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达组网是防空预警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其核心是信息融合技术.给出了雷达组网的概念、特点和结构模型,划分了信息融合在雷达组网中各个层次,重点阐述了雷达组网系统中检测与跟踪融合技术的应用,最后讨论了雷达组网中信息融合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探测资源可监控性是实现雷达组网系统资源优化管理与控制的前提,与管控灵活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以雷达群组网系统为背景,综合考虑组网探测资源可监控性需求、技术可行性与经济性等因素,深入分析了雷达组网系统指控中心、组网雷达及附属设备等资源的可监视性与可控性,并提出了探测资源可监控性设计原则,这对组网管控系统及组网雷达的升级改造与研制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雷达模拟器不能满足雷达组网系统调试与模拟测试需求的问题,在分析雷达组网系统测试信息源功能需求的基础上,采用纯软件的实现方法,从体系结构、功能模块和信息流3个方面对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设计,讨论分析了具体技术实现中的几个关键问题,给出了具体的仿真实例。系统测试结果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该设计满足了雷达组网系统测试对目标和雷达控制灵活性等多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制导雷达面临的威胁是很严重的,单纯依靠某项先进技术去应付当前的各种威胁相当困难。组网技术为走出这种“困境”提供了一种方法。本文讨论制导站组网技术,提出了一些组网时必须注意的关键技术。对今后开展制导雷达组网有一定的参考。 组网技术可以是由双(多)基地雷达组网的形式和单基地雷达组网。本文将讨论在实现这二种组网形式时存在的技术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首先基于高层体系结构建立了带反馈结构的信息融合仿真系统软件框架,然后针对多雷达组网探测隐身目标应用进行了仿真系统方案设计,描述了组成联邦的各联邦成员间的数据流向及订阅关系。详细介绍了各联邦成员的功能及输入输出接口,设计了联邦执行数据文件。基于MAK RTI完成了主要模块的编码实现,进行了目标跟踪算法移植,并测试了基于协方差的组网雷达宏管理算法的性能,验证了建立的多雷达组网信息融合仿真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复杂系统的组网雷达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常规单基雷达演化成组网雷达的过程,并运用复杂系统的基本属性———差异性、多样性、相关性和整体性,分析了组网雷达演化的机理。然后指出组网雷达整体涌现具体表现为作战能力的提高和“四抗”能力的飞跃。最后分析了组网雷达作为复杂系统,网内雷达站之间的数据融合是其涌现的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7.
针对雷达组网系统抗压制干扰部署优化问题,讨论了雷达及其组网系统的残剩可探测区动态定量评估模型,定义了雷达及其组网系统的探测能力下降指数、雷达装备利用率及其抗干扰效能指数,给出了一套完整的组网系统抗压制干扰综合效能动态定量评估模型、优化布站决策模型及相应的实用算法。3部雷达组网的仿真试验证明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雷达组网系统责任区抗干扰优化部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有源压制干扰对雷达组网系统的威胁,深入分析了雷达组网系统的抗干扰优化部署问题,建立了雷达组网系统责任区抗干扰优化布站决策模型,并给出了具体的算法和求解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可为雷达组网系统的实际优化部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多部雷达保障校正射击时各个雷达获得的数据精度不高、数据传输自动化程度低、炸点坐标缺乏数据融合等问题,采用VC++和SQLServer为软件开发平台,设计并实现了炮兵雷达组网校射评估系统。讨论了系统的基本组成和软件结构。同时根据最小方差原则,按照各雷达的精度分配权值,设计了多雷达组网对炸点测量数据最优融合估计的数据融合算法。通过实弹射击保障应用表明,该系统提高了雷达对炸点数据测量的精度及炮兵指挥自动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多部雷达保障校正射击时各个雷达获得的数据精度不高、数据传输自动化程度低、炸点坐标缺乏数据融合等问题,采用VC++和SQLServer为软件开发平台,设计并实现了炮兵雷达组网校射评估系统。讨论了系统的基本组成和软件结构。同时根据最小方差原则,按照各雷达的精度分配权值,设计了多雷达组网对炸点测量数据最优融合估计的数据融合算法。通过实弹射击保障应用表明,该系统提高了雷达对炸点数据测量的精度及炮兵指挥自动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分层次地建立了雷达组网系统的整体探测能力指标及雷达单元间的威力衔接指标模型.并对区域雷达组网系统的优化部署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和仿真验证.仿真表明,在部署决策过程中,基于所述模型,可建立科学有效的约束条件,从而大大缩小部署寻优的解空间,提高了优化部署实施的效率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空无人机等目标,建立基于高频地波雷达为主的2D雷达探测网,以目标高度估计和协同补盲为约束条件,对2D雷达网的优化布站问题进行理论计算和实例仿真,实验结果证明布站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定量分析了隐身目标的双基地雷达散射截面积模型,结合双基地雷达的探测判决条件,运用空间区域划分的方法对隐身目标进行实时信息采集;建立了理想条件下双基地雷达平面上隐身目标的探测模型,计算并给出不同条件下双基地雷达探测范围与基线的仿真关系图;仿真分析的结果对优化双基地雷达的战术配置以及雷达组网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Active phased array antennas enhances the performance of modern radars by using multiple low power transmit/receive modules in place of a high power transmitter in conventional radars. Fully distributed phased array radars demand the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signals in radio frequency(RF) and digital domain for real time operation. This is normally achieved through complex and bulky coaxial distribution networks. In this work, we intend to tap the inherent advantages of fiber links with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ed(WDM) technology and a feasibility study to adapt these links for radar applications is carried out. This is done by analysing various parameters like amplitude, delay, frequency and phase variation response of various radar waveforms over WDM links. This also include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non-linear frequency modulation(NLFM) signals, known for better signal to noise ratio(SNR) to specific side lobe levels. NLFM waveforms are further analysed using pulse compression(PC) technique. Link evaluation is also carried out using a standard simulation environment and is then experimentally verified with other waveforms like RF continuous wave(CW), pulsed RF and digital signals.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are generated from this variable duty cycle digital signals during real time radar operation. During evaluation of digital signals, variable transient effects for different duty cycles are observed from an amplifier configuration. A suppression method is proposed to eliminate this transient effects. Further, the link delay response is investigated using different lengths of fiber spools.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at WDM links are capable of handling various signals significant to radar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5.
雷达组网的特点及其抗干扰设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介绍了雷达组网的特点 ,并对如何提高目标探测概率问题进行了简单推算 ,提出了雷达组网在实战应用中的一种干扰设计方法 ,并简要介绍了雷达组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粒子滤波的检测前跟踪方法是一种处理弱目标检测与跟踪的有效方法。使用多部雷达对同一目标进行观测,可以提高目标的检测概率和跟踪精度。但雷达系统误差不同,得到的目标量测信息不能直接进行融合。针对多个具有不同系统误差的雷达联合检测跟踪问题,通过将不同雷达的量测信息向前追溯,对误差进行校准,从而消除不同雷达对于同一粒子的量测误差,然后将粒子权重进行融合。仿真结果表明,在雷达具有不同系统误差的情况下,采用本算法可以有效提高目标的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的雷达数据传输方式机动性、灵活性差的现状,基于成熟的GPRS技术,提出和设计了一种新型雷达数据传输系统。通过大量的模拟雷达数据,对本系统进行了验证和测试,结果表明基于GPRS的雷达数据传输系统能够满足雷达数据传输的要求,适合于雷达应急通信和机动雷达的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18.
雷达信道     
为了降低雷达系统的分析难度,简化对雷达系统的分析步骤,在基于对雷达特性分析的基础上以离散信道的分析方法来对雷达系统进行表征,进而将这一理论运用到雷达组网系统中,并进一步获知提高雷达系统性能的一些手段。  相似文献   

19.
搜索和跟踪是空间探测相控阵雷达的两种基本工作方式。介绍了应用STK软件对相控阵雷达的搜索、跟踪空间目标能力的仿真过程和方法,介绍了STK与其他应用软件相链接扩充功能的方法。总结了应用仿真安排雷达工作方式,论证雷达技术指标,确定系统总体方案的作用和意义,研究的内容可运用于STK软件对各类雷达的仿真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