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曾对弟子说过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自己不想做或者不愿做的事情不要强求别人去做。这句话对带兵人也有很好的启示:不能凭借手中的权力强求部属干一些他们不愿干或者不想干的事情,而自己却在一边"挑肥拣瘦"干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的干部不能营造出和谐的内部关系,个人也将失去管理别人的威信。部队管理者应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座右铭,时时处处提醒自己:多做换位思考,多为别人着想,多聆听他人的意见,有快乐一起分享,有任务一块完成,这样才会赢得他人的拥护和爱戴。  相似文献   

2.
克服“从众心态”。有些人盲目从众,人生观、价值观偏移,追求社会时尚,追求名声利益,讲究人情、面子,跟着别人讲求享受、吃喝玩乐,想潇洒走一回,从众心态严重。克服这种心态,要做到:(一)保持清醒头脑。众人说的话未必都是正确的话,有时可能是片面看问题的牢骚话,或是带有某种目的的诱导话,或是随便说说连自己都未必当真的虚假话。如果你信了,就可能吃亏上当。因此,对众人说的话,要多加分析,不能盲目从众。不能听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看别人怎么做就跟着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阅历,别人做了但你不适合做或不能做,别人这样做成功了但你未必能成功,不能看社会流行什么自己就盲目随大流。而要看这“大流”正不正确,能不能随,适不适合自己。时刻做到头脑清醒,不干蠢事。见人家奔了小康,自己就乱了分寸;见人家提职快了,自己的工作就干不下去了;见地方一些人有名车、豪宅,自己就想人非非,要另起炉灶了。  相似文献   

3.
何乐而不为——这是一句人们常说的话。对于少数党员干部来说,就是这样的一句话,成为其大行不良之风的盾牌。他们都怀有这样一个心理:这是别人自愿送的好处,甚至带有"强迫性",不要白不要;别人也都是这样做的,自己"为"了也无所谓。况且,这些都是"软规定",没人较真,"上面"也不知道,该享用就享用。于是,基层或部属送的土特产,收!旅游景点开会搞活动,去!名目繁多的购物卡贵宾卡,用!商家或利益挂钩单位的宴请,吃!……正是这些看起来可为的"乐",损害了党员干部的形象,影响了作风建设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正2008年大学毕业来到兵团工作后,我才开始接触《当代兵团》,我很喜欢读杂志上的"屯垦史话"、"兵团档案"、"老兵列传"等栏目,老一辈军垦人那种坚忍不拔、艰苦创业的精神让我看完之后深受感动。上大学时,我曾独自背包走遍了新疆,很难想象如今富饶美丽的团场曾经竟是一片荒凉,几代兵团人用他们勤劳  相似文献   

5.
一道铁墙     
今年初,南昌市郊区罗家镇板溪胡、李两村的交界处,引起了一场宗族械斗事件。板溪胡、李两村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宗族械斗。这次,胡村3人受重伤后不服,认为吃了李村的亏,部分宗族头子到处煽动村民说:“这次打输了要重新打,否则抬不起头来。”于是,他们火速前往南昌县召集同姓筹集100多把长  相似文献   

6.
读书之乐     
姜涛 《政工学刊》2018,(10):80-81
为什么人家的孩子那么喜欢读书?书读的那么好!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就是不喜欢读书?书读得一塌糊涂!难道孩子都是别人家的好?相信有不少家长心中有过这样的疑问。其实不少读书的人对于读书一事,已经走了错路,进了误区,失去了读书的本意。读书本来是至乐之事。读书是令人兴奋的事。面对一本未知的书,就像是探险家在进行探险,走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探寻到新的大陆,见到了从未见过的奇观壮景;又像是  相似文献   

7.
你吃了吗     
正不知你注意了没有,现在两人见面,都要问一句:"好着呢吧。"对方回答:"好着呢。"然后反问:"你也好着呢吧。"回答:"好着呢。"两人的对话就像写新闻消息的导语,接下来才谈正事。我小时候,大人们的问候语可不是"好着呢吧"。那时大人们没有这些个闲情雅致,他们一见面问的都是最实际的:"你吃了吗?"因为那时不是顿顿都有吃的,不是顿顿都能吃饱的,他们关心的是肚子,是眼前。吃,在那个年代是头等大事,大人干活是为了填饱肚子,一个月发的工资基本上吃到肚子  相似文献   

8.
刊中报苑     
开展"三讲"教育活动以来,广大职工群众对"三讲"教育非常关注,寄予很大期望,归纳起来有四盼:一盼各级领导干部思想认识要到位,做到身入、心人、神入,用"整风精神"抓好"三讲"。二盼"三讲"教育不要草率收兵。多年来,在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中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喜欢"刮风"。职工群众盼望"三讲"教育要务实,不能走形式、做样子,上了电视、登了报纸就万事大吉。三盼在"三讲"中不当"和事佬"。"三讲"教育要提倡揭丑不怕痛,自我批评不怕丢面子,批评别人不怕得罪  相似文献   

9.
近日,偶听一位领导说,他几十年的人生经验就是八个字:简单做人,专注干事。细细琢磨,大有深意。简单做人,就是指在人际交往中真实、本色,按照道德规范做,这样,就能行得正、走得远。专注做事,就是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不迭目的不罢休,这样,就能把难办的事办好,甚至创造出奇迹来。简单做人,说起来易,做起来难。至少有两种人做不到。"功利人"做不到。一事当前,他们把个人小算盘拨得啪啪响,盘算着能得功利几许,于是.费尽心思争"彩头"、搞"拳头"、建"亮点"。真可谓:"见利益就上,见功名就扛"。"应酬人"做不到,他们在酒桌  相似文献   

10.
安全稳定工作不是中心、影响中心,不是全局、牵扯全局。抓好部队安全管理,就是一场任务艰巨的"保卫战",要想打得赢必须选择好"作战样式",以正确灵活的"战略战术"为部队安全发展保驾护航。一、不能打"遭遇战",要打"阵地战"古人云:"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工作原则提醒我们,抓安全稳定工作必须预设坚固阵地,筑牢防线,御安全事故于阵地之外,打一场安全稳定的"阵地战"。而不能等到出了问题,与事故"遭遇"了才来仓促应对,那样得来的必然是惨痛的教训。  相似文献   

11.
卢列 《华北民兵》2011,(9):62-62
人可以在生活上,平平淡淡地过一生,吃着家常菜,即使没有一滴油珠,但还觉得很香,再去做着在别人眼中认为很不起眼的事,以自己的能力养活一家人,就满足了。这是一种生活的平淡。人可以在工作上,忙忙碌碌地过一生,做着平常的事,即使人生没有辉煌,但还觉得尽力了,付出自己的汗水把自己分内的  相似文献   

12.
古茗 《政工学刊》2018,(1):90-91
美国管理学家韦特莱指出:但凡成功的人,绝大多数都做了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这句话道出了成功中的某些不被人看到的因素。如果一个人想要取得卓越的成就,想要变得与众不同,那么他一定不会落入俗套去随大流,做他人都愿意做的事情。很多时候,大多数人都觉得任务繁重是个负担,总想着要逃避,但他们不知道这是提升自我的好机会——每一次挑战都将挖掘出你更大的潜能,并且能够让你不断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13.
党员领导干部的人品官德历练,既需要经常性的教育引导,更需要不断地自我修为。新时代的一名好干部,应谨记"十不该":第一,不该对"官"有所痴。1923年孙中山到岭南大学视察时说:"立志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邓小平在"文革"后复出时、习主席主政后也多次引用了孙中山的这句话。曾国藩说:"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正因为他们都怀揣做大事的愿望和梦想,所以成就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业。  相似文献   

14.
确保海洋安全,是一篇大文章。建设强大的海军,是这篇大文章的核心。我们需要走出一条既不与别人搞军备竞赛、又能制敌胜敌的自主创新路子,研发出有中国持色、中国气派的新型武器装备近日,"辽宁"号航空母舰再次解缆启航,开展科研试验和训练,这是辽宁舰停靠青岛某军港后首次出海训练,受到外界广泛的关注。中国航母的一举一动之所以为人瞩目,在一定程度上缘于经略海洋  相似文献   

15.
《兵团建设》2012,(7):47
俗话说:"领导者只有给别人台阶下,他们自己也才会有台阶下。"学会让人体面地下台阶,在日常工作中可以营造一个美好的空间。成功地运用它,不仅能使他人保住面子,而且会赢得他人的理解和尊敬。作为一个领导,特别要学会给部  相似文献   

16.
为深人贯彻北京军区安全工作"石家庄集训"精神,抓好省军区部队安全基本工作落实,前不久,河北省军区依托省军区教导大队,组织开展了"八个方面"安全建设能力集训。省军区部门以上领导、机关各处(室、办、院)负责人和来自各师(旅)级单位军事主官、参谋长和军务、保卫工作负责人,各团级单位军事主官和各设区市民兵装备仓库、省军区直属装备仓库负责人300余人共同探讨防范重大安全问题的办法,并结合实际案例,总结经验教训。短短  相似文献   

17.
正古时,纣王想用象牙做筷子,箕子感叹道:"有了象牙筷子就得用犀角美玉做的碗,有了这样的碗就得吃山珍海味,而不是再吃普通的饭菜,有了这样的菜肴就不能再住茅房,就要造亭台美宫,穿绫罗绸缎了。我是担心其结果,因此对其开端感到  相似文献   

18.
在物质发达的社会,我们更推崇有着强大精神的人,推崇一个中国军人的群体,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诠释着平凡而伟大的"奉献"精神。在人称"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他们以"钢钎打不进,人也要扎根"的豪情和意志扎根创业,顽强作战,创造和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高原精神。这种精神既是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也是全军广大官兵的一种精神财富。它的实质是我们今天仍大力提倡的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奉献精神。为此本期,我们专门请来战斗在雪域高原20多年的高原老兵,未谈一谈他们心中烙刻的高原精神。  相似文献   

19.
在物质发达的社会,我们更推崇有着强大精神的人,推崇一个中国军人的群体,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诠释着平凡而伟大的"奉献"精神。在人称"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他们以"钢钎打不进,人也要扎根"的豪情和意志扎根创业,顽强作战,创造和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高原精神。这种精神既是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也是全军广大官兵的一种精神财富。它的实质是我们今天仍大力提倡的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奉献精神。为此本期,我们专门请来战斗在雪域高原20多年的高原老兵,未谈一谈他们心中烙刻的高原精神。  相似文献   

20.
毛鹏 《国防》2007,(8):65-66
安徽省教育厅曾就"灾难即将到来,在安全撤退的前提下,是降下教学楼前的国旗,还是在第一时间逃生"这一问题对40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这是个热爱祖国、维护国家荣誉的精神信仰问题,能反映出被调查者是否具备基本的国防责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