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一代名将粟裕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位大将之一.他不但雄才伟略、骁勇善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立德立言,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极为珍贵的著作:<粟裕战争回忆录>.粟裕的妻子楚青这样评价:"这部呕心沥血之作,凝结了粟裕同志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深刻理解,对战争规律的认真探索,以鲜血换来的作战实践经验以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贞."  相似文献   

2.
在10位共和国元帅中,罗荣桓是唯一从秋收起义开始就跟随毛泽东战斗和工作的部下与战友.毛泽东在<吊罗荣桓>一诗中曾有"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的诗句,可见毛泽东对罗荣桓的信任和倚重.罗荣桓一贯维护和贯彻毛泽东思想,并且最早发表专题报告,号召学习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3.
王穗 《军事史林》2006,(3):48-53
笔者在<军事史林>2005年第2期发表<位居朱可夫之后的卫国战争名将科涅夫元帅>之后,张宏坤同志在<军事史林>2∞5年第10期发表了<真正位居朱可夫之后的苏联元帅--华西列夫斯基>一文,认为"无论是从当时的职务和授予苏联元帅的时间来看,真正位居朱可夫之后的苏联元帅是华西列夫斯基".  相似文献   

4.
粟裕大将是无产阶级军事家、战略家。他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身经百战,亲临一线指挥,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战争经验。他的军事理论与实践,尤其是杰出的战略思想和高超的指挥艺术,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做出了重要贡献。学习、研究粟裕的军事理论与实践,对于继承毛泽东军事思想,推进和加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粟裕善于将主观指导与客观实际紧密结合,着眼战略全局,既坚定又灵活地贯彻执行毛泽东军事思想和军委战略方针毛泽东主席指出:“学习战争全局的指导规律,是要用心去想一想才行的。”要“按照情况活用原则”,“反对战争问题上的机械论”。作为战争或战役的指导者,只有全局在胸,坚定、  相似文献   

5.
拜读刘岩先生<十大元帅诞生纪事>(以下称"刘文"),谢谢刘先生的好文章.笔者以自己多年对我党党史和我军军史的兴趣及在一些"同道"中了解所知,50多年来,人们对共和国元帅军衔问题一直关注的焦点并始终饶有兴趣者,相信还是集中在刘文所概括的第二和第三方面:元帅产生的内幕和曾准备也授元帅但最终没有授予的将领.  相似文献   

6.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对现役军官授衔。当时负责授衔工作的彭德怀、罗荣恒和宋任穷到中南海向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人汇报军衔评定方案和进展情况。彭德怀说:“总的来说,部队中大部分同志都能正确认识这次授衔工作,态度端正,但也有些人有攀比思想,提出了一些不切实  相似文献   

7.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曾赞扬粟裕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故能取得伟大胜利。毛泽东在召见粟裕时曾说,我们的英雄回来了,欢迎你粟裕同志。毛泽东还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下第一功。解放战争初期,粟裕依据中央军委的战略方针和企图以及华中野战军担负的任务,结合华中战区的实际,对与战争有关的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科学分析比较后,建议华中野战军主力先在苏中内线打几个胜仗,再西移淮南出击蚌浦线。经中央军委同意,结果,在50天时间内,华中野战军主力3万多人,面对国民党军12万多人的进攻,采用灵活机动的作战方法,取得苏中七战七捷的辉…  相似文献   

8.
<正>1945年8月,一枚名叫"小男孩"的原子弹在广岛上空爆炸,瞬间将十几万鲜活的生命化为乌有,仅留下被夷为废墟的"核污染区"。敌酋为之丧胆!世界为之惊骇!1946年,毛泽东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延安宝塔山下谈笑风生,毛泽东说:"帝国主  相似文献   

9.
人民解放军之所以能在淮海战役这场空前规模的大决战中取得胜利,与中央军委采纳了粟裕的一系列建议密切相关.<周恩来传>在评述1948年5月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采纳了粟裕提出的华野三个纵队暂不渡江,集中兵力在中原打大仗的建议时,明确指出:"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构成了以后淮海战役设想的最初蓝图."  相似文献   

10.
授衔流程图     
授衔时间,应当在新兵政治审查和身体检疫复查合格之后,但不迟于入伍(入校) 后90天。军人授衔前,部队(分队)首长应当对受衔人进行中国人民解放军性质、宗旨、任务、军人使命等教育。——依据《内务条令》“军人宣誓,可以结合授衔、授装进行。”  相似文献   

11.
粟裕与军事科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粟裕大将是一位马克思主义的军事家、战略家,是叶剑英元帅创建军事科学院的第一助手。1972年,叶帅因为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等重要领导工作,就把军事科学院院长兼政委的工作给辞掉了,由粟裕同志接任军事科学院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宋时轮同志为院长、第二书记。因为当时正处于文化大革命当中,军事科学院被破坏得很厉害,面临着相当于第二次建设的局面。这个重建工作,应该说是在以粟裕同志为首的院党委领导下搞起来的。我在粟裕同志直接领导下工作是在1975年秋。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后期,由于军事科学院遭…  相似文献   

12.
解放战争期间,毛泽东曾五次赋予粟裕战役指挥和机断专行的权力。1946年,山野、华野集中行动,毛泽东电示:"在陈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战役指挥交粟负责";孟良崮战役前夕,毛泽东电示粟裕:"当机决断,立付施行,我们不遥制";豫东之战中,毛泽东电示:"情况紧张时独立处置,不要请示";济南战役前夕,毛泽东两次指示:"全军指挥,由粟裕担负";淮海战役中,毛泽东授权粟裕"机断专行,不要事事请示",这些授权为粟裕指挥一系列战役取得辉煌胜利创造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1944年,当他率领只有数千人的部队在苏北某地歼敌逾千的捷报传到延安窑洞时,毛泽东主席说了一句极有预言性的话:“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人的军队。”这位被毛泽东所赏识的将领,便是后来屡建奇功、威震八方的一代名将——粟裕。曾任华东野战军参谋长的张震上将作过如此评价:“作为一代名将,粟裕用兵的最大特点,是深思熟虑,机断专行,在谋略上出奇谋,用奇兵,建奇功。” 苏中战场上战七捷 1946年7月的苏中大地,战云密布。进犯苏中解放区的国民党军队有12万人之众,而华中野战军只有3万多人。在此严峻时刻,华中野战军司令粟裕来到苏中前线。战幕尚  相似文献   

14.
李维民 《军事史林》2004,(11):41-44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开始编纂,我是军事人物分支学科的副主编.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对待林彪这个人物.首先是林彪能不能列条目上书?经过反复讨论,我们认为,林彪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有严重罪行,在历史上也有这样那样的错误,但在我国军事历史上他毕竟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1983年2月,经中央批准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人民解放军军事人物名单中列入了林彪的名字,但不是以元帅的身份对待.因为军衔是军官的光荣称号,1955年经毛泽东主席签发、1963年经刘少奇主席签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中,都有关于因犯罪经法院判决剥夺军衔的规定.  相似文献   

15.
1955年9月27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授予10位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以元帅军衔.10位元帅依次是: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关于元帅军衔的评定问题,社会上的说法很多.  相似文献   

16.
军事纵横     
元帅是最高军衔,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军队都设有这个军衔,有的如前苏联还设有国家元帅、兵种元帅和大元帅等。然而,在号称世界第一军事大国的美国、拥有20O多万军人的庞大军队中却没有元帅之衔。 原来,在二战结束后,作  相似文献   

17.
十一、“政治元帅”罗荣桓元帅 翻阅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的履历,可以看出罗荣桓两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其一,在我党最初领导的三大著名武装起义中,只有罗荣桓一人参加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时任连党代表,而发动秋收起义的最高领导人就是毛泽东,所以说罗荣桓与毛泽东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8.
<正>重新梳理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概念的提出到形成著名篇章,再到写入党章的历史过程,既能让我们感受他的为民情怀,又能让我们更好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和初心使命。1939年2月,毛泽东在给张闻天的信中第一次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概念:"孔子的知(理论)既是不根于客观事实的,是独断的,观念论的,则其见之仁勇(实践),也必是仁于统治者一阶级而不仁于大众的;勇于压迫人民,  相似文献   

19.
一、辉煌的资历与战功,造就了共和国十大开国元帅 1955年我军实行的军衔制,对授予元帅军衔人员的标准规定得很高.这年2月8日,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由国家主席毛泽东批准公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中说: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相似文献   

20.
<正>党史学习教育究竟该"学"啥?这下有数了。党史学习教育用书出版座谈会暨专题宣讲动员会15日在京召开,四本"指定书目"亮相——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