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亚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富有能源、矿产等,几乎不可避免地涉入大国竞争。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不仅欧盟、土耳其、伊朗、印度、日本等国家和组织与中亚国家举行多场双边、多边高层会晤,而且欧盟、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美国、德国均与中亚五国(以“C5+1”模式)举行了峰会,仅此就足以说明中亚五国的重要性及大国对中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梁桂华 《当代海军》2005,(10):44-46
尽管中亚地区远离大海,但该地区却有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湖——里海,而里海地区的石油储量仅次于海湾地区,因此成为各方争夺的对象。在里海周边国家纷纷加强军队建设的影响下,作为中亚大国的哈萨克斯坦目前正在加紧组建海军,美国、土耳其等北约国家,以及印度等基于各自的战略利益都表示将协助哈组建海军。哈萨克斯坦政府计划用7到10年的时间来建立一支完善的小型海军力量,以保护本国在里海地区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自发动阿富汗战争以来,美军就开始了以阿富汗为中心,在阿富汗和其周边中亚国家设立军事基地的活动。通过延伸目光不难发现,美国在中亚地区的渗透已远非人们看到的“反恐”那样子简单,这些扩张和渗透除了逼近俄罗斯南部的软肋之外,还不断向中国西部进抵。尤其是美军在中亚地区的三个空军基地,更是将中国西部许多地区纳入到了自己的作战半径之内。  相似文献   

4.
中亚5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士库曼斯坦地处欧亚大陆腹地。5个国家总面积近40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有5373万,地缘战略位置十分重要。“9·11”事件特别是美军向阿富汗发动军事打击以来,中亚地区成为举世关注的一个焦点。人们看到,虽然阿富汗的战事暂告一段落,但中亚地区潜藏的矛盾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军事大国在这一地区的角逐已经拉开了帷幕。一向视中亚为自己“后院”的俄罗斯在加强对这一地区的影响,而美国借打击阿富汗之机,很可能“名正言顺”地在中亚地区长期保持军事存在,进而全面插手中亚事务。中亚地区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的威胁仍然存在。面对复杂的局面和可能的挑战,中亚各国在推行“全方位务实外交”、寻求大国支持、创造良好周边环境的同时,一场“强筋壮骨”的质量建军行动也在有计划有秩序地展开。  相似文献   

5.
短短几年,中国已成为中亚国家不可或缺的经济合作伙伴。北京与中亚的贸易额有望超越俄罗斯:2008年,中国与中亚之间的贸易额超过250亿美元,而俄罗斯与中亚之间的贸易额为270亿美元。  相似文献   

6.
吴薇 《云南国防》2004,(1):23-23
随着美军进驻中亚的一些国家,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及安全态势正在经历着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大变动,美俄对中亚的争夺也进入了新的阶段。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和挑战,中亚各国在寻求大国支持、创造良好周边环境的同时,也在大力加强各自的军队建设。  相似文献   

7.
张彩丽 《兵团建设》2003,(11):30-32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度里,中小企业对其国民经济的贡献都非常可观,综观世界经济我们会发现,各国的经济发展与其对中小企业的支持程度呈正相关。无论从国际、地区之间还是省际间经济水平和速度的比较,我们都会发现:哪儿经济有亮点,哪儿必定有中小企业的辉煌。新疆经济比中亚诸国发展快得多的重要原因是新疆中小企业比中亚诸国发展势头好。新疆经济已是中亚舞台上有一个分量的砝码,新疆已成为我国东联西出、西进东出的重要国际通道和国内外商客普遍看好的理想投资场所。发展新疆经济是改变我国整体上与中亚国家经济关系滞后  相似文献   

8.
地缘之困:大国博弈的"中心区" 亚洲中心地域位于地球上各大陆的中央位置,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将这里界定为"历史的地理枢纽",指出这一特定区域是陆上力量的战略中心和"心脏地带". 而哈萨克斯坦又位于中亚腹地,其横跨欧亚两洲,国土包括中亚北部和乌拉尔河以西的欧洲部分,与俄罗斯、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  相似文献   

9.
据报道,印度在中亚国家塔吉克斯坦艾尼空军基地修建的飞机库即将竣工,计划在今年塔国庆节前完成并验收,年底前部署战机,正式投入使用。这是印度在海外建立的首个军事基地,使印度成为了“9·11”之后紧跟美、俄等大国步伐而向中亚地区派驻军队的国家之一。印度此举令人关注。中亚:“世界的心脏”中亚位于欧亚大陆腹地,是连接亚欧的陆上走廊,有“世界的心脏”之称,历来是欧亚大陆的兵家必争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该地区在历史上是重要的贸易中转站。古代“丝绸之路”横穿于此。目前,这里分布有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  相似文献   

10.
2022年,将是一个分化与重整深入发展的年份.全球抗疫与经济恢复在不同地区展现出不同进度,大国博弈全面持续,时有火花偶有合作.地区热点持续发酵,成为大国和地区力量释放影响力的出口.多国内政变动给国际斗争带来新变数,主要国家纷纷在不同领域布局.人们可能要面临空前多元多维多向的世界,在一片沧海横流中,世界越来越瞩目中国.  相似文献   

11.
王昊 《环球军事》2011,(3):74-77
2010年底走上前台的俄军东部、南部、西部、中部四大战略司令部已经初步成型,它们实际上分别对应着俄罗斯最为主要的四个安全挑战方向,分别是远东、高加索、欧洲和中亚。如果将俄军在这些地区的军力部署与安全挑战来源国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分别应对高加索和中亚安全威胁的南部、中部司令部较好的形成了针对对手的力量优势。而西部司令部所拥有的军力与其所负责的北约安全威胁尚有极大差距,但在这个方向上莫斯科更多倚重外交手段来维护安全态势。  相似文献   

12.
丰松江  常壮  王谦 《国防科技》2021,42(6):26-30
印度在大国战略目标的驱动下,将经略太空视为迈向世界大国、体现综合国力的重要战略举措,因此,高度重视太空力量规划、建设发展和军事应用,力争谋求地区大国优势、抢占军事战略制高点。本文概要分析了印度航天力量的发展沿革及组织架构,从航天发射、卫星通信、卫星导航、航天侦察、态势感知、空间武器、太空作战部队等方面剖析了印度太空能力体系,从威胁判断、战略方针、战略目标、能力布局、发展规划等方面归纳总结了印度太空安全战略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二战以来,军事活动中的石油消耗巨大,不仅在战争中直接争夺石油,而且许多局部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争夺和控制石油,即使在和平时期,为了争夺和控制石油,各大国也为此保持强大而直接的军事存在。目前,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军事强国,正在中亚和中东地区加强其军事存在,出现了一张新的大规模争夺石油的军事地图。  相似文献   

14.
印度历届领导都把"争做世界一流大国"作为国家战略目标,倾力打造"与大国地位相称的军力",突出发展"本土国防工业",近年来军费保持8%~10%高速增长,军费开支列世界第九,武器进口列世界首位,总兵力号称"世界第三"近二十年来,印度在装备建设上不惜血本。在远洋作战能力方面,大力发展航母,期望对东西两翼扩展;在远程作战能力方面,大力发展地空立体作战体系,特别重视核导弹和弹道导弹防御体系建设;在战略外延扩张方面,通过多种途径在中亚地区、蒙古和非洲东海岸谋求军事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以色列是中东地区的一个小国,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与战争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使它意识到自己应该成为强大的军事集团,尤其应拥有强大的空中防务力量。成立于1947年的以色列空军是全世界作战能力最强的空中力量之一,无论在战机的数量、质量上还是在人员训练素质上都不逊于任何一个欧洲大国,在中东地区更是首屈一指,有着“中东长臂”的绰号。以色列空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战经验最为丰富的一支空中力量,随时保持着高度的备战状态,同时也是当今世界上最精锐和最神秘的空军之一。盘马弯弓:训练有素,独步天下注重训练质量以色列空军在飞行训练中…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比较分析法,从教育规模、教育投入、师资队伍以及国际合作四方面,分析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高校竞争力,了解新疆与中亚国家高校竞争力的基本情况.再用SWOT方法分析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高校竞争力比较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以期明确新疆高校的发展方向.研究发现,新疆高校在教育投资方面强于中亚国家,在师资队伍与国际合作方面处于劣势.因此,新疆高校要抓住机遇全力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全力促进高校国际合作发展,从而提高新疆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唐东风 《当代海军》2009,(11):18-22
随着海洋在国家发展和维护安全的战略地位提高,近年来我国周边一些濒海国家和地区相继调整了各自的海军战略,加强本国的海军建设:由基本依赖大国保护逐渐向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实施独立防卫转变;由近海防御向中远海防御转变。我国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海军装备得到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提起中东地区的伊朗、伊拉克两国,大家自然会联想起石油出口、两伊战争、海湾危机以及至今仍驻扎在那里的美国航母编队。目前,在这两个多灾多难的阿拉伯国家里,海军力量占总体武装实力的份额都不是很大。但从两国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发展海上力量的需求仍是十分明显的:一方面,作为石油生产大国,伊朗和伊拉克石油出口的最重要途径就是海上运输,这成了发展海上力量的内在需要;另一方面,美国在海  相似文献   

19.
佚名  马强译 《环球军事》2012,(12):59-59
俄罗斯在中亚地区安全领域占据优势,这是因为其在该地区存在其他军事联盟和双边安全协议。然而。俄罗斯明白经济是中国在该地区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20.
在中世纪阿拉伯地理学著作中,曾出现过"突厥斯坦"一词,意为"突厥人的地域",是指中亚锡尔河以北及毗连的东部地区。随着历史的演进,中亚近代各民族相继确立,到18世纪,"突厥斯坦"的地理概念已相当模糊,在当时史籍中也已基本无人使用。19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列强在中亚地区殖民扩张的深入,地理名词"突厥斯坦"重新被提出。1805年,俄国人季姆科夫斯基在使团出使报告中又使用了"突厥斯坦"的名称,用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