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家有老母     
父亲的突然离世,让我对母亲有了更多的依恋。工作再忙,每周也要给她打一次电话;出差路过或大多的假日,我都会赶回家陪她过上一两天。尽管在我的眼里母亲这一二十年都没有太多的变化,也没有太老的痕迹,快人快语,小跑着走路,但她毕竟已是83岁的高龄了。我常在心间发问:属于母亲的时间究竟还能有多少?我还能再尽多少孝呢?若真有一天母亲也像父亲一样突然不在了,我对家乡还会这般牵挂吗?我的世界还会这样精彩吗?不敢想像。  相似文献   

2.
<正>散步中,己是75岁高龄的母亲总喜欢问我厂里的事情。每每谈起厂里,母亲的语气中就有着一份虔诚与尊重。母亲是泸州化工厂的一名普通工人,在原一车间硫酸部工作。在我成长的记忆中,是那一朵朵大红花串起了母亲的青年、壮年和中年的岁月。可是,母亲年年戴大红花,付出的汗水和心血也是非凡的。小时候,父亲总出差,家里的重担也就落在上"三班倒"的母亲肩上。她  相似文献   

3.
这段时间因为工作忙,我很少回家。母亲几次打电话似乎有事要说,但最后都忍住了。这天跟哥闲聊的时候无意中听他说起母亲这段时间总是感到心悸,这让我担起了心,想着要带她到医院看看。  相似文献   

4.
儿圆娘的梦     
我 知道 ,母亲有个未圆的从军梦。母亲有一句口头禅 :“咱是闹过革命的人 !”每当她与乡亲们讲起这句话时 ,总有一种自豪感。不过她一直很遗憾 ,没能真正成为解放军行列中的一员。那年 ,她跟一帮热血青年一起 ,参加了支援军队的后方保障工作 ,这支生力军就是当年风靡一时的“后方娘子军”。关于那时的事情 ,不知她对我们兄弟反复讲了多少遍 ,每次都讲得极为动情 ,好像又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我相信 ,在母亲奔流的血液中流淌着坚强 ,流淌着对军队一种浓浓的情愫。父亲去世后不久 ,母亲把哥哥送上了云南边防某部。两年后 ,又毅然送我踏…  相似文献   

5.
离别的饺子     
在我的家乡胶东,每逢喜庆佳节、迎亲送友,饺子是不可缺少的。在我的记忆中,饺子包含着一种情感。去年,母亲为我包的那顿饺子,至今仍深深地触动着我。 去年的一天,我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多年来,我一直工作在外,母亲极少来电话让我为她做什么。而这次母亲在电话中问我,今年她80岁生日时能不能回家。当时单位工作忙,我便含糊地说,到时根据工作情况再定吧。母亲听后,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嘱咐我把工作干好,注意身体。 父亲去世得早,是母亲一手支撑起了我们这个家。生活的辛劳,使母亲衰老得很快,  相似文献   

6.
五月的艾蒿     
姜萍 《政工学刊》2013,(5):72-72
五月的艾蒿,又长出了心间。 母亲说,田野的野艾是屈原身上的利剑,可以驱魔辟邪。我起初不信,上学后查了古诗,“游魂无迹任西东,装点柴门沐艾风”,方知不虚。我时常想,五月是在怀念一个人,要不为何天空时常呜咽落泪,泪水滂沱成江河里澎湃的龙舟水?母亲是—位朴实的农家妇女,她当然不会知道爱国诗人屈原的太多故事,但一到五月,她便会到那长满葱郁翠绿芦苇的池塘边采摘苇叶。  相似文献   

7.
李兆中 《政工学刊》2010,(11):69-69
看到同事一脸焦虑和痛苦的神情,问起缘由,她说:“我已经很清楚我多年的痛苦生活,是因为我没有办法原谅我母亲在我小时候的所作所为。她在我出生56天的时候,抛下了我和父亲移情别恋。现在我作为一个成年人,已为人母,周围的邻居和我父亲都劝我试着原谅母亲,因为母亲身患绝症,  相似文献   

8.
想娘亲     
2014年10月1日是我43岁生日。往年过生日,不论是在单位,还是在漂泊的大海上,首先拨通的肯定是山东老家母亲的电话,"妈,今天是我的生日,孩的生日娘的苦日,记得买点好吃的,我在执行任务不能回去看您了。"然而现在,这个电话竟成了莫大的奢望,手拿电话,怅然若失,心像被掏空了一样,母亲已走了两年了。  相似文献   

9.
我的母亲     
母亲没上过一天学,没有什么高深的文化,也不能讲出深奥的哲理来。然而,在我心里,母亲胜过任何一个哲学家,因为我要的不是哲学家,而是生我养我的母亲。母亲,是一名普通的妇女,她的一生是清苦的。母亲七岁时外祖父就过世了,是外祖母把母亲一手拉扯大的。早年家穷,母亲没进过一天学堂,但母亲却十分好习字。我上完小学升入初中,在母亲的眼里,已然是一名"文化人"了。因而,母亲干完家务,就会早早地守在我身边,静静地做着针线活,待我功课做完,母亲就会拿来纸笔,拜我为师。起初,我俨然一副严师的模样,有板有眼地当起老师,教我的"学生"母亲来。母亲写的字并不端正,歪歪斜斜的,可母亲却十分地认真,  相似文献   

10.
我知道母亲曾经是一名女民兵,是在2017年我从事基层专武工作以后。那天,我和母亲坐在客厅里,听母亲讲她那难忘的岁月。1974年6月,母亲年满18岁,经过推荐,她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女民兵。那时的民兵,每天劳动之余,要在野外进行艰苦的军事课目训练。村子后面的打麦场就是民兵的训练场,母亲和另外3名女民兵从训练队列开始,擒敌、战术、体能样样过关。  相似文献   

11.
母爱伴我行     
又是佳节思亲时,我很想回家,回家看一下我年迈的母亲,但我却怕,怕令母亲担心,怕见母亲为我操劳的样子,每每想起总让人心里有点隐隐的疼痛。平时母亲总是念叨着我,希望能和我说说话,可我一告诉她我要回家,她就开始担心,直到我回家。如果是仅此而已,也就罢了,可情况并不这么简单。就在你回家没几天,她就开始担心:“你休这几十天不会影响工作吧?”我说:“不会的,这是正常休假。”但她还是半信半疑,好像天天待在单位才算尽责似的,直到我回部队。  相似文献   

12.
她是一名普通军嫂,是一位伤残军人的妻子,是两个儿子的母亲;20岁那年,她义无反顾地嫁给一位无腿英雄,瘦弱的双肩从此担当起整个家庭的重负;尽管24年经历太多坎坷,她内心却充满幸福,如果爱要用言语来表达,她说,她愿一辈子做那个人的双拐……  相似文献   

13.
我是母亲最小的儿子,自打从军校毕业来青岛部队工作后,母亲便独自生活在江南一个小镇。去年夏天,为了不让母亲感到孤独,临近合肥工作的哥哥,为母亲报了一个老年大学电脑学习班。经过四个多月的努力,母亲学会了拼音输入法,渐渐地喜欢了上网,这让我们全家吃惊不小。但她只会一些简单的操作,比如,看电视剧、听听京剧,当然最擅长的就是运用"百度"搜索黄梅戏。  相似文献   

14.
丝丝细雨,飘落在黄里泛青的草地上,远处偶有几声蝉鸣。宁静的夜晚,伏案读书的我又想起了远方白发苍苍的母亲,心底禁不住遥问:“娘,您好吗?”刹时心头一热,泪水便溢出眼眶……在家时,每当您听到这声问候,总是笑着说:“娘好着哩!”笑里装满了幸福与温馨。然而今晚这声问候,您却只有靠心灵去感受了,因为我跨入军营已整整5年……娘,常听爹说,您这辈子很苦,很累。您出生在偏僻落后的穷山沟的农民家庭,外婆患有哮喘病,重活不能干,为了侍候她及照顾六个弟妹,身为老大的您还没来得及进学堂,便和外公一道担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艰难的日子在漫长的煎…  相似文献   

15.
我原本以为母亲会给我留下一句什么话让我记忆终生,但我问遍了当时在场的所有人,却什么也没得到。母亲临终前,只是要父亲拿来了我的照片。她安祥的脸上的那缕笑意是在看我的照片时留下的  相似文献   

16.
军人的爱情     
母亲离开我已经整整三年了。三年前,母亲因病住进了医院。那天下午,我在病房看护她,她说,你工作忙,先回去吧。当时我看母亲病情基本稳定,精神也比较好,认为没事,就回家了。没想到两个小时候之后,母亲竟然去世了,弥留之际,没有见上母亲一面,是我一生的遗憾。  相似文献   

17.
乡下小村庄的偏僻小屋里住着一对母女,母亲生怕遭窃总是一到晚上便在门把上连锁三道锁;女儿厌倦了像风景画般一成不变的乡村生活,她向往都市,想去看看自己透过收音机所想象的那个华丽世界。某天清晨,女儿为了追求那虚幻的梦离开了母亲身边,她趁母亲睡觉时偷偷离家出走了。“妈,你就当作没我这个女儿吧。”可惜这世界不如她想象的美丽动人,她在不知不觉中,走向堕落之途,沉陷无法自拔的泥泞中,这时她才领悟到自己的过错。  相似文献   

18.
母亲的眼泪     
一肚子都是关于母亲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深深地种进我的心田,酸甜苦辣,让我体味一生。母亲是一位勤劳、善良、节俭的农村妇女,一字不识,但她却懂得许多道理,把她的三个儿子都培养成人。我们兄弟三人,小时候全靠母亲和父亲在生产队劳动养活。听父亲说,那  相似文献   

19.
李新平 《兵团建设》2013,(20):22-23
不足一米五的个头,一身的疾病,不到50岁时就满头白发,但就是这样一个妇女,撑起了一个困苦的家。在命途多舛的生活之舟上,她力举信义之帆,用血汗甚至生命坚守着一条归还借款的感人之路,她就是九师一六七团一连退休职工夏留女。1997年11月,夏留女患癌症的丈夫离开人世。安葬丈夫之后,她回到家中,与年近80岁的母亲、刚成年的儿子、8岁的女儿依旧处在悲伤之中。此刻夏留女心头好像还有一块未落下的石头,那就是丈夫生前治病的借款,再加上连队为其垫付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很庆幸,每年的"母亲节",我都能从电视、报纸、广播甚至同事的闲聊中得到提醒,但惭愧的是这个日子却没有一次是自己记着的。多年来,母亲的节日就这幺被我这个女儿当成了一种形式,像作业一样被动地完成着。虽然我从来没有像母亲为我准备生日那样用心地为她过一次节,然而母亲却总是那么满足,仅仅一声问候,也总能在她的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