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个人都希望有着一身靓丽的“羽毛”,展示自己的良好形象。然而,社会上对于“爱惜羽毛”却有着不同的态度。工作生活中,“爱惜自己的羽毛”时常被用来褒扬一些同志认真履职尽责,珍惜自己的声誉,积极树立严谨细致、担当作为、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但有时也被用来批评少数人不担当、不作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明哲保身的行为做派。  相似文献   

2.
何谓“养廉”?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提高工资待遇,使政府官员、军队干部从政清廉。其实,“养廉”之说,并非现代人的创造,而是古已有之。先哲云;“厚俸养廉。”古代一些明君贤相就信奉“养廉”之道。据说,当今世界上不论是经济发达的美国、日本,还是发展中国家印度、巴基斯坦等,在确定政  相似文献   

3.
俗语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这句千百年来奉劝世人多做好事、死后留下好名声的古训,是我国礼仪之邦注重品德修养的真实写照。纵观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流传着许许多多为世人传诵的名人佳话: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公而忘私,舍小家顾大家,千古美名传;李世民轻徭薄赋,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包拯大义铡亲侄,奉为“青天”万民仰;杨震“四知”拒贿,于谦刚直清廉,羞煞古今贪赃人……在现代,还有孙中山的追求、毛泽东的简朴、周恩来的稳健、彭德怀的耿直、朱德的豁达、罗荣桓的忠诚、邓小平的睿智……无一不为世人津津乐道,引为骄傲,传为美谈。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了各具特色而又为世人万古传颂的崇高精神和非凡风采。相反,有的人却是逆历史潮流而行,悖大众意愿而为,留下的只能是千古骂名。  相似文献   

4.
翻开《聊斋志异》,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李匡九是一个为官清廉的人。一日,其治下的一个乡绅被诬陷,为辩白,欲找李匡九,但在衙门前被门役挡住。门役说:“老爷已知此事,你只需拿出二百两白银,便可洗刷罪名。”乡绅请求减去一半,门役说:“我去问问老爷。”门役知道李匡九早已戒烟,待他审理乡绅的案子时,故意上堂轻声问:“老爷要不要吸烟?”李匡九摇头拒绝。门役便走下堂对乡绅说:“我为你求情减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社旗县人武部部长李玉伦为官清廉,被当地人民群众誉为“廉洁部长”。 1990年,李玉伦调到社旗县人武部任部长。该县人武部党委分工李玉伦抓基建。有人说,抓基建有油水可沾。可他身在油水中,不沾一滴油。机关办公楼竣工后,施工队为混过验收关,一次给他塞了5000元。李玉伦非常恼火,厉声斥  相似文献   

6.
前一段时间,“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朱治国的先进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读来震撼人心、感人至深。朱治国勤勤勉勉坚守信念,把忠诚写在恪尽职守中,一生清廉坚守初心,毕生献给了党的组工事业。朱治国曾说:“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他干工作的态度和精神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学习。  相似文献   

7.
为官勿当“财欲奴”耿兰水共产党的官,本应正直清廉,疾恶如仇,不落俗流,体察民情。然而,时下有的领导干部却经不起腐朽思想的侵蚀和金钱的诱惑,头脑中超现实的“财欲”悄然膨胀,并被其一步步地逼上“梁山”,最终沦为时代阶下囚。《共和国刀下贪官谱》一书中,揭示...  相似文献   

8.
一品清廉     
有幅吉祥图名曰《一品清廉》,其画面干炼:一棵挺拔于水上的莲花,青青的莲叶似扇,绽开的莲花嫣红。宋人周敦颐在《爱莲说》中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明李时珍也称她“产于淤泥而不为泥染,居于水中而不为水没”。一品清廉即通过赞美莲花的洁身自好而赞美清正廉洁、品德高尚的人。一品清廉的寓意精神,有很强的现实性。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的贪污盗窃、行贿受贿等不廉洁的现象,如同“社会淤泥”使有些意志薄弱者经不起“糖弹”袭击而倒在淤泥之中甚至  相似文献   

9.
针对部分同志对“以人为本”理念理解和认识上的偏差,从三个方面提出“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集体人”而非“个体人”;是指“多数人”而非“少数人”;不仅指“现代人”,还包括“后代人”的阐述和解析。  相似文献   

10.
王冰 《政工学刊》2009,(2):29-29
“女人也是人”、“名人也是人”、“医生也是人”、“老师也是人”、“教授也是人”、“科学家也是人”、“领导也是人”……而今,“XX也是人”的表白、呼喊、辩解不绝于耳。古希腊,有个敢向亚历山大大帝叫板“不要挡住我的阳光”的犬儒派哲学家叫第欧根尼,他常常大白天点着灯笼满大街吆喝着“我在找人”。不知这位自诩为“宇宙公民”的犬儒,若知今人争着抢着往“人”堆里扎会作何感想。但把种种“也是人”拿出来在阳光底下晒一晒,确能看出层次和境界的高低不同来。  相似文献   

11.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将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重在解决“四风”问题。旅团党委机关作为直面基层的“一线指挥部”,要抓好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需着力在强化四种意识上下真功、使实劲。  相似文献   

12.
湘潭市原副市长朱少中以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50万元。这一判决让朱少中曾苦心经营的“清廉”形象一落千丈,也揭开了其非同寻常的“双面”人生。朱少中不仅是一个努力塑造清廉形象、大玩其清官花样的人,也是一个高喊反腐高调惩贪的官员。事后查明,朱少中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变更土地规划、承揽工程、招商引资、金融贷款、职务升迁等方面谋取利益,先后多次收受相关人员的贿赂200余万元;滥用职权,擅自为建设项目减免报建费,造成国家损失871万元。朱少中不仅不像他伪装给人们看到的那样清廉,反而是一个在几乎所有他能够染指的领域全方位上下其手捞一把的十足贪官。  相似文献   

13.
标签是社会(他人或社会组织)给有关人员加上的一个身份证明,是社会对一个人的性质所进行的界定。比如“这个人乐于助人”、“这个人是小偷”、“这个人不诚实”等,这里的“乐于助人”、“小偷”、“不诚实”,就是社会给这个人贴的标签。有的连队领导喜欢给战士贴上相应的标签,比如某某是“落后分子”、某某是“重点人”。实际上,无论是对某战士“怒其不争”而“斥其不奋”,还是爱兵心切而时时刻刻记着个别战士存在的缺点以促其改正,甚或是以一个“杀鸡儆猴”的样板教育别的战士,不论从哪种角度来看,给战士贴“反面标签”的做法都要不得。(一…  相似文献   

14.
艾锁 《兵团建设》2005,(2):35-36
“棉”大嫂、“苗”大姐、“菇”小妹是农一师十二团的女能人,她们用勤劳和智慧描绘着五彩斑斓的丰收图,成为小康路上的领跑人。  相似文献   

15.
《道德经》是中华文化的思想宝库之一,虽然仅仅五千言,但所蕴含的丰富清廉思想,对于今天我们党的领导干部来说,仍然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很深的启迪作用。 一是无私无我、道德不灭的思想。万事万物有生、长、老、死,人也不例外。老子认为,唯一不死的是自然的规律(即“道”)和人高尚的品德(即“德”)。“德”是“道”的应用和体现,因此,高尚的品德应符合“道”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对“仁”的解读是认识孔子丰富思想内涵的关键。由人而来的“仁”深刻之处就在于与“人”的密切关联性,人只有在“克己”“复礼”的实践中才能有效的践行“仁”,实现“仁者爱人”的人生至善的大境界。  相似文献   

17.
当前 ,在一些单位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 ,就是有些群众威望高、德才兼备、事业心强的同志未能得到提拔 ;而一些能力一般甚至较差 ,但是精通钻营奉承 ,“普遍联系领导”的干部却能够“脱颖而出” ,被任用甚至是重用。群众讽刺这种不正常的现象为 :以劣胜优。分析“以劣胜优”现象得以存在的原因 ,无非是有些单位在调配干部时 ,考核工作仅是流于形式、走走过场 ;个别领导任人唯亲 ,搞“小圈子”、“一言定乾坤” ;提拔自己身边的人、喜欢的人、看中的人 ,从而使得“上边有人的人”官运亨通青云直上 ,而只顾“低头拉车的人”则得不到发挥自己能…  相似文献   

18.
至今不到两年,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人武部就被北京军区评为武器装备安全管理先进单位,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评为先进人武部和省军区正规化建设与管理达标先进单位。同时有3个基层武装部和6个民兵连被军分区评为民兵工作“三落实”先进单位。提起这些,人们都说,这“兴武曲”是部长李川带领干部职工以“三创”精神“唱”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达普错,藏族,1969年入伍,1969年入党,1986年任理塘县人武部政委,后改任部长,去年调分区任后勤部部长。他长期坚持对不正之风“唱黑脸”,为政清廉,两袖清风,被干战誉为“攻不破的部长”,“端正党风的带  相似文献   

20.
有位哲人说过 ,大千世界 ,芸芸众生 ,无非是在谋两个行当 :一曰谋事 ,一曰谋人。这是高度概括了的 ,很有道理。当然 ,这里的“谋事”与“谋人” ,应加必要界定 ,以免误生歧义。“谋事” ,就是一门心思进行有意义的工作 ,譬如工人做工 ,农民耕田 ,学者著书 ,军人戍边 ,领导干部则“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谋人” ,就是琢磨着怎样搞好上下左右人际关系 ,既取悦于上司 ,又不得罪于同事 ,还要骗取下属的拥戴 ,以求左右逢源 ,八面来风。一般来说 ,痴迷于“谋事”的人 ,往往对“谋人”一窍不通 ,或无心研究 ,或不屑一顾。结果 ,虽然事没少做 ,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