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防科技》2005,(9):5-5
欧洲“伽利略”计划的首颗卫星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搭乘俄罗斯的“联盟号”火箭发射升空。“伽利略”是欧洲自己的全球导航卫星计划,使用范围从帮助汽车驾驶者导航的电子地图到协助搜索的救援行动。该计划预计2008年投入使用,最终将有30颗卫星在24000千米的高空轨道运行。  相似文献   

2.
2002年3月26日,欧盟15国交通部长会议一致决定正式启动“伽利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在距地2万公里的轨道上部署30颗卫星.为欧洲乃至全世界民事用户提供各类导航定位服务,其目的是在使欧洲获得工业和商业效益的同时,赢得建立欧洲共同安全防务体系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欧洲的“伽利略”(Galileo)导航卫星系统计划受到广泛关注。尽管遇到了许多障碍,“伽利略”系统最终还是得以实施。2002年3月26日,欧盟15国交通部长会议一致决定正式启动“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计划。“伽利略”计划的发展对卫星导航技术和市场,以及世界政治格局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发展简况计划的提出  相似文献   

4.
2002年3月26日,欧盟15国交通部长会议一致决定正式启动“伽利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在距地2万公里的轨道上部署30颗卫星,为欧洲乃至全世界民事用户提供各类导航定位服务,其目的是在使欧洲获得工业和商业效益的同时,赢得建立欧洲共同安全防务体系的条件。 四年周折,一朝启动 1998年,在法国的发起推动下,欧盟15国决定由欧盟委员会  相似文献   

5.
天兵 《国防科技》2003,(7):38-42
人类自大航海时代以来就在一代一代努力开发确定“自身位置”的方法,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随着现代航天及无线电通讯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立起来的一个高精度的,全天候和全球性的无线电系统。它不仅使得安全的客货运输成为可能,而且还可用于军队的快速布署,以及巡航导弹的精确制导。2003年5月25日零时3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这标志着我国已自主建立了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中国正在向世人明确展示力图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和欧洲的世界“第三极”的决心。这里我们特编发一篇介绍欧洲“伽利略”导航卫星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国际防务     
欧空局发射第二颗伽利略导航卫星GIOVE-B【国防科工委网站2008年4月28日综合报道】4月27日,欧洲伽利略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第二颗在轨验证元素卫星GIOVE-B成功发射,标志着伽利略计划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描述了美国陆军"地面勇士"计划的综合导航技术.  相似文献   

8.
在80年代中期,欧洲的法国和瑞典就开始探索海上隐形技术,并都制定过积极研制隐形舰计划,走在欧洲各国的前头。欧洲其他各国的造船公司纷纷效仿,  相似文献   

9.
《国防科技》1994,15(4):12-17
欧洲委员会工业委员马丁·本杰曼1994年2月16日宣布欧洲决定建立大 规模新型通信网络即“信息高速公路”。 1993年,欧洲共同体委员会主席德洛尔在关于增长、竞争和就业的一份白 皮书中就提出要建立欧洲“信息高速公路”计划。这一计划得到了欧洲委员会——各国领导人的赞同。 为实施欧洲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本杰曼已集合了一些来自通信、电子和媒体企业方面的负责人并组成了本杰曼小组,这个小组的任务是为未来的欧洲“信息高速公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0月30日,中国和欧盟签署了《中欧伽利略计划合作协议》,为中国参与这一战略计划开辟了道路。11月10日,随着荷兰最后一个在文件上落笔签字,欧盟15个成员国都通过了该文件。至此,中国在支付2.3亿欧元后,成为了“伽利略”计期惟一的非欧盟成员国。根据协议,中欧双方将在卫星发射、工业制造、服务与市场开发、接收机标准化与无线电频率等方面进行科技合作,使得“伽利略”计期成为中欧迄今最大的科技合作项目。有媒体评论说,中国加入“伽利略”计划,不仅使欧盟得到技术和资金方面的强有力支持,更使之具备挑战英国 GPS 垄断地位的实力。“伽利略”计划除了使中国在相关领域的发展方面更多地融入国际潮流外,还使中国导航定位用户又多了一种选择。应该说,有更多选择是好事。选择越多,导航则更加安全和精确。  相似文献   

11.
中国从2012年12月27日开始向亚洲国家提供“北斗”卫星导航服务,包括定位、导航、授时、报文发送等等,每年预期能够得到600亿美元的收入。中国在航天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其有望能面对美国的军事优势,但专家们认为,中国的“北斗”卫星群尚未完全部署完毕。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今后必定成为美国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定位系统的竞争对手,其发言人宣布将向亚洲用户提供服务,包括定位、导航、授时、报文发送等。美联社评论指出,中国希望通过“北斗”卫星导航服务每年赚取4000亿人民币(630亿美元)的收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2000年开始投入使用,当时只有3颗卫星在轨,主要为中国公司服务。2004年,中国与欧洲签订协议,合作开发“伽利略”定位系统。但据《南华早报》透露,中方并不满意这份协议,遂即加大了本国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发力度。专家们指出,中国不会同任何人(无论是欧盟、美国,还是俄罗斯)分享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其实,在卫星导航领域建立合作机制是有很大优势的,现在有70%的坐标定位大地测量专业设备是在GPS和“格洛纳斯”两大系统内使用的,而且每个系统都对本国军方提供加密信号。  相似文献   

12.
李庆功 《环球军事》2009,(20):15-15
近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放弃布什政府时期制定的东欧反导部署计划,并正式推出一项在欧洲分阶段部署反导系统的新计划。奥巴马此举引起各方的强烈反响,有赞许的,也有反对的,有欣喜若狂的,也有暗自沮丧的。  相似文献   

13.
朱伟 《当代海军》2006,(11):63-65
俄罗斯北方舰队在太平洋舰队9月举行了一场海上战略核力量演习。演习期间,分别从北冰洋和太平洋的核潜艇上向俄罗斯西北端靶场(即欧洲方向)试射了一枚洲际弹道导弹。俄国防部有关人士称,不排除这与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防御系统的计划有关。  相似文献   

14.
据俄罗斯《军事新闻社》2月13日报道,俄罗斯国防部下达了改进料格-29战斗机技术计划的指示,其主要目的,是让米格-29具有多功能性、全天候性、昼夜工作性、导航高准确性、抗干扰性和全程无线电联系隐蔽性。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2月28日,欧洲“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首颗实验卫星搭载俄罗斯“联盟—FG”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根据欧洲航天局计划,这颗名为“GIOVE-A”(GalileoIn-OrbitValidationElement“伽利略在轨验证部件”)的实验卫星在升空至距地面2.3万千米处脱离运载火箭,以每天环绕地球两周的速度开始测试工作。这颗卫星将用于测试由国际电信联盟批准“伽利略”定位系统使用的通讯频率,并在轨道上进行多项信号测试。“GIOVE-A”的发射是“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至关重要的一步,如果这颗实验卫星成功发射并运行良好,将为欧洲“伽利略计划”30颗正式…  相似文献   

16.
美国在阿富汗进行的反恐战争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伊拉克这个所谓威胁世界和平的“邪恶轴心”国,积极制定旨在推翻萨达姆政权的“倒萨”计划,企图用军事手段除掉这个中东地区的心腹之患。美国总统布什8月19日再次重申,推翻萨达姆、改换伊拉克政权是美国的政策。美国副总统切尼26日发表讲话说,美国在“倒萨”计划上耽误不起,应当“尽早”实施这一计划。与此同时,美国五角大楼也在秘密调兵遣将,“倒萨”计划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之中。 与美国的紧张忙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盟作为美国在欧洲最重要的盟友却对布什政府的“倒萨”计划并不热心。欧盟对美国的这一计划态度冷淡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刘定平 《国防科技》2001,22(12):8-9
众所周知,战略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等精确制导武器已经越来越依赖卫星定位的导航,而当今世界国防和民用导航主要依靠两个相互独立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PS)。一个是美国开发的NAVSTAR,由24颗卫星组成的导航星座已于1993年建成。另一个是俄罗斯建立的GLONASS,由24领导航卫星在离地19100千米高的三个近地  相似文献   

18.
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我国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在火箭托举下呼啸升空。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一飞冲天,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区域导航系统建设全面完成,开启了中国卫星导航技术的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百姓离“北斗”导航时代越来越近,全世界近1/3人口有机会享受更加优质的导航服务。  相似文献   

19.
单脉冲星自主导航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分析美国X射线脉冲星自主导航(XNAV)计划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在现阶段实施"单脉冲星自主导航"计划的建议.认为无论是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战略需求,还是我国现阶段的科学技术研究基础,实施这一计划都是必要与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降低建造成本和日常保养维护费用,并实现武器平台的通用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一些国家另辟蹊径,成功走出了一条联合研发之路。90年代早些时候,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决定联合开发"地平线"级护卫舰项目。后来英国退出"地平线"计划,法、意则继续推进该计划的实施,目前已有"地平线"级舰建成入役。法、意成功走出"地平线",并获得了成功的经验。继"地平线"级护卫舰之后,近年法国和意大利再次联袂出击,计划合作建造欧洲下一代多用途护卫舰(FREMM),引起世人广泛关注。 FREMM项目的发展历程 FREMM项目最早是由法国提出,当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