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他们是2006中国军营的闪亮名片和显著地标。他们是2006军旅纪实剧中的主打线索和主角。他们是2006中国军营封面上的偶像派和实力派。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谓,叫做典型。他们共同构筑了2006中国军营的典型轮廓和媒体头条,他们同属于2006年中国军营“史记”中的列传名单。记录2006年发生在中国军营的一切,你势必要围绕他们展开。2006年的中国军营,叙述他们已足够。  相似文献   

2.
2006年,军营民谣步入第十个年头。每个年代的人都有自己的歌,哪怕你在封闭的军营里。抗战时期是《松花江上》、70年代是《十五的月亮》、80年代是《血染的风采》、90年代是《我的老班长》。1996年,小曾一首《我的老班长》拉开军营民谣帷幕。一种全新的音乐表达方式诞生,它改变了清一色只有集体而忽视个体的音乐表达方式,让音乐由集体指向个体,一种更接近生活的真实,更细腻更人性化的娱乐样式让刚性的军营更柔软。小曾之于军营民谣,犹如邓丽君之于内地流行音乐,崔健之于中国摇滚,老狼之于校园民谣。由于他的坚忍和努力,他由早期军营民谣灵魂人物之一一跃成为军营民谣的领军人物。10年来,军营民谣是一茬一茬兵们的情感寄托。军营民谣为他们提供一个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情感宣泄通道,通过这个通道,他们按照自己对军营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呢喃、低吟或哼唱着自己与军旅时空的每一个对应关系。这些歌声,注定成为他们嘹亮军歌时代罅隙里萦绕不去的声部。军旅经历和军营民谣一起深深地烙在90年代当兵人的记忆深处。多年后,当他们回忆起军营,新兵连和一首首让他们感动的军营民谣歌曲是绕不过的记忆符号。那是他们自己的歌和属于他们的青春记忆。10年前,军营民谣还是一张有青春痘的脸,10年后,青春痘的痕迹已经岁月抚平。军营民谣10年之际,《解放军生活》给它画像作传,以此向那些军营别致表达方式表达我们的敬意。  相似文献   

3.
很大程度上,2006年中国军营,是通过他们的文字、图像、声音传递给大众的。他们用心地向世人呈现了2006年中国军营的精彩。他们用自己的情感、劳动把自己的名字和2006年中国军营那些或轰轰烈烈或默默无闻值得说道的人和事连在了一起。所以,他们不仅是忠实的记录者,还是积极的参与者。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不仅具有参与者的热情,还有旁观者的清醒。  相似文献   

4.
10年前,军营民谣还是张有青春痘的脸,10年后,青春痘的痕迹已被岁月抚平。10年间,军营民谣5个组合共同缔造一部长着青春痘的历史。记住5张有青春痘的脸,记录你飞扬的青春。  相似文献   

5.
2006年,每一个中国军人对这些词汇和句式都耳熟能详。它们不仅改变了军营话语分子构成要素和文字搭建基因,而且影响和左右了军营大脑思维的活动空间与走向。2006年中国军营的诸多变化,往往伴随着这些流行语和关键词的出现悄然开始。  相似文献   

6.
任何动词都不足于完整表达2006年中国军营的姿态与表情.我们只能试着从情绪的角度,简单地扫描中国军营普通军人表象的一些姿态与表情.它们,也许能折射出2006年中国军营年轮的些许印迹.  相似文献   

7.
十大感动     
总有一些人,他们的所作所为,能够穿透一切屏障,进入我们的情感之门,拨动我们最柔软的那根弦,让我们的心怦然而动;总有一些事,它们的斑斓色彩,能够凝集我们的目光,屏蔽势利的干扰,让我们干涩的眼眶湿润。这些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这些长在2006年中国军营年轮的真善与美好,将和2006年一起,在我们记忆盼长空永恒地珍藏。  相似文献   

8.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对于"英雄营"来说,留下的不仅有营盘还有不变的兵魂,一茬又一茬,面孔在换,心不换,"英雄营"的火种,随着他们前进的步伐播撒在军营的每个角落。俺不是"不通"张力仁:雷达操作员,直招士官,人称"张不通"。入选理由:从"门外汉"到"门内汉",俺凭的是韧劲!古有周伯通,今有"张不通"。说起"张不通",那可是"英雄营"的名人,从菜鸟到全能冠军,张力仁用自己的励志故事演绎着军营版的阿甘正传。几年前,带着一腔热血和浓重的口音,张力仁喜气洋洋来到军营,没想到,  相似文献   

9.
一个甲子之前的1949年,那也是一个"己丑年",我们有了崭新的共和国。60年风雨兼程,60年自强不息,60年奋力拼搏,一个叫中华的民族在世界叫响!我们同是祖国的儿女,我们生长在共和国的军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60年来,从军营退伍的战士有几千万之众。他们经过军营的淬火、冶炼,在共和国的岗位上成长着。"每逢佳节倍思亲",为了纪念共和国60华诞,我们特开设"共和国退伍兵"栏目,让那些回到地方的战士重回军营,他们鲜活的业绩,是我们的自豪,他们的冷暖,是我们的牵挂,他们的搏击,是我们的榜样,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称呼:战友!  相似文献   

10.
军旅经历和军营民谣一起深深地烙在90年代当兵人的记忆深处。多年后,当他们回忆起军营,新兵连和一首让他们感动的军营民谣歌曲是绕不过的记忆符号。那是他们自己的歌和属于他们的青春记忆。  相似文献   

11.
1.新战士韩友贵从小学习素描,人物素描算得上拿手活儿。来到部队,紧张的训练让小韩有些吃不消。课余给班长画张肖像,让小韩一下找到了放松的方法。战友们看着新鲜,都"抢着"找小韩画像,紧张的新训生活多了不少欢笑。2.用画笔记录军营生活,这是个不错的创意。很快,一支由5名新战士组成的"素描队"成立了。他们利用八小时之外,用心记录着战友们训练、生活、娱乐的每一个场景,新训生活也因为画与被画而变得更加精彩和有趣。官兵们都亲切地称他们是"军营素描师"。  相似文献   

12.
从1993年踏进军营的大门开始,我就已经将自己的全部交给了部队。这是我当兵时的初心,至今未改。我是“老武装”了,从2006年交流至国动系统到现在已经有14个年头。人生能有几个14年啊?我很庆幸将最宝贵的时光交付给了军营,没有浪费,也无遗憾。但是,当年我刚到国动系统的时候,可不是这么想的。  相似文献   

13.
祝福奥运     
奥运2008,这场被中国人视为国家和民族盛事的体育大赛,终于一天天地走近了我们。军营无处不奥运。在军营腹地,奥运带来的影响是空前的。这支军队在以自己特有的热情和方式迎接这场盛事。7月中旬,"移动编辑部"来到东风航天城,这座奥运2008圣火唯一光顾的军营,圣火留下的种子正在人们的心中传递。奥运给这座军营留下了17枚火炬。这些火炬,成了这里的人祝福奥运盛情的载物。每  相似文献   

14.
那是一个盛夏的海湾,炮块隆隆,观礼台上,与会首长一张张笑厣在阵阵掌声中盛开。“首发命中,发发命中”的赞叹声不绝于耳。这是某预备役团在全年炮兵观摩活动中的一个剪影,四年风雨兼程,四年艰苦创业,让人最能体味的是该团第一政委,承德市常务副市长袁福同志洒向军营的浓浓深情。  相似文献   

15.
“请赋予我/影响历史进程的机遇/把握机遇的远见/为机遇而计划的自信/实施计划的坚定/使计划行之有效的行动的执著/随机而变的灵活/接受失败时的自我坚守/胜利时的谦逊/永不停息的坚韧”,这是美国前中央司令部中央司令,四星上将汤姆·弗兰克斯在自传里对军营的诉求。部队是所大学校,对那些成功的退伍兵而言,传统意义上的大学校升级为大学。他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几年军旅生活,我们认为军营大学赋予每个军人至少40种品质。这些品质是他们日后成功的潜在因素。尽管有些品质不是军人所独有,但经过军营的门槛它们被强化了。当退伍兵“毕业”时,那些不管是先天固有还是后天锤炼的优秀品质,都打上了军事烙印。以致他们在不同领域取得成功后仍要被归为一个群体——退伍兵。他们是纯粹的军营制造。40种品质,让全社会响应一句遥远的口号:向解放军学习。40种品质,让现役军人以他们为豪。  相似文献   

16.
信息网站     
《国防》2013,(9):69-70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人武部在原有军营走廊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补充完善了"强军梦"走廊文化建设。他们在办公楼内7个楼层墙面上,精心设计制作了68块主题突出、图文并茂的展板,让干部职工在工作和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熏陶,激发他们为实现"强军梦"而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心和工作热情。(张吉昌张育文)  相似文献   

17.
在海滨城市葫芦岛,坐落着一群独特的建筑,走近这些建筑便会看到一些醒目的大字:“葫芦岛市龙港区国防教育基地”,“国防教育从娃娃抓起”。当走进院落中,呈现在眼前的是各种军事体能训练设施。再步入宿舍楼时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浓厚的军营氛围,每一间寝室,每一张床上,都是正规军营般的布置,棱角分明的行李告诉人们这就是一座“军营”。  相似文献   

18.
曾经有位学者说过,“文化认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最有意义的东西”。地方大学生干部走出校门跨入军营,需要尽快适应全新的环境,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适应军营的文化环境。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不同社会组织都有自己的文化,并且这种文化深入组织成员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及日常工作、生活之中。地方大学生干部在校学习十余载,长期接受地方校园文化的熏陶,到部队后,他们将迎来军营文化的洗礼。校园文化和军营文化相比,存在着显著差异。地方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时尚现代,地方大学生干部到部队后往往期望一种较为理想化的生活方式,而军营相  相似文献   

19.
谈谈说与做     
当战友们看到2002年第12期杂志,得知军营话题栏目改版,已是12月中旬,而本刊12月底又开始进行2003年第2期的排版工作了,为了军营话题栏目能与大家见面,我只好匆匆结稿。在只有短短的10余天的时间里,就收到来自军营四面八方的来信和传真几十份,对战友们对本刊的厚爱与支持,在此深表谢意。  相似文献   

20.
2009年,由于征兵新政的实行,有13万大学生穿上橄榄绿,成为人民军队中格外抢眼的一个群体。而早在2000年从厦门集美大学毕业就走进军营的高用燊,在部队里更是显得格外突出。在领导和战友关注的眼光下,这位文质彬彬的大学生兵,在十年的军营生活中,完成了他的三级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