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音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皇冠上的明珠,奖励的是科学家,背后是科学技术领域的开拓创新。国际著名力学家、中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的郑哲敏院士,以及中国著名雷达专家、现代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王小谟院士在本年度获此殊荣。本次最高奖与以往不同的是,两位院士的研究领域都与国防军工有着密切关系。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我国军工科技多年来自主创新发展的新境界.标志着我军武器装备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  相似文献   

2.
电子十四所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6+1安全工作标准”为基础,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达到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是我国电子行业大型骨干研究所.是新中国雷达工业的发源地.始终保持着我国电子信息行业领跑者的地位。研制和开发的产品覆盖了雷达.通讯、信息系统、天线微波、高功率技术、数据处理等数十个专业领域。  相似文献   

3.
浪潮公司是为我国国防信息化建设服务40余年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浪潮重视自主创新,关注知识产权.现已经掌握若干重要领域核心技术,在加固,安全产品领域拥有技术专利百余项。为进一步满足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浪潮公司日前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可靠.高安全性新品——金刚VI型便携加固笔记本电脑。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自主创新更是科技竞争力的核心和国家竞争力的基石。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作为我国航空武器装备的重要研制基地,紧紧围绕国家重点型号、一批重大专项、国家“863“项目等科研发展工作,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积极探索新的领域,不断提高科技竞争力,出色地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型号研制任务,取得了一系列自主创新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5.
赵英 《中国军转民》2005,(10):29-30
1、我国军工科研体系有自主创新的传统、文化与能力。我国民用工业的自主创新可以采用三种形式:以我为主与引进技术相结合进行自主创新;与外国公司进行合作研发;通过购买科研开发成果乃至购买企业获得有关技术。军工科技体系很难这样做。由于面临特殊环境,自主开发对军工科研体系及军工企业具有突出的作用。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我国军工科研体系和军工企业形成了宝贵的自主创新的传统、文化与能力。这是我国军工产业能够自立于世界军工产业之林的核心能力。作为一种能力,军工产业为我国形成了一支在高技术领域能够艰苦攻关的队伍;作为一种…  相似文献   

6.
《中国军转民》2006,(5):79-8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把自主创新作为制定“十一五”规划的着力点,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国家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了研究分析当前军工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的现状和问题,反映企业与企业家的愿望和呼声,为政府部门和有关机构了解情况、制定政策提供参考数据,为企业开展科技自主创新活动提供信息和服务。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以及《中国军转民》杂志社进行“科技自主创新与企业发展”问卷调查。军工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1.企业的科技自主创新体系自主创新战略非常明确□比较明确□不明确□科研组织机构非常健全□比较健全…  相似文献   

7.
国外雷达技术发展管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雷达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雷达与反雷达的相对平衡状态不断被打破。介绍了国外多种高性能雷达技术发展及其性能特点,窥探发展中的防空雷达体制、参数选择和附加措施等,根据不同目标的空域特性,制定防空对策及电子防御措施,不断提高雷达的适应性、有效性和战场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8.
1、从国家安全高度正确理解自主创新的内涵。我认为,“自主创新”要从国家层面来加以审视。它指以获取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为宗旨,以我为主发展与整合创新资源,进行创新活动,提高创新能力的科技战略方针。自主创新的方式主要包含“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先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创新(简称“消化创新”)。在当今经济科技全球化的时代,别的技术都可以买来,但与国家安全和当前市场激烈竞争有关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不可能买到的。我们必须要坚持以我为主的自主创新方针,尤其是在国防科技领域。需要着重指出的是,自…  相似文献   

9.
毫米波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成像技术是雷达技术、现代电子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使系统雷达的功能发生了质的飞跃.随着SAR成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其成像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当今高科技条件下一种不可取代的探测、侦察手段,在军事、经济和科学研究等方面都有重大价值和广泛应用前景.主要介绍了毫米波成像雷达与微波雷达相比具有的技术特点,较详细地讨论了毫米波合成孔径雷达的成像原理技术.  相似文献   

10.
电子防护     
《国防技术基础》2008,(1):62-62
传统的电子防护任务是保证己方的雷达、通信电台、导航等电子系统在对方实施电子干扰的情况下,仍能正常工作。为了做到这一点,人们对雷达等电子系统进行了不断的改进,来提高这些设备在电子战环境中的性能,因此电子防护措施基本上不是一项单独的设备或技术,而是包含在电子系统自身之中,不能分开。例如通信电台为了对抗侦听与干扰,广泛采用了跳频技术,不断快速变换电台使用的频率,  相似文献   

11.
赵淳生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机械设计及理论领域科研和教学工作,是我国振动工程及其振动利用技术方面的专家,我国超声电机技术研究的开拓者。他共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17项,其中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四等奖1项、国防科技一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三等奖5项。发表著、译作3部,学术论文200多篇,获得并公开的国家专利29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赵淳生多次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国防系统先进工作者、江苏省十大杰出专利发明人,并于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12.
在庆祝建党85周年之际,中组部授予毛二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国防科工委党组对毛二可院士及其领导的科技团队进行了表彰,并授予“国防科技工业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称号。毛二可是北京理工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我国雷达领域的著名学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在50多年的教学科研生涯中,他带领雷达技术研究所,长期从事雷达系统的创新性研究,在新体制雷达系统关键技术研制中取得重大突破,先后荣获国家发明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获取发明专利10余项。他积极营造“凝聚人、培养人、宽容人”的科研氛围,着力培养了一批学术思想活跃、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优秀青年骨干人才。毛二可先进事迹在北京高校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3.
现有山体滑坡雷达是轨道式的,这样就需要精确控制雷达的运动来获得高方位向分辨率,因此,硬件设备要求极高。利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通过分时发射和接收信号来获取高方位向分辨率,可以免去雷达运动,从而简化了雷达设备和降低雷达成本。此外,结合步进频连续波技术可以使山体滑坡雷达保持高距离向分辨率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对硬件的要求,更易于工程实现,成本更低。通过MATLAB仿真初步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第二总体设计部(简称二部)创建于1958年10月8日,是我国组建最早的从事尖端科学技术的总体设计研发单位。经过近五十年的自主创新与实践探索,二部发扬了“全局、奉献,求实、创新,和谐、高效”的总体精神,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型号研制任务,多项科  相似文献   

15.
吴忠国  孙德强 《国防》2003,(4):61-62
雷达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它的研制与应用是世界防空技术史上的第一次革命。1937年,英国最先在东南沿海部署雷达网“链条”,由于它能测知德国飞机的来袭时间和大致方向,对于处于劣势的英国空军保存实力和夺取防空作战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后,雷达在历次战争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雷达已广泛应用于防空预警、导弹及反导弹系统制导、战场监视、新式武器测评等方面。 雷达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使雷达成为首当其冲的攻击目标。电子干扰、反辐射导弹、低空/超低空突  相似文献   

16.
通过仿真计算,从工作频段、目标探测与成像能力、大气传输特性等方面分析毫米波雷达特点。通过对西方国家典型毫米波雷达的指标和技术特点进行分析,给出毫米波雷达发展趋势。针对我国空间目标探测需求,分析研究了我国远程毫米波雷达系统设计的总体问题,梳理分析了制约雷达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提出了技术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7.
叶簇穿透超宽带成像雷达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簇穿透超宽带成像雷达是九十年代雷达探测技术的新发展,其主要功能为穿透叶簇和地表,实现对隐蔽目标的高分辨探测成像,是高技术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侦察手段。本文论述了这种雷达技术的军事应用价值和地位,介绍了国外发展简况和我国研究的现状,鉴于这种雷达技术的重要价值,提出了我国持续发展这种雷达技术研究并最终开发出我国新型成像雷达侦察系统的构想。  相似文献   

18.
在雷达对抗装备训练中,由于受技术、配套设施,训练观念和保障条件的束缚,使得训练设备的研制、生产与使用存在许多问题,故需要对雷达对抗仿真训练系统的需求和技术实现进行探讨.本文结合雷达对抗装备发展和部队作战训练的实际,分析了部队作战训练的层次需求和相应的条件保障,并以此论述了满足部队作战训练全过程需要的雷达对抗仿真训练系统的技术划分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低截获概率(LPI)雷达是未来空战的必然选择,其波形设计及有效性验证是LPI技术的核心内容。针对新一代机载火控LPI雷达,产生了几种典型的具有低截获性能的雷达波形,并对其回波信号进行计算机仿真,包括波形的产生、目标回波、环境杂波的建模与仿真等。该雷达回波模拟器可根据上位机的指令,灵活设置雷达回波的各种参数,满足不同背景下LPI雷达回波信号仿真建模与计算机模拟的需求,对于雷达波形的LPI性能评估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国防科技工业》2005,(1):93-93
日本政府日前确立今后10年内国家重点开发的10大支柱技术及时间表。2009年前开发2项:①万亿赫兹电磁波检测分析技术:②高精度电子显微镜技术.2010年前开发4项:①超级计算机技术.每秒运算速度达1000万亿次:②新一代放射性光源技术;③海底地形、地质和资源探测系统技术.④高精度卫星定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