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龙曾 《华北民兵》2004,(10):58-59
应征入伍,我离开了母亲,来到距家千里的军营。驻地与故乡这段长长的距离,被母亲无尽的思念填满。也许是心灵感应,也许是自己长大了,母亲愈是极力压抑对我的牵挂和思念,我愈是更深刻地感觉到愧疚。  相似文献   

2.
家有老母     
父亲的突然离世,让我对母亲有了更多的依恋。工作再忙,每周也要给她打一次电话;出差路过或大多的假日,我都会赶回家陪她过上一两天。尽管在我的眼里母亲这一二十年都没有太多的变化,也没有太老的痕迹,快人快语,小跑着走路,但她毕竟已是83岁的高龄了。我常在心间发问:属于母亲的时间究竟还能有多少?我还能再尽多少孝呢?若真有一天母亲也像父亲一样突然不在了,我对家乡还会这般牵挂吗?我的世界还会这样精彩吗?不敢想像。  相似文献   

3.
在黔北山区老家房屋的旁边,有一片水竹林。在家的时候,每当我离开母亲的身边,稍长时间来回家门,母亲就走到竹林边的路口张望。一直等到我归来,她才放心地、欣慰地走进屋。 可是有一天,我象一只羽翼初丰的雏燕,挣脱妈妈温暖的怀抱,离开孕育、生长的窝巢飞到外面看世界——报名参军了。头天满18岁的我,头一次出远门。母亲无可奈何,在我身上拴了一根长长的线,千叮咛、万嘱咐,把我放飞  相似文献   

4.
给母亲洗脚     
春天来了,我想人间一定有很多的温暖在角角落落里蓬勃生长着!这的确是个温暖的季节,想起去年寒假的一些事情来, 我被我自己感动了……寒假回家过年,看到母亲头上的白发渐渐地多了,脸色也越来越沧桑,我心里真的好痛!眼看着母亲一年比一年衰老, 我心里很不是滋味,那个难过揪着心,说句心里话,这些年家里最苦的是母亲:父亲是个医生,大多数时间都在外;我们兄  相似文献   

5.
写给妈妈     
去年10月,我敬爱的妈妈驾鹤西去,享年78岁。她虽只是一个平凡质朴的农村妇女,却是我情感世界的玉皇大帝。我从军30余载,回家陪伴母亲的时间很少。写下这些文字,权作对母亲的思念和愧疚……一苦日子过完了,妈妈却老了;好日子开始了,妈妈却走了——这就是我苦命的妈妈。妈妈健在时,我远游  相似文献   

6.
我的母亲     
母亲没上过一天学,没有什么高深的文化,也不能讲出深奥的哲理来。然而,在我心里,母亲胜过任何一个哲学家,因为我要的不是哲学家,而是生我养我的母亲。母亲,是一名普通的妇女,她的一生是清苦的。母亲七岁时外祖父就过世了,是外祖母把母亲一手拉扯大的。早年家穷,母亲没进过一天学堂,但母亲却十分好习字。我上完小学升入初中,在母亲的眼里,已然是一名"文化人"了。因而,母亲干完家务,就会早早地守在我身边,静静地做着针线活,待我功课做完,母亲就会拿来纸笔,拜我为师。起初,我俨然一副严师的模样,有板有眼地当起老师,教我的"学生"母亲来。母亲写的字并不端正,歪歪斜斜的,可母亲却十分地认真,  相似文献   

7.
怀念母亲     
说起来很惭愧。从当兵离家那一天起,就没尽多少孝心。总以为父母还年轻,自己会有很多时间去尽孝心。每次回家,留给母亲的几百元钱,母亲也都攒起来不舍得花,说是给我买房子时用。直到有一天姐哭着告诉我,母亲得了绝症,我才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捉弄。当时,非典肆虐,到任何一  相似文献   

8.
军人的爱情     
母亲离开我已经整整三年了。三年前,母亲因病住进了医院。那天下午,我在病房看护她,她说,你工作忙,先回去吧。当时我看母亲病情基本稳定,精神也比较好,认为没事,就回家了。没想到两个小时候之后,母亲竟然去世了,弥留之际,没有见上母亲一面,是我一生的遗憾。  相似文献   

9.
母亲的唠叨     
母亲生于1945年,今年74岁。和一般上了年纪的老太太一样,母亲爱唠叨。记忆中,母亲唠叨的时候,我是不能走神的,否则,母亲便会提高了嗓门道:“你拿我的话当耳旁风吗?”母亲的唠叨很琐碎,有时像个气象局。我长时间身处藏区,与母亲的交流大多是书信、电话。  相似文献   

10.
离别的饺子     
在我的家乡胶东,每逢喜庆佳节、迎亲送友,饺子是不可缺少的。在我的记忆中,饺子包含着一种情感。去年,母亲为我包的那顿饺子,至今仍深深地触动着我。 去年的一天,我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多年来,我一直工作在外,母亲极少来电话让我为她做什么。而这次母亲在电话中问我,今年她80岁生日时能不能回家。当时单位工作忙,我便含糊地说,到时根据工作情况再定吧。母亲听后,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嘱咐我把工作干好,注意身体。 父亲去世得早,是母亲一手支撑起了我们这个家。生活的辛劳,使母亲衰老得很快,  相似文献   

11.
母亲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再没有睁开眼睛,再没能说一句话。我握着母亲慢慢变凉的手,一声声叫着,心如刀割,忍不住大放悲声。我不相信母亲就这样离开我,没有和我见上最后一面,没有给我留下一句话。  相似文献   

12.
父亲在我小时候去世,我们兄妹3人和母亲相依为命。15岁那年,我以高分考上高中,母亲高兴不已,东挪西借为我筹措了学费,在送我离家报名的时候,母亲千嘱咐万叮咛,希望我努力学习将来能考上大学。  相似文献   

13.
母亲的视线     
吴宪 《国防》2004,(8):62-62
不在母亲的身边有四五年了,虽说当兵在外离家几千里远,可我依然走不出母亲的视线。那么幽长,那么深邃,让人清醒,也让人心醉。母亲的视线是盏灯,陪着我的孤影四方流浪,为我守候着成长的喜悦,替我驱走泥泞的徘徊。那么明亮,那么透彻,不让我犹豫,不让我哭泣,更不让我甘为人后。母亲说,走路的时候,别往两边看,我点着头。向前看时,那是母亲的一只眼睛,鼓励我前行;向后看时,那是母亲的另一只眼睛,不让我害怕。于是我拍落满身的尘土,又挺起了身子,站成笔挺的人字。母亲的视线是张帆,在水云之间无私地和着柔情的风把我送远,让我顺天上之水采撷瑶池荷…  相似文献   

14.
今年10月4日是我父亲刘志丹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他离开人世已经67年多了,去世时还不满33周岁。父亲参加革命后与家人离多聚少,只是在1934年春国民党军队抄了我们的家,4岁的我与母亲到了陕甘根据地,才与父亲相处了两年多时间。当时,父亲也是经常率领红军出外打仗,有时我与母亲也随军转移,颠簸在马背上。生活的艰苦不在话下,我半岁的小弟弟因医生投错药而夭折,让人心痛。还没过一个月,我父亲参加指挥的劳山战役刚刚结束,他就被“左”倾分子“肃反”关押起来,还挖了土坑,准备活埋。母亲也被打入劳改队,这使我们更难以承受。幸而中共中央制止了…  相似文献   

15.
李兆中 《政工学刊》2010,(11):69-69
看到同事一脸焦虑和痛苦的神情,问起缘由,她说:“我已经很清楚我多年的痛苦生活,是因为我没有办法原谅我母亲在我小时候的所作所为。她在我出生56天的时候,抛下了我和父亲移情别恋。现在我作为一个成年人,已为人母,周围的邻居和我父亲都劝我试着原谅母亲,因为母亲身患绝症,  相似文献   

16.
母亲在最后的日子里,选择了沉默和隐忍,直到她去世,我才突然发觉,母亲是如此爱我,而我是如此无知和内疚。我的母亲一生辛苦,没有享过一天的福。从我记事起,家里就很穷。由于长期操劳,缺少营养,母亲身体越来越差。1994年6月,在我们的一再劝说下,她才到太原来看病。医院检查为食  相似文献   

17.
去河南出差,途经新乡,朋友领着去一个小村子买了几米老粗布。母亲收到布,打电话说:"都过去30多年了,你看这粗布还是老样子。"现在条件好,要给老人挑件称心的礼物不容易。隔着几千里地,我都能从母亲的声音里听到她的喜悦。那些从来不曾忘记的关于老粗布的往事,一时间又涌上心头。自我记事起,母亲就是妇产科医生,直到她20多年前退休。  相似文献   

18.
洁白的哈达     
我有一条洁白的哈达。每当看见它就想起了在重庆西藏中学军训的一段情。这段情将改变我的军旅生涯,这段情注定让我精彩的人生挥洒在神圣的雪域高原,立志边疆建功立业。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军校学员,所在的学员队已经与重庆西藏中学军民共建23个年头了。2007年我有幸成为第23批教官中的一员赴西藏中学为高中生军训。说实话,之前西藏在我脑海里是那么遥远,边防生活是那么艰辛,高寒缺氧  相似文献   

19.
现在想来,我艺术生命的种子最早应该萌芽于母亲的脊背上。我出生在晋中平原,那里的大地一望无边。有一天,母亲背着年幼的我到地里摘棉花,怕我在她身后睡着受凉,母亲就一边劳作一边大声唱起了山歌。歌声飘荡在高天厚土之间,也珍藏在我稚嫩的心窝窝上。即使到现在我还时常想到当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20.
我原本以为母亲会给我留下一句什么话让我记忆终生,但我问遍了当时在场的所有人,却什么也没得到。母亲临终前,只是要父亲拿来了我的照片。她安祥的脸上的那缕笑意是在看我的照片时留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