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筑起雷达的铜墙铁壁——反辐射导弹对抗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辐射导弹是地面防空雷达系统的主要威胁之一。1986年美国和利比亚冲突中,美国发射40枚哈姆反辐射导弹,摧毁并压制利比亚防空雷达警戒系统,迫使利比亚大部分雷达短期内不敢开机工作。在海湾战争中,美空军发射1000多枚哈姆反辐射导弹,英军发射100多枚阿拉姆反辐射导弹,这些新型反辐射导弹为彻底摧毁伊军C3I防空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反辐射导弹已发展到第三代,技术性能越来越先进。但是,同世界上任何一种先进武器一样,反辐射导弹也存在着固有的缺陷,主要是:对目标辐射源的依赖性,超宽频带导引头的灵敏度、测角精度受到限制,导引头的分…  相似文献   

2.
深入研究反辐射导弹的红外辐射特征,并建立其红外辐射简化模型.以导弹蒙皮、发动机尾喷管及尾喷焰作为导弹的主要红外辐射源,计算某型反辐射导弹在3μm~5μm和8 μm~12μm波段在不同方向上的红外辐射强度,并针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可为红外告警系统探测反辐射导弹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型机载空地反辐射导弹(ARM)作战特点,详细分析了反辐射导弹的作战过程,并对其作战过程进行了仿真建模,深入研究了反辐射导弹在单点源、两点源、三点源作用下的作战效能,最后通过蒙特卡洛方法仿真模拟了反辐射导弹作战的全过程,并对其作战效能进行了评估,得出了影响反辐射导弹作战效能的主要因素,为某型空地反辐射导弹的靶场训练提供了比较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反辐射导弹亦称反雷达导弹,是一种专门攻击辐射电磁波的雷达等电子设备的精确制导武器,是压制、摧毁防空系统的主要硬杀伤手段。反辐射导弹的出现,使电子战从电子侦察、电子干扰和反侦察、反干扰扩展到电子摧毁和电子反摧毁阶段,使电子战技术从软杀伤发展到硬杀伤阶段。自美军于20世纪50年代末在世界上首先装备了“百舌鸟”AGM-45反辐射导弹后,苏联/俄罗斯为与美国竞争,也研制和装备了多种型号的反辐射导弹,主要有:AS-5(KSR-2)、AS-6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海战中,反辐射导弹已成为舰载防空雷达系统的主要威胁。文章在分析反辐射导弹的组成及其工作过程的基础上,对辐射能量隐蔽、辐射时间隐蔽、引偏法和硬武器毁伤等综合防御反辐射导弹的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装备零讯     
美制改进型超声速哈姆反辐射导弹开始试飞8月3日,美ATK公司已经开始了改进型"哈姆"反辐射导弹(AGM-88E)的飞行试验,其目的是提高这种超声速导弹的攻击能力。该弹的主要改进之处是在"哈姆"导弹上加装了毫米波(MMW)末制导导引头、数字式反辐射寻的(ARH)接收机和全球卫星定位(GPS)系统,其中ARH和GPS可使导  相似文献   

7.
雷达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一、雷达组网的基本概念1.雷达组网的定义面:首先,它是现代作战指挥系统(C3I系统)中能够实时、主动、全天候获取信息的探测手段,是收集各种军事情报的传感器,是“千里眼”;其次,是各类作战平台武器系统实现精确打击的必要手段,是发挥其作战效能的倍增器;再次,是发展各类先进武器系统过程中的重要测试评估手段。然而,随着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电子干扰“软”杀伤和反辐射导弹“硬”摧毁相结合的综合电子战能力的提高,特别是隐身目标、反辐射导弹、低空突防和综合电子干扰等所谓“四大威胁”,对现…  相似文献   

8.
反辐射导弹的优劣剖析及作战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辐射导弹又称为反雷达导弹,主要以防空系统的无线电辐射源为目标, 重点打击、摧毁防空系统雷达。作为雷达的克星,反辐射导弹是现代空袭与反空袭斗争的产物。从60年代在越南战场投入使用到最近的伊拉克战争,许多战例表明,反辐射导弹是压制防空系统十分有效的手段,为夺取战场电磁优势、  相似文献   

9.
"标准"反辐射导弹所谓反辐射导弹(又称反雷达导弹),系指可直接摧毁敌方雷达辐射源的一种机载进攻性武器,它利用敌方雷达辐射的电磁波进行导引,从而搜捕、跟踪并摧毁目标,其作战对象主要是目标指示雷达、地面防空系统雷达(包括地空导弹制导雷达、高炮瞄  相似文献   

10.
据报道,2004年9月24日台军方透露,经过5年“争取”,美方终于应允向台湾出售AGM-88C“哈姆”(HARM)高速反辐射导弹。台湾媒体报道,台军初步规划采购84枚“哈姆”,总预算约为10亿元,台军希望能在2006年获得该型反辐射导弹。台湾媒体还爆料说,台军方在美国的支持下,正在秘密训练配备有被称作“野鼠鼬”战机的空军作战中队,“野鼬鼠”能够使用“哈姆”跨海攻击大陆东南沿海各个重要导弹阵地的制导雷达。报道指出,台军将在2006年完成相关的作战训练。反辐射导弹亦称反雷达导弹,是一种专门攻击辐射电磁波的雷达等电子设备的精确制导武器,享有…  相似文献   

11.
反辐射导弹是一种利用敌方雷达辐射的电磁波发现、跟踪并摧毁目标的导弹,又称为反雷达导弹。由雷达、地空导弹和高炮组成的一体化防空系统对航空兵突防构成日益严重的威胁,反辐射导弹的问世正是为了反制敌防空系统。反辐射导弹不是使敌方雷达暂时致盲的“软杀伤”武器,而是对敌方雷达予以摧毁的“硬杀伤”武器。世界各军事强国都在努力发展反辐射导弹,美国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因此,系统地分析美国发展反辐射导弹的轨迹与思路是很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2.
现代战场上雷达部署的广度和密度越来越大。据美军测算,一架战术飞机在作战地域上空300米以上高度飞行时,会受到来自地面30~40部雷达的探测跟踪。以干扰、压制和摧毁敌方雷达为重要内容的电子战变得尤为重要。反辐射导弹又称为反雷达导弹,主要以防空系统的无线电辐射源为目标,重点打击、摧毁防空系统雷达。作为雷达的克星,反辐射导弹是现代空袭与反空袭斗争的产物。从20世纪60年代在越南战场投入使用到伊拉克战争,许多战例表明,反辐射导弹是压制防空系统十分有效的手段,为夺取战场电磁优势、充分发挥空袭武器装备的效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它不仅对防空雷达及操作人员造成“硬毁伤”、破坏情报指挥自动化系统,而且能对作战人员造成心理压力,直接影响部队的战斗力。因此,反辐射导弹日益受到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在反辐射导弹告警系统提供反辐射导弹来袭信息的前提下,利用单个机动诱饵诱偏弦抗反辐射导弹的方案,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确定了从雷达站工作换接到诱饵工作时反辐射导弹与雷达站的距离,分析了诱饵的工作频率、移动速度、移动距离、移动方向等参数。在考虑反辐射导弹航向综合误差的基础上,应用蒙特卡罗法仿真确定了反辐射导弹的命中概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反辐射导弹对通信系统的潜在威胁,并在研究反辐射导弹的工作原理以及雷达系统对抗反辐射导弹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通信系统对抗反辐射导弹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5.
针对抗反辐射导弹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地面反射干扰抗反辐射导弹技术。基于干扰功率模型、地面电磁散射模型、被动导引头测角模型和反辐射导弹运动模型,建立了地面反射干扰抗反辐射导弹全过程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计算,研究了地形和布站条件对地面反射干扰效果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合理选择反射地面和合理设置地面反射点与被保护雷达的间距,地面反射干扰可以诱偏反辐射导弹,有效保护雷达辐射源。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哈姆”反辐射导弹目标特性及破片对其毁伤模式,建立了破片对反辐射导弹战斗部毁伤效能模型,研究了不同质量破片对反辐射导弹战斗部的穿透能力和引爆能力。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单枚破片质量为15g,速度在1700m/s以上,就足以对反辐射导弹战斗部达到解体性毁伤,它为未来反导弹药战斗部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反辐射导弹告警技术的原理,分析了反辐射导弹雷达告警技术和光电告警技术的可行性。定义了告警设备的抗电子摧毁因子,并给出了分析过程和计算模型。以命中概率为指标,对反辐射导弹告警技术的作战效能进行了分析研究。仿真得出反辐射导弹命中概率与告警设备告警距离、发现概率等参数的关系,可为反辐射导弹告警技术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相参诱偏技术,相对目前广泛采用的非相参诱偏技术,理论上可将反辐射导弹诱偏至导弹杀伤半径外的安全区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其实现难点主要在于相位差的控制。通过两点源反辐射导弹诱偏模型,得出相参辐射源安全诱偏反辐射导弹所需要的相位差,提出利用交互多模-概率数据关联滤波估计的方法对反辐射导弹的位置进行滤波估计以减少相位差误差。仿真试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定位精度,减少相位差误差。  相似文献   

19.
抗击反辐射导弹武器时的指挥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新技术不断应用于军事领域,使得战场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进攻与防御间的对抗越来越激烈。近两场战争表明,现代战争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的一种全方位、立体化、在多维空间展开的高科技战争,反辐射武器是主要的电子进攻武器。本文结合水面舰艇作战特点,从雷达诱骗和航空导弹硬抗击两个方面入手,对抗击反辐射导弹武器时的编队配置、引诱条件、引诱时机及指挥决策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以积极的防御手段综合抗击来袭的雷达制导反辐射导弹。  相似文献   

20.
反辐射导弹及其对抗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辐射导弹的快速发展给防空系统雷达及其它辐射源造成极大威胁。针对反辐射导弹技术战术特点,综合分析研究了反辐射导弹的作战使用弱点,从技术、战术、指挥三个方面着手,提出了对抗反辐射导弹的几种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可较好地满足防空兵部队抗反辐射导弹的作战与训练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