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苏联9M32箭2便携式防空导弹,西方称之为SA-7Grail。一九五九年《导弹与火箭》杂志介绍了美军FIM-43A红眼睛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情况和图片,在它的启发下苏联人开始了箭2导弹的研制。尽管这种导弹主要装备苏联陆军,但对导弹的主要技术要求是由熟悉导弹复杂技术的苏联空军第五参谋部拟定的。  相似文献   

2.
安太 《环球军事》2008,(23):52-53
最近,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宣布将在加里宁格勒州部署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以对抗美国在东欧部署的反导系统。该导弹号称“不可拦截”,被俄媒体视为“向美国展示肌肉的好机会”。不过,据俄罗斯《空军时代》杂志最新披露,这块“肌肉”早在苏联时期就应该展示出来,只因苏联末代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百般阻挠,才使它几乎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当年曾亲历整个事件的苏联陆军中将瓦西里·科瓦洛夫是这样回忆的……  相似文献   

3.
时言军 《环球军事》2009,(24):52-53
有核国家的战略威慑多借助核武器战备值班这一形式得以体现。50年前,苏联核导弹开始战备值班,揭开了美苏两国核武直接对抗的序幕。而3年之后便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从今天的视角来看,1959年苏联核导弹开始战备值班这一事件不管怎么说都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仔细考察这段历史,可以看到在古巴导弹危机之前,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飞机以及它后来的发展,对苏联提出了研制一个有效的防空系统的的要求。苏联人用现成的武器(机枪和大炮)来回答新的威胁。 为使这些武器有效,苏联人研制了一种战区观察员和侦察站的系统。这些站提供预警,并把入侵飞机的消息传递给火控中心。一旦发现飞机,机枪手和炮兵指挥官就从指挥地面作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战略格局急剧变化,1949年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利用其占尽优势的海军力量对苏联等国保持着强大的战略压力。为了使海军建设与国家的地理环境及政治地位相适应,苏联提出了海军的建设目标是“大规模建设强大的远洋导弹核舰队”。在此目标指导下,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率先研制出利用飞航导弹攻击水面舰艇的反舰导弹,并且在不长的时间内就研制装备了多型舰对舰导弹。其中以埃以战争中击沉以色列“埃拉特”号驱逐舰的“冥河”反舰导弹最为著名,它创造了世界上首次利用反舰导弹击沉大、中型水面舰艇的典型战例,从而使海战进入了反舰导弹时代。随着美苏军备竞赛的持续深入,苏联以反航母与反大型水面舰艇编队,保护自身海上核打击力量为作战需求,在“冥河”等反舰导弹基础上大规模发展了多型中远程反舰导弹,形成了射程上远、中、近结合,多平台(舰艇、潜艇、飞机和岸  相似文献   

6.
在未来10年内,将出现一种革命性的武器——超高速导弹(HVM)。该导弹由飞机发射,最大速度达1500米/秒,比苏联AT—6反坦克导弹500米/秒的速度快了近两倍。导弹3秒钟的射程可达3600米,其动能可穿透100毫米厚的装甲。超高速导弹由激光制  相似文献   

7.
1973年8月,在五角大楼的新闻纪者招待会上,国防部长詹姆斯R.施莱辛格透露了使人惊讶的有关苏联弹道导弹计划的细节,他认为这是一个“挑衅的”和“非常冒险的”计划。施莱辛格说,最近两周,苏联至少在两种导弹上成功地进行了多弹头分导再入飞行器(MIRV)能力的飞行试验。他说,上述结论是确有证据的,而在其他两种导弹上的(MIRV)试验也有一些证据。  相似文献   

8.
20世纪60年代,一位代号为“亚历克斯”的间谍向美国中央情报周提供了一份“王牌”战略情报,透露了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问题上的底牌,促使美国总统肯尼迪采取强硬措施。最终,泱泱大国苏联丢尽了脸面。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只好卑躬屈膝地彻底向美国妥协,不得不同意下令拆除全部核武器,在联合国监督下撤走在古巴部署的导弹。这狼狈的一幕在苏联历史上留下堪称最耻辱的一页。  相似文献   

9.
舰载导弹垂直发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舰载导弹垂直发射技术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有较为成熟的垂直发射系统,例如美国的MK41、俄罗斯的"利夫"和"克里诺克"、法国的"席尔瓦"、北约的MK48和英国的"海狼"导弹发射装置等等。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和苏联两个世界军事强国在其新服役的主要作战舰艇中率先装备了垂直发射系统,例如,80年代初开始服役的苏联"无畏"级导弹驱逐舰装备了"克里诺克"舰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美国80年代中后期服役的"提康德罗加"级"宙斯盾"巡洋舰装备了MK41型垂直发射系统。由于垂直发射具有发射率高、储弹量大、全方位发射、通用性  相似文献   

10.
关于苏联防空导弹的发展情况不像美国那样报道得多,不仅研制情况不清楚,而且获得的情报也落后若干年。《世界导弹大全》中所收集的资料只限于1986年6月以前的报道.其实,许多从70年代末已开展的研制也未收集到。 为了了解近几年来苏联防空导弹的发展现状,我们参考简氏情报集团(Jane’s Infomat-  相似文献   

11.
张敏 《宁夏科技》2000,(5):34-37
70年代,美国海军为应付苏联的空中威胁,为其航空母舰作战群提供足够的防空保护,于是发展了“先进水面导弹系统”,也就是后来的宙斯盾防空系统。宙斯盾系统装置在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上,成为提康德罗加级驱逐舰(DDG-47)。提康德罗加级导弹驱逐舰建造到第6艘时,换装MK41垂直发射系统。  相似文献   

12.
看报的人都知道,关于战略核导弹,美国在精度、弹头数量及可靠性方面占优势。而苏联在投掷重量、当量及导弹数量方面占有优势。然而,即使你看报时一字不漏,且还能不甚含糊地知道各种指标的优劣势如何导致某一方占有全面的优势,但当任何一方的战略核导弹发生特殊变化时,例如减少了当量而增加了弹头数量,你就无法判断这种变化到底是否合你的心愿。实际上,你会听到许多人在竭力争辩:精度和弹头数量是最要紧的,而另一些人却  相似文献   

13.
汶徽 《宁夏科技》2002,(1):42-44
在阿富汗战场上,“萨格尔”导弹还在吼叫着。它是当年苏军入侵阿富汗时留下的,有的是苏联军火商为了赚钱卖给阿富汗游击队的。如今,留在阿富汗土地上的“萨格尔”导弹派上了用场。  相似文献   

14.
据《今日印度》月刊最新一期报道,苏联已研制成萨姆—9新式地对空导弹。报道说,萨姆—9属于迅速反应性的低空导弹,是同类导弹中最有效的一种。  相似文献   

15.
美国“战区导弹防御”(TMD)的设想可以追溯到里根总统当政时期,为了谋求绝对优势,同时也是为了在经济上拖垮苏联,他提出了“战略防御计划”(SDI),也就是人们熟悉的“星球大战计划”。因为这一计划试图打破二战后建立起来的相互“确保摧毁”从而“确保安全”的战略平衡,更有悖于1972年美苏双方达成的有关协议,招致苏联的坚决反对。并且,由于技术风险高、耗用经费过多等原因,该计划受到广泛而激烈的批评。由于种种原因,在冷战结束后,这一计划被迫终止,但美国要谋求绝对优势的努力并没有停止.在经历过几次局部战争后,作为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感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俄罗斯海军加快了发展新型护卫舰的步伐。除先期建造了5艘20380型新式隐身护卫舰和1艘11540型护卫舰外,2006年2月又开始建造排水量约8000吨的22350型大型导弹护卫舰首舰“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这也是苏联解体15年来俄罗斯海军建造的第一艘远海、远洋战舰,标志着俄罗斯海军新利剑的诞生。现实的选择自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海军在相当长时间内由于经费拮据,人才流失,一度甚至连舰艇的保养与维修都无法正常进行,作战编队大多只能蜷缩在港口,整体实力一落干丈。近几年,随着俄罗斯“重振海军”呼声越来越高,加之军费的逐步增加,俄罗斯海军一些新型舰艇陆续问世。俄海军竭力想向世界表明,自己仍是  相似文献   

17.
反辐射导弹亦称反雷达导弹,是一种专门攻击辐射电磁波的雷达等电子设备的精确制导武器,是压制、摧毁防空系统的主要硬杀伤手段。反辐射导弹的出现,使电子战从电子侦察、电子干扰和反侦察、反干扰扩展到电子摧毁和电子反摧毁阶段,使电子战技术从软杀伤发展到硬杀伤阶段。自美军于20世纪50年代末在世界上首先装备了“百舌鸟”AGM-45反辐射导弹后,苏联/俄罗斯为与美国竞争,也研制和装备了多种型号的反辐射导弹,主要有:AS-5(KSR-2)、AS-6  相似文献   

18.
“晒斑”导弹是苏联彩虹设计局设计的一种近中程超音速反舰导弹.西方代号 SS-N-22,1980年即在苏联海军中服役。据报道,苏联当时是针对世界上对导弹的反导水平而提出“晒斑”导弹设计思想的,即让敌方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来进行拦截,具有优良的突防能力和超视距攻击能力,说穿了就是针对装备性能先进的“宙斯盾”系统的舰艇和被“宙斯盾”舰艇护卫的航空母舰。“晒斑”导弹采用液体整体式火箭冲压发动机,速度可达2.3马赫,其基本型的射程为90千米,改进型为120千米,而改进的空舰型可达250千米。高度控制采用的是无线电高度表,飞行  相似文献   

19.
如果在日内瓦举行的美苏裁军会谈不能使苏联减少他部署的SS-20导弹,或者按所谓的“0点方案”将其SS-20导弹全部拆除的话,那么,迄今还没有任何计划象北约组织将要补充装备巡航导弹和潘兴Ⅱ式的计划那样在西方各国引起如此的不安,而北约这些武器系统的情况到底如何呢?据说它们至少可部分抵消华沙集团在该范围的优势。下面,笔者着重谈一下这个问题。“裁减军备应该对补充军备的行动负责吗?这个问题听起来颇荒谬,然而这又的确是事实,自从美苏把其洲际战略核能力拉到一个相近的水平之后,苏联欧洲战略导弹的质量又有  相似文献   

20.
从军人到"拖拉机手"1962年9月中旬,经过两个星期的海上漂泊,苏联空军第32近卫歼击机团,乘坐的"尼古拉耶夫斯克"号缓缓驶入古巴伊莎贝尔港。苏军人员发现,这座港口的简陋程度令人吃惊,与其说是一座港口,倒不如说是一个小渔村。后来他们才知道,这艘船是美国封锁古巴海面前抵达的最后一艘苏联轮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