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化战场,是一个充满电磁渡的战场。信息化武器,是由电磁频谱控制的。21世纪,军队的指挥控制系统高度电子化.超过70%的情报信息依赖于电子设备获得.电磁波已成为连接信息作战空间的主要媒介,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战场将是数字化战场,要想应付未来的战争,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未来士兵必须具备“信息化、智能化、隐形化和多样化”等特点,为了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一种集多种传感器为一体的神奇信息系统一信息化士兵装备应运而生。这套系统能侦察战场的种种信息,能有效隐蔽自己,遇到危险时,能灵活处置。 未来士兵有多功能头盔、防护军服、智能化作战武器系统等“法宝”。  相似文献   

3.
美国陆军的“21世纪部队旅及旅以下作战指挥”(FBCB2)系统是一个数字化的作战指挥信息系统,主要用途是为旅和旅以下部队直到单个平台和单兵,提供运动中实时和近实时的指挥控制信息、态势感知信息;为指挥官、小分队和单兵显示敌我位置;收发作战命令和后勤数据;进行目标识别等。在伊拉克战争中,FBCB2首次投入实战,为作战部队提供了其他任何系统难以比拟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对作战指挥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席巍 《政工学刊》2006,(10):53-54
信息化战场信息争夺激烈士气激励应提高信息控制能力在信息化战争中,对信息的占有、控制的先机之权——“制信息权”已是高技术战争的主旋律,是赢得战争的重要条件。面对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信息流,士气激励应提高信息控制能力。(一)提高士气激励主体处理信息的能力。这里的激励主体即士气激励者,是指对官兵士气进行有目的地激发或调节的人,包括全体官兵,但主要是指政治工作者。他们素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军队士气的高低。信息战以信息网络为支撑,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作战平台,其战场是一个多维、立体的信息化战场。这就要求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陆军是各国武装力量的基础,陆军武器装备是各国武器装备发展的重点之一。21世纪初陆军武器装备的发展趋势是:向数字化部队过渡21世纪战场的一个最主要特征是通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杠杆作用,获得信息采集、控制和使用的主动权,而战场数字化建设是陆军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和手段。战场数字化主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传输手段和计算机技术,将战场上的指挥控制系统、武器系统、探测系统、后勤支援系统乃至单兵有机地联系起来,组成分布式的战场信息网络,在整个作  相似文献   

6.
“一体化联合特遣部队”,是美军为适应21世纪初一体化联合作战需要而构想的一种新的兵力兵器组合形式。这一形式的基本特征是,三军力量统一进行作战编组。美军认为,在21世纪,战争将进入信息化阶段,信息化战争的战场将是数字化的战场,数字化战场上的作战将是陆海空天电一体化的联合作战,这种一体化的联合作战不是传统意义上,而是更高层次上的联合作战。其多元性和整体性要求比  相似文献   

7.
战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行指挥自动化系统在战场信息广泛共享上的差距,构建战场信息共享平台(PW IRS:P latform on W ar-F ie ld In form ation R esources Sharing)模型,提出了战场信息共享平台的体系结构,并在上述的基础上,实现了战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实验原型。  相似文献   

8.
在最近举行的各种防务展上,特别是2006年6月在巴黎举行的Eurosatory 2006地面和地对空防御装备展上,战场管理系统(Battlemanagement systems,BMS)大出风头。围绕战场管理系统的热点话题,就是如何将平台、战术级系统与营旅级系统相集成,从而形成有效的战场网络能力,为从平台到旅及旅以上指挥机构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本文涉及的是美国以外、主要是欧洲国家军队装备的战场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9.
战场MobiServ是战斗车辆计算平台的信息服务子平台,为高速机动的战斗车辆提供战场信息服务功能。分析了战场MobiServ的内涵和系统体系结构,提出了基于面向服务体系结构的软件架构思想及应用联合企业服务总线架构战场MobiServ信息平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新型的战争形态,在战场较量方式上,改变了机械化战争中陆海空单一军兵种、互不关联的单一战场和相对独立的单一作战领域的单元式战场较量方式,而是以信息化战场为依托,以战场认知系统、信息系统、指挥控制系统、打击系统、支援保障系统等“五大系统”为支撑构成的作战体系间的整体较量。“五大系统”作为信息化战场的重要力量,主导和支配着信息化战场所有作战行动,成为信息化战场战斗力的生成源泉和争夺战场主动权的关键要素。战场“眼睛”——战场认知系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历来是战争制胜之法宝。而“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国防》2005,(12)
信息化战场,是一个充满电磁波的战场。信息化武器,是由电磁频谱控制的。21世纪,军队的指挥控制系统高度电子化,超过70%的情报信息依赖于电子设备获得,电磁波已成为连接信息作战空间的主要媒介,信息的获取、传递、利用和控制都离不开电磁频谱,从而决定了电子对抗在信息战中的极为重要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爆发的海湾战争及以后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实践,掀起军事领域的“电子大风暴”,代表了当今电子战的最高水平,也是电子对抗技术在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所起作用的生动体现。所谓电子对抗技术,是直接用于电子对抗的各种技术的总称,是现代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C~3I系统的发展,以至形成C~4I系统的演变过程,探讨了世界上新兴的特种部队——数字化部队的诞生。为适应特种部队的需要,美军对总体C~3I系统进行了调整。同时基于21世纪战场的特点,制订了新的陆军作战指挥系统ABCS(Army Battle Commad Sys-tem)。针对21世纪的战场以及世界军事的变化,我国从国防建设的实际出发,应相应地制订和改变我军的C~3I策略和计划,以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展望21世纪的电子战,由于激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几乎所有的指挥控制以及警戒监视、通信、飞机和舰船的导航系统等,都需要依赖电子技术和无线电波才能进行工作。电子战战场也将在地面、海上、空中、水下和空间激烈展开,电子对抗手段将具有尖端性、群体性、动态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围绕着第四维战场——电磁战场主动权的争夺,战争双方必将展开全方位的电子抗争,从而极大地刺激电子战武器装备的发展,使电子战跃入更加耀眼夺目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战场中基于智能体聚类的信息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信息战条件下信息的处理问题,通过分析信息化战场条件下战场环境和人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体聚类的信息处理方法,通过该方法来实现战场信息的通信、传输、交换从而协助指挥员决策。该方法的特点是可以根据战场的环境进行聚类,降低了信息的复杂度从而保证及时有效地传递消息。该方法通过智能体平台实现,具有一定智能性并减少了指挥员的决策难度,对指挥自动化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相似文献   

15.
卫锦萍 《国防》2013,(8):73-75
未来信息化战争更依赖于战场信息网络。单兵作为战场信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和终端,其作战任务和作战方式也有了很大不同,特别是作战功能将从以杀伤为主转向以侦察、引导攻击为主。可以说,单兵作为以数字化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系统为支撑的战场信息网络的神经末梢,将发展成为一个信息化作战平台。  相似文献   

16.
未来战场,由于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了战场信息共享,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决策者、战斗员、战斗支援人员和战斗勤务保障人员对作战实时信息的需求,从而形成作战体系纵横一体化、网络化,构成了高度立体、透明、流动的数字化战场。 信息传输数字化 信息传输数字化,是21世纪战场最基本也是最本质的特征。从目前技术的发展趋势看,信息数字  相似文献   

17.
战术通信是数字化部队和战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重点介绍了美军战术通信系统现役装备进行改进的情况以及围绕数字化计划正在实施的战术互连网、战场信息传输系统、战斗部队信息网的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18.
王辉 《国防科技》2002,(4):64-66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涌起,一大批高技术群体骤然出现,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微电子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以来,大量的信息化武器装备进入战场,使战场的面貌日新月异,由原来的陆、海、空单一独立的战场,发展成为陆、海、空、天、电五位一体的多维化战场。当人类进入21世纪后,高技术战场面貌将又呈现那些高技术特色呢?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防科技的迅速发展,未来战争的战场空间越来越广,交战的距离越来越远,作战的节奏越来越快,信息成为战争的焦点,新概念武器大量进入战场。知识化军队、智能化武器、数字化战场、信息化战争、威慑化战略,将成为21世纪军事发展的基本趋势。未来的高技术战争将是核、生、化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慑下的信息化战争,未来的战场将是陆、海、空、天、电一体化的战场,未来的武器装备将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未来的国防技术将实现突破性进展。一、能源动力技术突飞猛进地面装甲车辆推进技术将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电推进技术,包括燃料电池、混合型电推…  相似文献   

20.
文章围绕把握信息化条件下的战场制权,牢牢控制战场的主动权,提出必须树立系统制权观念、精确制权观念和优先制权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