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两年前那个桃花盛开的季节,贾中仁告别了生活七个春秋的军营,回到了故乡河南省临颖县南街村。不久,他凭借自己过硬的素质,被乡亲们推举为民兵营长。上任后,他把工作标准定在“三落实”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就把瘫痪多年的民兵队伍组织起来了。他带领民兵积  相似文献   

2.
时光倒流24年。 1974年初冬,在安徽驻军某部,一位身材修长的老兵告别军营,回到浙江金华地区所属的永康县古山公社。在那“史无前例”的年代,故乡并没有伸出欢迎双手,他脱下军装,以一个平头百姓投入了“农业学大寨”的热潮。一年辛勤的劳作换来的还是瘪瘪的口袋,破旧的老屋以及吃得不想再吃的咸菜萝卜干……  相似文献   

3.
驻铁岭某预备役高炮团注重用军队参加四川抗震救灾的先进事迹教育官兵,激发参训热情。针对部队遂行作战任务的特殊要求,按照“战时需要什么力量,平时就编什么队伍”的原则,严把兵员编入关,与地方政府联合下发《预备役士兵入队通知书》.使该团的预任士兵告别了“工作几头忙、人多处跑”的“多重身份”,实现了“一兵一职”。  相似文献   

4.
最近,在我们山村里有少数人请人看手相,算命运,说什么“人的手相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我乡有个名叫郑忠良的青年民兵到集镇上找人看了手相,说他“命运不好”、“凶多吉少”、“无侣伴到老”等等。结果,这个年仅二十七岁青年人对人生丧失信心,竟在夜里  相似文献   

5.
唐光义,这位曾在西藏边防某部服役六年、两次荣立三等功的铮铮汉子,回到故乡沱江河畔,继续发扬“老西藏精神”,10年时间就把一个只有50余人的乡镇小厂发展成员工500余人、年产值3000万元、税利440万元的有限责任公司。他本人先后被内江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农民企业家”、“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之星”等称号。  相似文献   

6.
1982年3月,江苏泰州。某部侦察排长鞠俊瑞,带着他9次受嘉奖、全排荣立三等功的履历,依依不舍地告别军营,转业回到了地处鲁中山区的淄博市淄川区。在第一志愿里,他毫不犹豫地写下“人民警察”四个字。  相似文献   

7.
人生中具有如此仪式感的事不多。而这一次告别,是如此的,将来会让你难忘。也许你们还意识不到,结束的这四年大学生涯是什么。我已经离开这所学校,整整二十四年了,是我读大学的六倍,走得越远越清晰。原来我以为这四年不过是我的大学生涯,到现在我才清楚,这分明是我的另一个故乡啊。  相似文献   

8.
苗鹏 《政工学刊》2014,(2):46-47
有人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清晨,一位智者看到死神向一座城市走去,于是上前问道:“你要去做什么?”死神回答道:“我要到前方的那个城市里去带走100个人。”智者说:“这太可怕了!”死神说:“但这就是我的工作,我必须这么做。”智者告别死神,并抢在死神前面跑到那座城市,提醒遇到的每一个人:“请大家小心,  相似文献   

9.
"我有一个梦想,身着国防绿,驻守祖国的边防;我有一个梦想,手执钢枪浴血沙场……"这是韦正腾儿时的梦想。而今,身为贵州省册享县人武部职工的他仍然在为理想执着地奔跑。 1993年冬天,韦正腾带着梦想走进了向往已久的军营。在四年摸爬滚打的军旅生涯中,他用汗水和心血镌刻军人神圣的称号,两次荣立三等功。1996年,服役期满,他恋恋不舍,告别军营,回到故乡。  相似文献   

10.
父亲的影响     
佚名 《政工学刊》2013,(11):75-75
故事一:很多年前,美国芝加哥有一个名叫阿尔·卡彭的人名声大噪,不是因为他的英雄业绩,也不是因为他的非凡创举。而是因为他罪大恶极,从走私到谋杀,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然而,他总是能逍遥法外,因为他有一个人称“铁齿埃迪”的大律师。埃迪伶牙俐齿,精通法律条文,他的如簧之舌让卡彭一次又一次摆脱了牢狱之灾。卡彭为了感谢他,不仅给他很高的报酬,而且还分给他可观的红利。埃迪因此过上了灯红酒绿的奢侈生活。  相似文献   

11.
今年“六一”,海军部队向上海市政府捐赠了一艘刚刚退役的作战潜艇,作为200万上海少年儿童的节日礼物。这在共和国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艘舷号为“280”的常规潜艇和海军官兵们一起共同生活战斗了20多年,如今告别了大海,告别了朝夕相处的“战友”,官兵们依依难舍…  相似文献   

12.
孙宁 《中国民兵》2020,(5):62-62
“老张,今天有什么新闻?”一到午餐时间,河北省沙河市人武部的食堂就变成了老职工张运生的个人“讲座”。老张自1984年退伍来到人武部,至今已有36个年头。说起老张,他身上的称号可不少,“百事通”“故事王”“张老师”等等,人武部的“前世今生”,他信手拈来;地方上的大事小情,他如数家珍;工作中的经验见闻,他滔滔不绝,人武部的各项业务,他直言利弊、提出意见,历任部长政委都主动让老张担任“评论员”。  相似文献   

13.
在绵延起伏的小必安岭,素有“红松故乡”盛名的伊春,就像一颗璀璨的踢珠镶嵌在莽莽林海深处。在这里,有一位情系武装事业的好领导,他就是伊春市委书记、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杨喜军,当地军民都亲切地称他是“拥军书记”。去年,伊春市连续第3次破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在山花烂漫的10月,记者怀着一种敬仰之情,走近了喜军书记,真正感受到了他的一片尚武情怀。  相似文献   

14.
四川长宁县双河镇金鱼村民兵连长陈昌洪告别军营12年来,以军人特有的奉献情操,共产党员乐于为群众排忧解难的优秀品质,赢得乡亲的赞誉。 1986年10月,陈昌洪解甲归田后,故土“老套路”的生产、生活方式,尤其是依然非常薄弱的集体经济让他深感揪心。在一次村支部会上,他恳切建议“村里要注重创办企业,壮大  相似文献   

15.
贵州纳雍县人武部代理秘书兼出纳王家学,最近受到毕节军分区的通报表彰,获“优秀共产党员”殊荣。 1993年,在部队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的志愿兵王家学,告别了13年的军队生活,分到了纳雍县人武部工作,又重新圆了“绿军装”的梦。按照政策规定,志愿兵转地方只分配当职工。根据他的德  相似文献   

16.
英国著名诗人拜仑,有次看见一位盲人身前挂着一块牌子:“自幼失明,沿街乞讨。”可他手里的破盆子却空空如也。拜仑就在牌子上加了两句:“春天来了,我看不见。”结果,路人纷纷解囊。春天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大家都尽情享受美景,而盲人却什么也看不见,怎不叫人悲怜?看牌生情,解囊相助也就是自然的了。  相似文献   

17.
当黎以冲突再次陷入紧张时,在阿拉伯人眼里,他是一位超级民族英雄,但在以色列人和美国人眼里,他是“另一位本·拉登”。以色列最近连续采取3次“斩首”行动,希望灭他于无形。可是,他3度重新出现在电视上,对以色列的军事打击极尽嘲讽之能事。他的隐身术之高连无孔不入、屡创奇迹的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都在他面前碰得灰头土脸。他就是哈桑·纳斯鲁拉。“斩首”,以军连挥3板斧在过去3周,以色列空军采取了3次秘密“斩首”行动,目标只有一个——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哈桑·纳斯鲁拉。以色列人的制导炸弹将被怀疑是纳斯鲁拉藏身之处的“目标大楼”…  相似文献   

18.
马东升虽已年过半百,但他对武装工作情有独钟。作为上海市松江县柳港镇的人武部长,他的心中始终装着一本帐:谁在部队立功入党啦;谁家里有什么困难啦……来自柳港镇的新战士们都亲切地称他是“故乡指导员”。 多送兵、送好兵是马部长抓征兵工作的关键。每年征兵动员之后,搞调查、摸情况,尤其到了定兵的时  相似文献   

19.
他身高一米有七,体重怕有七、八十公斤,说起话来铿锵有力,干起活来样样都精.认识他的人送给了他四个字——“武林能人”.他,就是成都市金牛区天回乡武装部部长戴家福同志. 戴家福能成为“武林能人”,源于军营铸炼.1977年,他步入军营。那时别看他年纪小,但虎气十足.每天没命地钻研文韬、苦练武略.两年不到,就带出了一个响铛铛的尖子班,三年不足,便在全师推出了一个全能排。正当他的事业如日东升时,却遇精简整编,“端掉”了他所在的单位,他含泪告别了军营。 有才不愁没有发挥处。1984年,当他回到  相似文献   

20.
某部有位先进典型 ,常年扎根山沟 ,默默奉献 ,事迹感人肺腑。尤其让人起敬的是 ,其家中两位至亲去世时 ,他都因工作原因未能及时回家见亲人最后一面。于是 ,每逢搞什么重大教育和活动 ,从上到下 ,常请他去作事迹报告 ,听众自然深受教育。笔者聆听过几次报告 ,每次讲到至亲去世一节 ,他都有些“情不自禁”。笔者深受教育之余 ,看着他一次次“经历”自己的伤心事 ,觉得这固然会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但却很少有人想到 ,这一次次的忆“伤” ,对典型本身难道不是一种伤害吗 ?典型宣传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中一种传统宣传方法。一个好的典型 ,影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