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乌台诗案”是苏轼人生历程中最为重要的事件。它不仅让作者对于社会人生有了全新的认识,也继而影响到作者的创作。以往对“乌台诗案”影响苏轼创作的研究,过多集中于诗歌,而对于词创作的影响关注不够,或者略有提及。以“乌台诗案”为线索,可知苏轼的创作心理、创作内容、创作风格等三方面的变化,了解这件事对其词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辛弃疾是宋代词坛上最著名的爱国词人.他的词既似猛虎出山,气势磅礴,又如猛虎被困,沉郁悲壮,所谓“大声镗鎝,小声铿(钅訇);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刘克庄《辛稼轩序》).不仅如此,在昂扬激越、悲壮淋漓的豪放词外,更有清丽温婉、深沉蕴藉的婉约词,表现了重大的社会主题,这些词成为豪放词的和声.辛弃疾还能通过对历史英雄的赞美,对现实激烈生活的抒写,对高山大川的吟咏,一展他英雄的个性.他将炽热深沉的爱国心,壮志难酬的英雄泪,对统治者偏安一隅的愤慨,理想破灭  相似文献   

3.
<正> 一 苏轼以其卓越的创新精神和辉煌的文学成就在北宋词坛高视阔步,独标一格,成为一代宗师。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被推崇为豪放词的扛鼎之作,“自是横槊气慨,固是英雄本色”的“千古绝唱”。王士祯说:“学士此词,亦自雄壮,感慨千古,果令铜将军于大江奏之,必能使江波鼎沸”。俞文豹《吹剑续录》的“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之说,虽为一家之言,且不无讥讽调侃苏词“不协音律”之意,而历代诗词论家却多以为此语形象真切地道出了苏东坡词的基本特色:襟怀超旷,识度明达。尤其是与“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词并列比较,格外显得雄健挺拔,豪迈之至。再加上东坡当时手书《书<念奴娇·赤壁怀古>跋》时,“行不作草书,适  相似文献   

4.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既出,历朝历代文人词客步韵如火,且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举凡登高、怀古、别离、隐逸、祝寿等等无不涉猎。而归之一处,均借步韵以抒发胸中块垒。从而构成了一个中国文人唱和传统中颇为壮观的景象。  相似文献   

5.
苏轼的人生坎坷、情操高尚,这决定了其艺术风格的基本性质。苏轼思想旷达,胸襟开阔,感情奔放。其论文,贵以“意”摄之,贵天才变化,重在“活”与“变”。常用“水”这个意象,因为水之无“常”无“定”的自然特征正好切合“活”、“变”的美学特质。用水之属性来衬文之姿态,体现出他对文章风格的一个基本的美学追求,即追求新意,不拘成法,率性而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中国古代诗学的意境论出发,分析意境论的内涵以及宋词的美学特征,并以李清照的《醉花阴》和豪放派的代表苏轼的《水调歌头》为例,对宋词的意境孵现、翻译原则和方法进行探讨、以求译者能最大限度得展现中国古涛词的优美意境。  相似文献   

7.
苏轼书信的内容给世人展现的是苏轼生活与内心丰满亲切的一面。对苏轼书信的研究能更充分了解苏轼,感动于他的人格魅力和生存智慧。本文仅就苏轼与同僚、亲朋、师徒之间的书信为梳理对象,试图对苏轼做一合理的诠释与理解。  相似文献   

8.
鲁迅以魏晋诗人的人格理想对诗性精神的影响为思考脉络,来考察这一时期的文化风貌之于诗歌的意义,并用“魏晋风度”来概括。在精神文化传承上,鲁迅和魏晋诗人都对酒情有独钟,借助于酒文化获得精神上的超越。在艺术创作上,鲁迅诗歌与魏晋南北朝诗歌都有着沉郁、苍劲的特点,也都呈现出率真自然的风格。  相似文献   

9.
后蜀广政三年(公元940年),卫尉少卿赵崇祚将晚唐五代18家词人的500首“诗客曲子词”搜集起来,编成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集——《花间集》。从此,也就有了“花间词”与“花间派”之说。今之所谓“花间词”,指的就是辑入《花间集》的500首曲子词。“花间词”的作者大都是蜀人或流寓仕蜀者,其作品大多抒写男女相悦之情,主体风格偏于“香而软”,因此,后人便把这些所写作品内容大致相同、风格较为接近的词人群体称作“花间派”。尊温庭筠为鼻祖的“花间派”是中国词  相似文献   

10.
苏轼既是伟大的文学家,更是一个心忧天下的伟大思想家。早在北宋仁宗嘉韦占六年(1061年),26岁的苏轼在应制科考试时向朝廷进呈了25篇《进策》。其中《教战守》是一篇很有见地的军事论文,从中可以看出,苏轼对于国防建设有很深的思考,读来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11.
“财会会计学”课程在会计学专业方面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石河子大学“财务会计学”课程的优势 ,回顾和总结了石河子大学“财务会计学”课程建设的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并对石河子大学的“财务会计学”课程建设提出了几点体会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实现本科教育的“四个回归”,是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应该完成的目标。要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来建构新型教学模式下教学路径中的学生角色。学生刻苦学习是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基础,实行一定比例的淘汰制是学生刻苦学习的重要保证,助力实现“回归常识”。在教师主导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究竟能学到什么和事实上学到什么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助力实现“回归本分”。课程全过程评价方式是动态全方面的评价方式,改变了目的性极强的单一期末考试评价机制,打破了期末考试一考定成绩的传统做法,助力实现“回归初心”和“回归梦想”。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在非形式逻辑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近几年来,我国逻辑界对此有愈来愈多的认识与响应。2000年末出版的《逻辑学》教科书可视为一个例证。该书的价值和水平值得肯定。但其中的“语言谬误”一节大可商榷。  相似文献   

14.
在少数民族地区有效开展德育工作,既要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又要照顾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殊民族文化背景。新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蕴含广博的德育资源。“微德育”是“微时代”背景下高校进行德育工作的创新手段,将新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南疆高校“微德育”,对于推进新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强化德育的实效性和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语》中的“知”是一种知识、才智、智慧,也是一种认知方式。它的内容广泛,可粗分为“闻见之知”和“德性之知”,“知”来源于“生而知之”和“学而知之”。孔子主张通过多见、多闻、多习、多行等方式“学而知之”。“知”是为了获取一种“智”的生命智慧,为了培养一种“仁智”双修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目前面临着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的关键时期。本文结合作者自身的教学实践,从内容和方法两个维度,提出了三个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者希望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阐释和解决,达到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国史,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的"四个选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学生在听力技能训练中普遍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大脑疲劳与精神紧张,从心理学和生理学的角度提出了"环境训练法".其目的是通过放松练习来改善大脑环境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积极高效地练习听力.通过实验对比与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p<0.01,实验组听力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研究证明这一方法具有实用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以革命精神凝聚全党 ,集中广大人民的力量 ,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传统工作方法。只有牢记“两个务必” ,弘扬善于建设新世界的西柏坡精神 ,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只有牢记“两个务必” ,弘扬坚持依靠群众的西柏坡精神 ,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只有牢记“两个务必” ,弘扬西柏坡精神 ,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快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9.
“网吧”中未成年人群体形成特殊社群,我们应尊重其成员的基本权利.满足其自我实现的要求。当出于公共利益对其成员基本权利进行限制时,应首先排除“社群”利益与公共利益的一致之处,并针对冲突点采取符合比例原则的限制措施.保护“社群”存在的正效应,抑制反效应,避免相对的限制变质为绝对的侵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