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资料馆新近发现4本抗日战争时期由日本出版的侵略中国的"写真集".这些"写真集"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又一铁证,也是对当前日本极右势力否认历史上曾疯狂侵略中国的有力回击.  相似文献   

2.
日本"慰安妇"问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遗留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初被揭露以来,特别是1993年日本"河野谈话"的发表,受到国际社会尤其是亚洲地区的强烈关注。但是在战争已经过去70年的今天,具有加害责任的日本政府,不但没有认罪并进行赔偿,还极力加以否认和篡改历史,这与日本社会在如何认识侵略战争历史和如何承担战争责任等原则问题上出现的右倾化趋势密不可分。日本政府只有正视历史罪行,才能得到世界人民的谅解和认同。  相似文献   

3.
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历史和美化军国主义的言行日趋猖獗,其主要历史原因为:一、保留天皇制——日本有条件投降,成为战后日本重建右倾保守政治体制的政治基础和精神支柱。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实行单独占领并包庇大批战犯,为日本右翼势力的复活埋下了祸根。三、战后日本受美国"冷战"政策的卵翼和呵护,60多年来一直没有反省和清理对外侵略的历史。日本政治右倾化日趋严重,军国主义思潮日趋猖獗,正在走从改史翻案到修宪扩军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兵团建设》2012,(5):40-41
2月20日,日本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在接见到访的友好城市中国南京市代表团时,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在海内外激起强烈反响。本刊综合新华社、《光明日报》相关报道及历史研究者提供的文献资料,厘清史实,以正视听2月20日,日本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在接见到访的友好城市中国南京市代表团时,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他说:"的确存在常规的战斗行为,但我认为南京(大屠杀)事件并未发生过。"当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表示:"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残暴罪行,铁证如山,国际社会对此也早有定论。日  相似文献   

5.
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历史渊源刘庭华从70年代以来,日本少数右翼势力否认、歪曲和美化其侵略历史的谬论肆意泛滥,为军国主义战犯招魂的政治丑剧连年迭演不断,政治右倾化日趋严重。例如,胡诌“大东亚战争并非侵略战争,日本是为了解放亚洲各国而出兵的”、“南京大屠杀...  相似文献   

6.
在淞沪抗战七十周年的前夕,当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再次揭开历史这令人深省的一页时,我们仿佛又看到了一幕幕惨绝人寰的悲剧,又听到了在日军惨无人道的烧杀抢掠下苦难深重的同胞的呻吟声,回忆是痛苦的!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中,中华民族所受的苦难,日本侵略者所犯的暴行,真是"决东海之波,难去其恶;謦南山之竹,难书其罪".而就在现在,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残余势力却无视历史,颠倒历史,疯狂叫嚣这场战争不是侵略战争,否认南京大屠杀,为侵略者进行"辩护".历史岂能歪曲,责任岂容忘却,对此,我们又怎能坐而视之.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对亚洲投射力量强化的同时.出现一个日益军事化的日本,存在着重大的风险。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历史、日本教育系统对日本帝国战争罪行的否认,以及其他政治竞争,导致日本与美国和其他东亚盟国之间出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摩擦。  相似文献   

8.
日本从明治维新到二次世界大战的70多年内,先后发动或参与了14次对外侵略战争,其中有10次是侵略我国的。然而,战后日本右翼势力一再逆历史而动,企图否认军国主义战争的侵略性质,推卸历史责任,继续宣扬皇国史观,甚至为军国主义招魂。连日本高层领导也保持着对内对外两副面孔,对侵略历史一再含糊其词。这一再伤害着亚洲人民的民族感情。日本不能深刻反省侵略罪行的思想根源是什么?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值得深思的沉重课题。一、狭隘的岛国民族主义心态在侵略扩张中走向极端,由此而产生的轻视亚洲人民的思想延续至今。日本自明治维新后,走上了一…  相似文献   

9.
近日,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军事科学院抗战史研究专家刘庭华撰写的《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统计》一书,作者在"后记"中诗云:"六十甲子是非论,史坛劳力一牛翁.卅载战史探龙宫穴,两鬓白发珠难寻".可以说,这是作者集几十年心血收集整理大量珍珠即各种统计数据、表格和潜心研究抗战史独具创新观点的一部学术性著作,是一部史论与史料俱佳的抗日战争史研究力作. 该书分为"论纲"、"统计"和"附录"三部分."论纲"部分汇集了作者代表性的论文12篇,如"日本侵华战略的历史演变"、"九一八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敌后战场的历史功绩"、"关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地位"、"中华民族的伟大壮举——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贡献"、"日本对台湾关系百年史论"、"东京审判的历史功绩与缺憾",等等.它大体反映了作者研究抗日战争史的广度和深度.如"九一八是中国抗日战争起点"一文,是作者在1986年发表的"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分期和阶段划分"一文中的一部分.作者提出,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应该从九一八事变算起,14年的抗日战争分为"局部抗战"和"全国抗战"两个时期、七个阶段,七七事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当时在全国史学界引起了重大反响.又如,作者在"关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地位"一文中提出,1941年以前的中国战场,国民党正面战场仍是中国抗战的主战场.再如"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及教训"一文,作者提出军事准备仓促、对投降日军"以德报怨"、 放弃战争赔款,是造成战后日本至今不承认侵略责任与罪行,否认侵华历史的重要渊源,等等,突破了传统观点,给人耳目一新的启迪,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0.
尉哲 《环球军事》2014,(5):51-51
而今的国际社会普遍担忧,二次出任首相的安倍,在短短的一年多执政时间内,之所以搞那么多惊天动地的“大手笔”,诸如强推《特定秘密保护法案》、设立日本版“国家安全会议”、狂射“安保三箭”、推动修宪、参拜靖国神社、否认侵略历史和大搞“菱形外交”等,无非是在为复活日本军国主义做准备。  相似文献   

11.
日本要为“神风敢死队”“申遗”了!在经历了“购岛闹剧”、公然参拜靖国神社、否认侵略历史等一系列近乎疯狂的举动之后,无论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都已经不再对安倍政府的“疯狂”感到惊奇。  相似文献   

12.
7月30日,美国众议院以口头表决方式一致通过了谴责日本在二战期间强征"慰安妇"的决议案。议案要求日本政府正式、以明确的方式承认"慰安妇"问题,就这一问题进行道歉,并承担有关的历史责任。这是美国国会第一次以如此明确的语言批评日本回避或企图逃脱历史罪责。  相似文献   

13.
崔金柱 《军事历史》2021,(2):108-113
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提出了富国强兵的口号,将强化国家财力、提升军事实力定为基本国策.但当时的日本并无雄厚资本积累,很难同时实现健全财政与扩充军备两个相互矛盾的目标.1881年政变后,在执掌日本财政的20年间,松方正义一方面推行货币紧缩政策,另一方面大力支持扩军备战.日本学界在不同时期对松方财政的认知迥异.二战前日本对松方财政的书写以歌颂其在"富国"上的伟大功绩为主,而二战后则激烈批判松方财政军事化对近代日本实行大陆政策的负面推动.不过到了冷战末期,日本史学界又偏于否定松方财政军事化说,并进而出现否认"大陆政策"存在的倾向.这种认知的变化,是日本国内社会氛围与学术研究取径变迁等多重因素所导致.  相似文献   

14.
姜兴华 《环球军事》2014,(22):50-51
10月21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叉伟在国会问询中表示,1993年时任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河野洋平承认日本军队强征慰安妇问题的发言,“有很大问题,我们否认那个发言。政府将为恢复日本的名誉和信任努力申诉”。这是日本政府首次在,公开场合正式否定河野谈话,对铁证如山罪行的否定,对安倍当局来说已是“习惯成自然”,其目的就是搅浑水,通过诬指中国“编造”日本侵华历史,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给侵略史装上面具,博得国际社会的同情,进而煽动“中国威胁论”。  相似文献   

15.
最近,日本名古屋市长发表言论,否认“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存在,从而再一次激起人们对“日本问题”的关注。从二:战结束以来,“日本问题”已经成为中日关系发展的绊脚石:日本国内不时出现否认战争问题的言论;有的政客还时不时地推波助澜,通过参拜靖国神社等手法来推动国内右翼思潮的泛起。这些部阻碍着中日关系的顺利发展,影响着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战时日本军方资料的梳理与分析,结合国民政府方面相关资料以及个人回忆资料,初步厘清南京保卫战中国民政府军队的损失情况,利用日方资料还原在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大量屠杀我放下武器的官兵的史实,以此反驳少数日本右翼份子妄图掩盖和否认历史真相的图谋。  相似文献   

17.
余戈 《军事史林》2004,(2):58-62
时下,民间收藏日本侵华战争罪证的人越来越多,一些有成就的收藏者还以个人名义建立了抗战博物馆,或举办形式不一的专题展览.作为其中一分子,笔者感到大家的初衷都是相似的:看着日本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遗忘"、否定侵略历史的丑恶举动,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自己是万不可忘记这段历史的.收藏,便是一个学习历史、铭记历史并能传之于后世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日本部分史学家公开发表文章否认在二战期间日本曾制定入侵苏联的计划.他们诡称,日本制定进攻苏联的计划是一种防备苏联进攻的防御性措施,日本在苏德战争中一直保持中立立场.但从解密的日本天皇御前会议、日本政府及其它军事机构的秘密文件都驳斥了这一观点.下面让我们看一下日本在苏德战争中是如何保持中立立场的?  相似文献   

19.
日本总极力否认它是军事大国,其实它的军事战略是要在技术上取得胜利。因此,从表面上虽然看不出日本军事力量强大的实际存在,但在仔细分析其潜在的技术力量后,就会对其实力有一个比较详尽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无论从领土归属所必备的"先占原则"、"时效原则"、"资料证明原则"3个原则中的哪个原则看,都是不争的事实。钓鱼诸岛是由中国人首先发现、最早命名、最早开发并最先列入海防范围的。历史记载表明,在1874年以前,从未有哪个国家对中国拥有钓鱼诸岛主权提出过异议。 日本图谋侵吞我台湾和钓龟诸岛等岛屿的事件最早发生在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时。其后,日本屡屡滋事。1884年,日本商人古贺辰四郎硬闯入钓鱼岛探险调查,才"发现"了该岛。实际上这比中国人发现该岛并予以命名晚了400多年。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