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首都东京竟然存在一个不为人知的“绝密地下城”,以便为未来可能发生的大规模战争作准备?一位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与CNN记者一样名扬全球的日本名记者著书列举了多项无可辩驳的证据,证明“绝密地下城”的确存在,并且自战后到冷战再到现在一直在秘密运行之中。然而,日本政府却始终不愿意证实甚至公开谈论“绝密地下城”是否存在,甚至以无形的压力,迫使这名记者封口。然而,今年9月第6次出版的《帝都东京:隐藏在地下的秘密》一书却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政令军令是江主席“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化 ,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与确保政令军令的畅通从本质上说具有一致性。因此 ,对军队来说 ,继续深入抓好“三个代表”思想的贯彻落实 ,最重要的就是要确保政令军令畅通 ,保证党中央、中央军委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一 )邓小平理论是党和军队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 ,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确保政令军令畅通 ,必须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这些年 ,部队的一些单位和部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 ,原因是多方面 ,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单位…  相似文献   

3.
胡主席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指出,要扎实开展"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学习教育活动,严肃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确保政令军令畅通。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自觉的实际行动践行好这一重大政治要求。  相似文献   

4.
若要问在伊拉克战争中哪支美军部队最神秘?多数人肯定会回答:“中情局武装特工、“三角洲”突击队、‘阿尔法’或者‘陆军游骑兵’!”错!最神秘的一支部队是美军第20特遣队。直到现在,该部队的存在和任务仍属美国军事秘密。伊拉克战前战后许多震惊国际社会的事全都是这支部队干的! 6月13日出版的《华盛顿邮报》披露了美军绝密武器核查部队——第20特遣队在伊拉克秘密行动的绝对内幕! 长发、啤酒肚和老家伙拼出美军最绝密的特种部队 这支部队的主要成员有“三角洲”突击队员,当然也有中情局、国防情报局甚至科研机构的老专家。一名知情的美军军官说:“这是一支杂牌精锐部队,猛一看,有人穿军  相似文献   

5.
每当民航飞机坠毁,有关消息立刻会铺天盖地地出现在各种新闻媒体上,然后是事故调查小组的介入和民航公关部门的声明,最后人们还会得到详尽的结论报告。但如果是军用飞行失事,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要是这还是一架有着特殊身份的绝密型战机,那么事故本身也将是一个秘密。或许只有在多年之后,这些神秘事故的细节才会逐渐透露出来。美国《空军》杂志2001年7月号就披露了美国空军近50年来几次重大的绝密战机坠机事件。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段被美国政府刻意掩盖了50年的历史,这是一个至今还鲜为人知的绝密行动——2001年10月18日,当参加过朝鲜战争的一群美国老兵在华盛顿纪念战争50周年时,竟然曝出一桩惊人的秘密:当年的美军不但在朝鲜半岛与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全面交战,而且还多次派改装的最新喷气式战斗机深入中国的沈阳、哈尔滨、满洲里和苏联的远东各基地实施绝密的侦察行动。隐藏在心底50年的秘密乔治·塞勒是美国亚历桑那州蒙哥马利城的退伍军人,朝鲜战争时是一名美军飞行员。在一次与昔日的老战友电话交谈之后,终于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愧疚之情,向妻子和女儿讲述了隐藏在自己内心50年的秘密。这是一个曾被美国政府列为"最高机密"的行动:他和他的战友曾经驾驶RF-86"佩刀"战斗机深入中国东北和苏联境内2000公里执行过绝密的照相侦察任务!  相似文献   

7.
1934年10月,由于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历经一年多苦战未能打破敌人的第5次“围剿”,被迫走上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决定红军长征的因素固然很多,但一份神秘而十万火急的绝密情报也促使党的临时中央作出实行战略大转移的决策。它使中央红军及时摆脱了险境,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极为险恶的军事形势1933年秋,发动“剿共”战争连遭失败的蒋介石成立南昌行营,从各地调集了100万人的大军和200架飞机,自任总司令亲自坐镇指挥,对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空前规模的第5次大“围剿”,其中直接用于中央苏区的兵力就有33…  相似文献   

8.
4月22日出版的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捅出一条惊人的消息——英国国防部大大小小的建筑包括国防部伦敦白厅总部大楼内居然搜出各种型号的窃听器30多个,就连英国国防部情报办公室也被安上了窃听器! 英国国防部大楼挖出了30多个窃听器 如果不是英国国防部一个半月前心血来潮要举办一次绝密的电子安全会议的话,那么自信的英国人做梦也不会想到英国武装部队的核心居然会遭大规模的窃听,一些窃听器可以说是安到了英国人  相似文献   

9.
核武器自1945年问世以来,真正用于实战只有一次,那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对日本广岛和长崎的核轰炸。但实际上,战后半个多世纪,美国和苏联为争夺世界霸权,曾一次又一次挥舞核大棒,把人类推向核战争的边缘。1977年,美国政府解密了一份代号“扣球”的绝密作战计划。该计划是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于1949年指定一个专门委员会制定的。当时美国具有核优势,苏联是主要敌手。“扣球”计划总方案为:1957年1月1日美军发起全面进攻,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军与盟军配合,通过核袭击摧毁苏联的抵抗意志和抵抗能力,并通过在欧洲大陆西部实施战略进攻和在远东实  相似文献   

10.
漏网之谍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2,(12):62-63
冷战期间,约翰·弗拉基米尔·赫斯基上尉曾在美国空军驻德国柏林的一个秘密监听站工作,可以接触到包括密码在内的各种绝密信息。在美空军的一次例行测谎检查中,赫斯基未能通过测试从而引火烧身,引起特工部门的警觉,进而从其住处搜出了大量的机密情报资料。  相似文献   

11.
战争轶闻     
公开的绝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北非战役刚刚结束后,一些战地记者便自己根据材料分析,发表一些关于盟军下一步行动的推测性报道。盟军最高统帅、美国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知道这不利于盟军下一步作战计划的实施,一改对记者保密的做法,召集地中海战区的所有记者,举行一次记者特招会。会上,艾森豪威尔当众公布了下一次作战行动的地点、时间及一些连盟军各  相似文献   

12.
巡航导弹核潜艇859型(EI级) 1956年8月26日,苏联政府下达了关于“设计建造巡航导弹核潜艇”的绝密命令,并将设计659型核潜艇的任务交给了第18设计局。总设计师由第16设计局的普斯钦切夫担任,后来由库里莫夫接任。  相似文献   

13.
罗伯特·查伊甘·金,美籍韩国人,在美国海军情报办公室担任情报分析员期间,他利用工作上的便利,大肆窃取秘密材料,在近5个月的时间里就为韩国窃取了50多份绝密材料。1996年9月,美国联邦调查局获悉他的间谍行径后,成功将其捕获。与此同时,金的落网还为美韩两国原本铁板一样硬的军事同盟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相似文献   

14.
马骏杰  翁军 《环球军事》2010,(18):60-62
1980年5月18日至21日,我国在太平洋海域进行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试验,获得圆满成功。这一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一时间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这是一次绝密行动,对外界来说,始终笼罩着神秘的色彩。30年后的一天,笔者带着一系列问题,采访了当年参加这一行动的原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参谋张季栋。  相似文献   

15.
1月18日,四川德阳市委书记、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亓九才在军分区党委四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指出:作为第一书记,首先必须站在国家安全,社会发展与稳定全局的高度,充分行使手中的职权,确保政令军令畅通。其次,必须正确把握本地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发展的方向,要亲自参与人武部长远规划的  相似文献   

16.
特种部队总是给人一种神秘感,众所周知,俄罗斯有两支特种部队:“阿尔法”和“信号旗”。谢尔盖·格罗夫曾是“阿尔法”队员,后来执教“信号旗”军官进修班10年,并参加了数十次国际绝密行动。对于特种部队感兴趣的读者,不妨随我们看看谢尔盖自述的特种生涯。  相似文献   

17.
四川彭水县委书记、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刘作禄重视人武部党委政治建设,在人武部收归军队建制后,新的党委班子成立第一次党委会上强调,人武部党委讲政治必须做到以下七点,才能保证政令军令畅通。一是必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坚持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指导,坚持“强兵兴武铸武魂”的历史责任。二是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  相似文献   

18.
1941年,纳粹德军从西方席卷而来,向死守的苏联红军发出"死亡之舞"的邀请,白俄罗斯在一个月内被彻底吞噬,乌克兰原野上堆满红军战士的尸体,莫斯科似乎摇摇欲坠了……但在当年7月13日的奥尔沙地区,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矛头却被一种神秘的武器给打碎了,苏联西方面军副司令员叶廖缅科在回忆录中如此记述:"4门绝密火炮进行齐射,战果...  相似文献   

19.
他是一名普通公务员,第三帝国官僚机构中的小人物,但在他的办公桌上却流动着从帝国各个角落发往元首和部长们的绝密信息。 他憎恨自己的工作,憎恨这个邪恶帝国。但他又能怎么办呢?毁灭,他选择了毁灭这个帝国! 1943年夏,弗里茨·科尔贝(Fritz Kolbe)登上了驶向瑞士伯尔尼的列车,在他身边放着一个装满秘密文件的外交邮袋。这个中立  相似文献   

20.
在007电影中,常有以大山作掩体,将山体内部挖空的绝密军事要塞。影片外,也有这样一座军事要塞,它重兵守卫,层层设防,曾先后有6万名工程兵在17年间在要塞内部各司其职,直到离开数年也不知其整体全貌……今年4月24日,被称为“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的重庆涪陵816军工洞,首次以旅游景点的身份对外开放,一项曾经与世隔绝长达40多年的中国涉核绝密军事工程,迅速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