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阮祥仪 《兵团建设》2006,(2):F0003-F0003
1995年12月28日,在农七师20万干部群众的期盼中.兵团奎屯医院正式投入使用.结束了农七师20年没有师医院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刊中报苑     
在前不久召开的兵团卫生工作会议上,兵团卫生局负责人将中央纪委驻卫生部纪检组,国家监察部驻卫生部监察局颁发的"全国卫生系统纪检监察先进集体"烫金牌匾颁发给了兵团奎屯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李国俊同志。几年来,兵团奎屯医院坚持不懈地抓纠风,促医风。短短五年时间,取得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丰收的好成绩,固定资产由建院初的2000多万元,增加到6000多万元,职工收入逐年提高。医院连续几年被评为农七师、奎屯市文明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花园式先进单位,兵团卫生系统纠风先进单位,职工职业道德先进单位。据悉,此次全兵团上百家医院仅有兵团奎屯医院和哈  相似文献   

3.
以前,我们看病大都是将自己顺从地交给医生,就算对医生有些疑惑和不满,也是无可奈何。但是现在你可以挑选医生,且当他的服务令你不满意时,你有权终止他的服务。这件听起来不大可能的事,在兵团奎屯医院已经变成了现实。且这仅仅是兵团奎屯医院创建"示范医院"各种举措中的一个亮点。近年来,兵团奎屯医院以病人为中心,以让病人方便、满意、放心为办院目标,用真诚奉献社会,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动了几次高难度的大手术,使医院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并在周边地区赢得了广泛信誉,为创建"示范医院"打下了良好地基础。以人为本科技兴院  相似文献   

4.
1999年12月28日,是兵团奎屯医院建院5周年纪念日。5年时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间,但对于艰辛创业的兵团奎屯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来说,回首这5年所走过的每一步,大家都有一个同样的感觉,这5年,过得紧张而又充实5年来,兵团奎屯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发扬"兵团精神",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终于建起了一座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拥有250张床位,设备先进、门类齐全的现代化师级医院。而且凭借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设备、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在北疆重镇——奎屯站稳了脚跟,赢得了信誉,床位利用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固定资产由建院初期的2000万元发展到6000万元  相似文献   

5.
李月华  刘云芳 《兵团建设》2005,(12):32-33,36
11月14日,兵团司令员华士飞对兵团交通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交通事关兵团发展的全局。“十一五”期间兵团交通的发展,要为栓心留人、固边富民作出贡献。奎屯作为北疆“金三角”的重要一翼,是全疆交通运输格局中的枢纽。深秋时节,本刊记者来到了地处奎屯地区的农七师,其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及具有浓郁的现代化气息的团场小城镇建设,令记者感慨良多。从本期起。“绿洲经纬”栏目将陆续刊登有关兵团公路建设的系列报道,敬请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2001年4月,从石河子医院退休后的杨贵斌教授来到兵团奎屯医院。短短几年间,他带领兵团奎屯医院胸脑泌尿外科的医护人员成功地为患者实施了甲状腺癌根治术、中上端食道癌根治术等“高精尖手术”。这些手术有的填补了本地区的空白,有的已经达到了自治区先进水平。面对成绩,64岁的  相似文献   

7.
农七师一三一团位于奎屯市郊区。地处乌苏、独 山子、奎屯"金三角"中心。团场始建于1956年,最早 命名为奎屯农场。1958年,奎屯农场改为奎屯总场 (又名农七师第一总场)。1969年,改名为一三一团。 当时以河南、山东、湖北等地的支边青年和复、转军 人为主体的第一代军垦战士,在奎屯东、北、西三面, 大规模垦荒造田,建设起了新家园。  相似文献   

8.
尹文川  李相生 《兵团建设》2006,(1):F0003-F0003
2005年4月.国家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了为推动“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的通知。为认真落实通知精神.在兵团卫生局.农七师卫生局的指导下.农七师医院党委一班人高度重视.统筹安排.精心组织.成立了以李国俊院长为组长的18人的领导小组,着手抓了5件大事。  相似文献   

9.
刊中报苑     
万头澳牛过银桥 2004年12月28日,农七师天北新区银桥国际控股新疆奎屯乳业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天北新区岁末喜结招商引资硕果,农七师的万头澳牛籍此走上"银桥"。 农七师师长王全胜介绍,此项目是该师万头澳牛工  相似文献   

10.
《兵团建设》2006,(11):I0002-I0002
《奎屯晨报》是农七师党委机关报,1950年创刊,1989年7月1日复刊并更名为《奎屯晨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奎屯晨报》从最初的周一小报成为周五对开大报,目前是覆盖“金三角”地区的惟一一家党报,发行量1.2万份。  相似文献   

11.
<正>奎屯、南望天山,北临准噶尔盆地.五十年代以前,是一片仅有100多户人家的戈壁小绿洲.1957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在此安营扎寨,作为其军垦基地,艰苦创业.发展至1975年.国务院批准奎屯设市.二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奎屯经济迅猛发展.1986年奎屯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十个边远城市之一.1990年成为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800美元的三十六个城市之一.1993年,全国评选“明星城市”,奎屯榜上有名.本文依据《1995年奎屯统计年鉴》等方面的资料,对奎屯建市二十年来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一些数量上和质量上的分析,希望能对奎屯以后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近半个世纪以来,兵团人用自己的热血、青春、生命铸就了新中国建设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许多仁人志士用自己的手中之笔,为这座丰碑增辉添彩,马涛就是其中的一位。马涛原籍河南,1965年秋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先后当过农工、宣传干事、党委秘书,现为农七师《奎屯晨报》副总编辑、主任记者、新疆作协会员。作为60年代初那场"饥饿大逃亡"中求生者的一员,命中注定了他一生最宝贵的年华将与军垦人一样,在甘苦患难、艰辛创业的环境中度过,他也成为那壮丽事业和悲欢人生故事的直接创造者。这些社会底层的切身体验和感受,也供给了他生命中  相似文献   

13.
《兵团建设》2007,(3):I0002-I0002
新疆奎屯天北新区位于奎屯市城区北部,于2002年9月18日正式成立。行政规划面积6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8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人,毗邻农七师的10个团  相似文献   

14.
1999年,我作为农七师宣传科科长代表荣幸地在乌鲁木齐徕远宾馆参加了《兵团建设》首发式。从首发式上得到的《兵团建设》创刊号,我至今还保存着。8年来,我不仅认真做好《兵团建设》的发行工作,还做到了每期必读。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兵团级工业园区,五五工业园区的成立,为农七师招商引资创造了更为有利的平台,对农七师"一市四镇三区"发展战略的实施和跨越式发展、长治久安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按照农七师"十二五"规划目标,五五工业园区将在2015年工业产值实现超100亿元。  相似文献   

16.
兵团之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兵团农牧团场正孕育着重大的变革。从1983年9月11日农七师一三一团四莲职工耿千里创办全兵团第一个家庭农场,到2001年4月兵团出台农牧团改革的“1 3”文件,这期间已跨越了整整18年。兵团家庭农场主们终于真正站到了改革的前台,他们是兵团团场的新型农工。他们与以往的兵团农工相比,已发生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2006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新疆和兵团考察工作时指出,兵团要正确处理好屯垦和戍边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特殊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兵团和地方的关系。农七师天北新区成立5年来的实践证明,天北模式为处理好"三大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提供了一个广阔平台。  相似文献   

18.
农七师奎屯天北新区是兵地双方在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原则下,经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委托农七师全权负责开发、建设和管理的一个兵地融合发展的新城区。新区于2002年7月16日正式成立,9月18日挂牌。行政规划面积61平方公里,现有人口5.2万人。驻区纳税单位657个,行政单位22个。新区管委会下设  相似文献   

19.
正兵团是我们党的一项开创性事业和一个伟大创举,创造性的事业更要求我们开阔眼界、解放思想。兵团自初创时期开始,就迈出了改革的步伐。尤其是从改革开放初期,兵团恢复建制起,兵团人走出了一条紧密结合时代发展要求、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大胆创新之路。"一主两翼"揭开改革序幕1983年3月,农七师一二九团政委徐佩玺带头养了20只鸡、3只鹅。1个月后,他将300个鸡蛋、60个鹅蛋拿到市场上出售,卖了63元钱。在他的带领下,该团职  相似文献   

20.
吕介一 《兵团建设》2005,(12):54-54
1959年,农七师第一管理处成立,我任管理处卫生科科长。秋末,时任政委的董馥找到我说:“农场离奎屯、石河子都很远,缺乏交通工具.道路又不好.一遇急、重病人,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我们应当建一座医院就近收治各团场及其周边的病人。”“房屋的基本建设由管理处负责;房屋建设的规划,按照医院需要由你画一张草图交基建科设计绘图,医务人员的技术专业培训、器械设备等由你筹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