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文 《当代海军》2001,(9):36-38
“反水雷防御”这一概念范围相当广泛.它既包括降低水雷潜在威胁的措施,也包括使用反水雷武器以消除水雷障碍。反水雷武器用于直接实施探测和消灭水雷的行动,主要装备在反水雷舰艇和扫雷直升机上,包括扫雷武器、猎雷武器等。扫雷武器包括各种扫雷具和防水雷自卫具,而猎雷武器包括探雷器、灭雷器或灭雷炸弹等。反水雷武器出现于19世纪末,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广泛使用各种舰用接触扫雷具和防水雷自卫具,  相似文献   

2.
反水雷舰艇是反水雷作战的主要武器装备,它有扫雷舰艇和猎雷舰艇之分。扫雷舰艇一般装载或拖带有电磁、声频和接触扫雷具等,以扫爆相应引信的水雷。除此还拖带了截割扫雷具以割断锚雷雷索,使水雷浮起再用火炮将其击毁。猎雷舰艇则是先用探测距离远、分辨能力强的猎雷声纳发现并识别水雷,然后派蛙人或遥控深潜灭雷具投放炸药包炸毁水雷。猎雷与扫雷的最大区别是,猎雷与被扫水雷装什么引信无关,且不受水雷引信定次、定时的影响。但猎雷的速度因要逐个销毁水雷而比扫雷速度慢。因此一些国家还研制了兼顾猎、扫雷任务的反水雷舰艇,以达到较为理想的反水雷效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水雷武器的发展,给现代反水雷任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适应未来反水雷作战的需要,世界各国海军都在研究和探索发展新型反水雷装备。反水雷舰艇是用于反水雷作战的主要武器装备之一,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反水雷武器装备。因而国外海军部在积极建造新一代反水雷舰艇以适应未来海战的需要。西班牙海军结合本国国情,致力于发展新型猎扫雷艇。这种新型猎扫雷艇是将猎雷与扫雷功能合二为一的新型反水雷舰艇。  相似文献   

4.
是使用扫雷具模拟舰艇声、磁等物理场或用机械切割锚雷雷索等手段搜索和排除水雷的反水雷舰艇。  相似文献   

5.
一、导言西欧各主要海军国都十分重视反水雷装备的发展,且各有特色。其中德国在反水雷舰艇建造及遥控扫雷系统开发方面比较先进,并在世界上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德国反水雷舰艇有两个主要特色,一是采用低磁钢建造船体,二是采用模块化通用平台的设计理念(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水雷是海军武器库中最经济而又最难对付的兵器,它体积小、价格低廉、布设容易、隐蔽性好、破坏力大、难于消除。水雷威胁所产生的恐惧心理效果大大超过其本身的价值和破坏作用。因此.打破水雷封锁是所有沿海国家非常重视的任务。扫雷舰艇和猎雷舰艇是对付水雷威胁的主力军,它们总称为反水雷舰艇。扫雷舰艇拖带有截割扫雷具以割断锚雷雷索,使雷体浮起而用火炮击毁水雷;扫雷舰艇也可装载或拖带电磁、声频或次声频扫雷具,扫爆相应引信的水雷。猎雷舰艇是用分辨率高的探雷声纳  相似文献   

7.
猎扫雷舰艇是近代出现的一种具备猎雷和扫雷双重功能的舰种。它的出现无疑是反水雷装备领域中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新,使传统的盲目被动扫雷变为有目的的主动反水雷,使反水雷作战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一、发展背景我们知道,反水雷是以水雷为作战对象的,水雷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水中兵器。远的不说,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大卫·布什内尔设计的“小桶水雷”距今也有  相似文献   

8.
二战后,日本十分重视水雷战能力建设,特别是反水雷作战能力。日本海上自卫队不仅拥有较先进的扫雷舰艇和一批训练有素的扫雷作业人员,而且平时注重加强部队的实战训练和演习,积累了丰富的水雷战经验。近期,美日两国又举行了水雷战研讨会,加强反水雷战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现代的反水雷装备,无论是扫雷还是猎雷都离不开平台,特别是“舰艇反水雷”离不开拖曳平台或母艇,尤其是扫雷时,扫雷舰艇必须首先进入雷区,显然舰艇受水雷的威胁最大。猎雷的出现对保证猎雷舰艇的安全性的确迈进了一大步,它可远离雷区在200~500米的距离上对水雷进行探测和识别,然后采取其它措施进行灭雷。然而,随着水雷技术的不断发展,动作半径达1000  相似文献   

10.
文章总结了70年代以来几次主要海战中水雷的应用及其在海战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介绍了为对抗水雷所采用的反水雷装备。从反水雷作战的具体情况,分析了扫雷和猎雷两种主要反水雷装备的效果,并对扫雷和猎雷装备进行了评价,同时也探讨了反水雷装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反水雷舰艇是各国反水雷战的主要装备。随着反水雷技术的进步,对反水雷舰艇的战术技术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经历了海湾战争中的反水雷战后,各国海军对现代条件下反水雷技术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以美国、德国和挪威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纷纷着手开发、建造新型反水雷舰艇以适应现代反水雷战的需要。下面就世界各国具有代表性的反水雷舰艇性能参数、主要武备、反水雷兵器和技术特点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2.
澳大利亚防御工业公司为海军实现应急反水雷计划研制了新型扫雷与监视系统。该系统是一套综合性反水雷系统,它包括航道监视、便携式消磁检测、非接触扫雷具、接触扫雷具遥控扫雷以及反水雷指控系统,为澳海军有效地执行反水雷作战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海上扫雷破障是海军扫雷舰艇部队实施的以清扫水雷为主要任务的军事行动。扫雷破障过程风险高、官兵心理压力大,做好扫雷破障中的政治工作,具有现实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在传统上是十分重视水雷战的国家之一。其水雷库存位居世界首位,水雷战舰艇的级别、数量和出口量均为世界之最。然而,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俄罗斯是惟一一个未装备猎雷舰艇的海军大国。当时,俄罗斯拥有1级布雷舰、16级扫雷舰艇。在反水雷技术上已远落后于西方。  相似文献   

15.
1991年4月德国的反水雷编队抵达波斯湾水域,这支编队除了331B级猎雷艇以外,还有两套“特洛依卡”遥控扫雷系统——即两艘HL 351级主控艇和6艘“海豹”遥控艇,德国是惟一一个派出扫雷兵力的国家。由于大多数西方国家对非接触扫雷,特别是装备达十年之久的“特洛依卡”遥控扫雷能力持怀疑态度,所以他们更热衷于猎雷。然而,“特洛依卡”遥控扫雷系统在科威特水域联合反水雷行动中的成功表现,不仅证明了该系统卓越的扫雷  相似文献   

16.
1998年3月,日本海上自卫队“浦贺”级扫雷支援舰的第二艘“丰后”号建成服役。随后被派往吴港,替换原有的“早漱”号,担任第一扫雷队群的旗舰。此前,首舰“浦贺”号已被派往横须贺港,替换原来的“宗谷”号,担任第二扫雷队群的旗舰。至此,计划建造的2艘新型扫雷舰已全部建成服役。研制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曾在日本沿海发动了强大的布雷攻势,使日本的海上交通线彼切断,对外联络陷丁瘫痪。鉴于这一惨痛教训,战后几十年来日本海上自卫队一直对水雷战装备的发展予以高度重视,将反水雷战与为保交而实施的反潜战、防空战、水面战相提并论,视为海上作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其先后建成的水雷战舰艇达90余艘之多。  相似文献   

17.
1991年4月,为了扫除伊拉克在波斯湾的西北部海域即伊拉克和科威特沿岸海域布下的各型水雷,美国决定让日本派遣扫雷部队前往海湾协同排除400枚较难扫除的水雷。4月16日,日本政府向扫雷部队下达了命令,组成了由6艘舰船,511人参加的扫雷部队,并称这次扫雷活动为“波斯湾黎明作战”。 这是二战后日本第一次突破了不得向海外派兵的禁区,也是日本海上自卫队这支世界一流的扫雷部队首次公开在海外行动。 伊拉克在上述海域共布雷约1200枚,在海湾战争期间及战争结束后,美、英、法、德、意、比、荷及沙特等8国已派出30余艘反水雷舰艇和多架直升机进行扫雷,但只扫除了800余枚。日本派出的扫雷队由联合舰队第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荷兰、比利时、法国所临海域,是主要海战场之一。战时,德国与同盟国在北海、英吉利海峡布放了大量水雷。战后,清除这些残余水雷则是这几个国家的共同使命。50年代至60年代初,荷兰引进和建造了3级共37艘猎雷/扫雷舰艇。这些扫雷舰艇的清雷工作卓有成效,使得荷兰海军在此以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没有  相似文献   

19.
毛昭胜  乔奇 《当代海军》2006,(11):26-27
在茫茫海战场,港口航道中,一枚小小的水雷就是一座暗堡,令各类舰艇望而却步,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扫雷舰艇则是趟过“雷海”,扫荡这一座座暗堡,开辟通道的海上急先锋。  相似文献   

20.
水雷战是海军的重要作战样式之一。水雷虽然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常规兵器,但它不仅可以完成战术和战役使命,而且还可以成功地发挥战略作用。因此,当今世界各国海军都在积极开展水雷战的研究和开发。有矛就有盾,有水雷战就有反水雷战,反水雷战却是世界级难题,几天布设的水雷,可能需要几个月才能扫除,动用的舰艇和兵力,投入的费用都远远大于布雷,有时甚至可达几十倍或上百倍。可见,水雷易布难扫的特性决定了反水雷作战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在我国海域未发生较大规模的水雷战,但扫除1949年国民党撤退时在长江口的布雷,1972年美国对越南北方各港口的布雷以及30年代国民党在厦门湾海域的布雷,都是对我人民海军反水雷能力的直接考验。我人民海军扫雷部队在3个不同时期的成功扫雷,表明我人民海军具备反水雷战的能力,对未来反水雷作战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