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张自忠是位名闻中外的抗日名将。 1 939年 5月 ,他率部参加第一次随枣会战 ,在襄河东岸顽强战斗 ,大败日军 ,被称为“活关公”。之后他又率部参加“冬季攻势” ,再立新功。 1 94 0年 5月 ,第二次随枣会战 (即枣宜会战 )打响 ,他又奉令参加河东地区的战斗。鉴于战争之险恶 ,他多次向上级向战友向部属表示有敌无我 ,誓与敌人作殊死战之决心。 5月1 6日 ,他在宜城南瓜店与敌激战中 ,不幸壮烈殉国 ,实践了生前“不死不已”的誓言。他的为国捐躯 ,引起了全国人民包括国共两党领导人的同声痛悼 ,堪称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 ,永远值得人们的追忆和怀念。  相似文献   

2.
柯云  丽阳 《环球军事》2009,(10):56-57
抗日战争时期,在湖南进行的会战占全国正面战场会战的约1/4。日军先后投入兵力60余万人次,伤亡20多万人。中国守军广大官兵则浴血奋战,顽强抗击,包括一批军、师.团长在内的10余万湘籍官兵英勇捐躯,为赢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1938年10月27日,湖北武汉被日军占领后,地处内陆的湖南成为全国抗日救亡行动中规模最大、声威最壮、持续时间最长的省份之一。其间经历的长沙会战、常德会战、衡阳会战、湘西会战,更是等震惊中外的四大著名战役。  相似文献   

3.
1938年10月,武汉陷落,长沙作为捍卫西南各省的门户,其军事战略地位愈显突出。对于日本来说,攻陷长沙是其打击中国军队的抗战意志、迫使中国政府屈服的重要步骤;对于迁都重庆的国民政府而言,守住长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和重要。因此,1939年9月和1941年9月,中日双方先后进行了第一次和第二次长沙会战。前两次长沙会战,从战略上看,中国军队阻止了日军向西南纵深长驱直入,可以视为中国的胜利;但从战术上看,中国军队损失更大,双方并未分出胜负。  相似文献   

4.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八路军以105个团的兵力,在华北广大地区对日本侵略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这次作战的酝酿形成过程大致如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展开后,日军中国派遣军在政治上加紧对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进行诱降,积极扶植汪精卫伪政权和伪军。在军事上先后占领汕头、厦门、南宁、南昌等地,同时对华北、华中各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扫荡”。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和“囚笼”封锁,巩固华北抗日根据  相似文献   

5.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发生在武汉外围的一次大规模战役。会战从1938年6月11日日军进攻安庆起,至10月25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止,历时4个半月。会战在武汉外围的长江两岸、大别山麓、鄱阳湖畔展开,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纵横数千里。会战由中国第9战区和第5战区联合实施,它是抗战以来战线最长、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并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会战,也是抗日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战役之一。  相似文献   

6.
武汉会战是川军参加的一次大规模对日作战。作为内争的失败者 ,川军担负起了抗外的最艰巨的任务 ,付出了惨重牺牲。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其中涉及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 ,地方主义的影响、政治与军事的关系等问题 ,并揭示川军在武汉会战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忻口战役,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对日军打击最沉重的一次战役,无论是作战时间、参战人数,还是战况之激烈程度,在华北地区都是空前的,与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并称抗战初期的四大战役。  相似文献   

8.
武汉会战     
1938年6月,距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已近一年,日军侵占了我东北、华北和华东的大片土地.在占领徐州打通津浦线后,日军进攻的矛头指向"九省通衢"武汉,妄图实现"切断国共统治区的联系,并可能产生两党分裂"之目的,进而迫使国民政府投降.日本"华中派遣军"集中了9个师团、3个独立旅团和海军部队,总兵力30余万,气势汹汹沿长江西进,企图在短时间内夺取武汉.  相似文献   

9.
浙赣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组织的一次大型战役。会战结束后,中日双方都宣称自己胜利了。其实,中国军队在物质战果方面是逊于日军的,而日军虽然达到了摧毁飞机场的目的,但是并没有歼灭第三战区主力,还在兵力与时间的使用上造成浪费,最终导致其在太平洋战场及华北战场的失利。浙赣会战是中国以损失部分物质为代价,在战略上占优势的平局。  相似文献   

10.
浙赣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组织的一次大型战役。会战结束后,中日双方都宣称自己胜利了。其实,中国军队在物质战果方面是逊于日军的,而日军虽然达到了摧毁浙赣两省飞机场的目的,但是并没有歼灭中国军队第三战区主力,还造成兵力与时间的浪费,最终导致其在太平洋战场及华北战场的失利。因此,日军虽然在战役上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在战略上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11.
1938年6月至10月,在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四个省的广大地区内,中日双方的军队进行了一次最大规模的会战,即武汉会战。这次会战历时约五个月,是中国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的转折点。一、会战双方的作战企图和参战兵力武汉位处江汉平原之中,居长江与汉水之交,扼京汉、粤汉两铁路的交接点,是我国东西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自南京失守后,武汉又是国民党政府的临时首都,事实上成了国民党军事、政治、经济中心。所以,日本大本营认为“只要攻占汉口、广东,就能支配中国,……通过这一作战,可以做到以武力解决中国事变的大半。”遂决定分兵两路,沿长江两岸和大别山北麓西进,南北合围武汉,采取以攻占武汉为主,消灭国民党军队为次的作战方针。进攻武汉的日军为华中派遣军所属第2军(辖第3、第10、第13、第16师团和骑兵第4旅团)和第11军(辖第6、第9、第27、第101、第106师团、台湾旅  相似文献   

12.
1937年8月,入侵华北的日军以较小的代价占领平津后,准备进攻南口,沿平绥线进犯山西、绥远,其扩大侵略的野心暴露无遗.驻上海与之呼应的日军蠢蠢欲动,多次挑衅.13日,日军停泊在黄浦江上的军舰炮击闸北区的中国军队,中国军队和驻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一部在上海八字桥附近交火,八年抗战中牺牲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淞沪会战由此爆发.  相似文献   

13.
从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国民党正面战场先后进行了太原、淞沪、徐州和武汉四次大规模的防御性战役,对于打破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消耗日军作战兵力和战争资财,最后迫使日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保守,曾起了重要的作用。正如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指出的:“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到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938页)这里,仅从军事上对其努力的方面和招致失利的原因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1944年4月,日军发动以打通大陆交通线为目标的“1号作战”。这次战役的第一个阶段主要发生在河南中西部地区,故又称“河南会战”。会战后期,中日双方在豫陕交界处的灵宝地区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攻防战。灵宝战役结束后,日军再度打通平汉铁路,河南会战正式结束。有些权威学术著作认为,河南会战历时37天,期间国民党军“丢失38座县城”。这一说法并不准确。此次会战历时58天,共沦陷县城44个,如果算上有的县城沦陷两次,则共有50次。而到洛阳沦陷时,全省共沦陷县城36个。  相似文献   

15.
林坤 《军事历史》2020,(2):107-115
京沪沦陷后,中日双方的战略焦点移至武汉,但武汉由名义上的战略核心成为实际上的战略核心,尚存在一个时间差。在这个时间差中,国民政府军委会军令部第二厅经过多番敌情研断,最终确定日军主攻方向由"自北南下"改为"自东西上"。同时军令部也协同军委会其他各部,不断根据敌情进行战略构想,围绕外围作战与近郊作战、外围区域等命题产生了摇摆并存的决策,并提出如"鄂豫会战"等会战方案,而东面外围作战的构想最终获得多数认同并上升为集体认知。统帅部再依据这项构想,与战区进行信息交换,划定区域内各一线部队的进攻线、防御线、撤退线,并由军政部、后勤部等展开联动,构建补给通道,完成了武汉会战前的战略组织。  相似文献   

16.
李强  李力 《军事历史》2012,(4):46-50
全国抗战时期,中国空军在武汉会战中与进犯的日本航空兵团进行了殊死战斗,取得了重大战果,沉重打击、震撼了日军,有力地支援了中国陆、海军保卫武汉的作战,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日斗志,彰显出中华民族反抗侵略,不畏强暴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及抗日军民对中国空军的辉煌战绩和不朽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向献身的空军英烈致以了崇高敬意.  相似文献   

17.
武汉保卫战史称武汉会战,是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为抗击侵华日军进攻,聚集大量部队,在武汉及其外围的河南、湖北、安徽、江西四省数千里内,组织实施的一次防御战役。此役于1938年6月上旬开始,至10月下旬结束,是中日开战以来时间最长,兵力最多,战斗地幅最广,伤亡最大的一次作战。  相似文献   

18.
1937年 10月中旬,在日本侵略军的猛烈进攻下,华北战场山西的国民党军一退再退,先后放弃了雁门关到平型关的长城防线,退守到忻口(现忻州市)一带布防,战线南移,使忻口会战成为决定山西战局的关键。在这一期间,直到 11月 8日省城太原失陷,近 10万中国军队同侵华日军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浴血奋战,给日军以重大打击。其中受国民党第二战区统一指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为这次会战作出了重大贡献,也是抗战期间国共两党军队配合作战,取得较好战果的一次重大战役。 断敌交通 绝敌供给   忻口在太原以北 90公里,境内并没有便于…  相似文献   

19.
在1938年3至5月的台儿庄战役以及徐州会战中,日军第十师团遭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损失惨重。期间究竟战死了多少人,史学界对此尚不十分清楚。本文根据日本官方资料、战时档案上记载的各种相关数据,对日军第十师团在台儿庄战役以及徐州会战中的战死人数进行了推算,得出的结论为:濑谷支队两个步兵联队在台儿庄战役中战死约五六百名,长濑支队两个步兵联队在徐州会战中战死约1000名。  相似文献   

20.
1945年4月,面临彻底崩溃的日本侵略军为挽救败局,纠集8万余兵力,从湖南宁(乡)益(阳)至邵(阳)新(宁)一线分三路西犯。发动了以夺取和摧毁芷江空军基地为主要目的的“芷江攻略战”,史称“湘西会战”。经过近两个月的激战,中国军队歼灭日军2.93万人,生俘213人,日军被迫撤回原阵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