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长征,需要继续讲述的故事──美国学者长征研究述评[美]安东尼·加拉文特长征仍然是一个没有讲完的故事。在现今美国,已有本杰明·杨著的《从革命到政略:长征中的中国共产党》,卡伦·格南特的哲学博士论文《长征》,迪克·威尔逊著的《1935年的长征:中国共产主...  相似文献   

2.
武成海 《军事史林》2016,(12):57-61
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进行的长征,堪称是一件震古烁今的世界性重大军事历史事件.美国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评价长征在世界军事史的定位时精辟指出:“长征是军事史上独一无二的事件”.另一位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则指出:“任何比拟都是不恰当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值得研究的是,在当年参加长征的中国工农红军队伍中,既有身为红军指战员的外国革命志士;又有长征初期至遵义会议召开前,掌握红军最高军事指挥大权的外国人;还有无意中被卷入长征队伍,跟随红军长征的外国传教士.而在长征结束几十年后,为探寻红军何以能赢得长征胜利之谜,又有来自英国、美国、以色列等国的外国人,或徒步重走长征路,或乘车重走长征路,长征路上不时显现出外国人的身影.  相似文献   

3.
长征中的三支主力红军都到过哈达铺并开展重要活动,突显了哈达铺在长征中的地位和作用.1935年9月,红一方面主力先行北上在哈达铺进行了整编和为期一周的休整.哈达铺给处于艰难困厄之中的红军带来了胜利的希望,极大地鼓舞了红军将士夺取长征最后胜利的信心;哈达铺使艰难曲折的长征加快了进程,减少了无谓牺牲,为党和红军保存革命骨干和有生力量发挥了积极作用;哈达铺整编强化了党对红军的领导,大大提高了部队战斗力,为长征取得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哈达铺整编宣传了党的政策主张,扩大了红军在陇南的影响,为红二、红四方面军再过哈达铺创造了有利条件.哈达铺是红军长征中的"希望之地""胜利之地".  相似文献   

4.
一、纵论长征文化 [韩洪泉]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三军会师大西北,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书写下悲壮豪迈的一笔.长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集中反映在历史、精神、文化三个层面.长征历史呈示了辉煌壮举,长征精神铸就了不竭力量,长征文化凝成了宝贵遗产.长征文化既是长征历史的自然产物,也是长征精神的外在呈现,具有丰富蕴涵和深远影响.近年来,长征文化研究蓬勃兴起,蔚成大观,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长征研究宣传中最为突出的特色和亮点之一.从文化的视角考察长征,对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长征的研究、学习和宣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甘肃陇南宕昌县的哈达铺,是自古商贸较为发达的历史名镇.在红军长征史上,因红军三个方面军都经过并在这里开展了重要活动,又被誉为"红色哈达铺".哈达铺是红军长征最终落脚陕北重要决策的起始地:党中央在这里决定了到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正确方向;红二方面军在这里制定了《成徽两康战役计划》;红四方面军将这里作为实施《岷洮西固战役计划》的重要战略支点.这些重大战略部署,为长征走向胜利奠定了基础.哈达铺整编,增强了部队的灵活性和战斗力,从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为中央红军最终落脚陕甘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有力保证.作为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补给地,哈达铺人民为红军长征做出了卓越贡献.党的民族政策在哈达铺的制定和实施,团结了各族人民,丰富了党的民族理论.凡此种种,彰显了哈达铺在红军长征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长征是英勇的红军将士冲破国民党军围追堵截、征服万水千山奔赴抗日前线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指战员宣传抗日主张、动员广大民众拯救民族危亡的过程.毛泽东讲: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中,红军将"北上抗日""共赴国难"的思想一路宣传,一路动员,使之既成为红军长征的动员令,也成为红军指战员共同的奋斗目标.本文围绕长征与北上抗日的关系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汪玉明 《军事史林》2016,(12):13-20
红军长征,是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牺牲的远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传播理想的远征.红军长征,先后有六支队伍加入,其中以中央红军为主力和主体.由于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随中央红军长征,因此中央红军长征落脚点的选择显得极端重要,它不仅直接影响着中革红军的命运,也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前途命运.中央红军长征,方向在哪里?落脚在哪里?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长征不仅创造了中外历史奇迹,而且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是激励红军将士夺取长征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红军广大指战员在长征中忠诚于党、顾全大局、维护党和红军团结的政治基础;是激励红军广大指战员在长征中浴血奋战、一往无前、战胜敌人的巨大动力;是红军广大指战员在长征中不畏艰难,征服无数自然险阻和饥寒伤病磨难的重要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而关于长征的宣传和研究,在长征胜利的前一年,即1935年10月,随着陈云《随军西行见闻录》和《英勇的西征》的发表,已经开始了.随后,几乎与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同步,毛泽东与美国记者斯诺关于长征的谈话和他亲自发起组织的长征征文活动,使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旷世壮举,冲破国民党当局的严密封锁成为全世界瞩目的英雄传奇.自2016年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开展以来,学习运用习近平的大历史观和他关于长征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回顾长征,使我们对长征的历史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感悟.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与总结,对于在新时代继续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推动当代人走好新的长征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曾评价说,长征“是一次可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远征”。在这样一场纵横万里的军事征途中,单单关注红军官兵的日常生活情况,就能让人感受到雄魂伟魄,感受到气壮河山——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衣这是一个被写入教科书的故事:长征中,一支红军队伍的指挥员看见一个衣衫单薄的老兵冻死在路上。他愤怒地吼道:“把军需处长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只听有人悄声说:“他就是军需处长。”军需处长没有棉军衣穿而被活活冻死,这足以反映出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其实,在长征开始前,红军的服装供给还是能得到保障的。我军…  相似文献   

11.
征稿启事     
正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也是人民兵工成立85周年。为纪念这两大历史性事件,《国防科技工业》杂志拟于第九、十期开设专栏,现向军工单位和社会征稿,具体要求如下:1.文章主题:以长征中兵工厂、兵工故事、兵工人为重点,生动反映兵工战线为支持革命事业作出的贡献和蕴含的精神;介绍长征中红军使用的装备,除描述性能外,重点刻画它的来龙去脉;描画人民兵工85年的"长征"路,展现人民兵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程;2.文章体裁不限,包括当事人的回忆、资料整理、采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举世闻名、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那种面对困难所表现出的革命乐观主义,那种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那种革命队伍才有的官兵一致,同甘共苦,团结友爱,早已演化为一种使长征取得胜利的精神——长征精神.它曾激励着革命者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做为光荣的革命传统,必将鼓舞后人继往开来.正如胡耀邦同志所说:“中国虽然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新长征,人们依然可以从中国红军的长征中吸取勇、力量和智慧.”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它仍然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叶介甫 《军事史林》2016,(12):41-44
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英勇的红军将士视死如归,浴血奋战,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战胜了敌人的围追堵截.长征途中,几乎每天都有一场遭遇战,平均每行进一里就有12名指战员献出宝贵生命.本文收集整理在长征途中红军指战员负伤的传奇感人故事,以此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相似文献   

14.
张锋 《军事史林》2004,(5):22-23
"长征"系列14种火箭各显神通 目前,我国已经发射成功的"长征"火箭有12种,完成了飞行试验前的全部研制工作、等待飞行验证的还有两种.这些火箭中主要用于低地球轨道发射的有6种("长征"1号、"长征"2号、"长征"2号C、"长征"2号D、"长征"2号E和"长征"2号F),主要用于中间轨道(如太阳同步轨道)发射的有4种("长征"1号D、"长征"2号C/SD、"长征"4号A和"长征"4号B),主要用于高轨道(如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的有4种("长征"3号、"长征"3号A、"长征"3号B和"长征"3号C).  相似文献   

15.
西北红军虽然没有直接参加长征,但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牵制和消灭大量国民党军,建立了比较巩固的陕甘根据地。创建西北根据地,为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开展军事行动,为红军长征提供了策应支援;建立群众基础,为壮大红军提供了力量源泉;培养干部骨干,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大批人才,西北红军为长征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地结束了。长征的胜利,充分说明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下的、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中国人民自己的军队是战无不胜的、攻无不克的。长征的胜利,是毛主席的军事路线、政治路线和战略思想的伟大胜利。在毛主席伟大的正确的军事路线、政治路线和战略思想的光辉照耀下,中国工农红军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几十万军队无数次的围追堵截,使中国革命度过了最危险的关头,并且使中国革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我在长征艰苦实践中,深切体会到长征精神,最…  相似文献   

17.
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定格了一种精神的永恒,每一件繁琐的小事,构成了一座追求的青春丰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的日子里,我内心再一次受到感染。红军长征精神犹如一面镜子,让我对比找出了自己的差距,让我学会做人、做事;无数先辈用生命为我诠释了生命的真谛。通过对红军长征历史、红军前辈的事迹、红军长征精神的学习,深深触动了我的灵魂,更加坚定了我为国防事业奉献青春热血、立足军营报国的理想和信念。  相似文献   

18.
征稿启事     
正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也是人民兵工成立85周年。为纪念这两大历史性事件,《国防科技工业》杂志拟于第九、十期开设专栏,现向军工单位和社会征稿,具体要求如下:1.文章主题:以长征中兵工厂、兵工故事、兵工人为重点,生动反映兵工战线为支持革命事业作出的贡献和蕴含的精神;介绍长征中红军使用的装备,除描述性能外,重点刻画它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也是红军长征、西征胜利76周年.在"八一"建军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召开"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和弘扬先进文化"座谈会,这对于继承革命优良传统,弘扬先进文化,全面推动宁夏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要充分认识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这段光荣历史及其文化资源的重要意义 在革命战争年代,宁夏是我们党开展革命活动较早的地区,是红军长征走向胜利的地方,是红军西征的主战场.在红军长征、西征期间,红25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都曾先后途经、转战宁夏.数万红军将士在此浴血奋战,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稼祥、彭德怀、贺龙、任弼时、刘伯承、邓小平等党和军队的重要领导人以及著名国际友人埃德加·斯诺、马海德,都在宁夏留下了光辉的足迹.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红军西征的胜利,实现了巩固和扩大陕甘根据地,打击坚持反共的地方军事势力,发展壮大红军力量;向南打通与红二、红四方面军的联系,接援其北上,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积极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争取团结东北军、西北军及一切抗日武装,发动少数民族起来革命,建立少数民族自治政权,促使西北抗日力量大联合,进而形成全国抗战新局面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0.
陈嵩 《解放军生活》2011,(12):28-29
随着战争年代的愈加久远,人们已习惯于享受安逸舒适的物质文明。对于我们,长征是历史,在我们眼中它就像一个老太婆的传奇故事。看过《长征》一书的人都会被这其中伟大的壮举所震撼。长征的胜利再次证明人类的精神已被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