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道龙 《国防》2005,(3):51-51
加强军队党组织能力建设,必须以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关键。专武干部作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骨干,是民兵预备役工作的“一线指挥员”。不断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是民兵预备役工作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当前贯彻落实《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军队党组织能力建设的意见》的必然要求。新形势下,大力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专武干部的能力素质。能力素质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专武干部干好工作的必要条件。而加强培训,则是提高专武干部能力素质的有效途径。对军分区系统来说,重点要抓好三个层…  相似文献   

2.
专武干部是民兵预备役工作的具体组织者、指挥者和落实者,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实施战争动员的骨干力量。专武干部队伍的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民兵预备役工作的成效,事关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整体质量。因此,必须建设一支与提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质量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专武干部队伍。严把进入关口,切实选准配强。专武干部既具有武装工作的职位特性,又具有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位特性,这就要求专武干部既要具备基层武装工作所必需的特殊素质,又要具备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徐甘埠  汤储良 《国防》2006,(8):37-37
基层专职武装干部队伍是人民武装工作的中坚力量,其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质量。当前,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调整改革专武干部的考核奖励机制。采用由军队抓考核、由地方落实奖励的办法,按照军队基层建设纲要进行军地双向考核评议,通过上下结合的考评制度,对专武干部的工作实绩进行考核。加快建立述职制度,通过个人的述职,达到发现亮点、寻找不足、改进提高的效果。二是强化教育训练。采取训教结合、参观见学、网络学习等形式,加大教育训练力度,增强教育训练的成效,提高专武干部的能力素质。三是…  相似文献   

4.
努力推进专武干部队伍建设改革■辽宁省葫芦岛军分区何中奎魏喜坤王英敏近年来,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地方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专武干部选配使用方面的规定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相适应。因此,应着眼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大局,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专武干部队伍建设改  相似文献   

5.
黄传清  张海峰 《国防》2007,(8):51-51
专武干部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线指挥员".不断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是民兵预备役工作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当前,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专武干部的能力素质,着力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王统志  李清 《国防》2007,(9):49-50
基层武装工作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基础.专武干部是人民武装工作在基层的组织者、指挥者和落实者,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骨干力量.因此,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对于新形势下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专胡武干部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末端落实的"一线指挥员".专武干部队伍能力素质的高低,关系着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质量效益的高低.要保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任务在基层得到有效落实,就必须大力抓好专武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高他们的能力素质.就军分区系统而言,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应重点做好"八项工作".  相似文献   

8.
县(市)人武部转归军队建制后,稳定乡(镇)专武干部队伍是直接关系到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关键。由于体制的变更,部分地区的部分专武干部队伍极不稳定。他们感到,干武装既无奔头,也无盼头,认为县(市)人武部属军队建制,调进无望;升任到武装部长,职务就到了顶。因此,有的部长,职务一到,就想方设法寻跳板,找跳门。新调入的专武干部,素质低下,一时又不能适应工作需要。况且,专武干部本身就存在提拔难、交流难、选配难的问题。这既不利于专武干部队伍骨干的稳定,也不利于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相似文献   

9.
基层专武干部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中坚力量,是民兵预备役工作的一线组织者和实施者,加强基层专武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国防后备力量现代化,是新形势下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实现区域经济腾飞的迫切要求。新的历史时期,要加快区域经济发展进程,构建和谐城区,完成“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需要全社会做出更大的努力,更需要广大专武干部在这一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夯实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真正建起一支素质全面,能适应“打得赢,不变质”要求的专武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0.
邱启建 《国防》2001,(2):38-38
乡、镇、街道专武干部是国防后备力量的一线指挥员,他们的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民兵、预备役建设的质量。因此,要做好新形势下的民兵、预备役工作,首先必须建设一支有较高素质的专武干部队伍。 一方面,要把好进口关,切实选拔具有较高素质的人进入专武干部队伍。通常情况下,专武干部出现员额空缺时,应按以下渠道和顺序选补。一是人武学校毕业学员;二是军队转业干部;三是地方大专院校毕业生;四是其他党政干部。此外,要抓  相似文献   

11.
封志宏 《国防》2004,(11):25-26
专武干部是基层后备力量建设和实施战争动员的具体组织者、指挥者和落实者,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对专武干部的选拔、配备、录用、培训、管理、使用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提出了具体要求。通过各级的不懈努力,专武干部队伍建设总体形势是好的,但与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组织编制不够落实,综合素质不够高,运行机制不够顺畅,制度措施不够完善。要改变这种状况,使专武干部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一、严格选配专武干部要依据上级的规定,积极适应地方机构改革和人事制…  相似文献   

12.
“工作在军队、吃饭在地方”,“使用 在军队、提拔在地方”,这是时下一些人 对专武干部“军地双管”模式的一种“戏 说”。的确,专武干部“管用两层皮”老大 难问题,在一些地方还没得到妥善解决。 对于县(市、区)人武部来说,这种模式确 实给他们带来了一些专武干部管理上的 难度,并直接制约着基层武装工作开展 的质量。可是,在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人 武部,专武干部的管理却不难。他们是怎 样破解这一难题,使这支队伍充满生机 和活力的呢?  相似文献   

13.
王修尧  徐浩 《国防》2007,(4):47-47
专武干部是基层武装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基层民兵预备役工作的一线指挥员.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状况如何直接影响民兵预备役工作质量,甚至整个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大局.因此,要着眼推进人民武装建设转型,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专武干部队伍建设总体形势是好的,但由于兼职过多、借用频繁等实际,不少专武干部在时间上、精力上无法做到“专武、兴武、精武”,武装工作挂空挡现象比较严重。提高专武干部务军兴武能力,推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科学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我们最近下基层发现,有些乡镇的专武干部军容不整。有的军、便服混穿,有的戴肩章不缀领花,有的敞胸露怀、衣帽不整……兵不象兵,民不象民。这不仅影响了专武干部的形象,也影响了人民军队的形象。 专武干部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骨干力量,这个队伍的形象如何,将直接关系着民兵、预备役队伍的建设,关系到人民军队的形象。专武干部统一配发制式服装和符号,为的是加强后备力量正规化建设,提高专武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威  相似文献   

16.
专职武装干部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一线指挥员,肩负着抓经济工作和民兵预备役建设的双重职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专武干部队伍建设带来一些新的思考课题,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一、注重素质选拔人才。专武干部的素质高低,决定着民兵预备役工作的质量建设。当前,由于专武干部的选拔渠道受限,给选拔高素质  相似文献   

17.
吴祥华  陈云程 《国防》2007,(2):43-43
基层专武干部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战争动员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他们常年活跃在武装工作第一线,是后备力量建设的基础力量.  相似文献   

18.
基层专武干部作为基层武装工作的“一线指挥员”,作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骨干,其能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武装工作的质量。因此,提高专武干部综合素质是做好基层武装工作的基础,是拓展专武干部使用路子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专武干部作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一线组织实施者,地位作用特殊,职责使命重大.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的状况直接关系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质量和使用成效.要着眼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切实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0.
宋德喜  周发清 《国防》2006,(5):73-73
专武干部既是民兵预备役工作的一线组织者和指挥者,又是军队与地方加强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地位重要,作用突出。当前,随着地方人事制度的不断改革以及军队体制编制的不断调整,专武干部队伍建设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有的专武干部存在“短期思想”“、过渡意识”,把工作岗位视为个人进步的跳板“,人在曹营心在汉”,没有把主要精力用在搞好本职工作上;有的专武干部“专武不专”,本职工作与兼职工作本末倒置“,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有的专武干部工作能力差,只能当“传声筒”、“收发室”,工作长期打不开局面。在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