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17年来,她尽心尽力,将弃婴抚养成人的事迹,感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成为一师三团民族团结的典范。今年52岁的阿扎提·古丽是一师三团十一连唯一的少数民族职工,提起阿扎提·古丽收养汉族女儿的事情,要从1996年9月的一个清晨说起,阿扎提·古丽的丈夫阿不力孜在棉田里干活,突然棉田边的水渠方向传来了一阵婴儿的哭声,循声向水渠边寻去,阿不力孜发现了一个花布包裹,里面赫然躺着一个婴儿。  相似文献   

5.
他对患病的妻子说,我不会让你“走”在我前头,这是我作为丈夫、作为孩子父亲的责任。在徐立振的心里——这是农九师一六六团十三连的一户人家,男主人徐立振是团水暖公司的经理,今年已经59岁了。女主人原是十三连的职工,现患病在家。他们家有两个女儿,现在都已成人成家。  相似文献   

6.
"巴依兰·木塞提去年年底搬新家啦!"听到这个消息,笔者迫不及待地赶去巴依兰·木塞提位于四师六十六团阳光花苑小区内的新楼房参观。"能重见光明、住进楼房,这在以前,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竟然都变成了现实,以后我要生活得更好,回报那些帮助过我的人!"巴依兰·木塞提感慨地说。巴依兰·木塞提是六十六团二十连职工,今年30岁的她从13岁就患上了眼角  相似文献   

7.
一位母亲牵着两个女儿,蹲在河边悲痛欲绝。她对女儿说:"母亲节这一天,一位母亲失去了孩子,是为了另一位母亲重新得到孩子,沈星叔叔是母亲节里最伟大的父亲!"  相似文献   

8.
幽默与笑话     
走丢 我5岁的女儿喜欢听故事。有一天,在超市里女儿走丢了。最后大家帮助我在附近一个公园里找到了她。我紧紧抱住女儿,生怕再失去她,并警告她,再走丢了就见不到妈妈了。 于是女儿认真地问:“那我会有个后妈,是吗?” “恐怕是的,孩子!” “那我就能去舞会,和王子跳舞了。”  相似文献   

9.
天山南麓新疆军区某部五连驻地附近,有一个叫吐尼沙汗的维吾尔族老大娘,她是一名清洁工,丈夫早逝,无儿无女,在打扫街道时先后捡到两个汉族残疾弃婴和一个维吾尔族弃婴。五连官兵主动承担起照顾吐尼沙汗老人和3个弃婴的任务。他们  相似文献   

10.
故事现已退休在家的51岁的索克军,是农六师一○一团三连的一名普通职工。2008年9月,索克军在给棉花装车时不慎从两米多高的车上摔了下来,右胳膊卡在了车身中间的三脚架上,严重骨折。"当时我真的很紧张,但不是担心没钱医治,因为我有社保嘛,医疗费用可以给我报销,只是受伤期间特别痛苦。"索克军向记者描述着事发当时自己的心情,有些沉重,但她依然面带微笑。索克军1977年学校毕业后被统一分配到团场,正式成为了  相似文献   

11.
我没有生梁玉婷,但梁玉婷是我生命里的孩子。无论如何我都要帮她扬起生活的风帆……12月5日,李肖辉像往常一样,不到7点钟就起床了。她帮20岁的女儿梁玉婷穿好衣服、吃过早餐后,又开始帮梁玉婷进行康复锻炼。一年多来,李肖辉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在农一师2团,只要一提起该团中学校医李肖辉照顾身患绝症的残疾继女梁玉婷的事,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相似文献   

12.
在沈阳市苏家屯区文化路小学门前接小孩的人群中,有一位叫郑平的中年妇女。她每天早上送一名10多岁的小女孩儿上学,中午又接回家吃午饭,下午上学又送来,下午放学又接回家去,熟悉的人问她:“你接送的孩子是你什么人哪?”她自豪地说:“是我外孙女。”可是她唯一的女儿刚刚结婚,怎么能有10多岁的外孙女呢?  相似文献   

13.
正婚育新风扑面来这几天,三师五○团八连副指导员阿里木·阿不都热西提格外开心,因为不久前他刚迎娶了新娘阿扎提古丽。3月16日,笔者走进阿里木·阿不都热西提装修一新的楼房,看到的不是传统维吾尔族家庭的装修风格而是现代简约风格。阿里木·阿不都热西提说:"我都是按照现代生活的模式装修的,时代不同了,我们也得赶潮流啊!"。说着,他爽朗地笑了。  相似文献   

14.
王新香在九师一六六团算是个名人,不论是农业生产,还是团场、连队举办的各类公益活动,她都冲锋在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今年42岁的王新香是一六六团十一连的一名职工。2004年起,她担任连队承包班组长。8年来,其他班组成员有主动  相似文献   

15.
夕阳分外红     
正"这点钱是我的一点心意,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8月10日,二师二十七团社区73岁退休职工王维华将600元钱捐赠给了两名她长期资助的贫困学生。王维华是二十七团天河水韵小区的一名退休职工。多年来,她热心公益事业,深得居民的尊敬和爱戴。2006年,王维华搬进团场建起的第一个居民小区后,便把小区当成了自己家来爱护,经常清扫楼梯,管护楼前花坛的花草树木。谁家从窗户扔垃圾了、谁家的  相似文献   

16.
冬不拉是维吾尔族人的一种乐器。千百年来,能歌善舞、勤劳智慧的维吾尔族小伙子和姑娘们,每到欢乐的日子,总免不了弹起冬不拉,跳起维吾尔族舞蹈。“五一”劳动节前夕,农二师三十一团的15名维吾尔族大中专毕业生们弹起了冬不拉,唱起了自己编的歌《这里就是我的家》,“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我在家里很好,这里有领导的爱护,有朋友的帮助……我爱这片热土,这里就是我的家……”  相似文献   

17.
阿莎提古丽维吾尔族农一师3团11连职工今年52岁的阿莎提古丽是农一师3团11连唯一的少数民族职工。她一家四口,几乎全靠她一个人承包棉田生活,丈夫放牧羊群、种植小菜地,也仅仅只能补贴家用,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1996年9月,阿莎提古丽和丈  相似文献   

18.
栾世强 《政工学刊》2009,(11):80-80
最近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学者到北欧某国做访问,周末到当地教授家中做客。进屋看到教授五岁的小女儿,满头金发,漂亮的眼睛如同清澈纯蓝的一潭湖水。简直惊为天人。收下学者带去的中国礼物,小女孩奶声奶气地微笑道谢,学者禁不住夸奖说:“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教授当时并没有说什么,但是女儿离开后,她的脸色严肃了起来:“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道歉。”学者大惊:“我一番好意夸奖她,伤害二字从何谈起?”教授摇摇头:“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而漂亮这件事,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但孩子还很小。不会分辨,你的夸奖就会让她认为这是她的本领。  相似文献   

19.
5月14日,在河北省保定市援疆干部李兆豫的家中,笔者见到了他的妻子郝冬梅和女儿李雨瑄。"我们家兆豫在二师已经生活、工作两年多了,已经成了一名兵团人。我利用暑假去了3次二师,现在,我们一家人都爱上了兵团。"郝冬梅说。2011年3月的一天,李兆豫告诉她和女儿,自己不久后就要到二师参加3年的援疆工作。听了丈夫的话,起初她心里十分不愿意:丈夫从来没有和自己分开过,况且女儿刚上初中,十分需要父亲的关爱……思来想去,郝冬梅认为丈夫选择去援疆是他的工作任务,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既然你已经决定要去援疆了,我和孩子都会支持你的。"郝冬梅说",家里的事情你不用操心,有我呢。""爸爸,您就放心吧,家里有我照顾妈妈呢。"女儿李雨瑄的话,  相似文献   

20.
8月25日,笔者走进四师六十四团八连职工努尔太的家,恰逢她47岁的生日。这天,他的儿子金恩斯给她买了一条金项链,努尔太不时用手摸摸,眉宇间溢满幸福。当这样的场景映入眼帘,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一对没有血缘的母子——哈萨克族母亲和汉族儿子。1995年的秋天,努尔太到博乐市看望弟弟,遇到一个生病的流浪汉族男孩,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