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防要闻     
《国防科技》2006,(1):4-5
NAS A今年发射“新视野”号探测器造访冥王星美国宇航局(NASA)日前宣布,他们准备在2006年发起的冥王星探索计划已进入最后准备阶段,其目的就是揭开这个“遥远邻居”的神秘面纱。如果一切顺利,NASA将在今年1月17日到2月14日的时间段中,发射一艘名叫“新视野”号的探测器。这艘钢琴大小的探测器将是冥王星迎来的首个“人造访客”,并将在5个月的近距离飞行中,采集冥王星的大气、地理环境、温度等数据,整个行程将历时10年。“伽利略”计划成功发射首颗试验卫星2005年12月28日,“伽利略计划”第一颗试验卫星GIOVE-A(伽利略在轨验证部件Ga…  相似文献   

2.
士元 《国防科技》2002,(3):40-43
印度于2001年10月22日成功发射了首颗侦察卫星——“试验评估卫星”(TES),成为继美、俄、以、法之后,又一个拥有照相侦察卫星的国家。该卫星耗资2500万美元,将用于对印度周边国家进行侦察:据印度一位高级官员称,印度军队缺乏先进的空中监视能力,而TES作为主要工作在较低轨道上(轨道高度500千米)的卫星,将可为侦察任务提供更清晰的图像。  相似文献   

3.
《国防科技》2007,(4):F0002-F0002
2007年3月8日晚10时10分左右,美国“宇宙神-5”火箭携带着“轨道快车”“双胞胎卫星”和其他4颗小型卫星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军用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美国空军此次“派遣”、“轨道快车”进入太空的目的之一是进行卫星自我修复和太空掳夺敌方卫星试验。该试验一旦获得成功,不但可以提高和延长美军间谍卫星的生存能力和使用寿命,而且可以大大提升美军卫星的太空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4.
4月18日23时59分在西昌发射基地,由“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试验卫星一号”升空。此后,卫星运行正常并开始了太空试验。 它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西安测绘研究所共  相似文献   

5.
北京卫星制造厂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是从事航天器制造的国有高新技术企业。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和第一艘飞船“神舟一号”.都在这里总装出厂的。建厂46年来.先后成功地完成了60多颗(艘)星、船的结构研制、总装测试及发射服务等任务,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肯尼迪航天中心 位于美国东部佛里达州东海岸的梅里特岛,成立于1962年7月,是美国宇航局(NASA)进行载人与不载人航天器测试、准备和实施发射的最重要场所。 西部航天和导弹试验中心 位于美国西部洛杉矶北面的西海岸,成立于1964年5月,是美国最重要的军用航天发射基地,主要用于战略导弹武器试验、武器系统作战试验和发射各种军用卫星、极地卫星等,航天发射次数居全美之首。  相似文献   

7.
数字     
《环球军事》2011,(23):4-4
3颗 伊朗国防部长瓦希迪11月13日在德黑兰说,伊朗不久将发射3颗国产新型卫星。据悉,这3颗卫星分别是“黎明”号、“先驱”号和“崛起”号,“黎明”号将用“黎明使者”运载火箭发射,“先驱”和“崛起”号将用“凤凰”运载火箭发射。但瓦希迪没有披露这些卫星的具体功能。  相似文献   

8.
海洋二号卫星工程创造五个“第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月16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遥十四运载火箭成功将海洋二号卫星发射升空。记者16日从国防科工局获悉,海洋二号卫星工程创造了五个“第一”:国内第一颗获取海洋动力环境数据的卫星;我国第一颗高精度航天器;国内第一颗定量观测的微波遥感卫星;第一次搭载进行星地激光通信试验;  相似文献   

9.
抗震救灾中的中国遥感群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河 《现代军事》2008,(9):29-32
在四川的抗震救灾行动中,大陆和台湾的遥感卫星群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通过使用这些卫星对地震灾区进行密集成像.同时迅速调集过去卫星对灾区成像的图片.灾情监测和评估的效果得到了加强。这些遥感卫星包括“资源-1”、“资源-2”卫星.“遥感-1”、“遥感-2”雷达成像卫星.“北京-1”号小卫星.“风云”系列气象卫星以及来自台湾的“福卫-2”遥感卫星等。  相似文献   

10.
庞之浩 《环球军事》2009,(13):62-63
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5月19日19时55分,美国空军的战术卫星-3发射升空。战术卫星-3是美国“快速响应航天”计划中的第2颗卫星,第1颗卫星是2006年12月16日发射的战术卫星-2,此后还将发射战术卫星-1、4等卫星。战术卫星3的成功发射,使美“快速响应航天”计划雏形初具。  相似文献   

11.
《国防科技工业》2005,(4):62-62
2004年3月,美空军航天司令部获准实施“联合空间控制作战-拒止”(JSCO-N)计划.为期三年。计划实施期间将进行3次野外试验:“致命狂暴05”(Terminal Fury 05).“致命狂暴06”和“联合尝试06”(Unified Endeavor 06)。其中第一次试验计划在今年12月进行.另外两次在2006年进行。该计划得到陆军航天与导弹防御司令部.海军网络战司令部的积极支持.以及战略司令部.太平洋司令部的合作。据称,实施、JSCO-N计划旨在应对敌方利用空间威胁友好天基服务系统,诸如卫星成像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和卫星导航系统等。  相似文献   

12.
军事零讯     
ASia亚洲我国成功发射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 近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2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这是今年继“试验卫星”1号、“纳星”1号和“探测”2号卫星发射成功之后,我国航天领域再一次传来捷报。 发射约9分钟后,由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这颗返回式卫星已经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据有关部门专家介绍,这次发射升空的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19颗返回式科  相似文献   

13.
走向业务服务的中国卫星——中国卫星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推动了我国卫星事业的蓬勃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研制并发射了50多颗各类卫星,其中包括返回式遥感系列、实践系列卫星、通信系列卫星、导航卫星、气象系列卫星、海洋卫星和资源系列卫星等。我国卫星已经从卫星技术试验、应用业务试验,逐步向全面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的方向发展。国防科工委成立以来,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总结航天事业几十年来的发展成就,提出了中国航天发展思路,规划中国航天未来发展方向。明确提出:中国航天包括了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三大领域。为我国卫星持续稳定的发展、服务于国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军转民》2008,(6):7-7
“中星九号”广播电视直播卫星6月9日20时1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将于北京奥运会前投入使用,届时数千万家庭将能直接收看奥运会盛况。  相似文献   

15.
4月22日10点55分,春风拂面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轰鸣声起,久经战阵的“金牌火箭”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托举中国遥感卫星六号飞向茫茫太空。中国遥感卫星六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八院抓总研制。卫星主要用于国土资源勘查、环境监测与保护、防灾减灾、城市规划、农作物估产和空间科学试验等领域,将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总装备部政委迟万春,副部长李安东、张建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副总经理袁家军及用户方领导亲临发射现场.精心决策、精心部署、精心组织、精心指挥,指导此次发射。参加这次发射活动的还有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阴和俊、国家国防科工局党组成员胡亚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冬成等。  相似文献   

16.
10月1日18时59分57秒.“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将“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开序幕。  相似文献   

17.
《国防科技工业》2010,(3):60-60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1月20日发布公报说,有日本版GPS卫星系统之称的“准天顶卫星系统”预计于今年7、8月份开始部署.届时发射的该系统首颗卫星被命名为“指路”号。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建成“海军导航卫星系统”(即“子午仪”系统)并交付部队使用以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发展一直受到世界各大国的重视。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及欧洲正在发展的“伽利略”(GALILEO)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世界上主要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2003年5月25日,我国使用“长征-  相似文献   

19.
我周边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卫星侦察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周边主要国家和地区积极发展侦察卫星.提高卫星侦察能力。日本已建成第一代军用侦察卫星星座——“情报搜集卫星”(IGS)系统,并寻求发展分辨率更高的下一代军用侦察卫星。印度不断提升民用遥感卫星性能,加快“国家预警与反应系统”的构建步伐韩国制定长远规划.逐步实施本国的侦察卫星计划。台湾地区也丝毫不放松在侦察卫星方面的努力,采取多种手段提高卫星侦察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人造地球卫星家族中,越来越多地出现微小卫星的身影。人们一般把1吨以下的卫星统称为微小卫星(miniaturesatellite),其中100~1000千克的卫星称为小卫星(minisat),10~100千克的卫星称为微卫星(microsat),1~10千克的卫星称为纳卫星(nanosat),0.1~1千克的卫星称为皮卫星(picosat),小于0.1千克的称为飞卫星(femtosat)。微电子技术的进步、轻型材料的研制以及高功率太阳能电池的出现,都为微小卫星的研制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与以往的大卫星相比,微小卫星具有很多优势。如微小卫星重量轻、体积小,再加上批量生产,生产成本低;可以用小型火箭发射,或作为大型火箭的辅助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