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编读互动     
回音壁 江苏省徐州市 邓忠宝:贵刊在总第73期《美国总统多与战争有缘》中提到:“……从1945年至今.美国先后产生了11位总统.而他们中的10位竟或多或少地都与战争有缘……”请问第39位也就是唯一和战争没缘的那位总统是谁? 卡特总统。  相似文献   

2.
探讨朝鲜战争时期的美国军事战略,必须从二战后的冷战局面和美国对苏联采取的遏制战略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在朝鲜战争爆发以前,杜鲁门政府在朝鲜的遏制政策是以有限的手段为支撑的,美国的战略重点依然是在欧洲与苏联对峙。朝鲜内战爆发以后,杜鲁门政府错误地估计了世界形势和中苏两国的动向,转向包括直接军事介入在内的全面遏制,从而引发了冷战局面下亚洲的一场局部热战.  相似文献   

3.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11,(18):64-64
战列舰“密苏里”号1941年开始建造,1944年1月下水,6月正式服役,只赶上二战尾声,唯一说得上的战争经历就是见证了日军投降。战争结束后,美军大裁军,战列舰悉数退役,“密苏里”号却是例外。这与“密苏里”号的战功无关,而与它的来路有关。想当年,该舰下水时是以“密苏里州”命名,请的命名嘉宾是玛丽·玛格利特。杜鲁门,当时密苏里州众议员杜鲁门的宝贝女儿。而裁军时杜鲁门正在白宫当总统。  相似文献   

4.
最近、美国几名核历史学家透露了一份重要的绝密文件——《1945年7月至1977年9月:核武器部署与监护历史》的绝密文件,首次披露了冷战时期美国在海外部署核武器的情况。 1950年6月11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下达了一道绝密令:紧急向英国部署89套“非核心”部件——原子弹外壳和组件以支援驻扎在英国境内的美国轰炸机部队。杜鲁门在英国预先部署  相似文献   

5.
195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尚未散尽,就爆发了朝鲜内战,东西方冷战的背景使这场战争极为复杂,刚成立不久的美国中央情报局作为杜鲁门的冷战新工具,在头一次考验中便出师不利,不仅没有预测到战争的爆发,对中国是否出兵的预测也告失算。尽管它根本无法换救美国...  相似文献   

6.
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成立于1947年,是二战中由号称“野人”的威廉·杜诺万创建的战略情报局(OSS)演变而成的。它一成立就成为杜鲁门的冷战新工具。在朝鲜战争中,为配合美军作战,中情局也赤膊上阵,搞了不少的破坏活动,但这些破坏活动最终未能挽救其失败的命运。本文向您披露的就是中情局在朝鲜战争中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  相似文献   

7.
论美国卷入朝鲜战争的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0年 6月 25日朝鲜内战爆发。这一天,在朝鲜是星期日,在美国是星期六,美国总统杜鲁门正在他的故乡密苏里州独立城与家人共度周末,国务卿艾奇逊也在同一天飞回老家马里兰州哈伍德农场小憩。自认为“生性不善于突然地或轻易地作出决定”的杜鲁门等不及向国会打招呼,于 6月 26日(美国时间)晚果断命令麦克阿瑟以海、空军部队增援李承晚,美国由此卷入长达三年之久的朝鲜战争而不能自拔。杜鲁门政府如此匆忙地把美国带入一场大规模战争在美国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但匆忙决策只是一种表象,追根溯源就不难发现掩藏在表象下面的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展开了长达40余年的冷战,以核武器为重要标志的军备竞赛,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将全世界都笼罩在“第三次世界大战”、“核冬天”的阴影之下。1950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作出研发氢弹的决定,成为一项在整个冷战期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9.
2004年4月30日,星期五,美国东部夏令时上午6时25分。西点军校735号楼内铃声大作,惊醒了正在沉睡中的两个年轻军人。他们是刚升入大二的军校学员,一个叫林肯,一个叫杜鲁门。在美国历史上,林肯和杜鲁门是分属两个时代的总统。不管是林肯还是杜鲁门时代的美国,距今天布什当权的美国已经相当遥远了。具有喜剧  相似文献   

10.
综观美国历史上的对外战争,其在冷战时期发动的越南战争(1961年~1975年)和后冷战时期于2003年进行的伊拉克战争(2004年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伊拉克主要作战行动已经结束,仅意味着这场战争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基本结束),由于越南和伊拉克的综合实力与美国相差甚远,战场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两军大规模对垒,是典型的非对称战争.  相似文献   

11.
对于几乎任何一场冲突,CIA或多或少都有些许功劳可表,唯有朝鲜战争,CIA无功可言。倒霉的序幕对大多数美国人而言,朝鲜战争是“突然”爆发的。可战争爆发前,讲战争迫在眉睫的征兆数不胜数,那么问题出在谁身上?是时,慑于远东司令部总司令麦克阿瑟名望的众媒体不敢把矛头对准这位名声如日中天的“远东沙皇”,于是中情局就倒了霉。但实情是,中情局1947年12月刚刚重建。它的前身——战略情报局(OSS)在二战结束时因权力斗争被杜鲁门总统勾决。朝鲜战争爆发时的中情局其实是个人手不足、士气低落的烂摊子。更妙的是,刚愎自用的麦克阿瑟压根就不…  相似文献   

12.
四十年前,美国的杜鲁门政府曾经在远东把“冷战”变成“热战”,出动陆、海、空军对朝鲜实行武装干涉,威胁中国大陆安全,同时霸占中国领土台湾。杜鲁门政府硬是要把战争强加到中国人民头上。中国人民忍无可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维护东方与世界和平的崇高目的,奋起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对打着“联合国军”旗号的以美国为首的侵略军进行了坚决英勇的抗击。经过两年零九个月艰苦卓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统计美国既定的战争区域,计算了美国在冷战时期、冷战结束后选择的战争区域和美国经济的关联度,比较分析了美国在冷战时期、冷战结束后规律性取向差异的原因,提炼出了美国选择战争区域的规律性经济取向,即冷战时期的美国在选择战争区域时,关注战争区域的军事力量甚过于经济力量,而在冷战结束后,关注于经济力量甚过于军事力量,美国和战争对象的经济强相关度是选择战争区域的规律性经济取向。  相似文献   

14.
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核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0年11月3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记者招待会上看似轻率地发表了美国“正积极考虑”在朝鲜战场使用原子弹的言论,引起轩然大波。经过白宫的一番澄清和补救,此后,无论是美国政府还是舆论界都没有再公开论及核武器的使用问题。然而,根据美国的解密档案文件,此番言论并非是杜鲁门的一时口误,而是美国政府在朝鲜战争期间的核政策的一部分。在整个朝鲜战争中,美国一直在考虑、策划“在危急时刻”使用原子弹的问题。那么,这项计划是如何制订实施的?它产生了什么影响?在紧急情况下美国真的会付诸实行吗?本文拟对此作一探讨。一…  相似文献   

15.
冷战后美国战争动员的演变(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羽 《国防》2005,(7):74-75
冷战结束后,美国从1991年到2003年,先后发动了多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其战争动员在经历了多场局部战争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之后,已初步完成了从冷战时期的大规模全面战争动员向冷战后局部战争动员的演变。海湾战争之时,处在全面战争状态的战争动员,尚不能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要;而在12年后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国的战争动员就与其“快速决定式”作战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由于美国的战争动员演变,是在新一轮世界军事变革和国际战略格局发生重大改变的背景下发生的,又是经过自海湾战争以来的一系列调整改革后实现的,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战争动员…  相似文献   

16.
美国成立国土安全部的缘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11月25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2002年国土安全法》,正式宣布成立美国国土安全部,同时任命原国土安全办公室主任汤姆·里奇为部长,海军部长高登·英格兰为副部长。此次政府机构调整是在美国遭受恐怖袭击之后,正在扩大全球反恐战争的背景下进行的,反映了美国安全战略的一些新动向。 50年来最重大的政府机构调整美国国土安全部的建立是自1947年杜鲁门政府把空军部和海军部纳入国防部,并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以来,联邦政府所进行的最大一次调整,也是自1988年成立退伍军人事务部之后首次建立新  相似文献   

17.
2004年8月16日,美国总统布什正式宣布了全球军事部署调整的总体计划,标志着自伊拉克战争爆发后就开始酝酿的美国全球军事部署大调整进入实质性阶段。这是美国新的国家军事战略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欧亚兼顾、东西呼应,在中东、欧洲、亚太、非洲和美洲地区全面展开的,是冷战结束以来美国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全球军事部署调整。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为什么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扔在广岛而不是东京?美国《行列》杂志不久前披露了端倪。杜鲁门总统无论对东京还是对日本其它大城市均无什么怜悯之情。杜鲁门的国家军事顾问团临时筹委会的目标委员会不选择东京为其原子弹使用计划中的第一投放目标,主要因为早在1945年夏季,东京城已  相似文献   

19.
马歇尔全名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美国陆军参谋长,不仅以运筹帷幄的统帅才能赢得了“最出色的参谋长”、“胜利的组织者”等美誉,而且以刚正不阿的品质受到了美国军界的尊敬。二战后,马歇尔曾作为杜鲁门总统特使出使中国,无功而返。回国后,马歇尔依然青云直上,先后任美国国务卿和国防部长。就其一生来说,光彩夺目的无疑是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卓越表现。  相似文献   

20.
<正>朝鲜战争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这是在冷战时期发生的一场热战。50多年来从各个角度谈论这场战争的作品可谓汗牛充栋,本文的视角在于从美国决策方面来解读这场战争。前文美国决策者自始至终是从美苏全球对抗的角度来看待朝鲜战争的,战争一爆发,杜鲁门政府就决定要在这里画线,遏制苏联的扩张,美国如拒绝拯救南朝鲜,势必引发世界大战。仁川登陆以后,美国认定这是一场局部战争,苏联不会参战;又把中国的警告当耳旁风,改变了美国参战的目的,作出了越过“三八线”的致命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