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复合导线具有一种很有价值的高电导特性:在一定的频率区域,铜包钢复合导线的导电性能明显地高于铜导线.文章给出了这种高电导特性与传输频率及导线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铜包钢和铜导线内导体同轴电缆的电性能检测实验,从而证实复合导线的高电导特性,并指出该特性的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具有孔缝圆柱腔体中线缆的强电磁脉冲耦合问题,提出了基于时域有限积分法和Agrawal传输线方程的混合方法.该方法利用时域有限积分法求解腔体中的场分布,采用Agrawal传输线方程计算腔体内线缆的感应电压,提高了孔缝腔体中线缆耦合特性分析的效率.以圆柱腔体中双导线为例,通过计算双导线终端感应差模电压的耦合系数,分析孔缝、导线、腔体和入射电磁脉冲对耦合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有限元法计算复铜导线和铜导线内部的电磁场分布,比较两种导线的电磁场及其传输参数,最后得出结论——在高频电路中复铜导线可以取代铜导线.  相似文献   

5.
在火灾调查工作中,初步估计局部火灾现场的温度是非常必要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不同受热温度下铜导线断面形貌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通过金相显微镜对导线微观组织进行研究,得出断面形貌特征与受热温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能够根据断面形貌特征判断导线所处火场温度的方法,从而为火灾调查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复铜导线的导电性能进行了初步探讨,计算出复铜导线的直流电导率和交流电阻、电感等传输参数以及它们与铜层厚度的相互关系,为进一步对复铜导线的研制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导线过负荷引燃能力的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查导线过负荷对不同可燃物的引燃能力,选择1.5,2.5和4mm^2三种规格的铝导线在不同倍数过负荷电流条件下进行实验,测得导线温度并观察过负荷导线对火场中常见的棉布、阻燃管、防水板的引燃能力。通过实验得出过负荷导线引燃能力与导线截面积、过负荷时间、过负荷电流的大小的关系,并讨论了可燃物种类对过负荷导线引燃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过负荷导线的引燃能力与过负荷电流和时间成正比,而导线的截面积对引燃能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为防止火灾发生,在建筑物中布置导线时要远离可燃物并要穿阻燃管铺设。  相似文献   

8.
应用时域有限差分法研究了有贯通导线存在时,干扰电磁场对有孔屏蔽腔体内电路上耦合电流的影响,进行了建模和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有导线贯通有孔屏蔽腔体时,腔体内电路上的耦合电流会显著增强,贯通导线的长度和半径以及入射波相对内电路位置等对腔体内电路上的感应电流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介绍电子探针分析技术的功能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火灾案例说明了电子探针技术在导线熔痕电子显微形貌观察及熔痕微孔表层成分分析中的应用.通过分析,从导线短路熔痕的微观形貌、熔痕孔洞表层的特征元素含量中获得其熔痕形成原因,进而为火灾调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蒋炫 《当代海军》2005,(8):24-25
光纤制导导弹是近年来军事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作为有线制导导弹的最新发展成果,光纤导弹不仅有效克服了传统有线制导导弹重量过大、射程近等固有缺点,同时继承了有线制导导弹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并表现出自己独有的特性:性能特点近年来光纤制导导弹的成熟得益于两种军事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是光纤制造技术的长足进步。传统的线导制导导弹以铜线等金属导线为载体,导线重量大致使导弹的射程近,只能用于反坦克等近距作战。此外,金属导线还存在着传输速率低,信号衰减大的缺点。上个世纪70年代末,就在传统的有线制导导弹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光纤  相似文献   

11.
研究开发了一种FeAlCrNbB新型喷涂粉芯丝材,并结合自动化高速电弧喷涂工艺制备了该材料的复合涂层,分析了涂层的常规力学性能、组织结构和油润滑条件下的滑动摩擦磨损性能,并和常规FeAl涂层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FeAlCrNbB涂层具有相对较高的显微硬度和拉伸结合强度、低的孔隙率,组织致密,形成了由Fe-Al金属间化合物相、氧化物以及少量非晶和纳米晶组成的复合结构,由于这种复合结构的材料特征,使涂层具备较好的耐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钢丝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条带的抗弹性能,基于冲击动力学理论分析其抗弹机理,再借助ANSYS/LS-DYNA软件和LS-PrePost前后处理器模拟有无增强钢丝2种工况下,条带对7.62 mm弹体的冲击响应。分析表明:条带的弹性模量、剪切模量和面密度会影响其能量吸收性能,能量吸收量随三者的增大而增大;由于聚合物基体的正交各向异性,应力云图显示出扁平椭圆状是合理的;在聚合物基复合条带中嵌入增强钢丝对条带整体的抗弹性能有积极的影响,但嵌入过量的钢丝会导致重量和成本的增加,因此需要对合理的钢丝配比率作进一步研究。研究结果可为钢丝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条带在野战防护结构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纤维测强法研究了镀铝SiC(Ti)纤维经不同规范热处理后的抗拉强度变化规律,探讨了SiC(Ti)纤维与铝的相容性。采用超声液相浸渗法成功地制备出SiC(Ti)/Al预制丝。预制丝强度及其萃取纤维强度试验和金相、扫描电镜观察等结果表明,该纤维在所定的工艺条件下强度降级甚小,纤维与铝之间的结合良好,所制出的预制丝强度达到ROM预测值。  相似文献   

14.
选用单芯聚氯乙烯绝缘铜导线和铝导线为实验材料并模拟火场条件,制备铜、铝导线搭接形成的一次短路痕迹、二次短路痕迹、火烧痕迹、过负荷痕迹和接触不良痕迹,为识别和分析铜、铝导线搭接痕迹并客观地认定火灾原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钢丝绳被广泛地应用在油气储运工程中。弹性模量是钢丝绳的一个重要物性参数,欧洲和前苏联对该问题研究较多,他们用实验的方法得到钢丝绳弹性模量的经验计算公式。笔者引用等效弹性模量的概念,根据悬索的斜抛物线长度计算公式,从理论上推导了挠度对钢丝绳弹性模量影响的计算公式。该公式推导过程简单,且可以定量地计算挠度对钢丝绳弹性模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电化学腐蚀原理的分析,认为被复线用铜包钢绞合导体是用铜钢混绞导体耐蚀性的3倍,有效提高了被复线的野外使用性能.与装备电缆通用的钢丝、铜丝混绞或混编导体或屏蔽层相比,铜包钢丝还兼有更好的耐蚀性、导电性、导磁性和力学性能,是一类优良的电磁屏蔽用导体材料,为装备线缆的设计采用和性能提高提供了防腐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火灾痕迹物证综合实验台,制备铜导线在不同过载电流作用下的残留物,用数码相机、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导线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随着过载电流的增大,绝缘层逐渐变软、膨胀、起泡、炭化,并与芯线脱离;芯线表面氧化程度加重,沟槽状的加工划痕逐渐消失,并出现金属熔化流淌痕迹。因此,利用数码相机、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铜导线表面的形貌特征,可以鉴别其是否过载以及过载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防务技术》2015,11(3)
The difficulty in fabricating the large size or complex shape limits the application of ZrB2-SiC composites. Joining them by fusion welding without or with preheating, controlled cooling under protective gas shield leads to thermal shock failure or porosity at the weld interface. In the present work, a filler material of(ZrB2-SiC-B4C-YAG) composite with oxidation resistance and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was produced in the form of welding wire. Using the filler, gas tungsten arc welding(GTAW) was performed without employing preheating, post controlled cooling and extraneous protective gas shield to join hot pressed ZrB2-SiC(ZS), and pressureless sintered ZrB2-SiC-B4C-YAG(ZSBY) composites to themselves. The fusion welding resulted in cracking and non-uniform joining without any filler material. The weld interfaces of the composites were very clean and coherent. The Vickers micro-hardness across the weld interface was found to increase due to the increase in the volume % of both SiC and B4C in the filler material. 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weld was about 50% of the flextural strength of the parent composi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