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密闭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闭空间与自然环境不同,其空气质量有明显特点.论文根据密闭环境特点,以国家环保部门自然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模式作为参考,研究并提出了密闭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的新方法,并进行了实例分析和评价,评价结论能较好地反映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
针对温压战斗部对地下目标的冲击波毁伤问题,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模型,模拟出炸药起爆以及冲击波在地下密闭空间中传播的全过程,得到了与实际密闭空间中温压炸药爆炸冲击波特性较为吻合的冲击波超压曲线,通过LS-DYNA自带的积分运算功能求得了相应的比冲量曲线,为下一步毁伤分析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近几年,当井下作业人员在进行开井作业的时候,遇到超标的有毒有害气体,人员中毒窒息的情况时有发生。此外,当可燃气体达到爆炸浓度时,遇到明火,城市地下管线发生爆燃事故,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为了有效监控有毒有害气体,航天科工203所自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涡模拟(LES)对气体羽流分层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基于LES的气体羽流模型、控制方程和数值计算方法,探讨了LES在多组分气体羽流模拟中的应用;以文献[1]中氦气在空气中形成羽流的实验数据为参考,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利用该模型对密闭空间油气泄漏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油气在泄漏发生的240 s之内,不同组分表现出显著不同的分层规律:相对于空气,密度较大的组分聚集在空间下部20%的范围内;密度较小的组分主要分散在空间上部80%的范围内。研究结果为油库油气危险源安全监测与预警、火灾预防与扑救等提供了关键参数参考和工程设计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由于营房建筑、装饰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工艺不正确等原因,引起营房室内有害气体污染,严重威胁到住用者的生命健康和部队战斗力。研究营房室内有害气体污染变化发展的规律,对营房室内有害气体污染进行准确的预测,做好预防措施,可以避免营房室内有害气体污染的发生。采用灰色预测方法对营房室内有害气体污染水平进行预测,在 GM(1,1)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从而建立起营房室内有害气体污染水平预测模型。通过对预测模型进行检验,证实营房室内有害气体污染预测模型能较好的预测营房室内有害气体污染水平的发展变化趋势,模型的建立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6.
弹药洞库有害气体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计算流体力学(CFD)为理论基础,应用GAMBIT软件对洞库内的有害气体进行几何模型构建和网络划分,用FLUENT软件对所建模型中有害气体的扩散和分布规律进行模拟分析,并对单一释放源条件下扩散规律进行比较,分析弹药堆垛对气体扩散的影响.通过对洞库内有害气体的整体分布规律的研究,找到了库房内有害气体浓度最高的位置.最后,通过实验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7.
地下空间的利用率越来越高,增加了对空间的使用效率,拓展了人们的生活休闲空间。虽然相关规范对地下空间的安全性做了一些规定,但比较零散,各种数据还不统一,加之受地下空间自身条件所限,设计上很难达到实用与消防安全方面的和谐统一,笔者根据工作实际,对地下空间的分区和疏散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提出了对民用地下空间防火分区和安全疏散消防设计要点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房苏杭  姬洪涛 《国防科技》2017,38(1):023-027
美国十分重视地下空间的作战运用,已建成了一批先进的地下指挥防护工程体系与军民结合的地下工程。美国地下空间的作战运用较晚,但发展较快,一些重要城市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开发与利用,为战时地下空间的作战运用奠定了物质基础。文章研究了美具有代表性的战略指挥防护工程,深入分析美国地下空间的运用特点和发展趋势,对我国地下空间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和前提,提出了二十一世纪是地下空间的世纪,对搞好我国二十一世纪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分析及评价坦克火炮射击时舱室内有害气体的变化。以某型坦克为试验样车,测定坦克火炮射击时舱室有害气体如:无机污染物、总悬浮颗粒物(TSP)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并观察其动态变化。测定出舱室主要有害气体以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氨(NH3)、TSP和总烃为主,有害气体浓度随发射炮弹数目的增加而升高,其中又以CO浓度最大。为加速坦克作业环境限值的国家军用标准的补充和修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塑料大棚和温室蔬菜,由于密闭的原故,常产生一些有害气体,使植株生长受害,严重时会绝收。 一、氨气中毒 大棚内施入未腐熟的畜粪,饼肥,或过多的(或集中施用)施用尿素、碳铵,经发酵分解都能产生大量的氨气。当氮气达到5×10时,植株叶片出现水渍状斑点,以后变褐而枯死;二氧化氟浓度达到2×10时,植株叶片出现白点,甚至变白而死亡。黄瓜和番茄最敏感。 二、亚硝酸中毒施用过多的硝酸铵,阻碍了土壤的硝化作用,使亚硝酸气体大量积蓄,当浓度在达到2×10时中毒,植株死亡。黄瓜、番茄、芹菜很敏感。  相似文献   

12.
气体的内能是指气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是个状态量,由气体物质的量、温度、体积等因素决定.改变气体内能的物理过程有热传递和做功两种,它们在改变气体内能的效果上是等效的,但本质是不同的.导致判断密闭气体内能变化的方法灵活多变,成为学生解题的难点.同时此知识点是高中物理热学部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人们的目光一直好奇地聚焦在我军序列中一支又一支神秘的队伍,然而,更多的官兵还从未走进大众视线,比如在地下"龙宫"中训练与战斗的导弹兵。第二炮兵部队技术营官兵的战位,全部集中在地下"龙宫"中密闭存放导弹的环境内,如果有战事,这些导弹兵将一直持续战斗在地下"龙宫",直至  相似文献   

14.
狭长受限空间油气爆炸关键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汽油油气混合物为研究对象,在狭长密闭管道中进行了油气爆炸实验,通过压阻式传感器测试爆炸过程中的压强信号,得到狭长受限空间中油气爆炸的基本参数。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狭长受限空间内的油气爆炸可以分为4个阶段:平滑加速阶段、湍流发展阶段、振荡激化阶段和余波阶段;一定强度的湍流流场可抑制链化学反应速度和火焰传播速度;振荡激化阶段发生在管道末端。为狭长密闭空间内油气爆炸的预防和抑爆技术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中心地段修建高层建筑既要考虑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也要考虑和已有地下洞室的相互作用影响.针对重庆某新建高层建筑基础对毗邻的轻轨Ⅱ号线隧洞的相互作用影响,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探讨了在已有地下洞室附近新建高层建筑的相互作用问题,分析了基坑边坡开挖过程、建筑桩基础荷载的施加和已有隧洞这三者的相互影响,得出一些对实际工程技术处理有益的结论,为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尤其是为类似工程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史政  戴妙妙 《国防科技》2015,36(2):97-100
实现民防工程与地下空间在功能上的"双向构造",是上海作为现代社会国际大都市的最优战略选择。论证了民防工程和地下空间构成地下单元空间在功能上进行耦合,即实现"双向构造"的必要性,阐述了地下空间"双向构造"功能实现的基本思路和有效举措。提出整体规划上海地下单元空间的功能双向同构,有效推进功能双向同构配套项目的规划实施,构建完善功能双向同构的实施组织系统,必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的保障体系,切实拓宽投资融资的良性渠道,不断强化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7.
地下战场空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其作战力量有一定的特殊性。随着信息化战争的程度越来越高,地下作战力量与其它空间的作战力量产生了密切的关系。本文重在探索构建全维、立体的地下战场作战力量即地下战场体系的建设力量、地下战场的作战力量,进行一体化联合作战。提出将决策管理力量、科研设计力量、施工建造力量三者有机融合,互相协作,推动战场建设,在建设的基础上,为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奠定力量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油库安全防护能力、实现油气实时监测与及时控制,研究了油气监测与分级预警系统。采用非分光红外技术研制了油气浓度传感器,重点设计了大空间、高精度的红外气体吸收室;设计了8路抽气系统,研制了气路转换控制单元,实现了气体预抽和气路切换的智能、精准控制;应用CAN总线通信,使现场检测设备与控制系统之间实现开放式、数字化、多节点的通讯;开发了专门的分级预警软件,具备数据处理量大、触屏操控简单、实时监控、远程控制、预警阀值自设定和预测油气浓度趋势等功能;应用该系统进行了模拟库区油气浓度的监测与预警实验,结果表明系统测量准确,预警及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吸着剂床层在动态条件下脱除动力学的研究,提出实验条件下有害气体透过曲线模型,经过对不同条件下模型的拟合,表明提出的模型与实验吻合得较好.模型的建立解决了实验中的许多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地下空间由于自然条件、防火规范的限制,防灾疏散能力相对较差。为了解决埋深大于10 m的地下公共空间中逃生人数多和垂直高差大的矛盾,考虑将疏散电梯与楼梯整合形成疏散综合体,即垂直疏散体。以青岛某地下人防工程为例,利用pathfinder软件对垂直疏散体在工程中的疏散效果进行模拟,得到垂直疏散体的运力分配原则,为超深地下公共空间的疏散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