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中央情报局是美国最秘密的政府机构,反恐怖中心则是中情局的秘密机构。“9·11”事件发生后,这个秘密作战中心成为美国政府手中一张反恐怖的王牌,这里的特工们正利用最先进的手段,试图查清“基地”组织的下一着棋会怎么走——  相似文献   

2.
1974年12月底,吉姆·安格尔顿的名字出现在美中央情报局的退休名单上,其后还有他3个得力助手。安格尔顿在美中情局大索“鼹鼠”,引起西方情报机构内部混乱,被公认为“瘟神”。新任中情局局长上任伊始首先拿安格尔顿开刀,结束这场瘟疫。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相似文献   

3.
中情局干了什么 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中央情报局的秘密行动好象是美国人唯一有效的选择。事实上,自1991年5月布什签署一项有关秘密行动的总统令开始,中情局就一直在伊拉克暗中从事自阿富汗战争以来规模最大的秘密行动。  相似文献   

4.
美国驻利比亚大使馆遇袭事件暴露出国务院海外驻地存在的弱点和安全漏洞。同一天,中央情报局的一支防御性部队也向人们展示了他们的能力,防止大使馆在同一晚上遭受第二次袭击。这是一支秘密安全部队,代号“全球反应人员”,在“9·11”恐怖袭击后创建。这支部队至少有一半队员是合同工,年薪通常在14万美元以上,每年在海外工作90~120天。影子部队暗中执行任务在班加西死亡的两名美国人都是中情局“全球反应人员”部队成员。这支部队招募了数百名美国前特种兵,充当中情局特工的保镖。全球反应人员简称GRS,是一支影子部队,成员藏身暗处执行任务,为中情局官员和高风险的前哨提供保护,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过去4年来发生一系列袭击事件让GRS的地位越发突出,成为中情局最可怕的部队之一。2009年以来,中情局共有14名员工阵亡,其中有5人效力GRS,全都是合同工(2人死在班加西,另外3人于2009年12月31日死在阿富汗的霍斯特)。当时,一名约旦双面间谍在霍斯特的一个中情局驻地引爆了自杀式炸弹。GRS的合同工同样卷入一些枪击事件,枪击事件中只有外国人死亡,其中一次引发了美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的一场外交危机。在为中情局工作时,雷蒙德·戴维斯曾于2011年在巴基斯坦入狱数周,罪名是在拉合尔枪杀了两名男子。按照他的说法,这两名男子企图武装抢劫。过去10年来,GRS在中情局扮演的角色越发重要,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准军事力量。除了雇佣前美军特种兵外,中情局还与美军特种部队合作,执行任务,包括击毙本·拉登的突袭行动。目前,已经有数千名伊斯兰武装人员和平民死在他们手下。  相似文献   

5.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1,(24):54-55
11月下旬,美国情报高层纷纷透露,近几个月来,10多名中央情报局驻中东地区的情报人员被黎巴嫩真主党和伊朗情报机构先后抓获,并可能已被处决,导致中情局在中东地区的情报网络遭受重创。一石激起千层浪,外界对中情局中东情报行动给予了高度关注,就此揭开了此次中情局间谍网络被破获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6.
弗吉尔·奇普效忠于美中情局,参与一系列国际间谍活动,包括促使苏联解体……其胞妹朱迪特是一位富有正义感的好姑娘。她敢于对美国一些社会现象进行思索和收集揭露美中情局败类的内幕,最后被杀害。奇普要为她伸张正义,却被中情局认为是深藏在内部的“鼹鼠”,接二连三地被派到遥远的国度去出差,处处受到监视。好不容易查出杀人凶手准备采取行动时,他突然倒在大街上,被一辆救护车拉走……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美中央情报局如何控制遍布全球特工和开展颠覆活动的细节。  相似文献   

7.
于洋 《环球军事》2014,(18):64-65
美中央情报局与英国军情六处、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前身为苏联克格勃)和以色列摩萨德一起,并称为“世界四大情报组织”。自成立之日始,中情局就一直广招各界精英,派遣到世界各地秘密从事情报搜集行动。此外,还有大量对情报事业情有独钟的狂热分子,想方设法毛遂自荐,以投身中情局。  相似文献   

8.
新芳 《环球军事》2004,(17):22-23
8月10日,美国总统布什突然公布了中央情报局新局长的入选提名。特尼特打定主意辞职后呼声甚高的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戈斯被布什“钦点”为新任局长。别看戈斯8任众议院议员,但就连戈斯的选区和他的同事都对他知之甚少,而他的档案和自传更是只字不提自己曾任中情局特工的事。  相似文献   

9.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3,(3):116-117
中情局前特工杜安尼·科拉瑞奇组建了一个私人间谍组织,而该间谍组织被外界戏称为“迷你型中情局”。组建私人间谍机构科拉瑞奇出生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一个共和党家庭,大学毕业后,他就加入中情局从事驻外特工工作。1981年,科拉瑞奇成为了中情局拉丁美洲分部负责人。5年后,科拉瑞奇又协助中情局组建成立了中情局反恐中心。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前身是美国情报组织战略服务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组织被撤销。然而,杜鲁门总统不久就发现自己陷入了来自政府各部门的情报“文山”之中,于是又成立了国家情报局及其行动机构——中央情报组,以协调和核对这些情报报告。1947年,中央情报局取代中央情报组,正式成为美国总统执行办公室的一个独立机构,总部位于弗吉尼亚州的兰利,但在华盛顿地区也有许多办公室和约两万名雇员。中情局“衙门”多:弄明白不容易 中央情报局是美国从事情报分析、秘密人员情报搜集和隐蔽行动的重要机构。中央情报局局长也是中央情报主任。他负责管理整个美国情报界的活动。该局有4个主要组成部分——管理处、行动处、科技处、情报处,每一部分由一名副局长领导。另外还有6个直接归局长和副局长领导的办公室。 根据美国1947年出台的《安全条例》,美国中央情报局没有国内任务,也没有逮捕权,其主要职能是:向国家安全委员会提供协调政府各部门和机构有关国家安全方面情报活  相似文献   

11.
御风 《环球军事》2013,(6):42-43
1月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大厅提名总统国土安全及反恐事务顾问约翰·布伦南出任中情局局长,接替因婚外恋丑闻辞职的前局长彼得雷乌斯。3月7日,美参议院以63票对34票的表决结果通过了对布伦南的提名。他将接替代理局长麦克·莫雷尔,莫雷尔则将担任中情局副局长。提名获得通过后,奥巴马发表声明说,及时、准确的情报对打击“基地”组织及应对各种安全挑战极为重要,布伦南的领导能力将是确保这一点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2.
在搜捕本·拉登、“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行动中,一支秘密的中央情报局小组在联合空袭和地面军事行动中起到了先锋作用。这个名为“特别行动小组”的小组成员是第一批进入阿富汗的美国人,约有150名成员,其中包括飞行员、操作带有导弹的“食肉动物”无人侦察机的人员和地面操作人员,其成员不穿制服,每6人为一组开展活动。该小组提供的情报为美国飞机炸死数名高层“基地”组织成员和塔利班领导人立下了汗马  相似文献   

13.
9月30日,也门政府声明说,“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重要头目奥拉基在首都萨那以东“遭锁定并击毙”。美国国会众议员国土安全委员会主席彼得金把奥拉基之死,称作美方与“基地”作战的“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4.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4,(22):57-59
美国作为情报大国,情报机构林立,包括中央情报局、国家安全局、联邦调查局、国防情报局、国家侦察局等16个主要机构。在“9·11”事件后,各大情报机构亡羊补牢,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扩张,而与之相适应的情报预算(又称为“黑色预算”)也水涨船高。那么,美国每年的黑色预算究竟多少钱?前中情局雇员斯诺登透露,美政府每年都耗费巨资,如2013年预算就高达526亿美元,而各个情报机构的预算种类更是名目繁多,有网络对抗、地理情报侦察、数据分析等32个种类。  相似文献   

15.
杜科 《环球军事》2011,(10):6-9
当地时间5月1日23时35分,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丹已在美军当天的军事行动中被击毙。本·拉丹。这位亿万富商之子,恐怖主义的化身.终于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本·拉丹之死对反恐形势有哪些影响?本·拉丹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美军是怎样击毙本.拉丹的?本刊特刊发专题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暗杀成功却“死不见尸”,着实有些反常。正如阿根延第一夫人伊娃。贝隆的尸体神秘失踪16年一样,着实令人不安。除了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的话以外,目前尚无确凿的证据表明本·拉丹确实死了。无论是否具有煽动性,不久之后,奥巴马都将被迫公布这位被击毙的“基地”组织领导人的照片。  相似文献   

17.
在“基地”组织头号领导人本·拉丹在巴基斯坦的住所被美军击毙以后,他的继任者究竟是谁成为全球分析家们的关注焦点。然而,究竟谁会接替本·拉丹成为“基地”组织的新掌门人,是许多人关注的焦点问题。下面我们不妨盘点一下,谁会是下一个“本·拉丹”。  相似文献   

18.
2002年11月,一枚美国导弹准确地击中了在也门沙漠中行驶的一辆吉普车,车上6人全部死亡。后来证实.被炸死的全部是“基地”分子,其中还有“基地”组织主要领导人之一穆罕默德·阿提夫;发射导弹的则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捕食者”无人机。在伊拉克战争中,大量中情局成员和美军特种部队始终在伊拉克中西部地区活动。在美国人怀疑可能藏匿有恐怖分子的阿富汗、哥伦比亚、巴基斯坦、菲律宾、索马里、也门等地,美国的准军事部队和美军特种部队也在秘密进行着“反恐战争”。所有这些都表明.在“反恐”大旗的掩护下,美国中情局和美军部队的秘密军事力量正在悄然成长。  相似文献   

19.
林赤清  涂彪 《环球军事》2011,(13):42-43
6月16日,“基地”组织通过互联网发表声明,宣布推举二号人物艾曼·扎瓦希里为该组织新的领导人,接替5月初被美军击毙的本·拉丹。  相似文献   

20.
近几个月来,有关情报的话题一直为美国各界舆论所津津乐道。在许多美国人看来,2004年7月11日借口"个人原因"辞职的前中央情报局局长乔治·特尼特只是充当了政府的替罪羊,而新上任的局长、共和党政客波特·戈斯也是在历经几个星期的参议院听证会的磨难之后,才荣登宝座。值此之际,--回顾曾经在中央情报局57年的历史上驰骋纵横过的19位中情局局长,或许是读者感兴趣的。 --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