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世界都在关注“美国是否会攻打伊拉克”,对伊武器核查成为事态发展的焦点。在美、伊的猫鼠之斗中,核查成为双方都想打的一张牌——美国想方设法证明伊方藏匿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抗拒核查,“实质性违反”了联合国第1441号决议,造成了可以成为对伊战争理由的“严重后果”;而伊拉克则摆出积极配合核查的架式,力图证明自己的“清白”与“无辜”,以此作为抵御战争的保护伞,并争取国际社会取消长达12年的对伊制裁。那么,“对伊武器核查”到底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2.
美军虽然在入侵伊拉克的战争中取得了速胜,但战后伊拉克局势并未向美国所期望的那样朝着稳定的方向快跑。针对驻伊美军的各种袭击事件层出不穷。针对伊安全部队、平民以及驻伊外国人的恐怖爆炸和绑架事件也是此起彼伏。面对战后伊拉克的严峻局势,美国采取剿抚并用的策略,企图通过软硬兼施的手段,来迅速恢复伊拉克的秩序,但从目前情况看,美国并没有达到目的。伊拉克境内的各种袭击和恐怖事件远未停止。面对无处不在却又无处搜寻的对手,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常是无可奈何;拉姆斯菲尔德所倡导的各种新战略  相似文献   

3.
当地时间8月19日下午4时30分(北京时间当晚8时30分)左右,联合国驻伊拉克办事处所在的巴格达运河饭店遭到自杀性汽车炸弹袭击,包括联合国秘书长伊拉克问题特别代表德梅洛等至少27人丧生,另有百余人受伤。这一事件引发了许多疑团:联合国驻伊办事处为何没采取更加严密的安全措施?炸弹袭击的幕后黑手到底是谁?伊拉克重建会受多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联合国对伊核查过程中,“萨默德”Ⅱ导弹一时间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2月14日,联合国监测、核查和视察委员会(监核会)主席布利克斯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在向安理会提交的第二份关于对伊武器核查报告中说,经联合国导弹专家鉴定,“萨默德”导弹射程超过了150公里,违反了安理会有关决议的规定。2月16日联合国在伊拉克的武器核查人员核查了伊拉克境内至少12个可疑地点,查封了一批伊拉克“萨默德”导弹并对导弹进行了标记和记录。2月18日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核查了伊拉克5处生产违禁导弹的场所,并封存了几十枚导弹。2月22日,布利克斯对伊…  相似文献   

5.
今年5月1日,布什宣布“在伊拉克的大规模作战行动已结束”。转眼两个多月过去了,美军在伊拉克不仅没有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且也寻不着萨达姆的踪迹,特别是沙漠气温越来越高,美国大兵在伊的日子越来越难过。 对民俗了解少,不受百姓欢迎。美军刚进入伊拉克初期打着解放伊人民的旗号,曾受到当地群众夹道欢迎。但是现在美国的许诺没有兑现,伊境内缺水缺电、治安混  相似文献   

6.
在近5个月的时间里,已经有数十名外国人在伊拉克被绑架。可每一次绑架并不都是为了迫使外国军队或公司撤出伊拉克,许多绑匪仅仅是为了敲诈钱财。伊拉克的重建工程不能停顿,这就意味着今后还会有更多人落入绑匪之手,所有人质都将不得不面对一  相似文献   

7.
11月8日,伊临时政府总理阿拉维宣布,他已授权美国主导的驻伊多国部队对巴格达以西的费卢杰展开军事行动。刚刚连任美国总统的布什称,此次行动是第二次伊拉克战争。穆斯林逊尼派城市费卢杰一直被人们称为"抵抗之都",战后造成驻伊美军伤亡的袭击大部分发生在这里。今年3月31日,4名美国保安人员在费卢杰遭枪杀,随后他们的尸体被鞭打、肢解、焚烧,由此引发了美军4月份对费卢杰的大规模武装清剿,造成数百名平民死亡。美军认为在伊拉克制造多起爆炸、袭击和绑架事件的  相似文献   

8.
《国防科技》2003,(4):93-94
海湾战争结束后,联合国安理会于1991年4月3日透过687号决议,要求伊拉克销毁包括化学、生物武器在内的所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成立联合国销毁伊拉克化学、生物和核武器特别委员会,负责监督该协议的执行。同年5月,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开始在伊境内进行实地  相似文献   

9.
本月世人关注的焦点还是伊拉克问题,美对伊这一仗能打起来吗?要打什么时候打呢?从当前美军进行的兵力部署、政治外交活动等情况看,避免战争的可能性很小,美“打伊倒萨”的决心已不可能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前,美国总统布什正加紧制定推翻萨达姆政权的各种方案:动用25万大军,以土耳其、卡塔尔和科成特为基地,从3个方向同时向伊拉克发动进攻;美军特种部队和中央情报局特工潜入伊拉克,攻击其军火库和实验室以协助正面进攻;从海湾地区的8个国家出动数百架战机,对伊境内的数千个目标实施大规模轰炸。面对美军的战争威慑和进攻态势,萨达姆没有妥协和让步的意思,他凭什么还在与美国叫板?  相似文献   

11.
2003年3月20日,美国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与“基地”恐怖组织有联系为由,对伊发动了战争,可是时至今日,这两条理由都没有找到真凭实据。那么,美国发动对伊战争的真实意图又是什么呢?从世界普遍舆论和美国一些要人自己的言论中可以看出,美国发动对伊战争的战略企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兵团建设》2006,(3):40-41
连日来,伊朗核问题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像伊拉克战争一样,伊朗核危机一旦摊牌,对世界带来巨大的冲击将不可避免。伊核危机的由来是什么?伊朗缘何铤而走险?伊核危机如何牵动着大国博弈?伊核局势可能会出现哪几种前景?请看本刊根据《人民日报》、《瞭望新闻周刊》、《中国青年报》有关报道汇集的这篇——  相似文献   

13.
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美军已有近60架直升机在伊境内坠毁。同时,驻伊美军死亡人数也已达3155人。驻伊美军拥有代表当今最先进水平的直升机,但美军强大实力和先进的武器装备在伊拉克战场上的实际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美军直升机从巅峰走向低谷,不仅引起世人的注目,也引起许多军事专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谁是赢家     
《兵团建设》2012,(Z1):65-66
2011年12月14日,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宣布最后一批美军将在未来几天内撤离伊拉克,至此,长达8年的伊拉克战争正式宣告结束。在美军刚刚撤军后,伊拉克就内讧频频,这场战争到底谁是赢家?请看本刊根据《瞭望》、《半月谈》、《新华文摘》等汇集的这篇——  相似文献   

15.
世人瞩目的伊拉克驻德国大使馆被占领,包括伊拉克驻德国临时代办在内的外交官被扣为人质的事件,在5小时后宣告和平结束。德国反恐突击队没流一滴血就逮捕了全部五名犯罪嫌疑人。 尽管这起事件已于德国当地时间8月20日晚(北京时间8月21日凌晨3时左右)落下帷幕,但有关这起事件的诸多谜团却有待揭开:伊拉克驻德国使馆到底是怎么被占领的?占领使馆劫持外交官的恐怖行径真如一些西方媒体报道的那样“和平”吗?这个神秘的组织到底是什么人?他们对外交机构实施国际社会共同谴责的恐怖行动的目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半月回放     
数字Numbers 100人10月30日,驻伊拉克美军发表声明,10月份美军在伊拉克死亡的人数已达100人,也使10月成为今年美军在伊拉克伤亡最为惨重的月份。据媒体统计,自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已有2800多名美军士兵在伊身亡。  相似文献   

17.
2003年3月22日凌晨1时许,美军对伊拉克发动了代号为“震慑”行动的大规模空袭。一天之内,美军就向伊拉克发射了320多枚巡航导弹,3000多枚精确制导炸弹,摧毁了伊境内的大量军用和民用目标,动摇了伊拉克军队的士气。那么,指导这一行动的“震慑”理论是如何发展的,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哈兰·厄尔曼博士:“震慑”理论之父“震慑”理论在诞生七年之后走向了战场,将一些美国将军们的空想变成了美国对伊拉克战争中的基础计划,也使“震慑”理论的创始人——美国海军退役指挥官哈兰·厄尔曼将军名声大噪。哈兰·厄尔曼,参加过越南战争,毕业于美…  相似文献   

18.
美国针对伊拉克的“倒萨”军事行动箭在弦上,备战工作已经全面展开。目前,美国陆军正在科威特邻近伊拉克的沙漠地带熟悉地形;航空母舰上的飞机频频出动,前往伊境内的“禁飞区”值勤并轰炸伊地面防空系统,真有些“万事俱备只等开战”的味道。为确保“倒萨”行动成功,美军的后勤保障更为超前启动,从2001年12月就在本土和中东地区开始了准备工作。 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的机动后勤保障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美军“倒萨”军事行动的后勤准备又是如何  相似文献   

19.
5月31日,美国总统布什结束了对波兰的工作访问。在伊拉克战争后的首次欧洲之行中,布什把波兰作为第一站,既是为了对参加伊拉克战争及在伊重建中发挥作用的波兰予以肯定,同时美国也有意深化与波兰的特殊关系,希望通过波兰能带动一些中东欧国家向美国靠拢。而波兰则希望借助美国的“提携”,成为中东欧地区的龙头老大。 参与伊战后重建,令人刮目相看 斗转星移,今天的波兰令人刮目相看:伊拉克战争后,波兰在欧洲和北约中成为一颗闪亮的、令人垂涎的明星。这个欧洲撮尔  相似文献   

20.
海湾战争结束后,联合国对伊拉克实施禁运,使其经济和军事发展受到严重压制。此外,美军还数度对伊拉克动武,继1993年、1998年以巡航导弹和战机发动数波大规模攻击后,美国五角大楼已拟定了对伊作战的计划。根据该计划,美军准备在开战的头48小时内向伊拉克发射3000枚精确制导的炸弹和导弹,用密集、猛烈的炮火瘫痪和孤立伊拉克军队并为地面进攻铺平道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推翻萨达姆政权。萨达姆可以说是美国“欲除之而后快”的人物,究竟他所领导的伊拉克有何能耐三番两次受到美军“眷顾”?本文就军事力量的角度分析伊拉克目前的现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