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为提高火箭深弹对潜攻击作战效能,根据现在火箭深弹武器系统的特点,分析了影响火箭深弹射击效果的因素,提出了几种组织火箭深弹人工散布的射击方案,建立了火箭深弹齐射毁伤概率计算模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对组织人工散布的火箭深弹齐射毁伤概率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出了使用火箭深弹组织人工散布的最优方案,进而给出了火箭深弹人工散布射击方法,采用该种射击方法,可有效提高火箭深弹毁伤目标概率.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反舰导弹对目标的射击效果,阐述了反舰导弹齐射的意义导弹齐射可缩短导弹武器系统的作战反应时间、提高导弹的突防概率,以及对大目标的选择概率和对目标的毁伤概率等.分析了反舰导弹齐射组织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了反舰导弹齐射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弹着点模拟是对敌火力打击目标毁伤仿真的重要环节。在分析炮兵营射击误差构成与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建立了炮兵射击的弹着点散布蒙特卡洛(Monte-Carlo)仿真模型,实现了对集火射向、适宽射向、三距离射击等多种火力打击方式共同作用下的弹着点散布模拟,为目标毁伤仿真研究提供了模型支持。以此为基础,通过分析各组误差对毁伤概率的影响,发现对于炮兵营打击面散布目标来说,营共同误差是影响毁伤概率的最显著因素,应当通过提高测定目标位置和气象准备的精度减小误差以提高对目标的毁伤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是否实施未来空域窗射击的问题,首先根据目标未被毁伤的概率模型,提出了集火射击方法的最大弹丸数和未来空域窗射击方法的最小弹丸数概念;然后,对这两种射击方法的目标未被毁伤概率的被积分函数的特性进行详细分析,推导出集火射击方法的最大弹丸数和未来空域窗射击方法的最小弹丸数的计算模型,根据可齐射的弹丸数、目标大小、抗毁伤能力及误差特性,快速判断是采用集火射击还是未来空域窗射击的方法;最后,进行了算例分析,分析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和决策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航炮发射时炮振给瞄准带来的散布问题,考虑了弹丸的散布精度,进行了弹着散布实验,在直角坐标系内对外弹道进行了仿真,将散布半数必中圆和弹丸外弹道相结合,得到弹丸随距离变化而改变的攻击散布区,并在此基础上对示迹线瞄准作出了改进,提出了示迹线攻击区.通过仿真表明,改进后的瞄准方法可以形成有效的瞄准区域,提高瞄准射击范围,从而增大瞄准射击机会和命中概率.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子母弹子弹分别为椭圆内均匀分布、椭圆内正态分布、椭圆周上均匀分布和椭圆环内均匀分布几种情况及子弹重叠情况下毁伤效能的计算方法,在营连射击时,对相应的误差进行分组.分别计算和比较了不同散布情况下,子弹对装甲和有生力量目标的毁伤概率,为研究子母弹对目标的毁伤效能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按作战的需要和尾流自导鱼雷的技术特点,在分析直航鱼雷齐射原理、解决问题方法的基础上.解决尾流自导鱼雷齐射的"不漏"问题必须依据目标的几何长度和鱼雷的弹道特性,把握齐射鱼雷进入目标尾流的间隔.建立尾流自导鱼雷扇面齐射和平行齐射方式下鱼雷射击参数的解算模型.不仅可以提高尾流自导鱼雷齐射命中概率,而且还可以通过齐射雷数的选择提高齐射鱼雷的命中数量.  相似文献   

8.
滞留时间毁伤概率及其统计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当前陆、海、空装备在机动作战中对机动目标射击过程的共性,即在常态瞄射过程中机动目标会随机穿越有效射击域.研究表明,用传统的分析方法所得结果不能真实有效地反映出这种情况下的毁伤概率.为此,提出了目标对射击域具有随机滞留时间情况下的毁伤概率及其统计特性问题.通过机动目标随机穿越射击域时的概率特性,得到滞留时间毁伤概率及其统计特征量的数学表示和计算公式以及求解毁伤概率的近似公式.最后给出算例及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9.
基于射击学理论和毁伤理论,采用矩阵法,建立了某型多管火箭炮射击的重复毁伤分析模型,研究了该型多管火箭炮射击误差对重复毁伤的影响,得出了射击诸元误差和射击散布误差变化对重复毁伤影响的具体规律和二者之间的不同。研究结论对于弹道修正火箭弹设计精度指标确定、弹药消耗规律研究及作战指挥决策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某型反导舰炮武器系统为原型,通过分析舰炮武器系统反导作战过程,利用靶场舰炮武器系统的动态精度试验数据,建立了动态精度计算毁伤概率的数学模型,模拟了舰炮武器系统对导弹目标着发射击的毁伤概率,实现了毁伤概率的仿真计算,仿真结果与实弹射击结果接近.结果表明,应用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动态精度预估毁伤概率,为射击试验方案制定提供决策依据,也可以为舰炮武器系统射击效力的鉴定和效能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