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北举行"庆祝台湾光复"典礼。在此之前,中国政府为收回台湾主权做了大量军事方面的准备工作。8月27日,成立接收台湾的军事指挥机构——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全面部署和指挥中国军队进驻台湾的军事行动;从9月14日起,陆续派遣空军、陆军、海军等各军种部队和少量宪兵部队及无线电通讯部队、军乐队等分批进驻台湾;10月5日,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开始分两步进驻台湾办公。  相似文献   

2.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11月,当时的"国民政府"派陆军第62、第70军接收台湾,并成立台湾"警备总司令部".蒋介石和台湾受降主官陈仪都曾留学日本学军事,深知日军对兵要地志的重视.台湾"警备总司令部"二处(情报处)收缴的日军文件资料中最初没有《台湾兵要地志概说》一书.后根据情报得知,日本第十方面军司令部曾于194...  相似文献   

3.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争中,大约有35万同盟国士兵成为日本军队的俘虏,这些人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等。其中,由于日军的突然袭击和最初的军事胜利,29万余同盟国士兵是在开战后6个月内成为日军俘虏的。  相似文献   

4.
台湾的光复和接收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按照《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文告规定,由日本掠取的中国领土,满洲、台湾、澎湖列岛全部归还中国,远东盟军司令部决定台湾由中国接收。1945年8月29日,国民政府下令成立“台湾行政长官公署”,任命原陆军大学校长陈仪为台湾首任行政长官,兼台湾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10月25日,陈仪在公会堂(后改为中山堂),接受日军第10方面军司令长官安藤利吉的投降。台湾同胞热烈庆祝台湾光复,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街头上锣鼓喧天,鞭炮震耳,祝贺台湾重新回归祖国。陈仪接管台湾后,首…  相似文献   

5.
徐平 《军事史林》2016,(6):52-55
台湾军为1919年后驻扎在台湾地区的日本侵略军的统称. 1895年4月,甲午战争战败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当年5月底,日军在台湾北部的澳底登陆,并不断增兵,先后调近卫师团、第二师团和联合舰队共同参加南侵.这期间,日本于台北设立台湾总督府,任命全权负责侵台事宜的海军大将桦山资纪担任台湾总督.9月中旬,日军援兵大至,使侵台总兵力接近5万人.日军随即在台北登瀛书院成立了“南进军司令部”,由率领增援部队来台的“台湾副总督”高岛鞆之助中将任司令官,统一筹划指挥进攻台南事宜.同年秋末日军攻下台南,并控制台湾全境.  相似文献   

6.
践踏国际法的罪恶行径--侵华日军虐待中国战俘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洋 《环球军事》2005,(15):58-59
在国际法规中早有明确的规定,对待战俘要给以人道的待遇和保护。1899年,海牙第二公约附件就专门规定了对待俘虏的待遇;1929年,日内瓦外交会议更是制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战俘待遇公约。日本作为公约签字国,对不得屠杀、虐待俘虏的规定,自然是十分清楚的。但是,在侵略中国期间,日军却以极其残酷的手段屠杀、虐待中国俘虏,粗暴地践踏国际公约。据南京大屠杀元凶之一的原日军第16师团师团长中岛今朝吾日记记载,他的上司就曾下达过“俘虏一个不留”的命令。原日军第59师团师团长藤田茂战后供认,他曾多次命令:“俘虏要在战场杀掉,算入战果。”由此可见,侵华日军大肆屠杀中国俘虏,绝非战后日本所说“是个别人的个别行为”,而完全是有组织的屠杀和迫害。  相似文献   

7.
2004年4月1日,台湾成立了新的防空导弹司令部(ADMC),由陆军全权负责。这是台军近年来"编装变革"动作最大的一次。首任司令由原陆军导弹指挥部指挥官谷风泰少将担任。  相似文献   

8.
台湾陆航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1956年在第一、二军团成立航空组,后扩编为航空队,在陆军总部成立航空排,并开始接收美军拨交的O—1型观测机。20世纪70年代初成立航空科和陆军航空训练中心,并先后成立空中机动中队,航空第一、二大队,补给保养中队,观测联络中队,飞行修理中队,战斗搜索分队,空中运输分队,基地训练中心,空中攻击中队,空中战搜中队,军械通电中队及支援中队等。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口美国的AH—1W型攻击直升机和OH—58D(I)型武装侦察直升机。近年来,台湾陆  相似文献   

9.
邱健  吴波 《国防科技》2004,(3):55-57
法国陆军条令研究与高等军事教育部(CDES)成立于1999年1月1日,是法军为适应现代战争的需求,顺应国际战略形势的调整和军事变革的发展需要,调整充实军事科研教育机构,提升部队战斗力的核心要害部门。它隶属于陆军总参谋部,是法陆军作战研究和高级军事教育机构,它不仅肩负陆军高级军事人才的培训及作战实验任务,而且负责拟制、修改和完善陆军作战的“应用软件”——作战条令。一、条令研究与高等军事教育部变革调整后的组成及概况条令研究与高等军事教育部经过调整和重组后,现编制一名部长(将军)、二名副部长(将军)、参谋部及数名联络官,下…  相似文献   

10.
《国防》1994,(5)
1.国防是为捍卫 、 和 ,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建设和斗争。 2.国家领土是包括国家的 、、 、 、 、 ,以及它们的底床、底土和上空。 3.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约为 万平方公里,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 。亚洲面积的 。 4.我国政府在 年 月 日宣布我国领海的宽度为 海里。 5.我国的陆地邻国共 个,陆地边界全长约 万公里,大陆海岸线长 万公里。 6.台湾是我国的第 大岛。民族英雄郑成功于公元——年打败了——侵略者,收复了台湾。 7.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于 至 年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战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条…  相似文献   

1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军政一致、军民一致的光荣传统 ,实现和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是江泽民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问题。江泽民创造性地将军政一致、军民一致应用于国家和军队建设的各个领域 ,形成了服从大局、协调发展 ,树立形象、走在前列 ,扶贫抢险、尽力而为 ,互让互谅、互相协商 ,区别处理、严于律己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部队青年官兵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嬗变。本文在充分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对青年官兵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进行有效教育引导的对策办法:端正思想方法,正确认识和评价新形势下的青年官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着力促进青年官兵的全面发展;创新教育手段方法,增强教育引导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13.
军人价值观变革是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实现的,是用改革开放的淬火锻造的.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新阶段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一条宝贵经验,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我军思想政治建设、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内在要求.要积极适应深化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要求在实践中扎实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将"发展党内民主"提升到了"党内民主建设"的战略高度,并对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明确了目标任务和有效方略。深入学习领会、准确把握讲话的这一精神,对于开创党内民主建设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双拥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引领双拥工作的正确方向;紧贴中心任务,规范双拥工作的基本内容;发挥军地优势,增强双拥工作的生机活力;健全组织网络,保证双拥工作的有序运行;加强团结和谐,实现双拥工作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途径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基础和目的之一,在“05方案”的实施中,主管机关积极推动,学校制定各项措施保障落实,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和实践,在教学中科学解决学科体系、课程体系与教学体系等关系,加强教师培训,深入课堂教学研究,完善教学环节管理,积极探索课程建设的途径与实践,课程改革和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从抗日大局出发 ,经过艰苦的努力 ,终于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在红军改编的过程中 ,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既坚持原则的坚定性 ,又注意策略的灵活性 ,没有因为红军改编、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而削弱以致脱离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从而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对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抗日武装的坚强领导 ,为坚持持久抗战 ,打败日本侵略者 ,夺取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不断提高军队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充分认识提高军队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提高军队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深刻内涵;全面领会提高军队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针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情 ,提出了东西部均衡发展构想。这一构想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行不断完善。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对邓小平东西部均衡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邓小平东西部均衡发展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兵团城镇发展的模式及功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兵团城镇化建设已具有一定规模 ,但同新经济、新世纪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兵团城镇化建设只有切合自身实际 ,突出重点 ,明确目标 ,理顺机制 ,充分利用现有条件 ,才能发挥兵团城镇化建设的功能 ,提高城镇化建设水平 ,推动兵团经济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