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70年4月起,至2000年12月止,中国已研制发射实践系列科学技术试验卫星、返回式遥感卫星、东方红系列通信卫星、风云系列气象卫星、资源系列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等各种卫星。通过这些卫星的研制发射,中国不仅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而且在几个重要的卫星领域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事件     
《环球军事》2012,(2):4-4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本建成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自2011年12月27日起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试运行服务。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发射了10颗卫星,建成了基本系统。据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按照“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稳步推进。第一步,2000年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第二步,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左右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第三步,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发挥航天技术及其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带动作用方面,航天科技集团在今后10年的目标是:——建立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以气象卫星系列、资源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和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群组成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实现对中国及周边地区甚至全球的陆地、大气、海洋的立体观测和动态监测。——建立自主经营的卫星广播通信系统。积极支持商用广播通信卫星的发展,开发长寿命、高可靠的大容量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和电视直播卫星,初步建成中国卫星通信产业。——建立自主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初步建成中国的卫星导…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国内首个跨界保险行业的遥感卫星及地理信息服务运营商,开创了商业遥感卫星运营新模式。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基于保险业务方面的地理信息数据共享、地图位置服务、农业保险遥感卫星大数据、遥感卫星数据服务、"智慧城市"项目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此次协议的签署,将进一步拓展商业遥感卫星数据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5.
2月12日,国防科工委在京举行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星交付仪式。正式将卫星由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移交到卫星用户代表部门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投入使用。参加交付仪式的有巴西驻华使馆、外交部、总装备部(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科院以及有关省市的资源卫星用户单位的领导和专家。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星与1999年发射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  相似文献   

6.
<正>高分专项用于加快中国的空间信息与应用技术发展,通过建设一个高分辨率的对地观测系统,一方面满足国民经济建设与国家安全的需要,另一方面提高中国遥感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近年来,随着"高分一号"、"高分二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广泛应用,中国迈向"感知"大国,遥感应用步入了"黄金期",遥感技术在中国国土监测、环境监测、交通等各行业都有应用,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遥感卫星系用作外层空间遥感平台的人造卫星。遥感卫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覆盖整个地球或指定的任何区域,当沿地球同步轨道运行时,它能连续对地球表面某指定地域进行遥感。所有的遥感卫星都需要有遥感卫星地面站,卫星获得的  相似文献   

7.
神州巨变     
中国火箭将送美国卫星上天中国长城工业公司同美国特雷卫星公司商定,中国将于1987年12月为美国发射第一颗通讯卫星,另一颗卫星将于1988年发射。这是我国自去年10月宣布用我国的运载火箭承揽国际卫星发射业务以来第二次同外国公司签署有关卫星发射的协议备忘录。今年早些时候,我国同瑞典的一家航天公司签署了为它发射一颗邮政卫星的备忘录。  相似文献   

8.
《国防科技工业》2005,(1):92-92
据美国《全球安全》网站2005年1月4日报道,截止2004年12月31日,全世界航天国家的在轨工作军用卫星共有220颗。其中通信卫星80颗,导航卫星53颗,成像卫星25颗,电子侦察卫星12颗,预警卫星11颗.海洋监视卫星18颗,气象卫星12颗,小型军用或技术发展卫星9颗。它们分别属于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以色列、澳大利亚、日本、印度等国家。  相似文献   

9.
走向业务服务的中国卫星——中国卫星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推动了我国卫星事业的蓬勃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研制并发射了50多颗各类卫星,其中包括返回式遥感系列、实践系列卫星、通信系列卫星、导航卫星、气象系列卫星、海洋卫星和资源系列卫星等。我国卫星已经从卫星技术试验、应用业务试验,逐步向全面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的方向发展。国防科工委成立以来,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总结航天事业几十年来的发展成就,提出了中国航天发展思路,规划中国航天未来发展方向。明确提出:中国航天包括了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三大领域。为我国卫星持续稳定的发展、服务于国民…  相似文献   

10.
<正>4月23日,在位于长沙岳麓山下的湖南大学大礼堂里,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中学的师生代表接过"中国青少年科普卫星工程04星"的红色旗帜并庄严宣誓,标志着中国青少年科普卫星工程04星正式启动。中国青少年科普卫星工程是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从2012年12月27日开始向亚洲国家提供“北斗”卫星导航服务,包括定位、导航、授时、报文发送等等,每年预期能够得到600亿美元的收入。中国在航天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其有望能面对美国的军事优势,但专家们认为,中国的“北斗”卫星群尚未完全部署完毕。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今后必定成为美国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定位系统的竞争对手,其发言人宣布将向亚洲用户提供服务,包括定位、导航、授时、报文发送等。美联社评论指出,中国希望通过“北斗”卫星导航服务每年赚取4000亿人民币(630亿美元)的收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2000年开始投入使用,当时只有3颗卫星在轨,主要为中国公司服务。2004年,中国与欧洲签订协议,合作开发“伽利略”定位系统。但据《南华早报》透露,中方并不满意这份协议,遂即加大了本国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发力度。专家们指出,中国不会同任何人(无论是欧盟、美国,还是俄罗斯)分享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其实,在卫星导航领域建立合作机制是有很大优势的,现在有70%的坐标定位大地测量专业设备是在GPS和“格洛纳斯”两大系统内使用的,而且每个系统都对本国军方提供加密信号。  相似文献   

12.
5月25日,第四届中国国际国防电子展即将在北京展览馆拉开帷幕,作为中国卫星导航定位产业化的领先者的北斗星通卫星导航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斗星通),将联手国际卫星导航定位知名企业NovAtel公司,携其最新的技术和产品闪亮登场,与业界人士共同探讨卫星导航定位产  相似文献   

13.
《国防科技工业》2012,(7):44-45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总装与环境工程部,主要从事航天器总装,专业测试,环境试验,环境效应与评估,AIT(系统级装配、集成与测试)地面综合保障,环境试验设备研制,环境工程研究等工作,经过多年发展建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体系与服务体系,是中国航天器系统集成与环境试验的核心部门,是国家级航天器环境工程与可靠性专业研究机构,完成了中国载人航天器、导航卫星、通信卫星、对地观测卫星、月球与深空探测卫星、科学实验卫星和返回式卫星等系列航天器的系统级装配、集成与测试工作,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正>1月20日,天通一号03星成功发射,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中国航天发射迎来2021年开门红。中国电科在卫星运控系统、核心芯片、能源产品以及火箭外测系统等关键领域发挥至关重要作用。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制建设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终端组成。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卫星研制的关键阶段,钱学森慧眼识才,选拔37岁的他负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总体设计。东方红一号、返回式遥感卫星、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中国航天史上的老三星都出自他的手笔。东方红三号、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中巴合作资源卫星,这三颗第二代卫星,他担任五大系统的“大总师”。如今,74岁的他又担任了中国探月工程筹备阶段总设计师。他就是孙家栋。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三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圆满成功。高分三号是我国首颗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能提供最高1米分辨率的遥感成像,是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C频段多极化SAR卫星。高分三号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张庆君说:"高分三号卫星的发射和应用,把我国高分系统建设由可见光、热红外、远红外带入到  相似文献   

17.
国防要闻     
中国中国嫦娥1号探月卫星雏形已定中国航天报报道,目前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初步形状已定,研制进展顺利,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月球探测卫星的路线图已经确定。为了确保发射成功,将采取多级推进的方式将月球探测卫星送入月球轨道。按照方案,卫星在和运载火箭分离后,将先在围绕地球的轨道上运行3圈~4圈,逐步加速,最后到达地-月转移轨道的入口速度,卫星沿大椭圆轨道飞向月球。整个“奔月”大概需要8天~9天。在地-月转移轨道,为保证卫星正确进入月球附近预定的位置,需进行2次~3次轨道中途修正。在月球附近,为实现卫星环绕月球运动,需对卫星进行…  相似文献   

18.
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我国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在火箭托举下呼啸升空。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一飞冲天,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区域导航系统建设全面完成,开启了中国卫星导航技术的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百姓离“北斗”导航时代越来越近,全世界近1/3人口有机会享受更加优质的导航服务。  相似文献   

19.
到2010年,随着我国2到3个天地一体化卫星应用网络体系的建成,我国的空间技术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记者从素有“中国卫星的摇篮”之称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获悉,这个研究院已在现有研制体制、加工工艺、检测手段、制造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加强,努力加速卫星应用技术及其产品商品化、规模化,形成卫星应用体系。近期  相似文献   

20.
简述了欧盟的伽利略、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2014年的进展情况,分析了包括美国GPS在内的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异同,概括了它们的重要特点,说明了卫星导航系统在国防和军事领域的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