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蜘蛛”反鱼雷鱼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雷通过采用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和装备尖端的抗干扰设备,变得越来越聪明, 能有效地对抗软杀伤反鱼雷措施,从而成功地对舰艇实施攻击。此外,浅水复杂的水声环境,使舰艇防御来袭鱼雷的时间也更短。为应付现代鱼雷的威胁,德国阿特拉斯电子公司研制了“海蜘蛛”(SEASPIDER)反鱼雷鱼雷。“海蜘蛛”直径210毫米,长2260毫米,重115千克,采用主/被动自导,自导作用距离数百米,水下航程1000米,速度小于50节,可在潜艇工作深度内使用。雷上声呐具有主动、被动及拦截作战模式,水平和垂直视界范围大,采用多普勒处理的主动探测。战雷头采用全方位爆炸,以便更好地拦截迂回的鱼雷,1枚“海蜘蛛”能对抗1枚鱼  相似文献   

2.
●意大利wass公司于90年代中后期,推出一种专门用来偷袭目标方锚泊在设有防护系统和侦察系统的港口内舰船的A202型自推进式微型鱼雷。这种鱼雷噪声低、重量轻、体积小,具有自寻的声主/被动自导头、5千克装药半定向高爆破力战雷头(破坏力相当于14千克全向TNT炸药),装有电控鳍舵和斜叶式单螺旋桨。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海战环境下,利用鱼雷向敌方舰艇发起攻击是一种常见的、威胁巨大的作战样式。随着鱼雷技术的不断发展,鱼雷对水面舰艇和潜艇的威胁越来越大,已成为制约水面舰艇发展的因素之一。在很长时间内,水面舰艇对鱼雷的防御是停留在以拖曳式诱饵为主的手段上的,上世纪80年代后,这一局面开始被打破,鱼雷防御领域的局面为之一新,世界各国海军都开始不断升级和改进原有鱼雷防御系统的性能,重视采用软硬结合的方式研制和开发新型水面舰艇鱼雷防御系统和手段,并将防御贯穿对鱼雷探测、识别和定位的全过程,力图使水面舰艇鱼雷防御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法国、意大利 SLAT 鱼雷防御系统进展近年来,法国、意大利海军在合作  相似文献   

4.
现代海军水面舰艇一般都装备有多种反舰导弹防御武器系统,包括软杀伤系统和硬杀伤系统,对己方舰艇有较大的安全保障。水面舰艇和水下潜艇却缺少非常可靠的反鱼雷武器进行自卫,加之高威胁、高速鱼雷及其战斗部装药等技术的发展,使得鱼雷给海军舰艇构成的威胁越来越大。采用现代尖端技术的鱼雷攻击性强,防御难度大,使得现役海军舰艇缺乏有效的自卫措施这一问题显得非常突出。如果攻击方使用它们发动攻击,防守方将面临极为严峻的情况,防守方的舰艇上几乎没有一种绝对可靠的现役反鱼雷拦截武器,特别是在对付航速超过200节的超空泡鱼雷的攻击方面令人担忧。所以,为海军舰艇研制出新型超空泡射弹及其火炮武器系统来与之抗衡迫在眉睫。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攻击性鱼雷的基本特性进行分析,进而探讨防御鱼雷攻击的超空泡射弹技术及其火炮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黄鑫 《现代舰船》2012,(3):42-45
水面舰艇的鱼雷防御水面舰艇对鱼雷的防御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军事专家和研究人员共同关注的热点,为什么现在大家都这么重视水面舰艇对鱼雷的防御问题?要想说明白这个问题需要从历史与现实两个方面来分析。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首先是反舰鱼雷的性能在最近的30年里发展很迅速,与早期的鱼雷相比已经是天壤之别。早期的直航鱼雷射程近,速度慢,在近海面深度航行,特征明显,比较容易防御。二战末期出现了被动声制导鱼雷,那时鱼雷的目标识别能力非  相似文献   

6.
规避机动是水面舰艇对鱼雷防御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对水面舰艇规避鱼雷过程的分析,建立了水面舰艇规避鱼雷的战术基础模型,并采用变分法进行解算,从所有可能的规避轨线中选取最优的规避轨线.水面舰艇规避鱼雷的战术基础模型,为水面舰艇防御鱼雷作战方案的仿真论证、防御鱼雷最优规避轨线的方案生成提供依据.对研究水面舰艇规避鱼雷战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防御鱼雷是水面舰艇的重要作战任务之一,仅靠舰载声纳难以满足对鱼雷预警的需要.首先分析了直升机对鱼雷预警的可行性,研究了多种探测器材的协同预警模型,并对直升机吊放声纳和声纳浮标的预警模型进行了探讨.可对提高水面舰艇防御鱼雷的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悬浮式深弹拦截线导+声自导鱼雷作战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面舰艇如何使用悬浮式深弹拦截线导+声自导鱼雷是舰艇防御鱼雷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利用模糊数学知识将鱼雷报警距离分为近、中、远三个模糊区域,建立鱼雷报警距离隶属函数关系,预估鱼雷目标航向、航速等运动要素,最后建立了舰艇使用悬浮式深弹拦截线导+声自导鱼雷策略模型;采用蒙特卡洛法通过计算机仿真,得出了悬浮式深弹在不同参数条件下拦截线导+声自导鱼雷的概率。结果表明:舰艇进行规避机动其拦截概率可达32%~60%。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水面舰艇对抗尾流自导鱼雷的难题,从舰艇尾流特性出发分析了尾流自导鱼雷的工作原理。针对尾流自导鱼雷的特点,在尾流自导鱼雷对抗全过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尾流自导鱼雷的报警定位、指挥决策和对抗实施方法,研究成果对提高水面舰艇对抗尾流自导鱼雷作战效果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鱼雷是现代海战中水面舰艇和潜艇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如何防御鱼雷一直是各国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分析了当前几种典型的反鱼雷技术的应用原理、技术特点、适用条件、优缺点等,并在此基础上对反鱼雷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随着智能鱼雷目标探测及跟踪能力的提高,水面舰艇很难通过改变航向、航速和利用传统武器等手段来摆脱鱼雷的攻击。建立了反鱼雷鱼雷(ATT)迎面拦截方式下的火控模型和拦截效能仿真模型,计算并分析了声纳探测测向、测距、报警作用距离等重点指标对其发现概率的影响。结论表明,在迎面拦截方式下,提高鱼雷目标定位的精度水平均能提高反鱼雷鱼雷的发现概率,但是目标的测向精度对反鱼雷鱼雷拦截效能的影响远大于测距误差,同时提高声纳的报警作用距离不仅可以增大拦截来袭鱼雷的时机区间,对于提高发现概率也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对潜射鱼雷的综合防御技术是目前水面舰艇在鱼雷防御研究中需要重点解决的前沿问题。按照潜射鱼雷制导方式的不同,分直航鱼雷、声自导鱼雷、尾流自导鱼雷和线导鱼雷4种情形仿真鱼雷的弹道特征和攻击特点,并结合国际上常见的3种软杀伤器材、4种硬杀伤器材以及本舰规避机动策略,定性探讨各种对抗手段在综合防御鱼雷时的应用特点,分析并提炼战术运用一般规律。研究结果能够为水面舰艇综合防御潜射鱼雷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3.
鱼雷投入海战,对军舰构成了巨大威胁。特别是随着现代电子科学的发展,出现了自导鱼雷、线导鱼雷,使得水面舰艇,以及神出鬼没的潜艇再也不敢妄自尊大,掉以轻心了。因为,一条大型鱼雷就可以击沉一艘中型舰艇。在马岛战争中,阿根廷巡洋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就是被英核潜艇用二战中留下的两条鱼雷击沉的。鱼雷的威胁迫使各国海军纷纷研究对付鱼雷的办法,从而有了五花八门的鱼雷诱饵,人们称之为“水下骗子”。  相似文献   

14.
咨询园地     
Q辽宁读者吕鹏问水面舰艇是怎样填装鱼雷的? 往鱼雷快艇、驱逐舰、护卫舰和巡洋舰等水面舰艇上装雷的过程,是借助于专用雷车来进行的。由于不同的水面舰艇上所配置的鱼雷武器的种类和型号各不相同,鱼雷发射装置在舰艇上配置的部位也不相同。因此专用雷车的结构和有关尺寸必须与鱼雷和其发射装置相匹配特别是放置在专用雷车上的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对抗方法难以有效对抗尾流自导鱼雷这一问题,籍由悬浮式深弹拦截原理、在分析尾流自导鱼雷可能航向范围的基础上,建立悬浮式深弹作战使用等模型,对悬浮式深弹在水面舰艇规避尾流自导鱼雷中的作战使用问题进行了探讨。仿真结果表明:使用悬浮式深弹能有效地拦截尾流自导鱼雷,从而提高水面舰艇的生存能力。研究成果为研制新型反鱼雷装备、改进现有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二、深弹在现代反潜战中的作用60年代初,出现了双平面音响自导鱼雷,各国海军对深弹兵器的看法出现了分歧。有些专家认为:双平面音响自导鱼雷反潜会比深弹武器更加有效。而且还认为:鱼雷可以取代水面舰艇上使用的深弹。这种观点以美国为代表,所以美英等国家在70年代后期建造的水面舰艇上就不装备深弹武器了。另一些国家,例如前苏联,在充分估价自导鱼雷所可能发挥的作用的同时,还是认为水面舰艇上的深弹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一直没有停顿深弹的研究发展工作。在实际装备上,无论大、中、小型水面舰艇上都装备深弹,在一般战斗舰艇上既装备反潜鱼雷,也装备深弹,有的甚至还装备两型以上的深弹武器。  相似文献   

17.
水面舰艇规避来袭导弹效果的建模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规避机动曾经是水面舰艇防御普通航弹轰炸、直航鱼雷攻击等传统兵力兵器袭击的有效手段之一。随着反舰导弹等精确制导武器的出现和发展 ,规避机动的有效性大大降低。本文对水面舰艇规避来袭导弹效果进行了建模计算 ,结果表明水面舰艇单单采用规避机动无法有效提高防御效果。指出单纯的规避机动并非水面舰艇防御来袭导弹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8.
水面舰艇是海军舰艇和武器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主要研制了驱逐舰,护卫舰(艇),鱼雷、导弹快艇,水雷战舰艇和登陆舰艇等水面舰艇。驱逐舰驱逐舰对海攻击力强,续航力大,有较强的反潜和防空能力,其主要使命是作为海上作战编队的突击力量,担负攻击潜艇、水面舰艇、支援登陆部队作战以及护航等任务。  相似文献   

19.
纯机动规避是水面舰艇防御潜射线导鱼雷的手段之一。首先,归纳了潜射线导鱼雷的攻击过程和导引规律。其次,分别针对线导导引状态和自导追踪状态的鱼雷分析了水面舰艇实施规避机动的目的。然后,结合具体装备性能仿真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对水面舰艇实际规避航向的影响效果。最后,根据规避目的和仿真结果提炼出水面舰艇纯机动规避潜射线导鱼雷实际航向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对于提高水面舰艇的生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苏联海军的舰载防空导弹SA-N-9是与本杂志1988年第2期介绍的中程舰队防空导弹SA-N-6同时出现的垂直发射防空导弹,首次装备在1981年出现的新型“勇士”级导弹驱逐舰上。1981年和1982年是苏联海军的新型舰艇相继服役之年。“勇士”级导弹驱逐舰是继新型“现代”级导弹驱逐舰之后为人们承认的导弹驱逐舰,装有2个4联装SS-N-14反潜导弹发射架、2个533mm4联装鱼雷发射管和2个RBU-6000反潜火箭发射架等有效反潜攻击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