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临海江南古长城上,民兵们抚摸着战痕累累的城墙,回顾明代抗倭史;台州大捷遗址桃渚抗倭城里,民兵应急连队员们举起右拳,庄严宣誓;民兵船运大队渔船上,船老大们围坐在甲板上热议戚继光抗倭战例……这是5月份以来,浙江省台州军分区紧贴海上民兵建设实际,深挖驻地历史资源,扎实开展“弘扬戚继光精神、锻造能打仗民兵”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组镜头。  相似文献   

2.
戚继光的名字,在我国明代史上是与抗倭斗争联系在一起的。因而明以后的历代学者,对于戚继光的研究,也多是客观地记叙他在抗倭战争中的英雄业绩,而很少研究他的军事改革实践和经验。然而,当我们认真考察了戚继光军事活动的全过程之后,就不难发现,戚继光不仅是战功赫赫的一代名将、民族英雄,而且是一位勇于改革、锐以创新的军事改革家。他无论是在东南沿海的抗倭战争中,还是在镇守蓟门边防期间,都是通过切合实际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我国东南沿海乡村,农民在新宅落成后,习惯在宅旁或庭院栽种一丛翠绿挺拔的剌竹。这一习俗,据说是当年戚继光抗倭后遗留下来的古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戚继光以参将率部入闽,在闽北,闽东奋起抗倭。倭寇纠集兵力,凭藉当时先进的鸟嘴铳等轻型火器进行报复,对戚家军威胁甚大。戚继光深知,如果墨守明朝军队“方阵在前,且打且进”的呆板战术,势  相似文献   

4.
我国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名将戚继光(1528—1587),在四十余年的戎马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他的战争指导思想,既是对我国古代优秀军事思想的继承,也是他自己战争实践的经验总结,其中有些内容今天依然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5.
明朝末年涌现了许多抗倭民族英雄,尤以戚继光最负英名。可人们也许不知,戚继光的顶头上司、兵部尚书谭纶也是抗倭名将。1502年,谭纶出生在江西宜黄  相似文献   

6.
抗倭名将戚继光(1528——1587)编著的《纪效新书》与《练兵实纪》,是我国明代中期以军事训练为主要内容的杰出兵书。前者是作者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前后,在抗倭战争中写成的,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后者是作者于隆庆二年(1568年)到蓟镇,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宜后开始编写的,大约成书于隆庆五年(一说万历初年),是练兵守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单之蔷先生提出的戚继光在抗倭战争中没有杀过一个日本人的说法提出质疑,通过对戚继光在抗倭战争中的三次重大战役的史料分析,论证了其歼灭入侵"真倭"(日本人)的历史真相,并提出戚继光为平息浙江、福建倭患立下了不朽功勋,称其为民族英雄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8.
论戚继光的军事思想——纪念戚继光逝世四百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不仅是一位英勇善战的著名将领,而且是一位具有独到见解的军事理论家。他戎马生涯40余年,身经百战,屡建奇功,在建设国防、练兵和作战过程中,继承和吸取历代军事思想之精髓,总结了自己练兵、育将、作战的实践经验,写下了《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正确地处理了继承和发展,冷兵器与火器,技术与战法,士卒与将帅,军人与军队,军事与政治诸方面的关系,丰富了我国古代军事学的宝库。他的军事思想,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本文仅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军事思想进行探讨。一、戚继光的治军之道——训练“节制”之师  相似文献   

9.
队列会操,首先要了解队列。队列源干战术中的“排兵布阵”。冷兵器时代,两军对垒时的“阵势”是军队战斗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和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阵”就是军队的战斗队形,也是现代意义上队列的雏形。当时,协调周密的“阵”能更有效地消灭敌人,保存自己。著名的步兵阵有古罗马的马其顿方阵、诸葛孔明的八卦阵、抗倭名将戚继光的鸳鸯阵等。进入热兵器时代后,队列逐渐才从战术中分离, 其职能转化为侧向反映军队素质和精神面貌——间接为战斗力生成服务。历史学家黄仁宇在其自传《黄河青山》中提到在1939年成都国民党中央军校时的队列训练的情形:“……我们接下来就忘了  相似文献   

10.
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的练兵思想,对于封建时代的军队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戚继光认为,“数十万之众,非一人可当,必赖士卒誓同生死,奋勇当锋。”因此,认真训练士卒,使他们“人人有勇知方,人自为战”,才能有效地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戚继光提出了关于练兵的一系列思想和方法。主要是: 1.注重实用。戚继光反对练兵搞“花架子”。他认为,战争是  相似文献   

11.
报刊文萃     
兵学圣典《孙子》最精辟的内容有十个方面:一”在战争决策中,主张“非危不战”,慎重对待战争;二、在战争谋划上,强调从双方对比“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才能准确预测出战争的结  相似文献   

12.
现代战场的许多高技术兵器以动物定名,如德国的主战坦克“豹”2、两栖装甲车“鳄鱼”,美国的“山猫”、“夜鹰”直升机,法国的防空导弹“响尾蛇”。这些兵器正如它们的名字一样凶猛。动物们除了为这些兵器贡献了自己的名字外,还有许多动物在战火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古至今因动物而改变的战斗有许许多多。 以猴助战 明朝时候,抗倭名将戚继光在福建曾训练数百只猴子,教会它们施放火器。有一次,一队倭寇入侵。戚继光预先埋好伏兵,接着  相似文献   

13.
戚继光创建的快速后勤保障部队彭和平明隆庆二年(1568年),明代军事家戚继光奉命以都督同知衔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兵事。戚继光在军事训练中吸取蒙古骑兵作战的优点,编练了协同作战的步兵营、骑兵营、车营和与之相适应的快速后勤保障部队──辎重营。根据戚继...  相似文献   

14.
大凉山演兵场。空中战鹰轰鸣,地面铁流滚滚、炮声隆隆、导弹呼啸……这是成都军区某集团军摩托化步兵师着眼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需要,立足现有装备练“打赢”,把部队拉到高山复杂地形上进行磨练和摔打的一组组镜头。他们练战术、练战法、练谋  相似文献   

15.
戚继光生于嘉靖七年闰十月(1528年11月),卒于万历十五年十二月(1588年1月),抗倭名将,字无敬,号南塘,晚号孟诸,祖籍涂州走远(今安徽定远》,后定居山东东牟,将门世家。戚继光十七岁承袭父职任登州(今山东蓬莱》卫指挥企事,后戎马一生,驰骋在抗倭斗争的浙江。福建东南前线,创建“戚家军”,数败倭寇,屡建战功,耀为总兵官。后又召为神机营副将,继而命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晚年遭排挤调任广东,后谢病归故里。《明史》有传,留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莅戎要略》等著作,是研究戚继光武德人…  相似文献   

16.
摄影报道     
深秋的一天,达川某预备役师成功地举行了一次团首长、机关“三带、三突”检验性战术演习。此次演习是融战术技术、连室内野外、合步兵炮兵、贯首长、机关、分队,练走、打、吃、住于一体的综合性军事演习。  相似文献   

17.
秦汉时期的兵学文化是在秦汉"大一统"中央专制集权帝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背景下形成、发展的,与先秦兵学侧重于兵学理论的学理创新有所不同的是,它更多体现为兵学思想的系统梳理与文化总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概括地说,这一时期的兵学文化主要成就,反映为有关存世兵书的整理与分类、兵学流派及其特色的分析与总结、兵学实用性问题的注重与强调、兵学理论的学习与普及、兵学主题的重心转移等等。所有这一切,标志着中国古代兵学到秦汉时期又呈现出新的风貌,它对秦汉时期军事活动的理论指导意义不言而喻,对后世兵学的嬗递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山东某预备役团围绕建设全面过硬战略预备力量新要求和担负的使命任务,按照"训练内容求难、训练标准求严、训练作风求实"的原则,注重以实战为背景,把练思想、练作风、练技术与练战术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9.
近代是兵学发展史上的一段特殊时期。在与西方列强的较量中,传统兵学的问题与不足逐渐显露出来,引起了人们的警醒与反思。西方军事理论的引入则部分补充了传统兵学的缺陷与不足,最终使传统兵学逐步向专业化、实践化、科学化的军事学转变。近代兵学载体趋于多样化,除一般意义上的兵书外,还有大量的训练操典、军事教材和有关招募、训练和管理的章程或规定,以及散见于有关军事人物文集中的零星兵学论述等,并呈现出文人论兵的式微,兵学趋向专业化和兵学阐述方式由虚向实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兵学(或称“古代军事思想”)发展的基本阶段,是一个学术界至今尚未充分展开讨论的问题。本文认为,划分兵学发展阶段的标准不应是王朝的更替,也不应是兵器的演变,而要立足于兵学自身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着眼于兵学体系的构建及丰富完善,兵学著述的兴盛与沉寂,兵学理论发展的特点,兵学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等诸事项,经综合考察最后得出结论。根据上述想法,本文将中国古代兵学数千年的发展史分为夏商至汉初、汉代中期至宋元、明初至19世纪50~90年代这三个大的历史阶段。而在每个阶段里,又都有自己的发展高潮,即战国至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