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较好地解决根据已知比例尺的地图通过自动综合生成满足不同比例尺需求的地图,利用地图边界所具有的分形特征及分形维数的不变性,提出了一种地图边界自动综合的方法——MADP。该方法不仅很好地保持了地图的形状特征和细节,而且较好地解决了公共边界的综合问题。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公共边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以自然景物为背景的图像中,分形维数特征是一种能有效将人造物体从自然背景中分割出来的一种纹理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Gabor滤波器及差分盒维数的分形纹理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依据不同的滤波器尺度分别采用不同尺寸的滑动窗口来计算分形纹理特征.并利用FCM方法实现了对图像的分割.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对真实自然背景的图像进行分割,并能由此获得人工目标的轮廓图像.  相似文献   

3.
分形维数作为战场声信号的特征,存在特征数量不足,反映信号非线性不充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VD与数学形态学分形维数谱(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And Mathematical Morphological Fractal Dimensions Spec-trum,SVD-MMFDS)的战场声特征提取方法.对声信号构造Hankel矩阵,再进行SVD分解,根据信号频率与奇异值的关系,重构信号分量.将这些重构信号依次线性叠加,每叠加一次信号分量就计算一次分形维数,直至完全恢复原信号;通过这种方法,构成数量多且更能反映信号非线性的分形维数谱.运用半实物仿真实验将SVD与数学形态学分形维数谱的方法,与变分模态分解(VMD)和分形维数结合的方法进行对比,该方法提取的战场声特征具有更好的区分度且特征数量更多,为利用信号非线性来识别战场声目标提供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复杂度可以用来刻画信号的波形变化特征。文中使用了L-Z复杂度和分形维数这两种复杂度作为干扰识别的特征参数并结合支持向量机对干扰进行分类。仿真结果表明L-Z复杂度和分形维数计算复杂度低,且具有较好的类别差异度,同时文中提出的算法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应用分形几何学方法,研究了不同路径间距条件下的堆焊再制造层表面形貌,用表面分形维数对堆焊再制造层表面质量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堆焊再制造层表面在一定尺度范围内具有分形特性,分形维数很好地表征了材料表界面的粗糙和复杂、不规则程度,是一个能够反映出表面内禀特性的特征参数,可以用分形维数来表征堆焊再制造层的表面质量;不同路径间距条件下的堆焊再制造层表面分形维数不同,路径间距越接近理论最佳值,堆焊再制造层表面分形维数越大,表面质量也越高。该方法可为进一步研究堆焊再制造层表面质量,以及优化堆焊熔敷成形再制造工艺参数提供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6.
能量检测是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的有效方法,但在低信噪比情况下检测概率明显下降。提出了基于分形滤波的频谱感知能量检测方法。基于分形滤波可以有效抑制噪声的特点,该方法先对接收信号进行分形滤波,以其能量值作为检测统计量,进行能量检测。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基于分形滤波的能量检测和直接进行能量检测方法对比,滤波后信噪比在下降7 d B时仍然满足90%以上的检测概率。此外,该方法对不同调制信号均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在噪声不确定情况下仍然具有较高的检测概率。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通过读取单色BMP格式的等高线图产生三维地形的方法和使用OpenFlight API和分形算法生成三维地形的方法.第一种方法对应每一个高程生成一个或多个多边形,再把代表不同高度的多边形放置到对应的高度上,并从最低端的多边形开始,逐层向上一层多边形采用沿各顶点法线放样的方法生成地形三角形,这种方法适用于生成锥形山、丘陵等小面积地区的地形模型;第二种方法使用分形算法生成三维地形,这种算法生成地形速度快、逼真度高,适用于生成大面积的三维地形.  相似文献   

8.
根据光学表面在微观结构呈现出的自相似性,利用尺度无关的分形模型描述了其结构特征;采用结构函数法对抛光表面的分形维数进行计算,分析了粗糙度参数RMS值、误差波长、测量尺度、采样长度和采样点数对分形维数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一阶自回归分形模型对抛光表面进行模拟的新方法,分析了界定尺度、模型参数对分形特征和分形维数的影响规律。利用分形维数描述光学表面的微观结构具有评价方法简单、在一定范围内与测量尺度无关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具有非周期分形形状的缺陷地结构(DGS)低通滤波器,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周期DGS相比,新型的DGS单元晶格非周期设计可以产生较好的通带和较宽的阻带.为了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设计、加工、测量了这种非周期分形缺陷地结构低通滤波器.结果表明,通带内反射损耗最大值为-24dB,而且阻带也展宽到6 GHz.  相似文献   

10.
电磁干扰条件下解决断续航路预测问题对防空兵有效抗击空中目标至关重要。针对包络灰预测方法预测精度较低和Verhulst灰色预测模型计算过程复杂的情况,提出了预测航路的分形方法。在分形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其用于目标断续航路预测的基本思路,建立了基于分形的目标航路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求解。最后,利用建立的分形模型对雷达丢失目标后的目标航路进行了预测,通过实例体现了分形方法在用于航路预测时的准确性、灵活性和易实现等特点。结果表明,用该法对断续目标航路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把地形看成层次性随机统计过程 ,将扩展的随机 -相关法与分形自适应法相结合 ,生成符合一定条件的地形数据 ,模拟车体的运动。由地形数据和车体所处位置确定车体姿态数据 ,以此驱动摇摆实验台转动 ,就模拟了车体姿态的实际变化。为行进间火控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完善的车体运动模拟环境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形的小波场特征的相关匹配的方法.在小波场的相关匹配技术中,由于小波的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反映了图像的边缘等高频信息,所以分解后的小波特征场相关性小,有比较高的匹配精度;同时,由于数据量压缩,提高了匹配速度,适应于地形匹配的快速实现.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规则格网数字高程模型地形特征线提取方法中存在阈值难以定量调控、连接方式无法自适应调整以及地形特征线类型不完整的问题,将滚动球变换模型应用于不规则三角网数字水深模型(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 digital depth model,TIN-DDM)地形特征线的自动提取,在构建临界滚动球半径关联的地形特征点定量识别判定准则基础上,引入地形形态边界点概念,采用逆向工程的建模思路,建立了以剖分单元为基础的地形特征线自动提取模型,结合地形类型判定准则的多尺度表达特性及顾及水深数值的地形特征优化模型,提出了可多尺度表达且类型完整的地形特征线自动提取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经典地表流水模拟方法,该方法可实现完整、连续且细分的TIN-DDM地形特征线自动提取及多尺度表达,且提取的地形特征线具有更高的地形重构精度。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适应作战仿真智能实体的分层次路径规划,提出了一种地形分析结果的多层次表示及量化方法。根据全局路径规划与局部路径规划的概念和数字高程模型的多尺度表示模型,建立了地形坡度分析和可视性分析结果的多层次表示方法和量化公式。结合坡度计算和可视性计算公式,运用该方法实现了一个具体数字高程模型的多层次量化,分析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分析结果的多层次表示,满足分层路径规划对地形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自主式水下无人航行器(AUV)长时间潜航时的精确导航定位需求,以多波束测深系统为水下地形测量设备,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估计的AUV水下地形匹配导航模型。针对贝叶斯滤波后验概率密度函数的求解问题,用高斯混合密度函数近似状态的后验概率密度函数,提出了基于高斯和粒子滤波的水下地形匹配导航方法。基于多波束测深数据的回放式仿真试验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近似地形匹配的贝叶斯滤波模型,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地形差分矩的 TERCOM 地图性能估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非平稳地形中TERCOM地图匹配性能的估计方法。首先利用地形差分过程研究相关匹配算法度量值的统计特性 ,获得度量值的均值和方差关于地形差分矩的解析表达。然后讨论度量值统计特性与局部匹配搜索截获概率的关系 ,建议用地形差分矩和局部搜索截获概率作为TERCOM地图匹配性能的估计。通过对实际地形的试验 ,说明基于地形差分矩的匹配性能估计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一种改进的遥感图像分形维数提取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离散分形布朗随机场的图像分数维提取方法,在综合分析和实验验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图像分形维数计算方法。仿真实验证明,该算法相较于原算法计算结果稳定,不同地物的区分能力强,能够应用于遥感图像的地物分类。  相似文献   

18.
A method previously devised for the solution of the p-center problem on a network has now been extended to solve the analogous minimax location-allocation problem in continuous space. The essence of the method is that we choose a subset of the n points to be served and consider the circles based on one, two, or three points. Using a set-covering algorithm we find a set of p such circles which cover the points in the relaxed problem (the one with m < n points). If this is possible, we check whether the n original points are covered by the solution; if so, we have a feasibl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We now delete the largest circle with radius rp (which is currently an upper limit to the optimal solution) and try to find a better feasible solution. If we have a feasible solution to the relaxed problem which is not feasible to the original, we augment the relaxed problem by adding a point, preferably the one which is farthest from its nearest center. If we have a feasible solution to the original problem and we delete the largest circle and find that the relaxed problem cannot be covered by p circles, we conclude that the latest feasible solution to the original problem is optimal. An example of the solution of a problem with ten demand points and two and three service points is given in some detail. Computational data for problems of 30 demand points and 1–30 service points, and 100, 200, and 300 demand points and 1–3 service points are repor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