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紫石英”号事件与炮舰政策的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十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挟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胜利的雄威,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发动渡江战役。百万雄师挺进江南,揭开了向全国进军的序幕。当人民解放军正在发起渡江之战时,英国军舰“紫石英”号闯入长江战区,与解放军炮兵发生炮战,挑起了历时一百  相似文献   

2.
在二破清军江北,江南大营再解京围后,太平天国当即连续发动了东征(含一攻上海)、第二次西征以及二攻上海几次重大战役。太平天国后期在长江中下游相继发动这几次重大战役,不仅是为了与清方争夺南中国,而且更主要的还是为了与外国侵略势力争夺长江流域,也就是把“防鬼”逐步提到了“为先”的地位。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也就是要对太平天国后期所发动的这几次重大战役的战略意图进行剖析,进而弄清太平天国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我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四十周年。渡江战役是解放全国大陆决定性的一次大的战役。其战役之所以迅速取得胜利,这与我军在战役中正确的战略决策和杰出的指挥艺术分不开的。本文拟就我军渡江作战指挥艺术,谈一些我们学习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渡江战役的作战部署是逐步形成的,其间因采纳了粟裕的合理建议几经调整而日臻完善,从而在决策指挥层面为人民解放军夺取战役的全胜奠定了基础。第三野战军的渡江作战是整个渡江战役的重心,“由南京两翼重点突破,东西对进,截断京沪和京杭路,围歼逃敌”这一渡江作战部署,正是粟裕等人关于渡江战役构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极为重要的一次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在全局上以优势兵力对国民党军进行的大规模进攻战役,是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大规模强渡江河的作战,也是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沉重地打击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作战理论,在战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不仅掀起了以解放区为主的土改运动,召开了两大会议,指挥了三大战役,还筹划了另一个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渡江战役。渡江战役虽然是在中共中央进驻北平之后打响的,但这一伟大战略构想、周密谋划部署和指挥作战准备却是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完成的。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曾任渡江战役总前委书记、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全面主持华东地区党政军工作。他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军委渡江作战的战略构想,全面完成"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历史使命;适应党的工作重心战略转移,组织拟定江南首套城市接管政策,科学处理城市与农村工作的关系;按照"慎重、缓进"的工作方针,组织赢得上海解放初期经济斗争的初步胜利,为实现进军上海军政双胜利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陆军第42集团军是一支战功卓著、具有光荣历史的英雄部队,它曾披坚执锐、南征北战、浴血疆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崛起和振兴作出了突出贡献。部分前身部队先后参加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秋收起义、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平型关战斗、黄土岭战斗、百团大战、狼牙山战斗等;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开辟东北根据地斗争、东北大反攻、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安新战役、南下剿匪和进军西南,部分连队还参加了中原突围、进军大别山、淮海战役、太原战役、渡江作战等。先后参加战役战斗2178次,歼敌19.6万余人,解放(攻占)县以上城市118座,涌现出“大渡河连”“狼牙山连”“黄土岭功臣炮连”和全国战斗英雄杨海水、特等战斗英雄姜新良、李万余等英模单位和个人。  相似文献   

9.
1954和1972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先后来到安徽省繁昌县,拍摄黑白和彩色故事片《渡江侦察记》,编剧沈默君,导演汤晓丹,剧中主要人物由孙道临、陈述和张金玲等扮演.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渡江战役发起前,华野第27军先遣渡江大队强渡长江天险,活跃在江南敌占区,并策应大军顺利过江.电影只是艺术地再现了这段惊心动魄的战斗经历,但它毕竟受故事片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完成这一过程的全记录,先遣渡江大队在江南的15天,所处的斗争环境,则如处龙潭虎穴,一发千钧.  相似文献   

10.
1935年2月3日和4日,是中央红军告别中央革命根据地后的第一个除夕和初一,也是1月19日中央红军离开遵义后,难得的两天喘息时机。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就利用这两天时间在四川省叙永县的石厢子(当时属古蔺),开会讨论土城战役失利后的进军方向等重大问题。长期以来,石厢子会议在军史和党史学界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往往是被一笔带过。其原因主要是对这次会议的内容和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事实上,它是遵义会议与扎西会议之间的一次重要会议.具有承先启后的历史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老挝是东南亚的内陆小国,却在第一次印支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53-1954年,越南民主共和国部队两次入老作战,对印支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一次入老作战动摇了法国当局对取得印支军事战争胜利的信心,1953年底到1954年的第二次老挝战役更是对国际局势造成了一定影响,有力地推动了日内瓦会议的召开,并且为奠边府战役的实施拉开了序幕,从而为赢得第一次印支战争的全面胜利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2.
1949年2月11日,毛泽东致电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人,明确指出:淮海战役"总前委照旧行使领导军事及作战的职责"。以这封电报为标志,正式宣告渡江战役总前委在河南商丘张菜园诞生。在此前后,总前委在书记邓小平的领导下,遵照中央军委的部署,围绕百万大军渡江南下作战,在政治、军事、组织、后勤等各个方面进行运筹,为确保渡江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江南大营是清军钳制太平军都城天京的两大作战集团之一。建营于1853年3月,彻底覆灭于1860年5月,前后长达七年2个月。其间,以1856年第一次被太平军击溃为分界,形成前后两个时期。本文拟就前期江南大营的若干主要问题试作述论,侧重点则在探讨其被击溃的主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14.
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追击阶段人民解放军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包括强渡江河、野战追歼和城市攻坚多种作战形式.毛泽东在渡江战役总前委成员的支持配合下,成功地指导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完成战役任务,解放了国民党政权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沪宁杭地区.在指导渡江战役的过程中,毛泽东的战略指导艺术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主要内容包括四点:第一,科学统筹,从中国革命战争的全局谋划渡江战役;第二,善纳群言,充分发挥战场指挥员的主观能动性;第三,捍卫国家利益,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第四,实践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转变,改变城市攻坚方式,拓展军队职能.  相似文献   

15.
渡江战役是带有战略性质的又一次进攻战役。战役的时间长,正面宽、纵深长;既有强渡江河,又有运动奔袭,也有城市围攻;两个多野战军协同作战,三大战略区直接支援;指战员多来自北方,对水上行动和江南气候不适应,这些都给后勤保障带来诸多难题。但是,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战役总前委的指挥下,经广大军民艰苦努力、战役的后勤保障任务胜利地完成了,在我军后勤的光辉史册上又续写出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6.
在渡江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和战役总前委实施了正确的战略战役指导,主要表现在:依据全国形势的发展变化,精心选择战役发起时机;从战略全局出发,确定战役方向和歼敌对象;依据敌情我势,确立战斗渡江和从最困难处着眼的指导思想,预筹对策;依据作战样式的转换,确立不同的作战指导思想和战术原则;军事打击与政治争取相结合,争取国民党军起义和投诚.  相似文献   

17.
关于军事战略方针的运用和发挥 1.实施渡江作战,突破敌长江防线。渡江战役是进入战略追击阶段的第一个大规模战役。国民党在“和谈”烟幕掩护下,积极组织长江防线,敌“京沪杭警备总部”,汤恩伯集团45万人。担任上海至湖口地段沿江江防御,以大部兵力担负江防,少部配置在浙赣路及浙东等  相似文献   

18.
数十载的光阴岁月已经冲淡了人们对战争的记忆,但我们永远不应忘记那些倒在-共和国成立前夕的革命先烈。太原战役相对于上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具有国际影响的战役而言知名度有限,但这是内战期间历时最长、战况最惨烈的一次城市攻坚作战,它有力配合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略决战的进行,在拔点作战、火力攻坚、心理战、情报战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具有重要的政治和军事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相继结束,国民党反动派军队主力已被歼灭。解放军势如破竹,直逼长江,就要迅速渡江解放江南大地,中国人民革命胜利已成定局,蒋介石的国民党政权已是风雨飘摇中芨芨可危的破船,但蒋介石反动当局企图利用长江天堑作垂死挣扎。为了保存残余力量,48年6月25日,蒋介石召集何应钦、顾祝同、汤恩伯等布置和确立了长江防线为前沿,以沪杭三角地带为重点,以淞沪地区为核心的作战方针。因此,在玩弄和平阴谋的同时加紧建立陆海空长江主体防线。命令林遵将军率领的国民党第二舰队由海上防务调进长江,以掩护国民党的陆军作战,第二舰队二十五艘艇上的一千二百余名官兵在中国共产党正确政策的感召下,由舰队司令林遵将军率领下,毅然在南京附近的笆斗山江面上起义。被毛泽东称赞为“在南京江面上的壮举”。  相似文献   

20.
在解放战争研究领域内,关于渡江战役的阶段归属问题曾经产生过十分激烈的争论,时至今日,仍然存在两种完全无法兼容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渡江战役是具有战略决战性质的一次大的战役”,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我军转入战略追击的第一个大战役.”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渡江战役的许多表面现象极具迷惑性,误导了部分同志.如果能够透过表象把握历史的本质,自然就能够对渡江战役的阶段归属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