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今年5月25日,是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牺牲5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河北省隆化县委、县政府在“董存瑞烈士陵园”举行万人纪念大会,深切缅怀这位舍身报国的英雄。大会宣读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杨尚昆的题词是:“纪念董存瑞烈士英勇牺牲50周  相似文献   

2.
战友沙龙     
《解放军生活》2012,(8):58-59
连队传家宝连队:沈阳军区某炮兵旅董存瑞生前所在连传家宝:董存瑞在历次战斗中荣获的毛泽东奖章、勇敢奖章和"董存瑞班"班旗。坐落在素有"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墓"美誉的长白山脚下的沈阳军区某炮兵旅董存瑞生前所在连,曾被军委评为"英雄模范连队",被沈阳军区授予"弘扬优良传统硬六连"荣誉称号。战争年代,先后参加了延庆保卫战、辽沈、平津战役和解放隆化等战斗,涌现出了董存瑞、郅顺义为代表的一大批英模人物。多年来,连队党支部始终把老班长董存瑞"舍  相似文献   

3.
先后被军委、总政有关领导接见过的董存瑞部队现任董存瑞连指导员马文浩同志,自当兵之日起就立下了“像老班长董存瑞那样立身做事”的豪迈誓言,始终把目标锁定在立足军事斗争准备实践舞台、当好老班长董存瑞传人的坐标点上。先后在董存瑞班当战士、班长,在董存瑞连任排长、副连长等。老班长董存瑞“舍己为国、奉献为民”的精神不断激励着马文浩同志一次又一次地书写了“为啥当兵”、“怎样做人”、“为谁服务”的答卷,董存瑞“舍己为国、奉献为民”的精神在新一代军人身上彰显。他所带的班、排、连先后被师、  相似文献   

4.
冬春蔬菜淡季,北京军区驻隆化某团通信连官兵的餐桌上日益丰盛,市场紧缺的豆角、黄瓜、油菜等十几种新鲜蔬菜不断地变为可口菜肴摆上官兵餐桌。通信连官兵吃在肚里,暖在心上,因为这些新鲜蔬菜大多产自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烈士陵园的“拥军菜地”里。 走进董存瑞烈士陵园,烈士墓东北  相似文献   

5.
65年前,在解放隆化县城的战斗中,一个年仅19岁的士兵,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歌。65年来,他的生命和意志化作"舍身为国、奉献为民"的董存瑞精神,激励着他生前所在部队官兵奋勇前行。我们的军队不乏英雄。英雄的种子一旦植入官兵心中,便成为一种基因、一种血脉汩汩流淌、绵延不绝。在纪念董存瑞牺牲65周年前夕,记者走进某炮兵旅、这个孕育英雄  相似文献   

6.
刘向上 《军事史林》2008,(10):16-19
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有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之称的罗盛教,作为与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齐名的英雄,成为新中国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学习的榜样,这位普通志愿军战士的名字永远地镌刻在人们的心中,曾经教育和激励了一代年轻人。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在罗盛教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典型的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刘向上 《环球军事》2008,(14):38-39
20世纪50年代,有着“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之称的罗盛教,作为与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齐名的英雄,成为新中国一代代青年人学习的榜样。可在这位家喻户晓的英雄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场30发子弹、7枚手榴弹毙伤一个鬼子 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参加八路军时,发现每支枪只有5发子弹,行军时为了不暴露弹药奇缺,战士们只好将高梁秆掰成一段段装进子弹袋使其显得很满。这一情况,在整个抗战期间的敌后战场是普遍现象。八路军出师到抗日前线时,据统计,3万多部队只有1万多支枪,还有些人扛着长矛,每支枪平均只有30发子弹,随后因耗多补少还普遍达不到这一数字。  相似文献   

9.
正一座毡房就是一个"哨所",一个牧民就是一个"哨兵",一个民兵就是一个"战士"。在天山南北,生活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是生产能手,"三化"建设需要的技能样样精通;他们更是战士,一身戎装,打靶训练,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是国内外敌对势力和境内外民族分裂分子妄图分化新疆不可逾越的钢铁长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兵团民兵。边关卫士1962年的春夏之交,一起震惊中外的事件打破了中国西北边疆的平静。  相似文献   

10.
《国防》2001,(3):55-55
河南省平舆县人武部在实践中认识到:教育管理好战士,培养自觉献身国防建设的优秀人才,单靠部队一方不行,还必须有地方、家庭的有力配合,通过军地家“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网络,切实解决战士及其亲属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打牢战士思想稳定的根基。基于这一认识,他们在派  相似文献   

11.
在西北的母亲河上有一座举世闻名的水电站,在这个水电站里,有一个地下147米深处的特殊哨位,有七名年轻的战士正在履行和所有军人一样的职责。他们鲜为人知的特殊生活令人敬佩不已  相似文献   

12.
摈弃吃兵现象□田焕玉前不久,一位基层主官讲:两名战士请他和另一名干部出去游玩一天,吃喝玩花去千余元,全是战士“慷慨”解囊。还说:他们真够意思!将来我不会亏待他们。像这位主官说的情况在基层虽属个别,但这种“吃兵”现象是与我军的性质、宗旨和社会主义精神文...  相似文献   

13.
热爱军营,磨炼自己,增加阅历……,带着各种各样的经历和梦想,带着各种各样的理由和追求,他们几乎在同一时间穿上了军装。从此,他们的身份不仅是一名大学生,还是一名士兵。他们的履历中,除了学士、硕士,还将在两年后填上战士这个学历。他们的当兵故事刚刚开始,属于他们的传奇和梦想正在从这里出发。  相似文献   

14.
巩海鹏 《政工学刊》2002,(10):15-15
一是压制性 :胡说 ,你还敢狡辩 !听了这类语言 ,战士容易产生压抑心理。压抑时间长了 ,就会在某些特定的环境或条件下诱发事故或问题。二是威胁性 :成绩上不去 ,看我不收拾你 !听了这类语言 ,战士极易产生对抗心理。他们势必把指导员看成是“威胁”而对抗 ,在官兵之间形成“两派”。三是侮蔑性 :你真是废物 !除了吃 ,你还能干啥 !听了这类语言 ,战士容易产生反感心理。干部在战士眼中就会降低威信 ,甚至没有威信。四是强迫性 :我让你干你就干 ,不让你说就别说 !听了这类语言 ,战士往往产生逆反心理。你越让他干的他反而不干或者干不好 ,你不…  相似文献   

15.
在201X年的一天,A国红军正在和B国的蓝军交战。红军的强大地面攻势在蓝军牢牢控制的一座大桥前停了下来,正当蓝军指挥官得意之时,在距大桥不远的地方从5架红军直升机机舱中跃出30名特种分队战士,他们身背单兵背负式飞行器在夜幕的掩护下向蓝军控制的桥头堡高速接近。  相似文献   

16.
1948年12月,在平津战役初期,杨得志、罗瑞卿、耿飙率领的华北第二兵团,集中4倍于敌的兵力,将素有“王牌”之称的敌第35军,包围在仅一平方公里的小镇——新保安。就是在这场战斗中,涌现出一名董存瑞式的英雄,他以连续爆破的拚命精神,炸毁敌铁丝网、雷场、碉堡数十座,为刚刚拉开帷幕的平津战役首战胜利奠定了基础,被称为“活着的董存瑞”。他就是河北省平泉县人武部离休老干部,原8纵23旅581团2连6班副班长许学顺。战后,晋察冀军区授予他“独胆爆破英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17.
朝阳升起时,农一师三团“科技之星”广场上一座军垦战士雕像显得格外引人瞩目——他们一人扛镐,一人高擎火炬,深邃的目光投向远方。农业科技信息技术犹如星星之火,在茫茫戈壁大漠,点燃一把火炬,三团人在农业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实践,为我们勾画出了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轮廓。记者走  相似文献   

18.
最后的军礼     
三名高大英武的战士.挺立在礼堂大门入口处。中间的那位战士,手擎军旗,他的两侧,是手持冲锋枪的护旗手。一阵风卷来,鲜艳的军旗翻舞起来,发出“呼喇喇”的声音。 礼堂内坐满官兵,满眼草绿。主席台上方“向军旗告别仪式”的大字,分外耀眼。坐在前几排的数百名战士,是即将退出现役的士兵。此时,他们的帽子,还缀着帽徽;领口,还钉有领花;肩头,还有军衔标志。在向军旗告别仪式后,这些都将取下。从此,他们便不再是现役军人,将告别军营,开始一种新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曾几何时,我们在课本和长辈的讲述里认识他们,我们民族的英雄——有一种暖男叫雷锋;有一种血肉之躯叫黄继光;有一种豆蔻年华叫刘胡兰;有一种身高标准叫董存瑞;有一种生死与共叫狼牙山五壮士……曾几何时,我们当他们是高山大川,当他们是钢铸铁打,当他们是生活在文字里的人物,如此遥不可及。后来,我们穿上了军装,和他们中的很多人走进了同一支队伍,甚至见到了他们当年的知交、战友、亲属,然后我们站在了他们的陵墓之前。我们突然意识到,或许遇到了那个历史时,我们也会成为他们;  相似文献   

20.
郭凯  卢曦  赵乃希  朱谦礼 《国防》2006,(5):64-65
在川、黔交界的乌蒙山深处,有座黄泥大山。大山地势险要,道路崎岖不平,是西南地区的重要门户。在这座山顶上,驻扎着一群空军雷达兵。他们用警惕的“眼睛”守卫着祖国西南大门。大山脚下,有一户普通的苗族农家,长者项永权,今年72岁;儿子项润香,如今已人到中年;孙子项红杰,目前还在上中学。项永权一家从1981年开始用背篓每天义务为山顶上的官兵们背米、送菜、寄信……25年来,他们跋涉山路超过13万公里,相当于绕着地球走了三圈半,运送后勤物资1000多吨。如今,这个背篓从年迈的爷爷项永权肩上换到父亲项润香肩上,又延续到孙子项红杰肩上……祖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