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部属给首长、下级给上级送礼,不外乎求利型、报答型、互利型、抵过型、从众型、感情型等六种心态。因此,我们要在加强教育、端正部队风气、增强办事透明度的同时,要讲究拒礼艺术,具体做到“六法”。暗送暗退。无论是感恩,还是有求,抑或抵过,大多数同志送礼往往是秘密行动的,既想把事情办成,又顾及面子。对于这类同志,谢绝时既要动之以情,又要态度诚恳坚决,合情合理地说服部属和下级,使他们从中受到教育,愉快地收回礼品,达到拒者安心,送者舒心。  明送明退。有的部属和下级送礼不分时机和场合,送礼直来直去,毫不掩饰,不顾影响。这种情况,虽…  相似文献   

2.
生活顾问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总要带一些礼品。送何礼品为宜,应考虑以下五点: 1、老年人都讲究经济实用,对家有老人的亲友,选购一些营养补品为上,或者送些健身器、毛围巾、保暖鞋之类实用之物。 2、对一对夫妇加一小孩的三人型家庭,可针对稚童所喜爱,送些智力玩具、图书、新颖书包、文具等,三口之家会皆大欢喜。 3、对方是知识分子家庭,选送些咖啡,文房四宝、房间小摆设等礼品都不错。  相似文献   

3.
礼者 ,敬意之谓也。朱熹注《论语·为政》曰 :“礼 ,谓制度品节也。”按此注释 ,礼应是泛指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不论表示敬意抑或规范 ,这个礼重点之处不应是落实具体的钱和物。然而 ,一提起礼 ,今日人们联想到的必然都是实体的物质。君不见 ,在媒体广告上公开宣传的“送礼有理” ,“收礼有利” ,决然不是精神的东西。礼由精神性的嬗变为物质性的 ,并非自今日始。礼可以馈赠 ,赠送的当然只能是实物 ,即谓之礼物或礼品 ,当然 ,今天送礼的“功利目的”更直接了 ,如要办成事 ,没有“礼”的“润滑”也很困难的。更有一些为官者 ,按职论价 ,以送…  相似文献   

4.
读者肯定从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上看到或听到一些这样的事;不管是大贪官还是小贪官在被送上法庭接受人民审判之前,绝大部分是从“行贿者”送的“礼”开始的。从收一件礼品开始,然后胆子越来越大,私欲不断膨胀,直至经不起金钱、权力和美色的诱惑。  相似文献   

5.
时下,礼物已经从表示尊敬、关爱、友好等原始内涵中逐渐变异,送礼的目的、方式等等,已经被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揉进了尘滓,蒙上了阴影。近几年,军营中官兵之间的送礼现象亦有所抬头。“来而不往非礼”。“礼”尚往来耶?“礼尚往来”已经成为现代人际交往约定俗成的准则。在军营,个别人为了求发展,在考军校、改选士官、职务调配等问题上,给首长送礼拉关系、要照顾;在战友、同事过生日、立功受奖等时机“随礼”表庆贺。一来二往,助长了送礼之风。《礼记·曲礼上》有云:“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谓的“礼”,…  相似文献   

6.
宋开宝年间,神泉县有一个姓张的县令,外廉而实贪.一天,他在县衙张贴出一纸文告,上曰:某月某日是我生日,衙内各级官吏和差役等,不得有随便送礼的.有一个小官与大家商议说:“县令明言生日,意思就是让我们知道,说不让献送,是谦虚啊!”大家皆心领神会.到那天,每个人都拿着很好的布匹送给县令.县令非但没有拒绝,反而又说:后月某日,是我妻子的生日,再不要这样了.张县令的外廉内贪、明拒暗索固然让人憎恶,但各级官吏和差役们的“聪明”及“善解人意”无疑怂恿了张县令的索贿行为,同样可悲.可以想见:今月县令生日送,下月县令妻子生日送,再下月县今儿子生日也送,再下月……并且张县令、李县令、王县令……这还有个完吗?送到哪年哪月是头呢?这样没完没了地送,小官吏们就那么心甘情愿吗?回答是否定的.那为什么还要送呢?原因只有一个,还不是私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我是一名女教师,外出购物消费时经常看到打出类似“某某节日大促销,此次促销活动本店享有最终解释权”等招牌,而真正消费时,却是买一瓶洗发水送一个类似钥匙扣的礼品,免费美容却是高价推销化妆品,一旦和他们论理时,商家总是以保留“最终解释权”作为挡箭牌来推卸责任,许多消费者只好吃哑巴亏。请问:商家这种“最终解释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上请客送礼、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正之风蔓延 ,一些战士出于各种不同的动机 ,给干部送礼的日渐增多。无论何种情况 ,战士给干部送礼大多是出于无奈。要建立纯洁的官兵关系 ,干部在给战士退礼时 ,要讲究方式方法 ,不能太生硬 ,以伤战士自尊 ,要诚恳地对战士进行思想教育 ,做到退礼有理有“礼”。一些战士受人际关系“物化”的影响 ,为达到某种愿望 ,往往在入党考学、立功受奖、战士提干、骨干调配、选改士官、新兵分配、选调学兵、探亲休假和犯了错误以求减轻处罚时 ,用礼物充当“敲门砖” ,开方便之门。干部如果“来者不拒” ,将助长…  相似文献   

9.
读者肯定从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上看到或听到一些这样的事 :不管是大贪官还是小贪官在被送上法庭接受人民审判之前 ,绝大部分是从“行贿者”送的“礼”开始的。从收一件礼品开始 ,然后胆子越来越大 ,私欲不断膨胀 ,直至经不起金钱、权力和美色的诱惑 ,理想逐渐变成了“礼”想 ,进而滑向犯罪的深渊 ,最终把人民赋予的为人民谋福祉的权力变为满足个人私欲的“摇钱树”。当受到法律的严惩时 ,才悔恨交加 ,泪流满面 ,悔自己当初不该收那个“礼”。这看来 ,好像是那“礼”在作祟。但是那些贪官是不是在开始收“礼”时 ,能从“礼”中悟出“理”来…  相似文献   

10.
有话直说     
正节日"预防针"打得及时春节将至,笔者所在的团场纪检监察部门连发廉政自律文件、廉政短信、廉政提醒卡3份"新年礼物",送给全团党员干部,防止发生"节日病"。这剂"预防针"打得很及时,也很有必要。从近年来查处的案件看,腐败分子第一次收受钱物,打开贪欲之门,多半是在节日期间,而很多腐败行为,也是发生在节日期间。党员干部,特别是有些反腐防线不够牢的领导干部,就会利用这些时间,违反规定收受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借节日之机"跑官要官",以各种借口向上级单位、个人送礼品,或者接受下级单位、个人所送的礼品,放  相似文献   

11.
战争轶闻     
拿破仑的最后一次失误人们普遍认为“滑铁卢之战”是拿破仑一生最后的失误。其实不然,当拿破仑流放到圣赫勒拿岛后,他收到一位亲密朋友赠送来的礼品。这件礼品是用象牙和软玉制成的国际象棋。拿破仑对这副特别精制的象棋爱不释手,几乎每天都与它打交道。可是,他却忽略了好友专门送棋的用意和这棋子中隐藏的秘密。直到拿破仑最后死于孤岛后,才有人发现这棋中一枚棋子底部可以拧下来,里面藏着如何从岛  相似文献   

12.
新人新事     
送礼不如解难题 8月1日,四川省茂县人武部随军家属马云秀收到了一份特殊的节日礼物—县社保局的员工聘任书。“送礼不如解难题”,县双拥办改变往年八一慰问单位仅送礼金的做法,了解到该部家属就业状况后,主动协调,解决了2名随军家属  相似文献   

13.
何华  常超 《政工学刊》2002,(9):30-30
随 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官兵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少数战士把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嫁接到部队人际关系中来 ,有的甚至把请客送礼作为达到个人目的的“敲门砖” ,致使干部经常要面对战士送礼的问题。那么 ,干部拒收战士礼物中有什么学问 ?怎样拒收效果最好 ?加强教育 ,引导战士堂堂正正做人。笔者在调查中发现 ,现在许多战士非常看重关系和交往 ,战友之间、上下级之间、军地之间的交往最为频繁。交往中 ,他们既重友情 ,也重利益 ,少数人把战友之间的正常交往庸俗化 ,试图通过送礼拉关系、走“捷径” …  相似文献   

14.
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历来重视我国的兵役工作,早在任上海市委书记期间,他就明确指出:“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要从国家利益大局出发,为军队送好兵,送精兵,送强兵!”他主持中央军委工作后,在一次视察部队工作时又强调指出:“军队现代化,人员素质是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在最近召开的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江泽民同志在解放军代表团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又特别指出:“征集兵员,要严格政治审查”。江主席的指示从保持我军性质  相似文献   

15.
《兵团建设》2012,(3):51
[案例]明朝永乐年间,地方官员给朝官送礼之风屡禁不止,明成祖朱棣下令凡有检举者,给予重赏。诏书下达不久,就有人将一张礼单送到明成祖面前。礼单是广东布政使徐奇所写,他入朝觐见述职,顺便带了一些岭南出产的藤席,当做礼品馈赠给一些朝廷大臣,不料竟将礼单遗失。明成  相似文献   

16.
人间自有真情在孟昭阳,廉果明父母花钱为儿买“媳”,儿子遵法送“妻”归家,这是一个感人而又真实的故事。去年九月中旬的一天,某连班长周子明突然接到家里发来“回家完婚”的电报。这位超期服役从未谈过对象的老兵,真是又惊又喜;同时,又感到纳闷,为什么事先不商量...  相似文献   

17.
党委书记的“面子观”马银邦对“面子”,尽管各人见解不同,却为人人所知,且天天与人相随。人们接触的面越大,就越避不开“面子”。党委书记乃是一个单位的头面人物,自然更应该要些“面子”。然而,往往有些“很要面子”的同志,却常常“很丢面子”。一是见“面”必争...  相似文献   

18.
摸彩     
故事一:有一年春节,某公司举行庆祝晚会,会中交换礼物摸彩,并事先规定每人所带的礼物价值当在 100元左右。当天现场的礼品,真可以说是琳琅满目,其中尤其引人注意的是一个特大号的礼盒,包装精致,引起了许多人的猜测,但是当抽中的人兴奋地打开包装时,竟只是一大箱化妆纸。“居然送这么不值钱的卫生纸,到底  相似文献   

19.
基层声音     
费名 《兵团建设》2005,(3):48-48
送“炭”何必待“雪”中;“科技下连”别走样;打假不应有“节假日”;莫忘“知识扶贫”;为官要警惕“小意思”。  相似文献   

20.
据3月5日《特区青年报》载,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董建华在最新一次的利益申报中,详细列出了过去18个月中接受各界朋友赠送的礼品,大到昂贵的纯金纪念品,小到普通的一块年糕、一个椰子等,他都登记充公,总数达1160份。谁都知道,我们的“公仆”也有收礼的现象。迄今为止,笔者没有看到有见诸于报端或用其它方式公布于众的收礼单。如今收礼出了格,栽了跟头,党籍被开除了,官被罢免了,甚至犯了法蹲了大宇的也屡见不鲜。至于不显山,不露水,暗地里收受“礼品”的“公仆”则更是没法统计了。两相比较,我以为董建华开列“收礼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