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干部是关键。在工作和生活中领导干部要廉洁自律,自觉做到“四慎”。一要慎权。有职务就有权力。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权力具有“双重性”。在自己的职务范围内正确行使权力,忠于职守,对党、对国家、对军队是一种贡献,对自己也...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在革命圣地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发表讲话,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牢记两个“务必”,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面对新世纪的新形势,我们党能否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关键在于领导干部能否正确行使好手中的权力。部分领导干部滥用职权,既有思想觉悟问题,又有对权力的认识问题,也有不能正确对待监督的问题。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摆正位置,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正确用好手中权力,做“三个代表”的模范践行者。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用好权力的前提。把好权力这道关,首先要解决权力观的…  相似文献   

3.
基层之声     
编辑同志: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必须始终坚持清正廉洁,一身正气,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行廉政的考验,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时下,有一些领导干部在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下,“前腐后继,纷纷落马”。因此认真贯彻落实江主席这一要求,对于领导干部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做清正廉洁的楷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在回答黄炎培先生提出如何跳出历代王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时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因此,只有坚持走群众路线,努力扩大民主,完善各种民主监督制度,增强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动员全体官兵起来监督领导干部,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才能督促领导干部正确行使好手中的权力,防止领导干部滥用权力,确保军队“三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政务适度公开,增强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列宁…  相似文献   

5.
领导干部如何正确运用手中所掌握的权力,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权力运用得当,党和国家就会兴旺发达,社会就会稳定,人民就会拥护和幸福;权力一旦失控,各种腐败现象就会乘虚而入,滋生蔓延,党的肌体就要受到侵蚀,国家就要遭殃。下面就如何加强对领导干部实行监督谈几点看法。一、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实行有效的监督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治党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通过实行有效的监督,防止权力的滥用,以保证权力的正确运用。失去有效的监督机制,最终导致的后果将会是滥用权力,一旦某种时机成熟,一些掌权者就会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肆无忌惮地大捞好处,唯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在回答黄炎培先生提出如何跳出历代王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时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因此,只有坚持走群众路线,努力扩大民主,完善各种民主监督制度,增强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动员全体官兵起来监督领导干部,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才能督促领导干部正确行使好手中的权力,防止领导干部滥用权力,确保军队“三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朱利 《政工学刊》2012,(1):16-17
党员领导干部处在权力运行的关键岗位和重要环节,深入推进军队反腐倡廉建设,确保党员领导干部正确用权廉洁从政,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切实强化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一、坚持关口前移,实施主动监督首先,要严把"入口关",解决好选人用人失察的问题。在干部选拔任用中扩大民主,在后备干部推选、任前公示等关键环节中引入监督机制,科学确定推荐、评议范围,使群众在干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指出 ,我们党要做到“三个代表” ,关键在于建设一支能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 ,特别是要培养和选拔好跨世纪担当重任的一批接班人。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和认识水平、职位和权力以及自身形象 ,对所在单位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具有关键性作用。领导干部对“三个代表”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的深刻理解 ,是所在单位党员提高思想认识的前提和基础“三个代表”是对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的新要求。领导干部不仅自己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而且还有对所属单位全体共产党员进行教育的责任。一…  相似文献   

9.
一些领导干部走上错误道路,无不与金钱、权力、美色等有关,没有经受住这些“糖衣炮弹”的袭击。为此,笔者认为领导干部要想正确行使好自己的权力,应自觉过好“四关”。  相似文献   

10.
鲍冰峰 《兵团建设》2010,(11):48-48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领导干部只有自觉接受社会、群众监督,才能确保决策更科学、政治更民主、权力为人民。然而,现实是有一些领导干部缺少被监督的意识,对群众和下属的监督持抵触态度。有个别领导错误地认为,群众监督是对领导的不尊重,是挑战领导的权威,是给领导挑刺找麻烦,是跟领导作对。他们长期习惯于主宰他人和下属,  相似文献   

11.
努力提升政工领导干部的和谐领导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和谐领导力是一种双向沟通的过程,就是在慎用权力的前提下,引导人的思想或行为的软性领导艺术。政工领导干部担负着领导本单位政治工作的重要责任。是完成各项政治工作任务的“一线指挥员”。政工领导干部的和谐领导力,是有效实现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和谐合作的能力,这是由政工领导干部的工作性质所决定的。政工领导干部的主要工作对象是人而不是物,政工领导的实效性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2.
当前,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自觉践行“三个代表”,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正确看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形成正确的“权力观”。  相似文献   

13.
江主席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 :“通过加强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 ,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关键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 ,保证他们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贯彻落实这一指示精神 ,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工作 ,很重要的一点 ,就是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不断强化领导干部的监督意识 ,使他们在行使权力中自觉地接受监督、开展监督。总的看 ,大多数领导干部对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是高的 ,监督意识是强的。但也有少数同志存在一些思想障碍 ,影响了监督工作的开展 ,主要表现在 :把上级对…  相似文献   

14.
作为领导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正确对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我感到,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好以下“三现”。  相似文献   

15.
第一,关于过好权力关的问题。 权力是政治上的强制力量,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通常把人权、财权、物权看作是最重要的几种权力。有的同志说,我这里是“清水衙门”,没有什么权力。对这话要作分析,没有人、财、物的也有权力。我看机关干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领导干部,有领导职务,具有领导权,可称为“当权派”;第二种是直接掌管人、财、物部门的同志,可称为“实权派”。他们手中的权力都是有形的。第三种虽然不直接掌管人、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 :“我们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 ,各级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 ,“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 ,都必须始终坚持清正廉洁 ,一身正气 ,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 ,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 ,决不允许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所有党员干部必须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这些都是执政的共产党的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最根本的“为官”之道。党的干部要破除封建的“官本位”思想 ,高扬和树立共产党人应有的“新观念” ,正确处理好“做官”与“做人”、“做官”与“做事”、“做官”与“做文”的关系 ,树…  相似文献   

17.
确保党员领导干部正确使用权力和廉洁从政,应当坚持把实施有效监督贯穿领导工作和领导干部教育管理的全过程。只有坚持关口前移,实施主动监督;制约个人特权,实施合力监督;重在管控行为,实施全维监督;严格执行制度,实施依法监督,才能确保对党员领导干部监督的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胡主席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他明确指出:“衡量领导干部理论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掌握了多少理论知识,更要看能不能把所掌握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有效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着力提高实践能力,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也是领导干部干事创业、应对复杂局面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领导干部在成长过程中,各类风险始终相随.对各类风险保有警惕之心,并做到及时控制、有效化解,是确保领导干部健康成长的关键.一、树立正确权力观,防范权力风险.领导干部权力风险,是指因其手中权力而导致个人发展的不确定性,甚至是权力滥用.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办正事、办好事,皆大欢喜;用不好,可以做丑事、办坏事,在坑害他人同时,又伤害自己,危害国家.为避免权力应用而产生的各种危险,一是树立正确权力观.领导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牢  相似文献   

20.
权力授予谁?权力是怎样使用的?权力使用的绩效如何?我们的党和人民有必要经常地、坚定地和不折不扣地进行设问和提问:我们的各级领导部门和领导干部也应当自觉地、清醒地和毫不掩饰地进行自问和回答。这种设问、提问、自问和回答还要有制度来保障,于是,就应当形成“问责制”“问监制”和“问绩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