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葆桢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他是晚清有重要影响的封建政治家, 同时还是第一任船政大臣,主持船政,组建当时远东最大的船厂,创办学堂,主张“船政重学”。他是清末筹建中国近代海军的主持者之一, 为建立中国近代海军和造船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一生爱国,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出叱咤风云的一代精英。今年4月8日是沈葆桢诞辰180周年,届时国内外专家学者将在福建马尾举行沈葆桢学术研讨会。我刊特发此文,以示纪念,激励来者。  相似文献   

2.
一穷二白——创建中国第一座飞机制造厂从美国学成归国之后,巴玉藻和王助等人向海军部提出了建立小规模海军飞机制造厂的构想和建议。他们的建议得到了海军福州船政局局长陈兆锵少将的大力支持。在 1917年12月为考察海军飞潜学校选址的时候,受海军部委托,归国留学生们就为海军制造飞机在马尾、大沽及上海等地进行过详细的勘察与研究。1918年1月,在呈请海军部筹建海军飞潜学校的同时,陈兆锵准备在福州马尾组建飞机制造工程处,着手试制海军水上飞机。当月,海军总长刘冠雄便决定在福州船政局内设立制造海军飞机的工程处,工程处暂由船政局管辖。 1918年2月,经北京政府国务院批准, 海军飞机工程处成立。该工程处名为飞机工  相似文献   

3.
萨师俊是中国海军著名战舰“中山”舰的舰长。1938年10月,在金口战役中壮烈殉国,是抗战阵亡将士中军阶最高的海军将领。萨师俊,字翼仲,1895年生于福建闽侯,是中国近代海军名将萨镇冰的侄孙。受其堂祖父影响,萨师俊的哥哥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弟弟考入福建船政学堂,他本人则考入烟台海军学堂,为该校第8届毕业  相似文献   

4.
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揭开了筹建近代海军的历史巨幕。沈葆桢作为第一个由朝廷钦命的船政大臣,全权负责福州船政局的工作。在主持船政的实践中,他秉承左宗棠的思想衣钵,始终坚持培养人才与举办船政并举的方针,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艰苦工作。在中国海防近代化建设刚刚起步的阶段,沈葆桢从海防建设的具体工作入手,与李鸿章等人从战略视角着眼海防建设,形成了互补的合力,推动了中国海防近代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甲午战争是十九世纪末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虽然分海陆两个战场,但是,无论是日本的侵略还是小国的反侵略,双方都以一支近代化的海军作为战争的主要工具。战前两国海军近代化进程的快慢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胜负结局。探讨甲午战争同中国海军近代化的关系,不仅有助于对甲午战争史的深入研究,而且可以对今天的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历史的借鉴。以186O军左宗棠创办消越船政局和船政学堂为起点,中国迈出了近代海军建设的第一步。随着新式轮船水师的出现,中国海军开始了走向近代化的漫长历程。清政府建立近代海军…  相似文献   

6.
经过紧张的建造,“定远”、“镇远”2舰先后在1883年5月2日和1884年3月完工并通过航试。但同年,中、法两国因越南问题发生争执,8月23日,法国远东舰队突袭福建马尾,沈葆桢一手缔造的福建船政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是日可算中国近代海军史上最黑暗的一天。3天后,清政府向法国宣战,德国则宣布“局外中立”,拒绝让中国订购的“定远”等舰回华,法国也扬言如果中国军舰回国,则会在公海上劫夺。因此,虽然清政府对几艘已建成的新式军舰望眼欲穿,但也无可奈何。刚刚建成的“定远”、“镇远”2舰被迫滞留德国,一直拖延到中法战争结束。1885年6月9日,《中法新约》签署,2天后,清政府谕令“定远”、“镇远”2舰迅速回国。1885年7月3日,位于北海之滨的德  相似文献   

7.
晚清时期,巩固海防、建设海军成为洋务运动中军事自强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培养海军人才,自1877年起,在洋务派官僚的主导下,清政府多次向海外派遣海军留学生,学成回国的海军留学生大多成为中国近代海军建设的中坚力量.晚清海军留学教育加快了中国海军的近代化历程,在中国近代海军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用人最是急务,储才尤为远图”——派遣海军留学生的背景 晚清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为求自强,积极创办近代海军.洋务派在创建近代海军之初是“借才异域,冀救目前之急”.然而,由外国人指导造船、驶船,中国人“虽日习其器,究不明乎用器和制器所必然”,如此学习终非久远之计.在洋务派的主持下,在购造舰船的同时,以创办学堂和派遣留学生为主要内容的近代海军教育也随之兴起.  相似文献   

8.
福州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学校,它以全新的教育体制开创了中国近代海军教育的先河,为中国近代海军的建立和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为其后创办海军学堂提供了经验和人才支持,在中国近代海军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他的人生就像他造的军舰,军舰的生涯就如他的人生——福建省福州市郊区有个马尾造船厂(史称福建船政局),那里有个一号船坞,里面有一艘铁甲战舰"平远"号。它就是中国近代自己建造的第一艘巡洋舰。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原淮安府所在地)的河下姜桥巷,有座裴宅(裴荫森故居),是淮安市的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大宅院的主人,就是当年的船政大臣、福建船政局总理大臣、有"平远号之父"之称的裴荫森。中国近代第一舰从制造到诞生到沉没,无不因走向世界大洋的抱负而饱受艰辛和屈辱。中国第一舰之父与之相同,也因走出自立更生的中国海军之路的胸怀而在那个年代备受打压。舰同其主,人同其舰,这是中国近代海军史上一段心酸的往事。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军官主要通过世袭、军功、武举来产生。到了近代,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新式武器和先进的军事技术也输入中国,中国的旧军官已难以适应新作战形式的需要,于是专门培养新式军官的学校便应运而生了。1866年,洋务派首领之一,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州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培养海军作战人才的军官学校——福州船政学堂。船政学堂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近代史上,丁日昌(1823年—1882年)是一位毕生致力于我国军事和国防近代化(即当时的现代化)的重要人物。他是我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办人,是我国近代海军的设计者,又是改革兵制的倡议人和试行者。他历任两淮盐运使、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福州船政大臣、福建巡抚等。在二十多年的从政生涯中,他既有关于军事国防的大量论述,又是一个身体力行的实干家。对于丁日昌的国防近代化思想,应该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艾克 《环球军事》2014,(19):63-65
130年前的8月23日,中国近代史上拥有新式兵船以来的第一次水上战争——甲申中法马江海战在矩短半个小时的炮火轰鸣声中结束,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船政学堂和马尾造船厂惨遭毁坏,清末洋务先行者自主创建海军维护海疆的强国强军梦被无情地打断了。在扼腕叹息之余,我们不得不承认,时至今日,马江海战的致败原因依然值得我们探析和反思,从中我们或许可以汲取到一些对当前创新军事思想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上海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和战略地位,是中国近代海军发祥地之一,又是中国近代海军自造舰船的主要基地,还是近代中国海军军事学术的一个重要传播地,同时也是近代中国海军活动的重要舞台。  相似文献   

14.
邓兆祥,海军原副司令员,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他从11岁考入黄埔海军学校,经历了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和解放后三个时期的中国海军,先后两次赴英学习海军技术,出任近代中国海军史上第一艘巡洋舰舰长,参加了震惊中外的“重庆”号巡洋舰起义。在中国近代海军史上,邓兆祥是一位神话般的传奇人物。最近笔者在查阅历史资料时,发现了邓兆祥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近代海军历史上曾有过一所“贵族学校”,这所特殊的海军学校就是清朝末年建立的昆明湖水师学堂。1885年中法战争之后,清政府痛感海防危机,下旨“大治水师”,清朝海军进  相似文献   

16.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和翻译家,尤其在翻译西学方面,其成就尤为突出,如《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等.然从其人生经历来看,他有20余年供职于北洋水师学堂,在此期间他总揽教务、管理教学、悉心授课,并主张“本诸格致”的科学教育、“有用为宗”的能力教育、“神形相资”的军体教育,为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海防工业的建立与发展,是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建设的主旋律。它酝酿、起步于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在1864年开始的长达30多年之久的“洋务运动”中,近代海防工业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建立起一系列军事工业,组建了一支近代海军。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和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使中国近代海防工业遭受沉重打击,陷入停顿、萎缩的困境。直到辛亥革命爆发后,海防工业及其  相似文献   

18.
沈葆桢近代海防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葆桢是近代中国海防建设的重要人物 ,也是洋务派要员之一。他历任江西巡抚、船政大臣、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的钦差大臣、两江总督兼主持南洋海防的南洋大臣等要职。身后被谥为“文肃”。南洋是中国的海防要地 ,护卫着东南沿海的大好河山。沈葆桢为苏浙闽台乃至整个中国海防呕心沥血 ,死而后已。在创办造船工业、建造近代化军舰、筹划购买铁甲舰 ,在抗击入侵台湾的日本侵略者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是近代海防事业的实干家。其谋划巩固海防的方略 ,及切合实际的、适应当时需要的海防思想 ,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值得研究和探…  相似文献   

19.
李鸿章是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我国晚清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唯一的个人政治生命与这一运动同始终的。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中兴”“自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是兴办军事工业、筹办近代海军。李鸿章参加了近代海军建设的全过程,是晚清建设近代海军的实际组织者。关于这方面的功过是非,许多论者、包括台湾以及国外的一些学者已经发表了很多论述。本文仅从他在海军舰船装备建设的买船与造船的一些情况说点看法。一、李鸿章在海军舰船装备建设上从造到实有一个发展过程(一)60年代他积极地倡导了造船制器,但在具体造船行动上持谨…  相似文献   

20.
王红 《军事史林》2008,(12):40-44
1881年,中国海军官兵驾驶着英国建造的“超勇”号和“扬威”号巡洋舰,悬挂中国的黄龙旗,经大西洋、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和南中国海,历经艰险回到祖国,完成了中国近代海军历史上的一次空前壮举——首次越洋远航。此次远航也被称为“中国龙旗第一次航行海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