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称为空间站机器人操纵系统(SSRMS)的设备设置在NASA约翰逊航天中心的中性浮力实验室(NBL)内。这个实验室是用来模拟宇航员在飞行器外活动时遇到的微重力工作环境的,实际上它是一个12.2米深、23469米~3容积的水池。宇航员为了在太空中继续建造国际空间站需要进行培训,学会如何操纵这个价值1600万美元的真实尺寸的机器人操纵系统。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空间站是我国从2021年开始正式搭建的空间站系统,是人类自1986年开始建造“和平号”空间站、1998年开始建造国际空间站后建造的第三座大型在轨空间实验平台。其基本构型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三个舱段组成。中国空间站整体呈“T”字形结构,  相似文献   

3.
《军事文摘》2023,(2):4-9
<正>随着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也开始亮相。很多人会好奇,空间站内是如何解决用电问题的?下面,我们带你了解“太空电站”。柔性太阳翼实现能源自由目前,中国空间站共配备了2种规格6套大型柔性太阳翼。天和核心舱上的太阳翼是为我国空间站打造的首个大面积可展收柔性太阳翼,单个太阳翼展开面积67平方米,相当于一个标准单打羽毛球场的大小。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上各配备了2套plus版大型柔性太阳翼,单套太阳翼展开面积达到138平方米,  相似文献   

4.
《军事文摘》2024,(6):10-11
<正>中国空间站在2022年底已经全面建成,如果两个飞行乘组在太空中会师,就会有6名航天员同时在空间站工作和生活,就需要有6个航天员的私密空间供航天员使用。因此,空间站配置了可供6个航天员使用的个人睡眠舱。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5.
我国将于2016年前,研制并发射空间实验室,突破和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等空间站关键技术,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2020年前后,研制并发射核心舱和实验舱,在轨组装载人空间站,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站组合体的建造和运营技术、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并开展较大规模空间应用。  相似文献   

6.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从天宫一号到神舟八号、九号、十号,这一切,都在为建设中国自己的空间站做准备。交会对接,是建造空间站必须掌握的一项关键技术,迈出这一步,空间站指日可待。空间站可以提供地球上不具备的科学研究平台,其微重力、高真空等条件极其有利于材料学、生物学、医药学的研究,其高位置的优势对地球科学、外太空探索极有意义,可以取得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7.
邓孟  李源 《军事文摘》2023,(9):23-26
<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建造空间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开拓性贡献。”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太空探索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一场没有终结点、永远在路上的远征。建成空间站是一件彪炳史册的大事,标志着三十年前定下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全面完成;但站在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宏大视野来审视,这又仅仅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8.
正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并参加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的各参研参试单位和全体同志:在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成功之际,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你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  相似文献   

9.
一提起前苏联和俄罗斯的空间站,人们就会想到“礼炮”号空间站和“和平”号空间站,可能很少有人会知道前苏联还有一个“钻石”空间站计划。“钻石”空间站与“礼炮”号空间站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前苏联在发展“礼炮”号空间站的同时还要发展“钻石”空间站?“钻石”空间站的用途是什么?本文将简要地回答这些问题。“钻石”计划的产生“钻石”计划是前苏联的一个军用空间站计划。这个计划是1964年10月由前苏联著名的火箭专家、第52试验设计局的总设计师切洛梅提出来的,1967年8月苏共中央委员会和苏联部长会议联合批准了  相似文献   

10.
《军事文摘》2023,(8):10-11
<正>你知道吗?中国空间站目前部署的14个科学实验柜,在地面都有一个进行对比实验的科学柜鉴定件,其中就有一个类似太上老君“炼丹炉”的神器。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去看个究竟吧!你瞧,图中科研人员正在操作的这台设备,就是目前空间站正在运行的高温材料科学实验系统鉴定件,它就好比是空间站的一个“炼丹炉”,可以对各种材料进行加热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空间应用系统核心舱任务等主要系统于近日分别通过出厂评审,标志着空间站建造即将转入任务实施阶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主任郝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吴燕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杨保华;中国科学院有关领导;有关系统"两总"代表等参加评审会议。目前,  相似文献   

12.
国际宇宙空间站是由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巴西和日本等16国联合研制的,目前只是部分建成,只能容纳3名宇航员,在全部建成后可容纳7名宇航员。本来预定在2004年完工,现在已经推迟。全部建成后,国际空间站将是人们在地球上能看到的除月亮和金星外最亮的“星体”。据称,国际空间站至少可工作10年,最长可以运行2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之后它将被一个更新更大的空间站所取代。一、为什么要建造国际空间站航天科技人员在实践中发现,载人飞船实际上只是一种能乘人的人造卫星。它的内部空间狭窄,很难放开手脚开展大型科学实验活动。而且所载的生活用品…  相似文献   

13.
《军事文摘》2024,(6):4-9
<正>中国空间站有危险啦?是这样的:随着太空垃圾(空间碎片)的日益增多,中国空间站也随时可能被周围绕着地球飞的微小颗粒撞击呢!在前期检查中,人们发现中国空间站太阳翼曾多次受到微小颗粒撞击,已经造成了轻微损伤。  相似文献   

14.
阎鸮 《世界军事》2022,(3):83-86
最近,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星链"卫星,两次逼近中国空间站.这不是美国第一次做出如此危险的举动.实际上,这种危险举动,是美国在太空频轨资源上的一种霸道行为.那么,何谓频轨资源?频轨资源现状如何?美国是怎样霸占频轨资源的?美国对频轨资源的霸占,会给其他国家带来哪些威胁?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5.
《军事文摘》2023,(4):36-39
<正>小编的话:2000年,国际空间站的建造可真是太忙了!航天员们在太空中马不停蹄,完成了俄罗斯吊臂的安装,增添了“星辰号”服务舱,顶端1号、左舷6号构架结构,3号增压对接适配器,美国第一组太阳电池阵和散热器,等等。看看太空中这些忙忙碌碌的身影吧!  相似文献   

16.
《军事文摘》2022,(24):56-59
<正>小编的话:仰望夜空,中国空间站就像一道美丽的流星,在华夏大地上空划过。为了抓拍中国空间站,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二小星云社的队员们,用手中的镜头,留下了这道道特殊的“中国风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17.
<正>五一前后,喜讯频传: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圆满成功,突破和验证了空间站货物运输、推进剂在轨补加等关键技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胜利完成;4月26日,首艘自主建造的航母出坞下水,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航空母舰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中国在打造一支能在远海保护国家经济和安全利益的远洋海军力量方面又迈出了一大步;5月5日,首架国产大型客机C919起飞,我国大型客机项目获得重大突破,竖立起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的新的里程碑……一件件"大国重器"的相  相似文献   

18.
《军事文摘》2023,(6):32-35
<正>空间站机械臂转位货运飞船试验1月6日,空间站机械臂转位货运飞船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首次利用空间站机械臂操作大型在轨飞行器进行转位试验。神舟十三号乘组手控遥操作试验1月8日,神舟十三号乘组在空间站核心舱内首次采取手控遥操作方式,圆满完成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交会对接试验。  相似文献   

19.
《军事文摘》2022,(20):4-9
空间站实验舱是支持大规模舱内外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载荷的舱段。近年来,它在科技研究、科普教育和国际合作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接下来,让我们走近中国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的实验舱,一起看看它们的厉害之处吧!  相似文献   

20.
庞之浩 《环球军事》2011,(20):15-17
从世界第1座空间站升空至今,人类已发射了10座空间站,它们在科学研究、技术试验等许多方面,正发挥El益明显的作用,其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